嚼不出馒头甜味的人易胖,是时候调整主食的吃法了
2019/6/13 7:58:00生命时报微信 生命时报

    

     你知道碳水化合物有哪些吗?

     一部分人可能会回答甜食或主食。

     这个答案不够全面。它是三大提供热量的物质之一,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食用糖类、主食(如大米、面粉、谷物)、根茎类蔬菜(土豆、红薯)中。

     “吃错碳水化合物增加心脏病风险……”

     “精加工碳水化合物增加致癌风险。”

     “导致肥胖和糖尿病,是碳水化合物的罪行。”

     由于大家对碳水化合物的种种误解,导致不少人认为“低碳饮食”才是保持健康的王道。真相是否如此?《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英国广播公司的一部纪录片,采访专家教你吃对碳水化合物。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霍军生

     你的碳水摄入合理吗?

     嚼块馒头测一测

     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中,遗传学家 Chiron Mowlan 博士设计了一个简单有趣的试验,来探究你该吃多少碳水化合物。

     参试者同时咀嚼一块没有添加甜味剂的小饼干,然后记录从开始咀嚼这块小饼干,到感受到“甜味”的时间。

    

     结果显示,有的人十几秒就开始觉得甜了;有的人一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感觉。

     这个实验,说明大家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程度不一样。

     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浓度高的人,能更快将饼干重点饿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糖(如麦芽糖),从而感受到甜味;

     那些唾液淀粉酶浓度低的人,很长时间都感受不到甜味。

     你也可以自己在家里做个试验:

     取一小块馒头(不添加糖),记录从开始咀嚼到尝到甜味的时间。如果超过30秒,就说明你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浓度比较低。

     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显示[1]唾液淀粉酶分泌能力较差的人(半天感受不到甜味的人),从基因上就注定比其他人更容易发胖,他们更应该限制自己的淀粉和糖分摄入。

     碳水化合物,

     吃太多太少都减寿

     《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2]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预期寿命呈“U型曲线”关系。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全天摄入总能量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比小于40%)和供能比高(大于70%)的饮食模式,都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而中等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者(50%~55%)死亡风险最低

     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进一步区分了低碳水化合物摄入者的饮食模式。

     研究发现,如果用动物蛋白(比如牛肉、羊肉、猪肉等)替代碳水化合物,全因死亡率便会上升;

     若是以植物蛋白(比如大豆、花生、坚果等)替代,全因死亡率相对较低。两者相比,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相对更健康些。

     这项研究再次证实了“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脂肪30%、蛋白质20%”饮食模式的正确性。

     聪明吃主食,营养又不易胖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我们最需要做功课的是主食。

    

     食物不分好坏,关键在于如何吃。从合理摄入角度来看,建议每天摄入的主食应占摄入总能量的50%~65%,此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粗粮杂粮占主食1/3

     米面加工过细会损失大量营养,特别是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但由于口感更好,目前多数人的主食仍局限在精白米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一般人群每天应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也就是说,粗杂粮应占主食的1/3左右。

     重食材,轻做法

     “早上吃馒头,中午吃面条,晚上吃饺子”,看似换着花样吃,实则没有跳出面食的圈子。

     在选择主食时,要多想想它是用什么做的,尽量让三餐主食的食材丰富,如不加糖的八宝粥,米、杂豆等全有,营养非常丰富。

     用更健康的烹饪方式

     错误的烹饪方法会让主食营养大打折扣。

     不要过度淘米,反复搓洗会使米粒外层营养丢失;

     煮粥别加碱,用酵母发面而不是小苏打;

     少用油炸、煎炒等方式制作主食。

     小口吃饭,大口吃菜

     过去资源匮乏,为了保证能量摄入,人们往往就着几根咸菜就能吃下一大碗饭,逐渐养成了“大口吃饭、小口吃菜”的饮食习惯,这是十分不合理的。

     现代人应当提倡将菜做得清淡一些,一大口菜配着一小口饭吃,营养搭配才更合理。▲

     参考文献:

     1.Low copy number of the salivary amylase gene predisposes to obesity[J]. Nature Genetics, 2014, 46(5):492-497.

     2.Seidelmann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3.BBC纪录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

     本期编辑:张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近期热门文章

     看脸就知道你「肾」不太好,这6个特征出卖了你

     酒精对大脑影响长达6周!《柳叶刀》: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短短10句话,国医大师一辈子的“养生秘诀”

     7种症状不能“硬扛”,超过这个时间不愈可能是大病”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