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气”的病根儿找到了!心理学家从心理和生理上给出答案
2020/3/11 7:58:00 生命时报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被闹钟或别人喊醒,双眼无神,不在状态,甚至心里憋着一股火,稍有不慎就会大发雷霆,这就是俗称的“起床气”。

    

     起床时的负面情绪是如何“启动”的?怎样避免“起床气”伤身?《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教你5件小事赶跑恼人的“起床气”。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李建玲

     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后 揭威

     本文编辑|赵可佳 郑荣华

     睡醒脾气暴,“根儿”在睡眠

     近日,一项针对2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受访者平均每年有300天带着糟糕的情绪醒过来,相当于每周约6天有“起床气”。

    

     导致“起床气”的主要原因,是睡眠受到了干扰:

     大约每周有3次因温度过冷、过热而半夜醒过来;

     每周至少1次被外界噪音吵醒,或做噩梦被惊醒;

     每年只有1/4的日子能安安静静睡到自然醒。

     心理学认为“起床气”是一种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恐惧、不安、悲伤等,生活工作压力、作息是否规律等都会对它有一定影响。

     起床时的负面情绪是如何被唤起的?

     实验表明,人睡觉时,大脑进行着“睡眠周期”循环,也就是“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循环交替,交替1次为1个睡眠周期,每夜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为90~110分钟。

     在睡眠周期循环中,如果刚好赶上快速眼动阶段被唤醒、打断,会产生特别的生理反应,人也更为疲惫,导致更强烈且更负面的“起床气”

    

     从生理学上看,“起床气”也有其存在的依据。

     起床时,人体的体温和血压开始上升,心率、呼吸频率也在加快,同时身体处于缺水、饥饿的状态,这些与愤怒、焦虑等情绪的生理信号接近,暴脾气很容易说来就来。

     “起床气”有时也和“晚睡强迫症”有关,睡得晚的人早上也要按时起床上班上学,睡眠不足为起床气添了把火。

     值得注意的是,“起床气”现象在女性身上更为严重。

     英国一项问卷调查显示,24%的男性表示“从来没有起床气”,但在女性中这个数字不到14%。

     另外,13%的女性表示,她们需要2~4小时才能让自己从刚睡醒的坏脾气中平稳下来,而在男性中这一比例不到10%。

     每晚都能拥有优质睡眠的男性占人口总数的15%,而女性只有9%。

     5件事赶跑“起床气”

     如何消除和避免“起床气”,心理学专家推荐了5个方法:

     1

     戒掉“晚睡强迫症”

     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容易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也会变得易怒。

     睡前强制自己关上手机、电脑,让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如果很难做到,可以用特定的行为取代强迫性晚睡行为。建议的行为方式包括洗漱、做面膜、泡脚、洗热水澡等。

    

     2

     做个小计划

     睡觉前躺在床上,可以回忆几件美好的事情,比如阳光照在叶片上、河水泛起层层波澜。

     也可以在睡前制订一个起床后的小计划,如吃什么早餐、饭后做什么运动,第二天醒来有所期待,有助心情变好。

     3

     消除负面想法

     起床时的坏脾气通常可追溯,找出让你沮丧的负面情绪,如将无关的错误归咎于自己、将普通的失误归为做人失败、将极小的问题无限放大等。

     换个角度思考,如觉得电脑需要修理很麻烦,但这一过程可以学到新技能,或对电脑有新发现。

     4

     起床后拉开窗帘

     要想从睡眠状态中完全清醒过来,最好先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射进来,给生物钟一个信号。

     还可以顺手打开窗户,在窗边站立片刻,吸几口清新空气,给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加速清醒。

     5

     寻求外援

     如果起床后常觉得被负面情绪压得喘不过气,沮丧持久不散,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起床气”并非坏脾气人的矫情病,它是复杂的生理、心理交互反应。生命君提醒,请不要在早上招惹有起床气的人,不然你很有可能要挨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隔离14天”变“马上回家”!一线记者接到志愿者的求助电话……

     一线重症专家:解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提到的8种疗法

     告急:新冠肺炎境外确诊近3万例!李兰娟院士呼吁全球重视并行动不刮胡子,口罩白戴!美国疾控中心:漏气几率增20-1000倍日本测试:外出回家忽略这件事,2小时病毒“感染”全家人张文宏医生喊你把窗户打开!收下这张疫情期“通风时刻表”身体每天上演的「消化道大剧」,远比食物本身更精彩……

     医生亲自示范:疫情期怎样出门买菜更安全……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她们只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平凡姑娘解剖报告再添“罪证”:不仅肺部,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害”全身的?

     每个吃腻了家里饭菜的人,跟营养专家学5招“改造”家常菜

     武汉一线的“她”力量!记者还原抗疫女将们的温柔坚守

     新冠比非典狡猾的多!一线专家解读17年抗疫有哪些进步

     从死神手里抢人!北京协和援鄂医疗队讲述战疫“红区”的32天

     别再传谣了!这5种「抗病毒食物」,营养专家一个都不认可

     新研究:烟民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吸烟到底有没有“安全量”?时评丨禁野味就得“一刀切”为何胖人和癌症患者易感染新冠病毒?北大医学部:跟体内这种酶有关时评 | 坏情绪也是防疫的敌人一首原创漫画MV,用160秒定格了战“疫”中的催泪瞬间从黑暗,到曙光……听治愈患者讲述抗“疫”经历

     美意日韩多国现本土传播病例!新冠病源究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食品专家推荐一份「囤肉指南」,提高疫情期间的吃肉品质也能【疫问医答】口罩戴久了,“闷”出皮肤问题怎么办?一线抗疫护士口述:重症病房的20多天,我们是这样度过的高速摄像机还原“咳嗽”瞬间,7个止咳法拯救不安的你好好吃饭也能“抗病毒”,专家开出7个「中医汤方」心理学专家:疫情让人更加宽恕善良,国人这10项品格悄然提升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世卫组织:全球20多种疫苗正在研发专访国博方舱护士长:我从不害怕患者抱我

     防疫期,老人的一天怎么度过?这张漫画安排的明明白白

     “遗体解剖”揭开病毒真面目,专家:可能颠覆现有诊疗方案

     美国致1.4万人死亡的流感中有新冠肺炎?最新回应和专家分析来了

     宅在家也要“勤洗手”吗?医生提醒:8个时刻必须要洗

     时评丨“停课不停学”别走形式【疫问医答】新冠病毒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吗?时评 | 隔离病毒,不能疏离人心援鄂日记丨独家探访辽、皖、川、湘四大医疗队的动人故事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病毒发源地,专家解析下一步如何找到源头?实拍保洁员的“舱内六小时”:工作四班倒,每晚处理50桶垃圾免疫系统如何战胜病毒?7件事护好抗疫“防火墙”

     “二月二龙抬头”,这套「零失误理发攻略」送给在家剪发的你记者实拍医生“穿防护服”流程:9个步骤花30分钟,泡汗水里6小时

     疫情期间每个被迫下厨的人,都需要一份「零厨艺」指南

     中医专家:新冠肺炎5个病期各有最佳“治疗方”

     @天天戴口罩的人:一组训练操让每次「呼吸」都顺畅

     为什么呼吁康复者捐血浆?一文为你揭开「血浆疗法」的面纱

     “婚礼延了他却走了……”我们用独家镜头记录同事眼中的彭银华医生

     封城30天|15239位武汉读者,你们还好吗?

     独家曝光朋友圈,护士深情撰文悼念:小彭医生,很荣幸护理你!

     时评 | 科学素养是最有效的“抗体”

     把7件事“顺序”搞错了,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就高了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朝代各有经验

     时评 | 阻断谣言也是全民战

     生命熄灭那一刻寂静又凄美:四分钟「人体内旅行」,向死而生

     时评 | 抗疫情,容不得一丝侥幸

     疫情期间的“囤菜指南”,这样做帮食材延长保鲜期

     时评丨感恩医者,不能只在当下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专访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专家刘又宁: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

     病毒是如何“悄悄”传播的?病毒学家详解8种途径

     生产一个口罩仅需0.5秒,为何口罩还不够用?闷在家胃口不好的你,跟营养专家学7招打开“食欲”

     句句有用!老人防疫的7条“专属提醒”,转给爸妈

     比病毒更有“传染性”的,是这些在朋友圈热传的9个谣言

     首度曝光!新冠病毒「高清彩照」,一组图看清显微镜下的真面目

     推荐!一位84岁院士的纪录片:“敢医敢言“钟南山

     漫画战疫 | 这场“战疫”,你从来都不孤独

     这8个真实的故事,致敬战“疫”中的爱情“拐点”究竟何时来?一文梳理国内外专家的权威预测

     两千多年历史告诉你:面对传染病,人类为什么选择「隔离」?

     H5 | 听,野生动物的悲歌

     【疫问医答】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疫问医答】“假阴性”频现,核酸检测还可靠吗?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西汉至今抵御了300多次瘟疫的中医,为抗疫提供了什么思路?著名呼吸科专家刘又宁:一文解答你关心的10大“肺炎”疑问“战时”蔬菜也讲“战术”,营养专家推荐一份「囤菜指南」【疫问医答】疫情期“感冒”了怎么办?

     家里“口罩荒”了,这3种省法帮你再坚持一下

     找到“新冠病毒克星”为何这么难?专家告诉你背后真相【疫问医答】关于“气溶胶”传播,解读你最困惑的7个疑问

     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说清了

     《成语解“疫”》:9组词帮你给肺炎防护划重点

     免疫系统如何帮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这4件事

     【疫问医答】为什么病毒易对“心脑血管差的人”下手?

     漫画战疫|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

     为什么要建「方舱医院」?一文读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张文宏教授讲传染病:一节18分钟的“硬核”公开课

     “求求你,我不会传染病毒,请别抛弃我“

     【疫问医答】中央空调会不会导致疫情扩散?

     BBC纪录片揭秘:对人类来说,最致命的病毒存在于哪里?最小确诊病例仅1个月!一套“全方位防疫指南”给儿童最科学保护

     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立法禁食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才是珍爱生命【疫问医答】我家小区/附近有确诊或疑似病例,该怎样保护自己?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概率多大?一张示意图带你看清钟南山院士:办公区这个地方最“高危”,3招教你躲开病毒国家卫健委发布“口罩使用指南”,口罩问题有了权威答案WHO推荐的见面姿势:戴口罩+一米线收藏!最新版“新冠肺炎公众防护指南”,50个重点帮你划好了

     洗热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专家告诉你真相

     营养专家10个「居家饮食处方」,教你科学“吃”出抵抗力@在家憋烦了的人,这6件事可以帮你再坚持一下这件和「戴口罩」同样重要的小事,一直都被你忽视了手机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载体!疾控专家1分钟演示「手机消毒法」疫情下的老年人如何避免感染?这18个建议转给爸妈看【疫问医答】即将返岗工作的我,该如何预防感染?疫情下的“宅”家锻炼指南,让你不出家门也能动起来多家中医院实名推荐:7个方子有助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疫问医答】手机、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间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冠状病毒与人类“纠缠史”【疫问医答】哪种特征的发热需要警惕?一座一座城“封”了,别一颗一颗心“崩”了

     【疫问医答】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怕冷or怕热?

     致敬!疫情一线拍下的这12组图,每张都让人泪目

     卫健委:病毒传播力似乎有所增强,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疫问医答】宅在家的我们,怎样做好“居家消毒”?疫情笼罩下的春节怎么过?六大呼吸科专家权威提醒【疫问医答】一份新型肺炎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指南”漫说疫事|这个春节,我们打一场特殊的战“疫”【疫问医答】“重大突发公卫事件一级响应”意味着什么?爸妈,听话!预防新型肺炎,请听儿女6句劝请扩散!面对疫情,我们有9个呼吁【疫问医答】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吗?除了不去武汉、戴口罩,我们还能做什么?【记者直击】疫情中的春运回家路汽车、火车、飞机……这份“防肺炎交通指南”助你安全回家社评:必须向顾全大局的所有武汉市民致敬【疫问医答】怎样分清“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区别?关于新型肺炎的13个疑问,卫健委专家给出了答案权威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从动物传染给人的?划重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问钟南山院士扩散周知!多科权威专家:春运如何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状病毒?一篇文章全都说清楚了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