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科专家一份「痛风饮品清单」,不仅仅只有白开水
2020/4/11 7:59:00 生命时报

    

     提到痛风、高尿酸,很多人都知道要忌口,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连喝什么都要受限制。很多痛风患者对自己十分“苛刻”,觉得每天只能喝白开水。

     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中国大陆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2亿;中国大陆痛风的患病率为1.1%,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700万。

     其实,除了白开水,痛风患者也可以尝试一些其他饮品。

    

     《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列出痛风患者可以适当喝的饮品,让生活有"滋味"一点。

     受访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 何羿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郭倩颖

     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主任 吴华香

     本文编辑丨王冰洁 邓玉

    

     痛风患者可适量饮用的

     水是最经济的降尿酸“药物”。不仅疼痛发作时要喝水,平常也要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

     那除了水,痛风患者到底还能喝什么呢?

     淡茶

     不少爱喝茶的痛风患者以为自己再也不能喝茶了。其实,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与喝茶关系不大。

     茶叶富含的茶叶碱、咖啡碱、可可碱等嘌呤类化合物,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的是甲基尿酸盐,与造成痛风的尿酸盐分子结构不同,也不会沉积在关节或肾脏形成痛风石,引发痛风。

    

     但痛风患者喝茶需注意几个问题:

     不宜喝浓茶、未发酵或未加工的生茶及绿茶,最好喝红茶等发酵茶。

     睡前饭后别喝茶。由于茶叶富含的咖啡碱能兴奋大脑,如果在睡前喝茶,易导致失眠,引起内分泌失调,减弱代谢功能,使尿酸无法有效排出体外,加剧痛风。

     饭后饮茶要至少间隔半小时,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合并心率过快、早搏、快速房颤、冠心病的痛风患者不宜喝浓茶。由于茶叶富含茶叶碱、咖啡碱,会使心跳加快,可能导致冠心病发作或加重病情。

     咖啡

     目前较多研究发现,喝咖啡似乎和痛风之间可能存在负相关性。有研究者发现,咖啡的好处很可能在于其中的大量钾元素,或者其他特殊成分的作用。

     中南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喝咖啡可降低痛风风险。即使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同样具有减少痛风发作的作用。

     由于咖啡属于碱性食物,对于长期处于高尿酸环境的痛风患者来说,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酸碱平衡,降低尿酸;咖啡还有利尿、排钠作用,尿酸、多余钠离子随尿液排出体外,减少尿酸钠结晶的形成,降低痛风急性发作风险。

    

     不过,考虑到我国居民饮用咖啡通常会加入糖和奶精,不利体重控制和血脂控制;同时咖啡有兴奋作用,并不提倡痛风患者大量饮用咖啡。如果想得到咖啡的好处,建议冲得稀一些,而且不要加入糖和咖啡伴侣。

     奶类或奶制品

     对痛风患者而言,嘌呤含量低的奶类,尤其是脱脂奶是很不错的饮品。

     有研究表明,摄入奶制品可降低尿酸水平,有效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强度。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奶制品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有助于尿酸的排泄;

     乳清酸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的排泄;

     奶制品中富含维生素D,可能与降低尿酸水平有关。

     但市面上,很多奶制品加入了较多添加剂,比如果糖等糖类。痛风患者尽量选择天然、少加工的奶制品。

    

     蔬菜水果榨汁

     芹菜、胡萝卜、樱桃、柠檬等果糖含量低的蔬果可以榨成汁,当作饮品适量饮用,既有滋味,还能补充维生素。

    

     痛风患者不能喝的

     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常吃高嘌呤食物会导致体内尿酸过高。因此,平时饮食一定要重视,其中,下面四类“水”尤其要注意。

    

     啤酒是“液体面包”,本身就含高嘌呤,白酒度数高,二者均对痛风患者不利,要尽量少喝。

    

     大量研究证实,酒精含量与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呈直线相关:

     每日饮用酒精量10~14.9克,引发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增加32%;

     每日饮用酒精量15~29.9克,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增至49%;

     每日饮用酒精量30~49.9克,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增至96%;

     若大量饮酒或酗酒,当酒精消耗量在每天50克及以上时,痛风急性发作的危险性将增至153%。

     无法避免喝酒的情况下,在间歇期可以少量饮用葡萄酒,但应控制在每天200毫升以内。

     果汁

     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主任吴华香表示,果糖摄入过多也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重要原因,果糖可以促进尿酸合成,抑制尿酸排泄。

     果汁中富含果糖,因此大量饮用果汁会使尿酸升高,进而引发痛风。

    

     骨头汤等浓汤

     国人常讲究“以形补形”,因此,常用骨头汤补“骨”,期望缓解痛风症状。其实,这种做法非但无益,还会加重痛风症状。

     完全用动物骨头熬制的骨头汤,脂肪含量极高,摄入大量油脂会引发代谢异常,导致嘌呤类物质代谢障碍,增加罹患痛风及痛风发作风险,不利身体健康。另外,骨头里的嘌呤易溶于汤中,汤汁的嘌呤含量远高于肉,因此痛风病人做菜时,最好不要放老汤等浓汤。

     久煮的火锅汤

     火锅相当于大杂烩,各种食材都可以在里面涮。但是,这也增加了高嘌呤摄入的风险。

     大部分嘌呤都是水溶性的。一般情况下,吃火锅时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食材,其中不乏含有大量嘌呤的食物原料,如动物内脏、海鲜等。

    

     同时,火锅调料中也含有大量的味精,可能还会含有一些消费者不太清楚的鲜味剂等,嘌呤含量都很高。这些嘌呤最终都会溶解到火锅汤中,因此,久煮的火锅汤中嘌呤含量很高。▲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天暖能阻止新冠病毒吗?专家:这两个因素增加了难度

     猫感染新冠会传染人?别慌,病毒学家的解读来了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10个疑惑,专家一次性解答清楚

     营养专家一份「复工带饭攻略」,解决上班族的午饭难题

     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病死率为何居高不下?

     国内疫情是否会“二次暴发”?一线权威专家是这样回应的

     全球首个确诊超20万国家!美国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暴发”局面?

     心理学角度解释:为什么人戴上口罩就变好看了?

     日媒:确诊数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日韩疫情真的控制住了吗?

     时评 | 他们生来未必是英雄,只因患者需要才赴汤蹈火

     权威解读病毒8大“疑点”:全球病例为何暴增?一人会感染两次吗?……

     致敬!17年前他们抗击“非典”,如今再披铠甲战“新冠”

     「免洗洗手液」能杀死病毒吗?专家:这4种可能无效

     多国效仿中国“封城”,一文说清「封锁」为何能控疫情

     宅出来的身体“时差”,是时候学一套「生物钟调整法」了

     中医药抗疫有一套!专家揭秘“三药三方”到底牛在哪?

     疫情期间有这5种表现的人,你体内的维生素D“余额”不足了

     无意识“摸脸”增加染病毒风险!你可能每4分钟就摸一次……

     感染科专家N条“复工”建议:让病毒不复燃,疫情不反弹

     事关14亿人安危!中国怎样守住境外输入这条红线?

     日本节目实测:这里是办公室最“脏”的地方,马桶圈反而最干净

     为什么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洗20秒以上?看过这个实验就明白了

     【疫问医答】新冠肺炎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吗?

     灾难是最好的「教科书」:保护动物也是人类的一种自保

     【疫问医答】“身体素质过硬”的运动员,为什么频频感染新冠病毒?

     这场疫情“教会”我们的9件事,事关每个人以后的生活

     亚洲人人都戴的口罩,为何欧美人却有“抵触”心理?

     【疫问医答】抗疫中药方,黄芪为何被多次“提名”?

     护肺第一步:防止室内空气污染!4个房间要重点“排查”

     抗疫MV《呼唤》:愿所有的病痛都会被春天治愈

     超1亿人正接受“隔离”!为何欧洲成为新冠肺炎大流行震中?

     H5丨疫情结束后,我最最最想做的是这些事……

     距离“摘口罩”的日子还有多远?一线专家回应了

     美国抗疫让人看不懂!”中国为西方争取了时间,西方却把它浪费了“

     疫情让礼仪悄悄改变,看各国首脑如何“花式”打招呼

     这些菜在家就能“种”!疫情期间不方便买菜的人有救了

     日本实验:病毒沾附手机上可存活24小时!手把手教你给手机消毒

     心理学家告诉你:谣言是怎样让你深信不疑的?

     运动专家的「疫期户外运动」指南,拯救“宅”了一冬的你

     钟南山院士喊你用公筷!经此一“疫“,让公筷摆上每一张餐桌

     【疫问医答】研究称病毒已“变异”,是不是更容易被感染了?

     “医生,我体温总是偏低,这是种病吗?”

     从“封城”到“封国“,解析意大利新冠死亡率为何全球最高?

     禁食野生动物后的疑问:到底都有哪些动物不能吃?

     密闭空间新冠病毒可传至4.5米!一份「公共交通指南」平稳度过复工期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病毒专家分析传播路径

     “37℃”成了历史:人类的体温为什么比一百年前低了?

     “隔离14天”变“马上回家”!一线记者接到志愿者的求助电话……

     一线重症专家:解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提到的8种疗法

     告急:新冠肺炎境外确诊近3万例!李兰娟院士呼吁全球重视并行动

     不刮胡子,口罩白戴!美国疾控中心:漏气几率增20-1000倍

     日本测试:外出回家忽略这件事,2小时病毒“感染”全家人

     张文宏医生喊你把窗户打开!收下这张疫情期“通风时刻表”

     身体每天上演的「消化道大剧」,远比食物本身更精彩……

     医生亲自示范:疫情期怎样出门买菜更安全……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她们只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平凡姑娘

     解剖报告再添“罪证”:不仅肺部,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害”全身的?

     每个吃腻了家里饭菜的人,跟营养专家学5招“改造”家常菜

     武汉一线的“她”力量!记者还原抗疫女将们的温柔坚守

     新冠比非典狡猾的多!一线专家解读17年抗疫有哪些进步

     从死神手里抢人!北京协和援鄂医疗队讲述战疫“红区”的32天

     别再传谣了!这5种「抗病毒食物」,营养专家一个都不认可

     新研究:烟民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吸烟到底有没有“安全量”?

     时评丨禁野味就得“一刀切”

     为何胖人和癌症患者易感染新冠病毒?北大医学部:跟体内这种酶有关

     时评 | 坏情绪也是防疫的敌人

     一首原创漫画MV,用160秒定格了战“疫”中的催泪瞬间

     从黑暗,到曙光……听治愈患者讲述抗“疫”经历

     美意日韩多国现本土传播病例!新冠病源究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食品专家推荐一份「囤肉指南」,提高疫情期间的吃肉品质也能

     【疫问医答】口罩戴久了,“闷”出皮肤问题怎么办?

     一线抗疫护士口述:重症病房的20多天,我们是这样度过的

     高速摄像机还原“咳嗽”瞬间,7个止咳法拯救不安的你

     好好吃饭也能“抗病毒”,专家开出7个「中医汤方」

     心理学专家:疫情让人更加宽恕善良,国人这10项品格悄然提升

     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世卫组织:全球20多种疫苗正在研发

     专访国博方舱护士长:我从不害怕患者抱我

     防疫期,老人的一天怎么度过?这张漫画安排的明明白白

     “遗体解剖”揭开病毒真面目,专家:可能颠覆现有诊疗方案

     美国致1.4万人死亡的流感中有新冠肺炎?最新回应和专家分析来了

     宅在家也要“勤洗手”吗?医生提醒:8个时刻必须要洗

     时评丨“停课不停学”别走形式

     【疫问医答】新冠病毒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吗?

     时评 | 隔离病毒,不能疏离人心

     援鄂日记丨独家探访辽、皖、川、湘四大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病毒发源地,专家解析下一步如何找到源头?

     实拍保洁员的“舱内六小时”:工作四班倒,每晚处理50桶垃圾

     免疫系统如何战胜病毒?7件事护好抗疫“防火墙”

     “二月二龙抬头”,这套「零失误理发攻略」送给在家剪发的你

     记者实拍医生“穿防护服”流程:9个步骤花30分钟,泡汗水里6小时

     疫情期间每个被迫下厨的人,都需要一份「零厨艺」指南

     中医专家:新冠肺炎5个病期各有最佳“治疗方”

     @天天戴口罩的人:一组训练操让每次「呼吸」都顺畅

     为什么呼吁康复者捐血浆?一文为你揭开「血浆疗法」的面纱

     “婚礼延了他却走了……”我们用独家镜头记录同事眼中的彭银华医生

     封城30天|15239位武汉读者,你们还好吗?

     独家曝光朋友圈,护士深情撰文悼念:小彭医生,很荣幸护理你!

     时评 | 科学素养是最有效的“抗体”

     把7件事“顺序”搞错了,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就高了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朝代各有经验

     时评 | 阻断谣言也是全民战

     生命熄灭那一刻寂静又凄美:四分钟「人体内旅行」,向死而生

     时评 | 抗疫情,容不得一丝侥幸

     疫情期间的“囤菜指南”,这样做帮食材延长保鲜期

     时评丨感恩医者,不能只在当下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专访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专家刘又宁: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

     病毒是如何“悄悄”传播的?病毒学家详解8种途径

     生产一个口罩仅需0.5秒,为何口罩还不够用?

     闷在家胃口不好的你,跟营养专家学7招打开“食欲”

     句句有用!老人防疫的7条“专属提醒”,转给爸妈

     比病毒更有“传染性”的,是这些在朋友圈热传的9个谣言

     首度曝光!新冠病毒「高清彩照」,一组图看清显微镜下的真面目

     推荐!一位84岁院士的纪录片:“敢医敢言“钟南山

     漫画战疫 | 这场“战疫”,你从来都不孤独

     这8个真实的故事,致敬战“疫”中的爱情

     “拐点”究竟何时来?一文梳理国内外专家的权威预测

     两千多年历史告诉你:面对传染病,人类为什么选择「隔离」?

     H5 | 听,野生动物的悲歌

     【疫问医答】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疫问医答】“假阴性”频现,核酸检测还可靠吗?

     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西汉至今抵御了300多次瘟疫的中医,为抗疫提供了什么思路?

     著名呼吸科专家刘又宁:一文解答你关心的10大“肺炎”疑问

     “战时”蔬菜也讲“战术”,营养专家推荐一份「囤菜指南」

     【疫问医答】疫情期“感冒”了怎么办?

     家里“口罩荒”了,这3种省法帮你再坚持一下

     找到“新冠病毒克星”为何这么难?专家告诉你背后真相

     【疫问医答】关于“气溶胶”传播,解读你最困惑的7个疑问

     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说清了

     《成语解“疫”》:9组词帮你给肺炎防护划重点

     免疫系统如何帮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这4件事

     【疫问医答】为什么病毒易对“心脑血管差的人”下手?

     漫画战疫|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

     为什么要建「方舱医院」?一文读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张文宏教授讲传染病:一节18分钟的“硬核”公开课

     “求求你,我不会传染病毒,请别抛弃我“

     【疫问医答】中央空调会不会导致疫情扩散?

     BBC纪录片揭秘:对人类来说,最致命的病毒存在于哪里?

     最小确诊病例仅1个月!一套“全方位防疫指南”给儿童最科学保护

     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立法禁食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才是珍爱生命

     【疫问医答】我家小区/附近有确诊或疑似病例,该怎样保护自己?

     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概率多大?一张示意图带你看清

     钟南山院士:办公区这个地方最“高危”,3招教你躲开病毒

     国家卫健委发布“口罩使用指南”,口罩问题有了权威答案

     WHO推荐的见面姿势:戴口罩+一米线

     收藏!最新版“新冠肺炎公众防护指南”,50个重点帮你划好了

     洗热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专家告诉你真相

     营养专家10个「居家饮食处方」,教你科学“吃”出抵抗力

     @在家憋烦了的人,这6件事可以帮你再坚持一下

     这件和「戴口罩」同样重要的小事,一直都被你忽视了

     手机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载体!疾控专家1分钟演示「手机消毒法」

     疫情下的老年人如何避免感染?这18个建议转给爸妈看

     【疫问医答】即将返岗工作的我,该如何预防感染?

     疫情下的“宅”家锻炼指南,让你不出家门也能动起来

     多家中医院实名推荐:7个方子有助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疫问医答】手机、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间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

     冠状病毒与人类“纠缠史”

     【疫问医答】哪种特征的发热需要警惕?

     一座一座城“封”了,别一颗一颗心“崩”了

     【疫问医答】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怕冷or怕热?

     致敬!疫情一线拍下的这12组图,每张都让人泪目

     卫健委:病毒传播力似乎有所增强,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疫问医答】宅在家的我们,怎样做好“居家消毒”?

     疫情笼罩下的春节怎么过?六大呼吸科专家权威提醒

     【疫问医答】一份新型肺炎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指南”

     漫说疫事|这个春节,我们打一场特殊的战“疫”

     【疫问医答】“重大突发公卫事件一级响应”意味着什么?

     爸妈,听话!预防新型肺炎,请听儿女6句劝

     请扩散!面对疫情,我们有9个呼吁

     【疫问医答】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吗?

     除了不去武汉、戴口罩,我们还能做什么?

     【记者直击】疫情中的春运回家路

     汽车、火车、飞机……这份“防肺炎交通指南”助你安全回家

     社评:必须向顾全大局的所有武汉市民致敬

     【疫问医答】怎样分清“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区别?

     关于新型肺炎的13个疑问,卫健委专家给出了答案

     权威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从动物传染给人的?

     划重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问钟南山院士

     扩散周知!多科权威专家:春运如何严防新型冠状病毒

     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状病毒?一篇文章全都说清楚了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