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心脏病发作」比老人更凶险!广西一23岁学生球场晕倒4天离世
2021/5/10 19:59:00 生命时报

    

     今天一条让人惋惜的新闻上了热搜,#学生球场晕倒救治4天后离世#:

     4月29日,广西百色一23岁学生在篮球场晕倒,随后4天时间,他一直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靠医学仪器维持生命,直到5月4日凌晨1时许离世。根据医院的结论,该学生被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近年来,年轻人猝死事件频频发生:

     2021年1月

     青年演员孙侨潞心梗猝死,年仅25岁。

     2020年12月

     22岁拼多多员工深夜下班回家路上猝死。

     2020年7月

     年轻作家、《今晚80后脱口秀》段子手赖宝因突发心梗去世,年仅39岁。

     2019年12月

     滨州市滨城区渤海中学北校区一位14岁中学心源性猝死。

     2019年11月

     35岁的中国台湾艺人高以翔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晕倒,抢救无效去世,医院宣布为心源性猝死。

     年纪不大,平时看起来身体也健康,怎么会突然猝死?《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分析猝死年轻化的原因,教你识别危险预警并做好预防。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董 鹏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 刘 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医师 贺晓楠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王爱民

     猝死为何盯上年轻人?

     猝死,顾名思义是一场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分为心源性、肺源性、脑源性等几类,心源性猝死占比高达80%。

     我国每年约55万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等同于减损一座中等城市人口。

    

     猝死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一些调查也显示,我国中青年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019年11月,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发表的最新中国心衰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大于35岁的居民中,心衰患病率为1.3%。对比2000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心衰患病率较15年前增加了44%。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其中43%的人在40岁以下。

     年轻人心脏病发作可能比老人更凶险

    

     年轻人血管斑块更不稳定

     容易脱落,加之发病急,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所以猝死率更高。老年人往往存在多支多处血管病变,就像陈旧的水管一样锈迹斑斑,长期心肌缺血易反复发生心绞痛,作为警示。

     而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急性心梗为首次发病,不易引起注意。

    

     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

     经历了血管老化,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有一个“缺血预适应”的过程。他们在平时就可能出现心肌缺血,身体通过建立新的侧支循环和其他代偿方式,已经相对“适应”了这种情况。

     而青年人多没有这个过程,一旦发生心梗,心肌缺血的程度可能更严重,猝死率高。

     牢记5个猝死预警

     猝死看似突发,实则有迹可循,并非完全不可预防,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就会有蛛丝马迹:

     01

     与活动相关的胸痛

     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为心绞痛发作,要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猝死。有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

     02

     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

     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不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缓解症状,现在吃2片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好,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

     03

     毫无征兆的心慌胸闷

     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不活动时也憋闷、喘气困难;每天规律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可能是心肌缺血,要及早检查治疗。

    

     04

     头晕乏力、心慌

     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神经系统在呼救。

     05

     黑懵、晕厥

     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尽快去医院查明病因。

     如何有效预防猝死?

     为什么看起来挺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猝死?因为只是「看起来健康」。

     电梯坏了,自嘲说今天可算运动了一次,听说手机屏幕辐射大,换了张绿色的壁纸,凌晨三点转发遥远城市有人猝死的新闻,再给自己定了五个起床闹钟……

     很多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劳累、熬夜、吸烟喝酒……身体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心脏这个重要脏器易在过度激发的情况下到达极限而崩溃。

    

     就如同一辆机动车,经常跑长途,但又不定期保养,出了小问题也不修理,就可能随时报废。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做好以下日常养护,才能不让它处于崩溃边缘。

     定期体检

     普通人群每年要进行心电图、抽血化验等规范体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基础疾病、“三高”、心源性猝死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医院进行全面心脏检查,评估猝死风险,做出预防和治疗决策。

     关注信号

     心源性猝死并非没有信号,只是容易被忽视。一过性晕厥、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慌、腹痛等,尤其是症状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都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先兆。

     高危人群及有长时间劳累或剧烈活动、情绪过激或持续不佳、过量饮酒吸烟等情况者,要格外警惕,出现相关症状后,尽早就诊,进行病因诊断。

     日常维护

     控制体重,平时要坚持一周三次左右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年轻人推荐慢跑、游泳等,老年人可选择快走、打太极等,运动强度一定要循序渐进。

    

     减少久坐时间,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10分钟。避免熬夜,尤其不要带着坏情绪入睡,高危人群更要学会疏解压力和负面情绪。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戒烟控酒

     学习急救

     有关资料统计,在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6分钟内到达医院继续抢救的话,抢救成功率可达40%以上。

     如果身边有人猝死,首先要拨打120,周围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话可优先使用↓↓

     著名急救专家贾大成示范AED操作方法

     或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著名急救专家贾大成示范心肺复苏全过程

     最后呼吁大家,每天早睡半小时,少点一顿外卖,每月少喝两杯奶茶,一年做一次全面体检……这些小小的改变,就是你保持健康的第一步。▲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