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胖」字引发35种病!呼吸、神经、循环系统都在受压迫
2022/2/28 生命时报

    

     体重秤上的数字,是很多人每日心情的晴雨表;不但影响人的喜怒哀乐,也决定着健康状态。

     英国《生物医学中心-医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荟萃研究发现,过度肥胖与35种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新研究采访专家,告诉你肥胖怎样毁掉全身,并教你科学稳住体重。

     受访专家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中心主任医师 王存川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运动康复系主任 戴剑松

     一个「胖」字,引发35种病

     《生物医学中心-医药》杂志上发表的一项与56种慢性病相关的荟萃研究发现:

     过度肥胖与2型糖尿病、14种循环系统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5种消化系统疾病、3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以及6种消化系统癌症、子宫癌、肾癌和膀胱癌共35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糖尿病

     遗传预测的高BMI【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与1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相关;而成人时期较高的BMI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

     循环系统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风险与高BMI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心力衰竭、高血压。

     研究人员表示,过度肥胖可通过增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促进全身性炎症,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脏疾病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率与BMI相关。

     消化系统疾病

     BMI较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包括胆结石、胃食管反流、克罗恩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联性最强。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痛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风险与较高BMI相关。

     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风险也会随BMI增加而增加,但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渐冻症)和BMI并未发现关联。

     肿瘤

     较高的BMI与消化系统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和胆囊癌/胆道癌)、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的风险增加有关,但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相关。

     研究人员表示,过度肥胖与慢性病的相关性不容忽视,从现在起,持续降低超重/肥胖的流行率应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目标。

     肥胖可分为4个等级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辆载重卡车,体重超标的危害就像卡车超载一样,超重越多,损害越严重,使用期限也就越短。

     例如,当核载5吨的卡车超载3~5吨时,看似仍能正常行驶,实际上已经损害极大;如果超载10吨,卡车可能随时面临报废的风险。

    

     科学预防和控制肥胖,可参考以下体重分期管理模式。我国BMI正常范围为18.5~23.9,超重为24~27.9,肥胖为超过28。

     0期

     超重,不伴有相关疾病或其前期(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前期、高血脂、脂肪肝)。

     超重就是健康警戒线,需要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例如改掉大吃大喝、总吃宵夜、吃得太油太咸等习惯,同时增加运动量。

     1期

     超重,伴有相关疾病前期;或肥胖,没有或伴有相关疾病前期。

     这一阶段需要专业医生介入,开具运动处方、制订饮食计划等,患者需要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

     2期

     超重或肥胖,伴有相关轻中度疾病。

     这一阶段除了要治疗疾病,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还需要科学减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肥药物,或进行小型减肥手术。

     3期

     肥胖,伴有相关重度疾病。

     这一阶段会严重威胁健康或寿命,如果在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和减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3~6个月体重仍未改善,可能需要减肥手术。

     给胖人的减重建议

     如何避开减重误区,科学有效地管理体重?各国专家给出了具体建议。

     # 优先选择有氧运动

     欧洲肥胖研究学会推荐了详细的运动训练方案,以下是由法国索邦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等机构的多学科专家总结的运动建议。

     建议优先进行每周150~200分钟至少为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或高强度间歇式训练(需评估心血管风险)。

    

     只要消耗的能量相似,有氧锻炼和高强度式间歇训练对于超重或肥胖者的减重减脂效果相似。采用这两种方法,体重预期平均减轻2~3公斤左右。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心率,燃烧更多热量。通俗点说,就是在高强度运动之间穿插低强度运动或稍事休息,是有氧和无氧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式。

     比如快跑100米和慢跑100米的交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适应训练后,再适当加入更多的训练动作,直至完成所有训练。

     减重后维持体重阶段,建议每周进行20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

     # 控制脂肪摄入

     建议肥胖者选择橄榄油、茶油来烹调,每天控制在20~25克(搪瓷勺约两勺半)。

     外出吃饭点菜要选清淡菜品,尽量别点水煮鱼、地三鲜等油多的菜肴;改掉暴饮暴食的习惯,少吃“藏油”多的零食,如起酥面包、泡芙等。

     # 护好跟腱部位

     大数据显示,肥胖人群因体重较大,在运动时跟腱承受作用力相对普通人群更高,更易受伤。

     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猛烈、疲劳运动,多练肌肉,都有助预防跟腱损伤。

     最后,对于肥胖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匀速”减肥

     别心急,每周减肥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这种方法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本期编辑:徐梦莲 王冰洁

     等等,右下角点个在看?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