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
2016/11/15 每日意图

     本期主题: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的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

     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绪”。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每日意图 Vol.1259

    

     Marcus M?ller Bitsch

     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Agnes-cecile

     要想停止注意某件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购买到手——就如同要想停止欣赏某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与其结婚。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Rafa Bujnowski

     我们每天都会经验到许多不平等的对待,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妒恨每一个比我们优越的人,这就是嫉妒的特别之处。有些人的生活胜过我们千倍万倍,但我们能心安无事;而另一些人一丁点的成功却能让我们耿耿于怀,寝食不安。我们妒嫉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史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Giulia Bersani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直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Morteza Katouzian

     贫穷最根本的特征,贫困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并不是它所导致的身体上的受苦,而是他人对贫困状态的负面反应所导致的羞耻感,是贫困状态违反了亚当斯密所称的“既定的社会体面原则”所产生的羞耻感。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Dan Mountford

     我们往往把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看作是不喜欢人际交往的人。这样的说法就像把一个不愿在深更半夜去邦迪森林散步的人看作是不喜欢散步的人一样。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Alex Markow

     只要我们认为有一道生铁铸就的墙壁把我们的本性和境况同他人的本性和境况截然分开,只要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很安全地一直保持一种傲慢自得的态度,我们的大度和容忍就会被冷酷和讥讽取而代之。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Daehyun Kim

     【大众常识的东西往往应该叫做大众愚昧】

     如果我们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仔细分析,我们就可能会立即发现一个令人沮丧不堪,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种奇特的轻松感的事实: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事情上的观点充满了严重的混乱和错误。

     法国作家尚福尔言简意赅地说:“公众舆论是所有观点之中最糟糕的一种。任何一种被普遍持有的观点,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思想,都将是极其愚蠢的。”

     另外他还说,那些被奉承地称作大众常识的东西往往应该叫做大众愚昧,因为所谓的大众常识总是受简单化、非逻辑、偏见和肤浅的制约:“最荒唐的习俗和最可笑的仪式在任何地方都用同一句话来解释:但一直就这样啊。当欧洲人问西南非洲的霍屯督人为什么他们要吃蝗虫和自己身上的虱子的时候,他们恰好说的就是这句话。一直就这样啊,他们如此解释道。”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Tony Skeor

     【我们常常处于一种自虐过程中】

     只有那些既对我们非常不利又完全真实的言论和态度才会破坏我们的自尊心。

     我们经常处于一种自虐过程当中,在没有搞清他人观点是否值得关注之前就去寻求他人的赞赏;但只要我们对某些人的思想稍加研究,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不值得我们尊敬,然后我们往往在弄清楚这一切之前就竭力想得到他们的爱戴。我们应该停止这一自虐过程。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在一个随机形成的人群中看起来是什么形象,而在于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形象。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Status Anxiety

     译者: 陈广兴 / 南治国

     出版年: 2007-3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每日意图

     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博:@罗宾的时光阁

     个人微信:mr_luobin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意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