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独的猎手
2022/6/6 22:07:09 每日意图

     每日意图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Andrew Wyeth

     苗炜,1968年生,小说家。已出版作品《让我去那花花世界》《寡人有疾》《给大壮的信》等。

     在《文学体验三十讲》中,小说家苗炜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数十部外国文学经典的阅读体验,也顺带讲述了自己对于爱欲、孤独、死亡等本质问题的思考,还有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等基本对象的体悟。

     当你感到孤独苗炜

     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麦卡勒斯十九岁开始构思、二十三岁时写出来的作品。麦卡勒斯的好几本小说,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孤独。

     “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在一起。每天清早,他们从住所出来,手挽手地走在去上班的路上。”这是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开头的第一句话。两个哑巴,一个叫安东尼帕罗斯,是个胖子,另一个叫辛格。两个哑巴住在一起,白天工作,晚上吃饭,就这样过了十年。忽然,那个胖子安东尼变得不太正常了,他无法控制自己,总是在公众场合撒尿,横冲直撞地冒犯别人。胖子安东尼被送到精神病院,辛格留在了镇子上。这是小说开头第一节交代的内容。

     辛格孤独一人住在小镇上,人们发现,这个哑巴挺好相处,于是有几个人总来找哑巴倾诉。其中一个是年轻工人。他看过马克思的一些书,他想让工友们明白自己是被剥削的,但工友们不关心这些,他们接受已成定局的命运。所以,年轻工人会找哑巴来诉说心中的苦闷。

     还有一个黑人医生也会来找哑巴辛格聊天。黑人医生有好几个孩子,但都跟他很疏远。黑人医生认为,黑人应该少生孩子,重视教育,减少仇恨。他每年都搞一个圣诞聚会,请一大堆黑人来听他的演讲,但人们听不懂他在讲什么,更关心自己会收到什么样的礼物。

     年轻工人和黑人医生,可以说,都是“理念人”,他们对如何生活、如何实现一种更公正的生活,有自己的理念,甚至还有自己的行动纲领,他们想讲给别人听,但没人听。他们只能说给哑巴听,哑巴听不懂,但他有耐心,能听他们讲下去。

     来找哑巴聊天的还有一个叫米克的小姑娘,她平常要上学,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她喜欢音乐,计划写一首歌。她把自己的生活划分为“外屋”和“里屋”。她要应付的诸多琐事是“外屋”,她内心回荡的音乐、她跟哑巴辛格所说的话,是“里屋”。

     小说中让人心酸的是这个少女“里屋”的塌陷:米克家里发生了变故,她要出去挣钱了。小姑娘发现自己的“里屋”要塌陷,就拼命地数数儿,墙纸上有几朵玫瑰,后院里有多少草叶。她要让数字占据自己的脑子,才不会去悲悼“里屋”的塌陷。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失去自我,能够非常安静地在这个世界上发生,仿佛它什么也不是,没有什么失落能如此安静地发生。每一种其他失落,失去手臂,失去腿,失去五块钱,失去妻子,都会被感觉到。”

     哑巴辛格每隔几个月就去精神病院看胖哑巴,这两个人像字母A一样,两边相互支撑着才能立足。胖哑巴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一段时间,死了,这一下,哑巴辛格完全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他自杀了。小镇上找他聊天的人,都失去了倾诉的对象。他们要孤独下去了。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图灵测试,就是想办法让电脑表现得像一个人。人说话的时候很敏感,我们能预判对方会说什么,懂得交流中的节奏感,这是我们优于电脑的的地方,但我们的问题是,要找到交流默契还能支撑彼此的人,难。所以我们是非常孤独的。

     美国文学教授莱昂内尔·特里林说,现代文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个人化。现代文学会向你提出一些问题,问我们是否满意我们的婚姻,是否满意我们的生活。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满意,你就不太需要文学。如果你觉得这些问题难以回答,那你可能需要文学了。跟书中的人物谈一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孤独。

     苗炜《文学体验三十讲》湖南文艺出版社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意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