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菩萨 | 在最后一缕烟火中了彻圣境
2018/1/26 17:22:52 鹿苑精舍

    

    

     心经解读(一)观自在菩萨

     当下自在 2018年1月26日写于鹿苑精舍

     有人说菩萨是用来朝拜的,这是一个不够圆满的看法,因为这远远不够。事实上我们只恭敬赞叹菩萨而不想成为菩萨,那跟赏鱼没有什么区别。

     就像我们只崇拜雷锋而不愿意做雷锋那样,这种临时性的崇拜恰恰说明了我们的自私和虚伪。我们从来不去思考如果我们和它的距离越来越远,那我们供奉菩萨的意义在那里?菩萨仅仅变成了安慰自己的道具,那是最不幸的。

    

     中国有关“神”的信仰延续了几千年,我们没有掌握“神”的精神,我们希望“神”就应该是那一个当我们饿的时候马上扔一个包子给我们的人。甚至认为那个可能教会我们生产包子人是愚蠢的。

     我们很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乞丐,而不是学习者。

     佛陀的教法延续了几千年,但是更多人仍然只是希望马上得到包子。

    

     还有人希望菩萨具有穿墙的技能,并且幻想着最好能够获得它。

     菩萨可以将一切呈现给你,但是在“穿墙”之前你首先要具备穿破烦恼的本领,无形的障碍恰恰是最难突破的。想要获得最高级的境界体验,我认为你至少要具备这两点认识,一是要戳破跟自己有关的谎言,二是你至少要勤快一点。

    

     有一部西方电影叫做《人猿泰山》,它告诉我们人的训练不一定需要某种形式的达成,有时候去认识和习惯更加重要。在这种认识和习惯中我们依然可以获得狮子般的力量。

     像菩萨那样破迷开悟,我们要了解菩萨的真实义。全世界的寺院都不缺少菩萨法像,我们甚至把它做成各种模样,石塑或者油画。但是真正了解它们,看画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仅仅是我们的愿望,或者说我们“允许”菩萨应该是那样子的。

     那么我们跟随鹿苑精舍思考,进行一场寻找菩萨的旅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需要在“观自在菩萨”中先了解菩萨。“观”通常理解为观察,看到或者体会。

     但是我们知道了解一样事物仅仅是看和体会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我们看一片湖和观察一座山,我们无法说真正了解了它,至少我们不知道湖里有多少条鱼或者山上有多少块石头。

     我们的眼睛和体会可能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就像我们试图了解一块油饼,我们总认为眼睛、嘴巴、舌头和胃以及大肠分别都也了解了它。但是事实上似乎这个看似具体的了解非常不圆满。实在找不到什么比这块油饼更加了解自己。

     因此真正的了解莫过于完全溶入,“我”就在你的世界里,如如不动中,了无分别。

    

     菩萨境地的“观”不是简单的用眼睛去看,那样看起来不够严谨。

     法性溶入,谓之观,觉受也。

     就自在而言,你悠闲地走在拉萨街头看着远处的雪山,或者你吃着披萨看着手里还剩足够买一车披萨的钱,都能带来自在。

     哲学家认为它与无拘无束有关,心理学家认为那就是一个心理是否放松的问题,年轻人在酒吧里跳跃的那一刻也认为自己是自在的。

     如同被野狗抢走了披萨你就会愤怒一样,自在的条件一旦丢失这种看起来开心的觉受就丢了。

     比如我们的幸福感,似乎这都需要满足某些条件,它可能不够真实。

    

     我们需要一种不需要交换或者满足什么就能具备的自在欢喜。

     那一定是原本就有的,跟外界无关的。佛教认为当一个人的知识和认知逻辑停止的时候就会呈现本初的空明状态。很显然我们的认知构筑了一个“我”的世界,一旦失去它们我们原本未受“污染”的心性会自然的裸露出来,它一定是跟分别无关,也没有对立,一切牵引和烦恼尚未发生。

     当一只鸟飞过的时候,它会完整呈现在我们无限大的世界里,我们甚至会吹个口哨。但是当鸟儿消失的时候,连一个羽毛颜色相关的执着也没有留下。

     我们知道那种觉受是无相的。任何空有、大小、多少,甚至卑鄙和伟大的概念都不成立。我们在全然洞察但是对境未生的觉受里安住,你会倾尽全世界的词汇定义它。中国人的智慧仅用两个字就接近了它,那就是“自在”。

    

     自在者,自相而在如如不动,彼无牵引,大乐也。由自生它,分别建立,三千相续,千般世界生。

     观自在菩萨,显然是那些融入无相法性,获得究竟欢喜的的圣者。

     现在我们知道作为菩萨至少具有了这样的证量,它不再通过你是否会飞行,能不能解决我吃包子的问题,或者你的璎珞是否漂亮来判断关于菩萨的一切。毕竟能解决那些问题的人实在太多,而圣者必是定若如来,法喜充满的。

     很多人做过焚香供奉,当最后一息火星灭尽,最后一缕烟也即将消失。

     你应该在这最后一缕烟的消逝中理解菩萨的圣境。

     往期精彩回顾

     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成为一只寂静的狮子警醒而勇敢地前行

     向死而生终结篇 | 被一把茶壶击穿的真相,穿越死亡的妙境,带你认知虚妄!

     向死而生终结篇 | 悲哀的不是怕死,恐惧来源于认知!

     向死而生 | 那些死亡教我们的事

     向死而生 | 那些死亡教我们的事(续)

     向死而生 | 讨论篇:那些和死亡相关的见地

     向向死而生 | 拿什么拥抱生命最后一个刹那

     他竟然可以从一场惨烈车祸中安然脱身!(上)

     他竟然可以从一场惨烈车祸中安然脱身!(下)

     未曾谋面,他却得到老师如此加持!

     喝血表姐的轮回之路

     婴灵超拔的神奇经历

     真理不会后退| 自在问答录【0016期】

     如何度化家人| 自在问答录【0015期】

     蓝帽子和红帽子 | 自在问答录【0014期】

     这样做,修行会退转吗? | 自在问答录【0013期】

     佛法与公德心 | 自在问答录【0012期】

     早学佛和晚学佛有区别吗?| 自在问答录【0011期】

     相续究竟是什么? | 自在问答录【0010期】

     受到创伤后出家,是否可行? | 自在问答录【0009期】

     在家还是出家修行好?| 自在问答录【0008期】

     修行引发的争执 | 自在问答录【0007期】

     净土是如何呈现的?| 自在问答录【0006期】

     体验欢喜 | 自在问答录【0005期】

     自在问答录【0004期】| 学佛的目的?

     智慧语录 / 问答【0003期】

     智慧语录 / 问答【0002期】

     智慧语录 / 问答【0001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鹿苑精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