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我有话要说!
2018/1/29 15:21:07 鹿苑精舍

    

     投稿邮箱:1722406600@qq.com

    

     1

     1月26日,我在精舍校对当下自在老师的解读《心经》系列文章。窗外大雪纷飞,室内温暖如春,不知不觉手心和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等待老师的这篇文章,于我而言象是等了一个世纪那么长……

     2017年5月在微信结识老师,6月老师让我多读《心经》,体悟《心经》,每月月末将体悟告诉他。都知道《心经》是佛教经典里最简短也被奉为最高智慧的一部经文,我不敢懈怠,每日持诵不断,企图以“读书万遍其义自现”的笨办法解开《心经》至高无上的密码。被师斥愚痴,若不需要理解经义,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何需把印度语巴利语译成中文?!

     我于是拿出当年写论文的发狠劲儿,广搜各种《心经》的释义加以理解,满脑子都是“五蕴”、“苦集灭道”、“色即是空”等,到了月末惴惴不安地向师汇报,其情形亦如论文答辩般紧张。

     他一句话打回:还是没有理解,再重新去理解体悟吧。

     零分!

     如此反反复复,不得要领,犹如盲人摸象般迷惑,忍不住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这块料,也许《心经》对我来说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2

     2017年8月,在鹿苑精舍家园群得到老师关于《心经》的开示:将《心经》从你的口中,化到你的心里。

     师言,《心经》之体悟,如人食梅,知酸尝酸而得酸。望梅止渴,即是亲证体悟。因此,解读心经、体悟心经、常持心经、忘掉心经。常驻心经境界,可灭知见、可断六识、可证空性。进而,次第修行。

     群里的莲花师姐鼓励我们新生说,跟老师学习5年以上的老师兄们大多有亲证《心经》境界的,以白师兄为例。

     看过“鹿苑精舍”新浪博客的师兄都知道有个白少秋师兄,他是最早一批跟随老师学习佛法和践行慈善公益事业的师兄之一。

     就是这位白师兄,他花了2年半时间从体悟《心经》到亲证境界。据说白师兄亲证后自动止语2个月,他的原话是:语言纯属多余,亲证之后,世间无法。因为回头看,无一法不究竟。

     所以理解体悟和亲证《心经》境界并非不可能,至少已经有精进修行并且亲证开悟的师兄们在前方朝我们挥手致意。

     当然我等还是低头懦嗫说太难,老师一语蔽之:难行而行者,是为修行。

     这下彻底踏实了老实了服帖了,继续盲人摸象的漫漫旅程。。。

     看到这里,相信你会理解那个蒙上双眼试图摸象却每月徒劳无功的我,当看到老师的解读《心经》的文章会如此激动甚至欣喜若狂。真的,每个月月末我的作业都是零分,我从惭愧到羞愧,从失望到几近绝望。

     如此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观自在菩萨”,不知道此刻看文的你是否与我有同感—它没有一秒是白白等候,正如我们的人生之路,没有一步是白走的。

    

     3

     老师的第一篇解读文章共1700多字,只解读了经文里的5个字:观自在菩萨。

     开篇是犀利和幽默的:“事实上我们只恭敬赞叹菩萨而不想成为菩萨,那跟赏鱼没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念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时,其实很少意识到,我们称世尊为本师,那么我们和观世音菩萨的关系就是“同学”。可是我们总是匍匐在大士同学脚下乞求菩萨保佑我们满足心底一个个自利的愿望,并且信誓旦旦心愿若达成后必来还愿。

     佛经里的“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似乎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只是不断祈愿岁月静好家人安康财运滚滚。

     也许我们在有所求的时候需要认真的想一想,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否只存在于这里。或许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学习者,而同样服务于别人,不是扮演一个乞丐向大士同学讨包子吃。

     首先我们要发愿成为菩萨,证得菩萨的境地。这也许是戳破跟自己有关的第一个谎言。还有更多的谎言和“六识”有关,我们象是被六识绑架的囚徒,在漫漫囚徒生涯里把自己生生扭曲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我执),若有人教我们越狱我们还会惶恐,不敢想象离开六识这座监狱后生活会怎么样。

     象《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里的犯人老瑞德(摩根·弗里曼饰)这样说: “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 老瑞德出狱后差点绝望地自杀。

     我们每天希望遇见菩萨分身,但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可能无视了它。

     菩萨如如不动,无处不在,而我们没有具备发现它的慧眼。

     我们只相信菩萨是跟璎珞有关的华丽的化身,那说明我们是一个“势力”的人。

     我们看不到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就象此刻正在清理马路上积雪的环卫工和在风雪中指挥交通的交警一样,他们已然成为了菩萨的化身,守护我们的平安。

     当我们在服务别人的时候,我们就是菩萨道的一员。

     发愿成为菩萨,服务于别人是我们向菩萨的境界迈进的第一步,放下所谓的知见和我执,打破所有过去自己建立的层层枷锁,从六识这座监狱里逃了出来,将原本具足的心性完全呈现在监狱外的蓝天白云下,坦然自信,寂静欢喜。

    

     4

     文章说:观自在菩萨,显然是那些融入无相法性,获得究竟欢喜的的圣者。

     我们知道菩萨是亲证无相自在的圣者,它是欢喜、自在、集慈悲喜舍无量心于一身的。我们虽然试图去理解“无相”、“融入”,但是似乎仍然无法摆脱执相的心。

     比如当一个集四无量心于一身的圣人站在你的面前我们未必认识。当一个欢喜无碍、不去计较的人出现,我们通常只认为他可能是个老实人。

     当我们在沙漠里捧起那一湾水的时候,我们只感激清水,丝毫没在乎慈悲的属性,更不去计较它出自哪里。

     再或者,当慈悲喜舍同时出现的时候我们还能精确的分辨它,一旦它善巧的分别出现的时候,我们完全认不出它。

     所以,我们应该感恩阳光,感恩每个温饱的瞬间,感恩一朵花的鲜艳,感恩路人一个善意的眼神,感恩一切跟美好有关的事物,因为一切能使我们愉悦自在的都是菩萨的化现。在我们不能亲证菩萨世界的时候,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它就是慈悲喜舍,它是无相的。融于虚空,它就在那里。

     当焚香(色身)最后一息火星(相续)灭尽时,最后一缕清烟(六识)也消逝不见了。

     那就是菩萨无二无别的圣境,它和究竟欢喜有关。

     这是我的作业。(顺便说一下,这次作业终结了以往零分的惯例,我得了75分。相信此刻正在阅读的您智慧在我之上,欢迎您在“鹿苑精舍”公众号老师原创的文章下面留言发表您的见地,启发更多的师兄走向实修的道路。)

     最后,如果您也因为老师这篇凝结着智慧的篇章而点滴受益、或心情愉悦或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祈您将老师的解读《心经》文章分享布施出去,让更多的朋友、同修看到及受益,也许不久的未来,他们中就有下一个“白少秋”师兄亲证开悟。感恩您的阅读和转发(合十)。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寻找菩萨 | 在最后一缕烟火中了彻圣境

     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成为一只寂静的狮子警醒而勇敢地前行

     向死而生终结篇 | 被一把茶壶击穿的真相,穿越死亡的妙境,带你认知虚妄!

     向死而生 | 那些死亡教我们的事

     向死而生 | 那些死亡教我们的事(续)

     向死而生 | 讨论篇:那些和死亡相关的见地

     向死而生 | 拿什么拥抱生命最后一个刹那

     喝血表姐的轮回之路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 | 自在问答录【0017期】

     蓝帽子和红帽子 | 自在问答录【0014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鹿苑精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