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轮胎”,去看一场最璀璨的日出!
2018/2/3 19:30:21 鹿苑精舍

    

     投稿邮箱:1722406600@qq.com

    

     文 | 随缘欢喜

     读当下自在老师《心经》解读

     之“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有感

     ●一只顽固的“轮胎”

     “我们很努力地将自己活成了一个轮胎”

     老师文章开篇第一句,即如一记跆拳道的旋风重击,猛然直踢中我们坚如磐石的无明牢笼, 铿锵巨响,震耳发聩!“轮胎”,一个在轴承捆绑下,由发动机驱动,周而复始,被动前进,直至磨损废弃,却始终没有任何觉知的零件。实在像极了在“六识”知见禁锢下,受业力牵引,混混耗耗,被动生活,却浑然不觉,直至生命终结又再次滚进下一个轮回的迷途众生。

     出生,求学,就业,恋爱,结婚,生子,育儿……然后盯着儿女求学,就业,恋爱,结婚,生子,育儿……我们绝大多数人就是在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齿轮中走向苍老,并最终带着满足或者不舍,被动地走向未知的、毫无把握的死亡之境。正如师言“我们似乎很少做一件事情是跟更深刻的自己有关,除了被动的死亡更多是被动的迎合”

     最糟糕的是,我们可能始终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一场大戏的落幕,另一场仍然以我们为主角的大戏其实才刚刚开始。只不过这一次,原来饰演富翁的我们,在下一场剧本中,却不一定仍然能够再演一次富翁,而很有可能因为我们不尊重生命,这次我们要去演一只任人宰割的鸭子。

     即使偶尔我们意识到了点什么,比如此刻写文章我和此刻看文章的你,可能会发觉这或许真的是一件需要引起警醒的事情。但是,一旦离开了这样特定的场境,可能不出三天,或许一天都用不了,我们便又开始在柴米油盐的操持或是喜闻乐见的娱乐中烦恼抑或欢呼,或者在潇洒或憋屈的职场与商战中享受成功的快感或是继续为金钱和名誉无情搏杀。

     就这样,我们很快又重新变成"轮胎",再次忘记了我们人生中,真的还有更重要、更精彩的事情,那就是——只要我们愿意并保持觉醒,其实我们可以不必做一个轮胎,我们完全能够去开启一段精彩自在的旅程,并因此我们可能不必担心未来变成鸭子,而且更幸运的是,我们或许还有机会去看一场宇宙间最璀璨的日出。

    

     一程自主的旅行

     老师说,修行有时候会像一场自驾旅行,你会觉察到更多,禅修者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场空前的觉受,最重要的是你可能会遇见菩萨。

     我理解这里面包含了两重最美妙的体验。一种体验是你的眼界和触觉会随着旅行的深入无限拓展,你可能会看到以往所没有见过的风光,比如,你可能会体验到不能用文字表述的惮定境界。这就是修行的好处。就象生活在钢筋丛林里面的城里人,如果不去爬一次华山,不去走一趟九寨沟,你永远不知道原来山可以这样险岭,景可以如此迷人。

     另一种体验是说你可能会遇到菩萨,这里我认为既包括了你可能体悟或抵达菩萨的“般若波罗蜜多”境界,更是指你通过修行,已经深刻了解“菩萨”的真实意义,因此若你以菩萨的标准去持行,你一定会在行菩萨善行的众生身上发现菩萨的身影,所以,其实菩萨你随时都可能遇到。

    

    
●一名真实的觉者


     觉者不一定是你想象中相好庄严的圣人。老师说,一个丑陋的老妇,一个扫地看门的行者,甚至一名送奶工,都可能是一名已经获得真理的圣者,他们还可能正是融于无相的“观自在菩萨”。这打破了我们多数人对觉者的认知,我们总习惯于以高大上的形象去定义觉者,要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要么是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起码也应该是一位谈吐不俗的雅士。

     实际上,真实的觉者应该是无相的,因为无相,所以它能够溶于一切,不仅仅包括化现为大善知识,也包括化现为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普通众生,甚至是你和我。正如佛在《楞严经》说:“……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这是旅行之初,我们首先就需要去了解的另一个真相,因而师才敦敦教诲:“我们需要一场关于真理的教育”。

     如何证得自在,成为一名真实的觉者,师如是说:“自在的证得绝对不是一场世袭更加无法敕封加冕,它跟世间的逻辑无关,但又不必避开逻辑。”

     第一句很好理解,如师常说“法需亲证,亲证之外无究竟”。自在(法性)肯定是需要自己去亲自修证才能完整体验的,任何人都无法将它赋予你。就如你想给一个从来没吃过盐的人分享“咸”的味道,无论你如何拼命,那怕穷尽世间一切语言、文字也实在无法描述清楚。

     自在是一种完全超越一切世间思维规律的“绝对存在”,任何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语言、文字以及认知都无法圆满描述,所以师说“跟世间的逻辑无关”。也因此,佛学里面,我们常常听到诸如“不可思议”、“非空非有”“非想非非想”等词汇,都是努力尝试用世间的逻辑尽可能去诠释“自在”的圣境。

     不过,老师也说了,“不必避开逻辑”,这里我粗浅地理解为,尽管“自在”不可思维,但若要知道“咸”的味道,我们可能不一定需要非得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法门去证得另外一个“不可思议”,处身于“六识”建立起来的世间,只要我们能够重新直面我们原来的逻辑,一点一点去穿破我们思维构造的假象,我们也可能会惊喜地找到一块盐巴,那时候,品尝之后的我们自然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咸的味道”。找到盐巴的过程,老师把它描述成为一个训练,佛教称之为实修。

    

     ●一个警醒的“巴掌”

     师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一个最浪漫的追求。其中“行”字囊括了这个娑婆世界所有指向觉者的道路,它可以是佛教传承的法门,也可以是跟它无关的事情。如果一巴掌可以将你打成觉者,它就是最好的“行”。

     毫无疑问,这是我看过的对“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最浪漫且最有内涵的表述。之前对于“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理解,我至多理解为“修行深入到空明自在境界的时候”,而不少白话心经版本,干脆直接翻译为“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我觉得这些理解不能说不对,但现在看来至少是片面和粗浅的,因为这仅仅是认知了一个粗略的“抵达目标”的状态,而忽略对行进方式的思考和解构。

     我们都希望能够顺利抵达“般若波罗蜜多”,但对于以何种方式抵达应该有更开阔的认识。“行”是老师所说的所有指向觉者的道路,这不仅包括了各大显密佛教宗派所传承的各种具体法门,其实更包括了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虽然有人说“八万四千法门”是对应了具体的细分法门,但我更认同“八万四千法门”只是一个表意的说法,其实就是说有极多极多乃至无量无边的修行方法,而每一种方法,都是为了一一对治众生相应的无边烦恼习气,令众生觉悟,获得解脱。

     正如老师所说,如果一巴掌可以将你打成觉者,它就是最好的“行”。所以,也许修行不一定非得要好高骛远地去寻找最高深的法门,当然我们有足够的福报和根器接触高深教法这样很好,但对我这种业障深重又愚痴的凡夫来说,可能我首先最迫切需要的是一个警醒的“巴掌”。

     (断断续续写到这里,很有意思,刚好看到今天苏木子师兄发布了一条老师的最新开示:“法门的数量是由众生的困惑决定的,这仍是缘起的范畴。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种烦恼,是善巧的说法。众生十万困惑,亦会有十万法门应缘而生。这是佛陀所说四圣谛最圆满真实的利益。”)

    

     ●一次深沉的觉受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深”字,除了在表达你所做努力之外,它更应该跟觉受有关,这可能意味着你已经沉浸在某种觉受里。

     老师对于“深”的诠释拓宽了我对修行深入的思维。虽然我觉得自己近期的修持有了一点点进步,但我目前的努力仍然与“深”的程度相去甚远。更差劲的是距离“沉浸在某种觉受里”的体验更是遥不可及。但有一点值得安慰的是,我知道自己的“心”正在发生改变。

     当然,如果对照师所言的“一切教法都会回归到一个实质上面,你的“心”是否发生了改变,更加高级的是你世俗的心是否停止,让原本具有的心性呈现出来。”很显然,我的世俗心仍然没有停止。然而,对于这点,我倒是不那么心急,诚如师言,从世俗的心到无遮的心的转化是需要过程的。只是我必须要时时提醒自己:在我前往泰山看日出的列车上,窗外不断掠过的如画美景不是我此行的最终目的,当下,我仍必须真正前行!

    

    ●一场最璀璨的日出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全世界的修行者都希望抵达的妙境,是真正的解脱和永恒。老师赞叹的妙境是我目前没有抵达的境界,我只能勉强想象那种法性融通的曼妙殊胜,就如没有去过泰山,更没有看过泰山日出的我只能在徐志摩《泰山日出》的华丽文字中去体会那种瑰丽壮阔、摄人心魄的惊艳和震撼!当然,这种想象出来的场景永远没有办法替代临场的真实,但即便如此,我仍然愿意像其他前赴后继的行者一样,放下油腻的“轮胎”,跟着老师的脚步,追寻不息,只为了去看那一场宇宙间最璀璨的日出!

     以上仅为愚学一家浅悟,鉴于知见所限,如有缪解,请老师和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本文如有任何功德,愿皆悉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愿诸位有缘在鹿苑精舍当下自在老师指引下,早日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共同证得清净圆满自在圣境。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寻找菩萨(二)| 融于光明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追求

     寻找菩萨(一)| 在最后一缕烟火中了彻圣境

     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成为一只寂静的狮子警醒而勇敢地前行

     “观自在菩萨”,我有话要说!

     溶入法性地 即见大自在

     向死而生终结篇|被一把茶壶击穿的真相,穿越生死的妙境,带你认知虚妄!

     向死而生|那些死亡教我们的事儿

     向死而生|那些死亡教我们的事儿(续)

     向死而生|讨论篇:那些和死亡相关的见地

     向死而生—拿什么拥抱生命最后一个刹那

     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 | 自在问答录【0017期】

     蓝帽子和红帽子 | 自在问答录【0014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鹿苑精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