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原穴,几乎可治一切疼痛
2019/7/12 10:26:00 中西医学专业资料库

    

    


     记住十二个“原穴”,可治疼痛多

     阳明大肠合谷强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 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以上为指压治疗十四经脉一切伤痛,久年内伤。每穴指压5-10分钟,用按、揉二法由轻至重。穴位小者如大陵穴,则用指尖掐揉之,更以指爪压之妙。

     所取各穴部位,见下文一一说明。

    

     各原穴功能

     1太渊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2~0.3寸。可灸。

     配伍:

     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文献摘要:

     《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金鉴》:主治牙齿疼痛,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

     2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禁针灸。

     配伍:

     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文献摘要:

     《铜人》: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资生》:风疹,合谷、曲池。

     《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3冲阳

    

     位置:在足背最高处,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文献摘要:

     《素问》: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

     《甲乙经》: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胃脘痛,时寒热。

     《铜人》:偏风口眼喎斜,肘肿。

     4太白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分布着隐神经与腓浅神经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痢疾,吐泻,肠鸣,身重,脚气。现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肠鸣,腹泻。

     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调中的作用,主治腹胀。

     文献摘要:

     《甲乙经》: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胸胁胀,肠鸣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

     《千金方》: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膝股肿?痠转筋。

     《金鉴》:太白、丰隆二穴,应刺之症,即身重,倦怠,面黄,舌强而疼,腹满时时作痛,或吐或泄,善饥不欲食,皆脾胃经病也。研究进展:

     胎位不正 对胎位异常者,艾灸太白可使腹部松弛,胎动活跃,有较好的转胎效果。小儿腹泻 配丰隆,每穴艾灸10分钟,经治疗后大便转为正常。

     5神门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灵道。

     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痴呆,胁痛,掌中热,目黄。现多用于无脉症,神经衰弱,心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

     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文献摘要:

     《甲乙经》:遗尿,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铜人》:治疟心烦。《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6腕骨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局部解剖: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文献摘要:

     《甲乙经》:消渴,腕骨主之。《大成》:主头痛,惊风。《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研究进展:

     腰痛 配下巨虚,用导气手法,患者腰部有热感时出针。增加肠蠕动,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减弱的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

     7京骨

     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金门。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痫证。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风池、天柱,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文献摘要:

     《甲乙经》:癫疾,狂妄行,振寒。

     《圣惠方》: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

     《循经》:寒湿脚气,两足燥裂,或湿痒生疮。

     8太溪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文献摘要:

     《甲乙经》: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

     《大成》: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

     《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研究进展:

     喉痹 以太溪为主,治疗阴虚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肾绞痛 据报道刺双侧太溪,以患者有发麻发胀感向足跟部放射为度,治疗23例,经针1~3次,疼痛基本消失18例。

     对肾功能影响 据报道针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肾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增高,尿蛋白减少,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这种效应维持约2~3小时,个别可达数日,浮肿亦减轻,对肾炎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

     9大陵

     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

     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文献摘要:

     《甲乙经》:两手挛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

     《千金方》:主目赤,小便如血。

     《铜人》:治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善笑不休,心悬善饥,喜悲泣惊恐。

     《大成》:短气,大陵、尺泽。

     研究进展:

     手痉挛 针刺大陵穴,有针感后,不移动针尖,在原处提插,以加强针感。跟骨骨刺 针刺大陵穴,边行针,边震跺患侧足跟,手法不宜太重。

     调整心功能 针刺大陵、神门等,对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心冲击图的收缩波增强,经X线示波摄影,针刺前表现为左心室与主动脉峰减低变形,收缩性弯曲变斜和舒张期隆起减弱等。

     针刺后,左心峰增大,收缩性偏斜减弱,舒张期隆起也加大,说明针后心肌收缩加强,心脏功能改善。另有针刺大陵穴,对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有使之规则化的倾向。

     10阳池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

     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文献摘要:

     《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

     《外台》:治寒热痎疟,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肿。

     《图翼》:主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举。

     11丘墟

    

     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外踝前动脉分支。分布着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现多用于胆囊炎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

     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

     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文献摘要:

     《甲乙经》: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

     《千金方》:主胸痛如刺。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跗筋脚挛。

     《大成》:胁痛,针丘墟、中渎。

     《图翼》: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颈肿,久疟振寒,痿厥,腰腿痠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12太冲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骨背动脉。分布着腓深神经的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口喎,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

     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行步艰难。

     配气海、急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文献摘要:

     《甲乙经》:痉互引善惊,太冲主之。

     《千金方》:主黄疸,热中喜渴。

     《铜人》:治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呕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儿卒疝呕逆。

     《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

     《金鉴》:主治急慢惊风,羊痫风证,及咽喉疼痛,心胸胀满,寒湿脚气,行痛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等证。

     中医技能加油站,长按二维码识别查看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2、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7月16日-广州站】第十三届全国中医特色多种针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为了普及推广中医特效针法临床治疗技能,同时交流各地医学临床诊疗先进经验。由北京世纪仁康疼痛医学研究院联合北京七日康医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十三届中医特色多种针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将定于2019年7月16日在广州市举办,届时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欢迎贵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01

     新九针疗法介绍

     由于历史的原因,源于远古时代的“九针”疗法,逐渐后世医家放弃,导致“九针”中大多针具的流失。为了全面地继承和发展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将两千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种类丰富、治疗病种多样的“古九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证及研究,于1985年改制出最初的新九针针具,该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圆利针、毫针、长针,结合临床多年的丰富经验,反复探索,研制出了系列“新九针”针具,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创制了独特的新九针疗法。由于改制后的新九针既保留了其原有的优点,又结合多种现代学说和技术,一经问世,就被国内外针灸界同仁赞誉为“新九针”,这一疗法也便成为“新九针疗法”。“新九针”是师怀堂医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

     02

     临床应用治疗范围

     (1)鑱针:皮肤病,慢性胃病,面瘫。

     (2)磁圆梅针:肩周炎,静脉曲张,小儿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小儿遗尿症,动脉硬化,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不孕症。

     (3)鍉针:慢性咽炎(一次治愈),软组织挫伤,肛肠痔瘘。

     (4)锋钩针:肩周炎,筋膜炎(一次性治愈),神经性头疼,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栓后遗症,顽固性疼痛,胃痉挛,哮喘,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5)火针:慢性胃肠炎,结肠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盆腔炎,痛经,顽固性失眠,网球肘,腰肌劳损,创伤性关节炎,甲状腺囊肿,阳痿,面瘫,末梢神经炎,扁平疣,皮肤结核,牛皮癣。

     (6)圆利针治疗:癫痫,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肌肉关节剧痛,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肌无力,脑外伤后遗症。

     (7)铍针治疗:皮肤良性瘤,体积较大疣,肛肠息肉。

     (8)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神经性皮炎

     (9)三棱针治疗:头痛,高热,急性咽炎,四肢麻木,小儿营养不良。

     (10)多种针具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失眠,神经性头痛,抑郁症,慢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腰腿痛,足跟痛,甲状腺疾病,帕金森,耳聋,耳鸣,近视,斜视,视神经萎缩,无痛针灸减肥,美容(祛斑、去皱、美白)等。

     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肠炎、胃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等,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项目,将这种疗法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症等。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浅筋膜层(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具有几无痛苦、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新近研究表明:传统针刺方面起作用的正是浅筋膜中的主要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多层组织,仅仅作用在浅筋膜,力专效宏。

     本疗法主要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网球肘、膝痛、踝关节扭伤、腕管、综合征、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后遗症、痛经、胆囊炎等)引起的疼,对酸、麻木、胀等症状也有较好的作用。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主治落枕、肋间神经痛、肩部扭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用腹针疗法。分别取相对应的颈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也可配合体针疗法。

     03

     主讲内容

    

     04

     主讲专家

    

     李玲,主任医师、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针刀医师学会常务理事,山西针刀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头颈部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医36余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新九针、小针刀、刀钩针等疗法的研究,擅长采用小针刀、针灸、埋线等技术治疗各类疾病,如颈椎病、颈源性眩晕、颈源性心脏病、各种头痛、脊柱相关性疾病等。

     骆艳红,1968年5月生,副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附院。山西省名老中医李玲亲传弟子,山西针灸学会理事,山西针刀学会理事,中华传承中医九针学会理事。从医工作二十余年,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长期致力于中西并用结合,又突显中医特色。治疗与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思想,在治疗中运用针刺的方法把中医的理、法、方、穴相结合。擅长运用腹部针刺调理脏腑、经络以治疗周身疾病。运用小针刀、新九针、埋线、浮针等。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雅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等其它的相关疾病,以及用蝶腭神经刺激术治疗鼻炎。临床主治慢性胃炎,失眠,中风后遗症,耳鸣耳聋,头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

     05

     邀请对象

     1、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等科室医生。

     2、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

     3、个体相关从业针灸推拿医师等。

     06

     培训事项

     培训时间:2019年7月16日—7月20日(7月15日报到)

     培训地点:广州市

     培训费用:人民币4800元(包括300元报名费、授课、资料费、合影费)。培训期间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联系方式:15194541814(同微信)

     备注: 提前报名并预付报名费者赠送一套师怀堂新九针包(磁性圆梅针1支、毫针30支、梅花针1支、大三棱针1支、铍针1支、锋勾针1支、鍉针1支、鑱针1支、圆利针2支(长1支,短1支)、火针:细6支,中2支,粗1支,平1支,多头/三头1支(包括单头针,它又分细中粗,多头火针,火鍉针,火铍针)及配套器具微型酒精灯和针线包,毫针针盒。

     07

     研修方式及证书

     1、由老师亲自授课,并现场示范及手把手教授。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也可以带病人现场演示治疗。

     2、考核结束颁发北京世纪仁康疼痛医学研究院学业证书。

     3、报到时交二张一寸免冠彩色照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西医学专业资料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