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蹲监狱的北大博士:知道自己要什么,比成功更重要
2018/2/7 MBA智库

    

    


     文/维小维 编辑/琉琉

    

     《奇葩大会》第二季,来了一个穿着简朴的北大考古博士让全场泪奔,他叫做刘拓。

     他用尽量平静的语气讲起他在伊拉克蹲监狱的经历。

     里面是一个黑洞洞的走廊,走廊的右边就是一排铁栅栏,然后上面都是人的手,扒在那儿,后面的就是呜噜呜噜的40多双眼睛,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非常恐怖。

    

    

     然而就在这么阴森艰苦的时光里,他却收获了非常珍贵的友谊。

     做牙医的艾哈迈德,为了鼓励他融入狱友,一直在背后每隔一会拉个人给他做自我介绍;

     做过小偷的奥马尔,每当下午最炎热的时候,就往刘拓衣服里面塞几块自己的小冰块。

     后来,他讲到自己出狱时,挨个儿和狱友击掌告别,最后紧紧抱住了最好的朋友奥马尔,只想把他的味道更多地抱到自己身上。人性里面的友善淳朴在最艰难处一览无遗。虽然,人生漫长,后会无期。

     现场和弹幕里,很多人瞬间被戳中泪点。

     这样一个看上去木讷的考古博士,做的是朴素而理性的工作,却用一段意外,触摸了人性里最闪光的柔软。

     然而,这只不过是刘拓26岁人生的其中一页。他还有更多的经历不广为人所知。

     01

     刘拓式快乐,是一种珍稀品

     刘拓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员研二学生,他是个疯狂的考古痴迷者。

     为了考上北大考古系研究生,他放弃了保送北大生物学研究生资格,宁愿休学也要考上考古系;

     为了看看考古史上的遗址和文明,他已经跑遍国内500个县城,有城墙保留的城市,他去了87个,游历过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等诸多战乱和危险的国家。

     他的个人主页上,列出60多个国家名称,这就是他的全部理想。

    

     ▲刘拓在人人网上发布的旅行足迹

     我不鼓励大家学习他,跑到战乱的地方去给国家添乱。但是他那种有点偏执的快乐感染了我。

     在一个又一个旧城墙和废墟里,他乐在其中,有一种知识分子独有的狂热和执着。

     他的理想清晰而可执行,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理想的过程中,他遇到的所有苦难都不过是变了个形式的小确幸。

     这种快乐在中国是非常稀缺的,甚至说是罕有而珍贵的。

     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企业家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过上了理想中养花种草岁月静好的生活。多少人为这种财务自由向往一生,他却突然感觉日子太没意思了,生不如死,不如回北京重新工作。

     我还想起那个跳楼的中兴工程师欧先生。

     他的离职拿得到赔偿,也拿得到股权回购款,已经比那些被无良企业家劝退不赔钱的离职好不知道多少倍,家里有两套房妻儿美满。人生的一个转折,他就选择了纵身跳落鲜血淋漓的黑暗。

     他们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想,无论是什么,一定是变化的,摇摆的,永不满足的。

     大部分人,在残酷的生活里找不到目标,找不到快乐,终极原因就是欲望永远在升级。

     心里没有一束光,到哪里都是一片黑暗。

    

     但是,有了目标的人也未必过得踏实而美满。一个做高净值客户的银行客户经理告诉我,他做过的调研里面,大部分人认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财务自由”的标准分别是:1.3亿、8000万和6000万元。

     也就是说,就算一个年入百万的高级金领,也要做60年才能踏入三线城市财务自由的行列。

     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所谓“财务自由”的标准可以定得这么高。

     大概是,彰显身份的VIP黑卡、象征优质教育的国际幼儿园、市中心CBD高层望江小复式……这些世俗意义里特别有面子的标志,才能给人“自由”的感觉。

     然而,这种向着上一个阶层寸步艰难的状态,让太多人生过载而不自知。每日低头沉沦在生活的挣扎里,又怎么看得清身边的风景?

     人这辈子最难的不是用尽全力过想要的人生,而是用尽了全力也不知道想要的人生在哪里。

     02

     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

     比成功更重要

     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胡紫薇有一句话,我特别的认同:

     知道自己要什么,就知道了欲望的出处。

     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就知道了欲望的边界。

     连扎克伯格这么成功的一个人,每年都会给自己的定一个“新年挑战”,让自己走的每一段路都清晰知道要什么。

     2009年,他给自己的目标是“每天打领带上班”,原因是想给投资者和员工一点商业世界的形象和信心。他做到了。

     2010年,他的目标是学习中文。现在他的中文水平已经达到可以到清华大学演讲的地步,中国人听起来根本没有障碍。

     2011年,他的目标是“只吃自己亲手屠宰的动物”,因为他想当一名素食者,又偏偏很喜欢吃肉,平衡的办法就是舍弃吃屠宰场用非人道方法杀死的家畜,自己亲自动手。

     到了2016年,他的目标是全年跑365英里。结果他哪怕在度假,在出差,在中国演讲,都没间断过跑步。

    

     2017年,2018年……扎克伯格每年都有新目标,他用挑战来挣脱舒适区,也用目标来让自己走向更高的视野。

     我也曾经看过一个上海马拉松跑者徐海洋的故事。

     2016年他的全马成绩是4小时10分,他设定的目标很简单,就是“破4”。于是他参加了一个跑步的训练营,用高强度、高专注的训练方法,一个一个周期地提高自己的训练强度和体能。

     就这样每天枯燥而严肃地跑,调整步频、训练量和强度,最终在2017年的上马跑出了3小时13分。

     冲过赛道时,他忍不住泪流满面。我想那泪水一定是幸福而满足的。

     跟扎克伯格一样,他也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伸手紧紧握住的一个人。跟扎克伯格不一样,他更普通,更底层。

     他就在我们身边,他就是我们。

     至于怎么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提供过一个思维方法:

     你就想一想将来死了之后,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那就是你要的人生,就是专属于你的“命运脚本”。

     从某个意义上,这是世上最隐私也最困难的事情。因为这并没有人能帮你,没有人真正了解你的感受、你的缺失、你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场景。它只靠你真实地跟自己较量。

     03

     生活的使命感

     才是幸福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Barry Schwartz教授曾经在TED上做过一个演讲,他讲述了我们人为什么要工作。

     为什么每天我们要把自己从床上拖起来,而不能过自己的想要的生活?亚当.斯密相信,人的本性是懒惰的,除非你让他有价值,他才会做。

     而这个价值是可以设计的。

     这里面,这个可以设计的价值,就是我们自己赋予生活的使命感

     这也正是扎克伯格拿到哈佛博士学位被邀请回到哈佛毕业演讲的主要主题。他有一段话震撼了我:

     我们这一代将不得不面对数千万的工作被机器取代的情况。在地球摧毁之前,如何阻止气候变化?如何让数百万人愿意参加制造和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如何治愈所有的疾病?如何要求志愿者跟踪他们的健康数据和分享他们的基因组?

     这些成就,在我们能力范围内是可以实现的,让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来做这些事情。

     我们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拥有使命感的世界。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做到辨识自己的内心,是构建一个不以金钱为目标的价值体系的第一步。

     像刘拓那样的考古博士,用了很多年驴行在冒险和探索中,那是他自己想要的历史故事天堂;

     像扎克伯格这样的企业家,用了很多年的努力去构建一个伟大的企业,无非想为更加安全和健康的世界做一点事情;

     而我们自己,用了很多年的时光挣扎在寒门逆袭和中产焦虑的陷阱里,到底又是为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这是我们不得不一直拷问,也一直不得不反复质疑和打磨的答案。

     毕竟,生活里熬夜加班没有问题,吃苦受累也可以,不断妥协也并不悲惨。

     更悲惨的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熬夜,为什么吃苦,为什么妥协。

     -THE END-

     ● 作者:维小维,公众号“维小维生素”(Weixiaowei6)。曾任四大、网易等知名企业管理层,10+年CFO及高管经验,掌管2亿资产。财税投资行家,职场领域达人。文字活泼接地气,专注职场、财商和个人成长。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你绝不该错过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要拥有随时清零的能力!

     《芳华》把人分5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唐山收费站大姐火了,这世界没有永远的盒饭

     "80后创业偶像"茅侃侃自杀:35岁,谁也逃不过的坎儿

     (点击蓝字直接阅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