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魅力的人,都是初次见面就让人心生欢喜
2018/11/29 12:12:00书单君 MBA智库

     点击上方 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陈以澄的朗读语音 ?

    

     文/书单 编辑/琉琉

    

     前几天,我在知乎上看见有人问了这么个问题:

     我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身高一米八,长相中等,为啥每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

     这小伙条件挺不错,之所以总是相亲失败,我猜,八成和他给姑娘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有关。

     人这种动物很奇怪,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并且决定着之后的关系走向。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第一印象效应”,也叫“首因效应”。

     无论是谁,都想给别人留个好的第一印象。但有时候,你的热情主动,在对方看来却是自负、控制欲强,你的慢热,却会被人看作是无趣无聊。

     到底怎么把真实、全面、理想中的自己展现给对方?

    

     1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只见一面,就让人喜欢?

     前几天有个朋友去相亲,过程中和姑娘相谈甚欢,很有共同语言。可之后再约,对方却爱答不理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问他,第一次见面,你都跟人家聊什么了?没想到他居然说,聊了两个小时的车!

     那天约会,朋友迟到了几分钟,赶忙跟姑娘解释:早就出门了,奈何堵车太严重。姑娘表示理解,北京的交通总是这样。

     于是,他就顺着这个话题,开始抱怨北京的交通状况有多差,而自己有多喜欢车,还聊了他对于治理交通的见解。

     “我觉得我表现得挺开朗健谈的,她也夸我见多识广,可为啥见完面就不理我了呢?”

     朋友的眼神无辜又无助,而我真不知道该说他啥好。

     其实,初次见面有条大忌,那就是过于关注自己说话的内容,而忽略了让对方产生的感觉。

     我的这位朋友,恰恰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有研究表明,在初次见面时,人们其实有四种社交期望:

     被人欣赏

     找到共鸣

     受到启发

     受到鼓舞

     如果你能让对方的这些期望得到部分或全部满足,TA就会感到心情愉悦,并把这种快乐的感觉投射在你身上,对你产生好感。

     而我这位和相亲姑娘滔滔不绝的朋友,只想到了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却没有让对方也参与到对话中来,没有通过了解对方的兴趣来表示欣赏,也没有对她的经历给予共鸣。

     这要么会让姑娘觉得他太不懂照顾别人的感受,要么会让姑娘觉得自己没有魅力,哪怕他的客观条件挺优秀,相处起来也会感觉不舒服。

     第一印象形成的过程,正是你在付出或者拒绝付出的过程。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可以自主控制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如果你想和对方建立更亲密的关系,那就多付出一些关注,让人家感觉到被关心、了解和尊重;反之,大可吝啬一些,对方就会觉得你不太好接近或者没兴趣,然后主动走开。

    

     2

     如何避免面对面尬聊?

     学会给予对方真诚的关注,是社交的基本态度,也是取得对方良好第一印象的基础。

     但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一个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到底该聊点啥?

     伦敦人见面喜欢聊天气,北京人则会问:您吃了吗?开场白很容易,关键是,如果人家说“吃了”,接下来你说什么呢?

     这是一个典型的“尬聊”场景:

     杰克30岁出头,最近刚从迈阿密搬到纽约。新上司邀请他去家里参加晚宴,杰克也很想借此多结识一些新朋友。

     晚宴开始后,杰克坐在了一位名叫凡妮莎的姑娘旁边。两人彼此做了自我介绍,询问过他们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后,就陷入了沉默。

     杰克试图打破尴尬:“你觉得晚餐怎么样?”

     “很好吃,我特别喜欢那道鱼。”

     “我也是。”

     沉默再次降临。

     过了好一会,这次是凡妮莎站了出来:“你知道纽约有什么好吃的吗?”

     “我只吃过几家,确实都比迈阿密的好。”

     凡妮莎表示同意,然后俩人又没话说了,于是他们纷纷看向别人,希望赶紧离开这个尴尬的场合。

     人们在初次见面时聊的话题,往往遵循一个习惯性的顺序。

     第一个层次是“场合”。

     也就是当前所处的环境,比如聊聊你怎么来的,天气如何,室内的布置等等。

     第二个层次是“事实”。

     指正在发生的事。这时聊天就像钓鱼,你可以抛出一个话题,看看对方是否上钩,比如可以聊聊某个热点新闻,或者问问对方喜不喜欢徒步旅行。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深层次的话题,是“有趣的谈资”。

     主要是态度、观点和意见,而非客气地泛泛而谈。人们通常会充分展示自我,观察对方与自己是否有共同点,并决定要不要建立友谊,或者发展爱情。

     通常,人们是从某个“场合”开始,然后转到“事实”,慢慢熟悉起来后,再逐渐过渡到“有趣的谈资”。

     杰克和凡妮莎之所以聊不下去,正是因为被困在了对话的第一个层次——场合之中。

     他们努力把这个层次的话题聊了个遍,从自我介绍,到食物,再到地点,却一直没有达到第二个层次,没有在事实层面创造话题,更没有进入第三个层次,说起有趣的事,进行深度交流。

     不过,学会找话说只是搭讪的第一步,对于能否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说话的方式比说话的内容更重要。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亲朋好友这么说话:“我今天碰到一件神奇的事,一定要跟你说一下……”“我觉得我想明白了……”然后开始详细描述某件事或某个想法。

     但如果跟初次见面的人这么说话,则很可能会招人烦,即便你滔滔不绝、口吐莲花,对方却感到十分尴尬。

     因为,当我们在“诉说”模式时,就强迫对方进入了“反应”模式。这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负担,或者觉得你过于自负,不想进行平等的交流,这会对第一印象造成致命打击。

     研究表明,最能吸引对方的谈话方式,其实是互动:你提出一些话题,也对别人提出的话题做出积极地回应。

     好的对话是想法和经历的不断交换,没有人充当“演讲者”,也没有人必须充当“听众”。

    

     除了给予对方关注、学会正确的聊天方式外,书里还提到了一个给别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秘密武器:学会利用你的性别魅力。

     展示性别魅力,可不只是穿短裙露大长腿,或者穿紧身衣秀大胸肌,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实经常被大家忽略,那就是表达出对别人的欣赏。

     举个例子:

     一个女生走在上班路上,迎面走过来一个大帅哥。他们的目光相遇了,帅哥看向了别处,但女孩仍盯着他看了几秒。帅哥从余光中注意到了女孩的注视,擦肩而过时他悄悄地露出了微笑。

     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微笑,就令人感觉魅力十足,这正是由于帅哥积极回应了女孩的关注。

     当然,展示性别魅力最简单也最常用的方法,还是运用身体语言,包括挺拔的姿势、自信的步态、自然的微笑、持续的注视等。

     让我们再看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艾迪和苏珊在一家餐厅约会,尽管俩人聊得还算开心,但苏珊却觉得不像在约会,而像是和某个远房表哥吃了个饭。

     原因在于,整个过程中,艾迪都在尽力克制着性别魅力的自然流露,他的身体语言畏缩不前,没有长时间地注视过苏珊,在精神上也没有完全投入到约会当中。

     艾迪解释说,初次约会令他紧张,于是故意装得冷淡一些。显然,这样做效果很糟。

     性别魅力标志着你的开放度,以及你对谈话的投入程度。它不仅出现在异性相处之中,在商业、社交等各种场合,我们都可以通过散发性别魅力,展示自我中最健康和自然的部分。

     在初次见面中,即使你表现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风趣幽默,但假如你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儿性别魅力,那么你与对方的交流就会显得过于平淡,甚至乏味。

     有个德国心理学教授研究发现,一见钟情只需要0.3秒。其实,讨厌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迅速?

     世界上最有苦说不出的事之一,就是你在和别人第一次见面时,让对方产生了误解或成见,要想扭转难比登天。而原因,无非是你讲了个不合时宜的笑话,就某一对方无感的话题聊了太多,或者太过礼貌而显得不够真诚自然……

     那都不是真正的你,但别人以为那就是你。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团队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等,却很少想过,该如何进行印象管理。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用在印象管理上,再贴切不过。

     你没必要为了讨好对方,把自己装成另一个人,但一定要做好的,是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让对方认识到本来就优秀的你。

     那个0.3秒的瞬间,也许就决定了你的一生。

     -THE END-

     ● 作者:书单。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由来自《南方周末》、博雅天下等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共同打造,帮你筛选好书、过滤烂书,打开知识边界。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文中图片来源https://pixabay.com/,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 主播:陈以澄。私以为爱对人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一个致力于吃到瓜滚肚圆,地老天荒的美少女战士。(ID:qw162529)

     你绝不该错过的精彩文章:

     “社畜”扎中2000万职场人:有多少人正过着被压榨的人生?

     30岁以后,拼的是“抗逆力”

     卓越的人都啥样?事儿深想一层,活儿多做一步

     一个人能力变强,从意识到这点开始

     (点击蓝字直接阅读)

    

     必须要赞一个!!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