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干什么都能干成?
2021/11/19 12:08:00 MBA智库

    

    

    文/良大大 编辑/MBA智库琉琉

    

     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一个话题,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卓越的人,做好一件事儿,还能做好另一件事,就算不同的领域也是如此。

     雷军能把金山做上市,也能把小米做上市;

     马斯克能把PayPal做成,也能把特斯拉做成;

     任正非年轻时,能成为全国百大技术标兵,中年时也能把华为做好。

     张小龙能把FOXmail做好,也能把微信做好,更牛逼的是,他在40岁的高龄学习高尔夫,几年后竟然跑到英国职业配对赛上拿了个冠军。

     大家都说李佳琦牛逼,一个人一晚就能带货几个亿,可是你知道吗,他以前在线下做专柜时,就已经很牛逼了,每天早上,都会有不少小迷妹在等他上班,好听他介绍买美妆用品.....

     我们总说“风口”,其实这些人即使没有遇到“风口”,也会在各自的领域混得不错,“风口”只是放大他们的优势而已。

     我总是想,这些人大概是掌握了把事儿做成的底层规律,所谓底层规律,就是可以在不同的领域迁移的能力,也因此才能做好一件又一件事儿。

     关于底层规律,我想到几点,分享给大家,我不算成功,但却一直在奋斗的路上,只是喜欢把路上的风景分享给你而已。

    

     01

     寻找杠杆

     有次雷军接受采访,记者问他:“创业这么多年,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他说了四个字:“顺势而为”。

     这四个字,老生常谈,谁不知道啊?但是,也许创业打拼多年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4个字。

     真的,这世界不是比拼谁多努力,拼的是正确的努力。

     如果你的赛道不对,把自己累死也没用,那是一种绝望的痛苦,如果赛道对了,你任何一点努力都会成倍放大,就像启用了一个杠杆,把你撬动起来。

     你看,无论是雷军、任正非、张小龙,还是李佳琦,统统都是找对了赛道,顺应了潮流。

     且不说这些大人物,我近期认识了一些抖音上做的好的人,很多人在抖音上带货,年营业额都能过亿。

     知道他们以前是做什么的吗?很多以前是做淘宝电商的,后来又做微商,现在又来抖音卖货。

     很多人是草根,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有一点很值得佩服,就是对趋势的敏感:

     电商的最新玩法有哪些?

     小红书、快手、抖音各个平台带货有什么区别?

     私域和公域以后哪个潜力更大.....

     这些问题,他们都能给你回答的明明白白。

     而且,关键是人家还都特别善于行动,要让咱们开个直播,怎么都要策划一下,学习一下话术,再了解了解直播规则,再去准备一下道具......然后2个月过去了,再一想,算了,太麻烦了.....

     可这帮人,是说干就干,特别豁的出去,然后一边干一边学。

     所以,在这个时代,要不断的去探索边界,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前段时间,我们做公众号的有个小聚会,大家有个共同的心得,公众号一开始流量好,收入也好,都觉得写文章能写一辈子,流量也会一直增长。

     但是这才几年啊,用户在公众号的停留时间已经比3年前下滑了30%,但是涌入的人却很多,所以大家的日子都没以前好过,而且这个趋势一定还会延续。

     当然,我也承认,即使在这个趋势下也有做的不错的,但是你也要看到,一个小公众号已经很难再靠几篇爆款文翻身了,这也是实事。

     也正因为看到了一点,即使我的公号数据还不错,我也尝试拍了些短视频。其实每天只占我30分钟,内容也是我文章中的精华。

     这个精力投入不大,很划算,结果在抖音上发了不到10条作品,其中有2条的播放量就直接突破1千万,10天不到就吸引了十几万人的关注。

     不是说我多厉害,而是现身说法,想告诉你,无论现在过的多殷实,在随机的世界中,搞不好下一刻就是过眼云烟。

     因此要拿出20%的精力,多去了解趋势,去接受新事物,主动和不确定性进行碰撞。

    

     02

     打造支点

     只有杠杆行吗?

     肯定不行,必须还要有个支点,否则那就不叫杠杆,只能叫板板。

     在抖音上能看到很多踩到风口的人,一些抖机灵搞怪的人,莫名其妙的就火了,但是别急,你过段时间再看,这些人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了。

     为啥,因为没有支点,给你杠杆也没用,这种“火”是不可持续的。

     那支点是什么?就是一种底层的核心能力,就算在这个平台不火,在那个平台也能火,就算今天不火,明天也能火,而且是可持续,可迭代的。

     2006年,我在网上无意看到一篇名为《出租车司机的一堂MBA课》的文章,特别喜欢,就打印出很多份,送给我的企业家客户。

     文章的作者叫刘润,当时是微软中国的部门经理,经常会写一些商业类文章,我就开始关注。

     后来见证刘润老师创业做咨询,又去“得到”做主理人,现在成为知识服务界的天花板。

     刘润的底层核心能力是什么呢?就是商业分析能力+商业表达能力。

     出租车司机咱们天天遇到,几乎没人用商业的角度去分析,更没人用合适的形式表达出来。

     没有长期的积累,你就很难拥有这种思考能力,就算有些专家拥有这种思考能力,但是表达出来晦涩难懂,而刘润却能化繁为简,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接地气,又有深度......

     两项能力一加乘,对手当然少之又少,而且,刘润是圈子里公认把一天时间用的最干净的人,每分每秒都创造价值。

     当时,经人介绍我认识刘润,交流时,根本不需要寒暄啥,有事说事,直接进入主题,真的是清爽,我不是出了本书嘛,想请他做推荐,他说:

     “我一般不做推荐,但你是个例外....”

     嗯,比你有能力的人,比你还勤奋,而且情商还很高,就问你服不服....

     日语里有个词叫做“自慢”,意思是厉害的人,都有自己的专属绝活,这和支点是同一个道理,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独步武林。

     说白了,支点就是1,杠杆是后面的0,如果没有1,后面再多的0也啥也不是。

    

     03

     发力方式

     找到了杠杆,拥有了支点,你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发力方式。

     我把这个部分分为:巧劲和蛮劲。

     所谓巧劲,就是你干一个事情前,一定要知道大方向怎么做,否则你很可能会走很多冤枉路,也很容易掉坑里。

     我研究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发现这哥们除了天赋禀异,还有个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特别喜欢拜师,他每个阶段都会找到这个领域牛逼的人,向别人学习请教。

     他大学刚刚创业时,就是天天去找做社交媒体的前辈请教,有一个前辈告诉他,脸书要想做好,就需要发动老用户去拉新用户才行,扎克伯格就是听从这个建议才做了起来。

     后来做大点了,公司要正规了,就天天和巴菲特、比尔盖茨混在一起。

     向巴菲特请教股权设置,向比尔盖茨学习如何管理,这些大佬对这个有潜力的后生倒也挺关照。

     关于巧劲,我也分享一下我做自媒体的心得。

     当年我想写公众号,可是我从没写过文章,也从来没接触过新媒体,不认识这个圈子里的人,那怎么办?

     找教练啊,很多人都在教人写文章,做公众号,那就花钱找一个呗,而且我还想到,能出来教别人的,水平不会相差的太大,有些人收费很贵,仅仅就是名气而已。

     所以,我就随便在网上搜,找了一个最便宜的线上课程,只收180元。

     我知道一项技能根本不能靠几节课就能掌握的,所以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了解一个大方向,尤其是要把公众号做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当然,我也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能得到大号的转载。

     但问题也来了,我一个无名小号,就算文章再好,怎么才能让人家发现呢?

     于是我就逆向思考了一下,想到大号的文章也是需要被转载的,于是我去很多大号后台留言,说要转载他们的文章 ,就被拉到了一些转载微信群里。

     这些群里都是各个大号的主编,要给自己公号找文章的,我就把自己的文章发到了群里,这做法当然不受群主待见,我很快被踢出了群。

     然而,第二天,一个职场大号主编找到我,了解了一些信息后,就在头条转载了我的一篇文章,后来很多号也跟着来转载,包括人民日报都来要转载,我的很多其他文章也被挖了出来.....

     得到了足够的曝光,订阅的人也开始暴增,差不多2个月时间,一下就从2000涨到了10万,完成了起步。

     你可能觉得我有点耍心机,实诚的讲,所有从零起步做起来的人,都是想尽各种奇招,只是没人愿意分享,而我愿意。

     我现在做抖音,也是同样的方法,我在抖音上找了一个教练,价格是我能找到最便宜的,而且开课的地点就在我家旁边,多方便啊,就她吧。

     2天的课程,我不太关注所谓的技巧,只想知道抖音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以及最大的坑是什么。

     最后知道抖音的推荐算法,就像是个漏斗,从下往上是不同级别的流量池,共有8个等级,机器会根据你作品的互动数据来判断要不要把你往上一个流量池推荐。

     但是问题来了,一个刚来的人,在最底层的流量池,只会给你几百的曝光量,很难获得好的互动数据。

     有没巧劲可以使呢,有,就是花点钱,去投DOU+,这有点类似给自己打广告,不同的价格,曝光量也不一样,这不是简单的花钱买流量,你可以理解为,人工去干预算法,把作品直接带到下一个流量池。

     简单比喻一下,就好比一场围棋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但是参加初赛的人太多,有几百人,我要和他们都比完,就会消耗太多时间和精力。

     我觉得自己的棋艺还可以,于是申请直接进复赛,只需要面对几个对手,打赢他们就能进决赛。

     我发了10条作品后,找了一条我自己觉得最好的,投了300的DOU+,想试试效果,第二天醒来,发现作品已经到最顶级的流量池,播放量接近1000万。

     而且,很多人来我的主页浏览,把另外一条视频也带火了.....

     教我的那个老师也刷到了我,看我数据这么牛逼,就发微信问我:

     “你投DOU+了吧?”

     “嗯,投了。”

     “投了多少?”

     “300”

     她沉默了一会儿,发来3个字:“不可能......”

     这就是抖音的底层逻辑,那么最大的坑是什么呢?

     就是“敏感词”,如果视频字幕中有敏感词,机器就不会推荐了,你的视频就被卡死了,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怎么避免?当时在课上老师分享了一个小工具,在上面检测一下敏感词,替换成拼音即可,不用半分钟,单就这一点,我觉得学费值了,能让我少走多少弯路啊。

     我之所以这么详细描述,就是想通过我的案例,让你体会一下“选择”和“努力”哪个重要,要我说,两个一样重要,但是“选择”的排序更靠前。

     记住,在正确的选择下正确的努力才是最重要。

     在这个大前提下,巧劲和蛮劲要结合发力才行。

     什么叫做蛮劲?

     就是不管做什么事,先不要想太多,先去做,一定要先做到足够的量,量没上来,说其他都是扯淡。

     我自己发明了一个“100法则”,意思是,把一件事先做100遍再说。

     我学习高尔夫球,就要求自己先在练习场打100天,之后,才下场,改进技术。

     我的老读者也知道,我写公众号文章,提出过“先写100篇垃圾”的观点,做抖音,我也是想先拍出100条作品。

     在“100法则”里,对质量要求不需要太高,不管怎么样,先做起来,做100次再说。很多人都卡在这里。

     我见过想写公众号的,总是写不出第一篇,你要问他,他就说书读的不够多,技能也掌握的不够,要再积累积累。

     做短视频也是,我认识一个作者,想做短视频,老不开始,我问他为啥,他说自己形象不够完美,需要先去健身,让自己瘦点,这样好上镜。

     我有理由相信,就算他瘦下来了,估计也会找到其他理由开始不了。

     “100法则”就是让你降低对自己的完美预期,就当是尝试玩玩,就算是产生垃圾,无所谓,先搞100次看看。

     这里的“100”只是个象征的概念,指一定的量,具体多少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

     当拥有了一定的量时,你才能从这些“量”上去吸收反馈,去洞察规律,去寻求改良,然后不断的突破。

     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这个“量”上,你大概也能判断出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赛道,如果不适合,就要果断退出,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时苦苦坚持自己不适合的事,也是挺傻的。

     △

     啰嗦这么多,也不知道各位能不能看完, 这些观点,不一定对,只是我的体会和总结。

     我这人打小就喜欢瞎琢磨事儿,然后再去尝试,虽然我也没做成多大的事儿,但是找规律,再去用实践印证,本身就挺有乐趣的。

     文章中所谓的“杠杆”、“支点”、“发力方式”,仅仅是为了把文字装进来而找的3个套子,你可以根据你的经历来理解。

     总之,就是希望你能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底层方法论,可以迁移,可以迭代,这样就不会害怕什么“大浪淘沙”,因为你把自己变成了浪。

     -THE END-

     ● 作者:良大大。投资人,商业顾问。公众号【良大】(ID:liang_da_shi)创始人。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在500强总部做过高管,现在是企业咨询公司创始人。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BA智库好文精选:●看了1000篇知乎问答,我总结出15条职场精华,值得每一个年轻人收藏!

     ●董明珠“没有人骂你,也挺孤独的”:为什么我劝你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昔日巨亏179亿,却被数亿网友怒赞:不吭声的中国邮政,撑起了14亿国人的脊梁●"13万人评分,超八成疯狂好评:《叛逆者》暴露的四个职场层次,你在哪一层?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