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的创新思维与人性
2018/3/27凌 斌 中国医学人文

     人性是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善恶并存,是支配行为最强大、最根本的原动力。人性不可随意放纵,如果无拘无束,则人性之恶无从制约;人性亦不可持久压抑,如果彻底禁锢,必然积愤难平,束缚创造力。故需要善加引导构建。

    

     医疗行为中一切有别于传统,更加有益于病家身心康复的方法都是有意义的创新。创新始终面向未来,是在向未知的世界渗透,临床创新的结果就是否定过去行为的迷失或错误,进而攀升到更加完美的时代,创新的起点必然是思想的解放。临床创新研究就是应用科学智慧妥善巧妙解决问题,即在临床存在的问题与理想解决的方法之间建立新思想描绘的桥梁,研究的过程就是桥梁建设的过程,需要科学的方法、艰苦的实践,由此而铺就通向成功的道路。由于受到科学与历史的局限,任何创新技术成果只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绝对真理,历经漫长的临床实践,往往逐渐淡化为相对真理,并在与新思想孕育的新技术的博弈中挣扎消亡,周而复始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回顾医学历史上诸多引人入胜的创新错误,往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来去匆匆,留下临床医学惨痛的教训,造成患者和家庭不堪忍受之痛。重者如治疗妊娠反应的“反应停”导致无数胎儿海豹畸形;轻者如全盆底网片重建导致的阴道挛缩、性生活障碍等难言之苦。临床医学追求完美,任何诊治方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都应当被更加完善的方法替代,因此“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理应成为临床医学创新的人文灵魂,尤其闻过则改,善莫大焉。

    

     创新的天敌是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由于临床职业生涯亲见无数童叟生命的黯然离去,亲闻无数妇孺病患的痛苦呻吟,医者的窘迫无奈,囧于道法,病家的焦虑无助,气数殆尽,因此渐渐习以为常,便也木然了,无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任由落花流水春去也。无疑,哀莫大于心死,唯有医者心存的怜悯才是临床创新渴望的点点星光,凡大志向者善从绝望中寻求生机,善从表象中寻求本质。面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虽然诸多原因导致呈现复杂的临床表现,但是由于女性阴道的天然存在,无可置疑构成了子宫脱垂发生的关键性原因,即子宫脱垂发生的本质是以阴道为核心的中盆腔功能缺陷。失去支撑和牵拉的盆腔器官在重力等作用下,如同一件飘落在地的衣服,唯有提纲挈领才能更易于使坍塌松垮的组织结构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即提纲挈领是解决主要矛盾的重要方法。实际上,盆腔器官确有“纲领”存在,即发挥支持作用的主韧带、骶韧带等在宫颈周围形成了宫颈周围环,阴道穹窿也环绕并止于斯,位居中盆腔之核心,显然宫颈周围环尤为重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因此选择宫颈周围环作为关键点向上牵拉,无疑呈现出“纲举目张”之势。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提纲挈领”后于中盆腔之上的盆腹腔内选择合适的悬挂点。诚然,惯性思维中的理想悬挂点应当是坚硬稳定的部位,因此坚硬的骶骨或坚韧的韧带自然受到青睐,然而手术暴露骶前区域,以及术中准确了解韧带所在均具有操作难度,而且有可能损伤其周围血管等。需要反思的是,始自幼年的教育至今依然继续在培养我们的乖巧顺从和盲目跟从,其实面对繁杂的社会和浮躁的学术,我们更需要静下来理智地思考,创新需要发散思维,善于触类旁通;创新需要逆向思维,敢于反道而行。譬如剖宫产造成的子宫与腹壁的意外粘连于临床屡见不鲜,然而众人往往熟视无睹,难获启迪,唯思想者能够感悟其虽为并发症,但也是预防子宫脱垂的巧妙方法,创新研究利用腹腔镜手术必需的两侧下腹壁穿刺操作孔,借助于腹膜的半透明性,在腹腔镜直接监视下将固定于宫颈周围环的牵拉网线,经过腹膜外间隙提挈牵拉固定于腹壁,此项手术创伤小、异物少、阴道柔软富有弹性,不影响性生活。将脱垂的子宫悬挂于柔软的腹壁似乎有悖于常理,但是实践证明不仅盆腔内坚固的韧带是子宫攀附的高枝,温柔的腹壁也能够为“落难”的子宫撑起一片蓝天,科学家天赋哲学家的逻辑推理,还需要诗人的想象与浪漫,既然神奇的上帝没有料到聪慧的人类不愿意祖祖辈辈爬行,忘记在女人的子宫和腹壁间淡淡地描绘一笔,那么就让我们来弥补上帝的疏漏。

    

     创新需要包容,虽然创新研究建立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之上,但不是全盘否定或封杀异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容”则表现为对待他人需要尊重,需要学会褒扬或兼顾他人的意见或利益;对待自己需要谦卑,需要学会克制或忍让自己的意见和利益,学术纠纷终究是君子之争,尤其学界权重位尊者更需谨记“人道恶盈而好谦”之古训,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淡定理智,儒雅执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创新者需要科学的证据,需要人格的魅力,更需信守科学家的良知与道德底线。

    

     创新思想漫无边际,创新实践循规蹈矩,社会科学真谛需要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自然科学真谛则需要接受自然法则的检阅。大匠诲人,必以规矩,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功,诸如医学统计学方法、基础实验的方法、临床实验的方法、临床伦理道德以及循证医学评价体系等,研究方法不可或缺。任何缺乏科学方法证实的经验、体会、臆测等都是肤浅的认知,医者辨证唯物主义者,宜远离形而上学;创新研究在思想萌芽时往往就挑战了传统,必然招来非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新研究需要经过艰辛漫长的临床历练,既跌宕起伏,也充满情趣,唯有历经“众里寻他千百度”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磨炼,才可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与豪迈。值得强调的是,历经艰辛获得的科学真理仍需要坚持,仍需要普及,仍需要以理服人,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大事。

    

     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是先进文化和理想主义的代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感悟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感悟大师匮乏弥天乏术,感悟清心孤旅高不胜寒,感悟金钱权杖利令智昏,感悟性学情爱人间冷暖。呜呼,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阴霾中祈求清明,束缚中渴望解放,遂信手撰文聊以慰藉。

    

     (本文刊登于《中国医学人文》杂志2017年第8期,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