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既已选择学医就坚持下去吧!
2016/7/5 医学生

    

     投稿人:js

     几天前,笔者在医学生微信平台上发表的一篇名为《首都医科大学“招生荒”的背后》的文章,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共鸣。文章一个主要观点是医学院校虽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招生荒,但其生源结构由发达地区的学生过渡到偏远地区的学生却也折射出了医学招生遇冷的情况。

     但有部分读者理解为在同等分数的前提下发达地区的学生比偏远地区的学生更优秀,认为笔者的观点偏颇,并为偏远地区辛苦考上医学院校的学子鸣不平。

     但笔者本意却非如此,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生源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偏远地区信息闭塞,观念更新慢,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依旧认为医生是个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选择了专业,所以医学院校招生分数依旧可以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笔者认为,如果现有医疗环境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在信息传播更快,观念更新更迅速的将来,全社会都接收到了医疗环境糟糕的信号,医学院校招生难的情况将会表现的非常明显。其最终结果就是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那时生源质量会呈爆发性下降,从而推进医疗行业触底反弹。

    

     但是话又说回来,从整体来看,偏远地区的学生和发达地区的学生真的有差距吗?

     答案是肯定的,或许又有人说笔者政治不正确,对这些学子抱有偏见。

     作为一名同是偏远地区走出来的孩子,笔者没有任何偏见,只是单纯地称述一个事实。当然,我们之中也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个体,但就整体而言,差距也的确存在。

     我很羡慕大城市的同龄人。他们从小拥有更多的优秀教师,耳濡目染,养成了更好的思维习惯,能够更轻松的理解学习上的问题;并且他们的父母经济能力更强,思想也更开放,有能力、有意愿提供给孩子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在特定时期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所以他们往往更容易表现出优秀的综合能力。

     好比网络游戏里的付费玩家,他们天然拥有许多优势,资源更好、起点更高。这无可厚非,他们所拥有的是其父辈、祖辈经历多年艰苦打拼的结果,是他们一点点积累下来的劳动果实。

    

     笔者家庭条件可算相当不好,一度需要亲戚朋友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所以笔者非常明白寒门学子的辛酸和阻力。一路过来,父母能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并不多,注定我们需要不停的追赶,注定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考到进入医学院的分数。然而却在入学后才渐渐发现当下医疗环境的恶劣,明白医生是一个工作累、待遇低的危险职业。

     曾经少不更事的我也抱怨过父母,现在想来,却是满满的内疚与自责。因为有太多历史和社会因素是父母无法控制的,他们有他们的时代局限性,有他们难以言说的苦衷。我相信每位父母都已竭尽全力,给予了我们最多。

     写下这一段并不是要抱怨社会不公平,更不是教人堕落。笔者始终相信认识是改变的开始。因为认识到差距而更加努力;因为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而加倍珍惜;更因为认识到客观条件受限,而在某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刻原谅自己,然后从容面对、重新出发。

     对于许许多多如我们一般的个体而言,默默追赶,努力前行是我们现阶段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当下的医疗环境、医学教育改革更是让我们措手不及,无助和迷茫笼罩在整个行业中。正如科室一位医生所说,长学制加低补助决定了医学是一个“贵族”专业,寒门难以支撑。

     的确,这对于偏远地区、家庭条件不好的医学生来说压力并不小。而立之年,拿着仅有的一点补贴,不敢奢望为家庭、为父母分忧,只能尽力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即使是正式工作了,想要在房价高企的大城市买房安家也十分不易。

     然而,对于已经在学医路上前行的你我来说,已是骑虎难下。转念一想,与其抱怨,不如从容面对。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医对我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行医是一门手艺活,靠能力吃饭,相对于其他某些行业来说更单纯,只要好好学,熬过去,未来也不会太差。大富大贵自然是不能奢望,但不要求留在大城市,养家糊口,却也不算十分困难。

     还有那些心怀梦想、不忘初心的人,不要理会别人的只言片语(包括本文),养梦不易,或许撑过某了个阶段,便会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

     笔者相信,医疗行业已临近触底反弹的边缘,不久的将来医学终将放下其“高贵”的身段,变得亲民,而医疗环境也会逐步改善。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熬过这段黎明前的黑暗。

     原创文章投稿请发邮件至 yxstougao@126.com,学习经验分享,经典病例分析,医学成长体会,工作实践思考,统统欢迎,丰厚稿酬等着你,期待您的来稿~也可以推荐你看到的优秀文章给我们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