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手术的意义是什么?
2016/9/3 医学生

    

     投稿人:ZAKI

     看着心电监护上,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老师随后宣告“临床死亡”。

     那一刻顿时觉得这一周的忙碌都是徒劳,一股无助与不甘心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是自己来神经外科实习接手的第一个病人,也是亲自参与的第二台手术。而这台手术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让我体会到了神经外科的惊心动魄。

     病人是傍晚到医院急诊的,老师通知我抓紧去吃饭,然后回来上手术。

     病人82岁,来的时候已经处于昏迷状态,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6分,急诊CT平扫诊断右侧顶枕叶出血,需要急诊行血肿清除术。

     手术从晚上8点开始,术中血肿清的并不顺利。作为实习生,我只是一个小助手,但看着老师凝重的神情,也知道手术有困难,特别是过程中还有活动性出血,而在显微镜下找出血点也花了不少时间。

     不觉间就过了晚上12点,哇,这是我第一次在医院呆到这么晚。

     最后,终于血肿被清掉,引流管放到位,骨瓣复位,头皮缝好,时间已经到了凌晨2点多。

     虽然自己全程也没做什么活,但手术结束时那种饥寒交迫的感觉让我觉得整个人都被掏空了。可想而知,老师们经历了更大的体力消耗。

     之后我就成了这个病人在N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管床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内每天给他吸痰、抽动脉血气,还有头部的换药。

     最重要的还是去观察病人术后各项生命体征与意识的变化,当我发现他在疼痛刺激下可以进行疼痛定位的时候,很开心,因为GCS评分评到了7分,而且脑室引流管一直是通畅的且搏动良好,当然这也离不开我每天两次用尿激酶冲管的努力。

     本以为病人的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但我显然还是低估了这类高龄重症患者术后管理的难度,之后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

     首当其冲的便是呼吸道,痰液开始变得粘稠,病人的体温也冲上了38℃,肺部感染成了他过不去的一道关。

     之后抗生素也是不断的加码,但床旁胸片却提示情况在恶化而且左边还出现了中量的胸水。

     术后第五天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又进行了一次抢救。然而其它问题却不断涌现,心肌酶谱与BNP一直在高位,末梢灌注变得越来越差,到了术后第七天已经是少尿状态了。

     这期间忙前忙后请会诊,终究避免不了病人的血压不断的往下掉,氧和也始终上不去。病人家属明确表示了拒绝CPR等抢救措施,终于在术后第七天的晚上,病人死亡。

     收拾着监护室的物品,不禁觉得这几天都是瞎折腾,高龄的病人受了这么多罪,家人也付出了时间和医药费,可结果却是这样,这跟当初如果不做手术的结局又有什么不同?一周前不做手术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到了办公室,我直接问带教老师“手术的意义是什么呢?”。

     老师回我:“你可能会觉得我们那么辛苦去做手术和术后治疗都是没意义的,因为病人死了。但是你要知道在那个情况下手术是唯一的机会,不手术一点希望都没有。而且病人家属也很积极,所以这个情况下,我们医生也应该积极去做。风险是存在的,但只要病人闯过术后这些诸如肺部感染的关卡,就有可能取得不错的结果,年龄并不是禁忌”。

     接着他打开笔记本电脑给我看了之前几个病情类似的病人的资料,过程都很困难,但大多数都是活了下来并且经过了康复训练后也恢复的不错。随着人口老龄化,这样的高龄病人只会越来越多。

     也渐渐明白,手术做与不做,书上是有几条明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但现实情况往往会有模糊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外科医生综合指南、临床经验、病人与家属的意愿等考虑后去做决定了。

     当手术成为唯一选择的时候,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