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痛批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2018/10/17 美闻参阅

    

    
点击上方蓝字『美闻参阅』免费关注!


     美闻参阅(mgncwx)——1000万人关注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美闻参阅”立即订阅,高端、有料、诙谐、独特的好文一触即阅。

    

    

     《人民日报》曾发文怒斥还在沉睡中的大学生:

     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你更是从不迈进去……

    

     职场上,这样的人也同样不在少数。

     上班时踩着点走进公司大门,下班前一小时就心不在焉。

     玩玩手机,刷刷微博,手里的工作能拖则拖。

     实在拖不了就勉强自己加个班,但一定要发条朋友圈,并这样配文:“你见过深夜十二点的写字楼吗?”

     自我感动到不行,却忽略了这本是白天早就应该完成的工作。

     工作,不必认真,能应付上司即可;

     能力,不思进取,不被炒鱿鱼就行;

     至于工资,只要心怀梦想,总有一天会涨的。

     ……

     这样的人,不是真“佛系”,而是依然会羡慕别人升职加薪,却拿着3千的工资,做着月薪5万的梦。

    

     1

     拿着父母血汗钱养老的年轻人

     有些人,二十多岁就开始养老了。

     一杯咖啡慢悠悠度过一整天,不再学习知识,看着别人加班工作,还要嘲笑一声“傻子”,将安于现状视为“知足常乐”。

     而可悲的是,有多少月薪三千,就心满意足的人,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却是依靠父母提供经济支持。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统计,中国目前有30%的年轻人依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啃老”的现象。

     一些成年子女带给父母的经济压力,甚至比他们未成年时更大。

     今年7月,武汉一位81岁的老人向社会求助,称自己的儿子已经在家宅了很多年了,不肯工作。

     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怕哪天离开了,儿子的生活就没着落了。

     老人说,他每个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自己平日买药和日常开支,也花不了多少,只是因为小儿子的状况,家里日子过得非常紧张。

     而面对老人的担心,儿子却表现得很反感,甚至指责老人“多管闲事”。

     本该自立的年纪,不仅没有能力给家人幸福,还要依赖父母才能生活。

     这些患了“精神癌症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啃老”,却不肯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2

     可见的绝望未来

     不久前,一位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37岁女硕士在论坛发帖求职。

     她毕业于国内顶尖的大学,在外企工作近十年,因为部门关闭被裁员,只能重新找工作。她的要求并不高,短期内月薪三千就可以。

     她在帖子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

     做过科研合作管理,但只是“打杂”;

     本专业的注册证书没考下来;

     考了个日语1级,却不能口头交流;

     英语还行,但也只是考研时英语成绩过得去。

     很长时间过去了,还是没结果。她说:“我承认我很失败,没有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里磨砺好我的翅膀,所以现在才这么凄惨。”

     有人评论:“在职场上混日子,迟早让职场把你混了。

     不进则退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所有成功的事业都是时间和汗水熬出来的,你偷过的懒,迟早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最近,中年危机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文军认为:中年人容易被淘汰,主要是因为他们知识结构已经基本固定,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效率较低,转型太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中年危机到来时一筹莫展,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即使遭遇职场危机,也能轻松化解。

     蔡玉洁是一名一线生产车间的技术员,在不到40岁的时候丢了饭碗。

     她下决心重新出发,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班,考取了会计和计算机相关资格证书。凭借这些新本领,她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待遇甚至比原来还好。

     在企业从事员工选拔聘用工作的肖成萍说:“社会发展这么快,企业也要不断求新求变。如果平时没有忧患意识,放松学习,不管年龄是大还是小,被淘汰都是必然的。”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缺乏进取的精神,就意味着堕落。

     BBC根据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被淘汰的概率,AI技术越来越发达,“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接近100%。其次是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 淘汰率较高的工作都无需天赋,经过大量重复性、机械性训练就可以轻松掌握。

     在“如何避免被机器人取代”的建议里,专家说,必须培养自己的终身学习计划,提升职业技能。在未来,有创新能力、更侧重于人类本性的工作者才不容易被替代。

     人比人能气死人,可若是连和人比的资本和机会都没了,岂不更惨。

    

     3

     走出懒丧穷的死循环

     微博曾上有一个反鸡汤语录,其中点赞很高的一句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还在懒着的年轻人,从葛优瘫到悲伤蛙、从长腿的咸鱼到“佛系”青年,每天的生活都充斥着负能量:“反正努力工作也未必能升职加薪,不如随便应付应付,空出时间来看看电影逛逛街多舒服。”

     倪杰是同济大学的学霸,他学的汽车系在当时是号称“铁饭碗”的专业,倪杰毕业后不久,却选择了转行,用了一年多,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2013年,他再次转行创业,做起了手游。

     许多人不理解,觉得他“善变”,工程师也好、律师也好,都是很令人羡慕的职业,他却一次又一次选择转行,甚至去自己创业。

    

     倪杰接受中新社采访

     在倪杰自己看来,能看清上升空间的职业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做看不到上升空间的职业。“善变”的他其实从来没有变过。

     他一直坚持着深入骨髓的“不安于现状”。虽然每一次转行,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心态,让倪杰的路,越走越宽。

     倪杰有很明确的目标,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毅力去践行决心,永远不满足现状,永远在冲破舒适区。

     很多人,因为懒,时间一久就变得不敢这样做。《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我没有上进心,有错吗?”

     当然,有人说,我就是有一颗平常心。生活嘛,过得去就好。

     工作不肯较真,一时兴起买来的技能书早就落了灰,列了无数个新年计划,却没有一个执行超过三天。

     体力和精力都足够,却在别人加班熬夜抠细节的时候,选择睡觉玩游戏。

     只有领工资的时候会满腹牢骚,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却在应该努力的时候告诉自己:“顺其自然吧,安逸最重要。”

     一边喝着“毒”鸡汤,一边喊着“咸鱼翻身之后还是咸鱼”。

     想努力却害怕拼尽全力也不如别人,于是选择放弃。意志慢慢消沉,颓废成了生活常态,越懒越丧,越丧越穷。

    

     4

     年轻就是拼命学习的资本

     曾有人做过一份调查:你这一生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有75%的人为自己年轻时不够努力,一事无成,所以感到后悔。

     年轻的时候,人的身体、精神都处于巅峰状态,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拼命工作,等到体力、精力都不足以支撑你去拼搏的时候,再后悔,就迟了。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能派上用场吗?”、“拼命工作有什么用?你能比那些富二代更有钱吗?”

     也许都不能,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是月薪高的人,越不会容忍自己懒惰,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拼命工作,不断学习,才能永不落伍。

     雅虎曾调查过一些全球顶尖科技公司CEO的作息时间,结果显示,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早起。

     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每天4:30就会起床处理工作邮件,之后是健身。在公司,他往往是第一个到的人。

     雅虎前任CEO梅丽莎·梅耶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4到6小时。

     ……

     有人问,已经成功了,干嘛还那么拼?对于这些成功人士而言,拼命早已成了一种习惯,这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也是让他们成为佼佼者的资本。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摩根·弗里曼被人称为“美国最优秀的演员”之一,然而他是到了30岁才第一次出演歌舞剧。

     虽然大器晚成,但他并没有因为错过了“青春饭”而懊恼。出道以后,他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从仆人到总统,从囚犯到特工。

     57岁时,他因出演《肖申克的救赎》而获得第三次奥斯卡提名;68岁,凭借《百万美元宝贝》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如今已经80岁的摩根·弗里曼,依然活跃在荧幕上。

     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作家杨昌溢说:“后来我才明白,要过上简单,安逸,自由的生活,前提依然是得赚到足够令你安心的钱。这个世界是现实的,只有你用努力和自我,令它柔软。”

     你可以说服自己满足于月薪3千,但你的身后还有那么多人。

     安于现状的确很舒服,但想要给父母更好的生活、让爱人不会为一件衣服犹豫不决,你必须拼命工作。

     没什么需要怕的,因为年轻,就是允许失败的资本。

     你加过的班、读过的书、学过的技能都不会白费,所以奋力拼搏吧,它们默默储存下的力量,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出现,帮你度过难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霸”、“学渣”、“学弱”(有学霸的心,但总取得学渣般的成绩)等一些名词开始流行。

     那些年,你认为高考分数将决定你一生的命运,于是你拿着自己的高考成绩寻找自己梦想的大学,把分数当做赌注,与梦想一决高下。可是后来,怎样了呢?

     5

     这些场景

     你是否觉得熟悉

     上课时。

     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下课时,自修没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如此这般,就业时的失败怎能不比成功多?

     考试时。

     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是复印同学准备的答案。你如果是老板,会雇用你自己这样的员工吗?

     毕业前。

     上大学前填报志愿,你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好吧,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还有谁能认识你?

     专业课。

     学技术不肯动手,学理论不肯动脑。等待你的除了失业还能是什么?

     你说,你修完了《计算机基础》,但真实水平却连个PPT都做不好。你的竞争力在哪里?

     你说,你修了两年英语,然而,你的水平却连与外国人日常对话都打怵。有哪家用人单位需要你?

     你说,你修了《思想修养》,但你根本就没听。你敢说,除了课堂上睡眠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提升外,在思想修养和道德品德方面,得到了应有的提升吗?

     你说,你修过《阅读与写作》,但你读的是手机,你写的是微信。对语文,自己都没信心,你还想指望别人对你有信心?

    

     7

     有没有想过

     当年那些不如你的人

     也许有一天会超过你

     L同学本科就读的大学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校。

     上大一的时候,身边大部分的同学都是挣脱出高考枷锁的飞鸟,渴望自由。

     大学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进了一个没有人管的”游乐场“,一进了”游乐场“的大门,他们便飞奔进去,奔向各自想要玩的游乐项目。

     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又或者去光明正大地恋爱。只是,课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挂科,大学便是圆满结束了。

     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也有过这样的同窗。

    

     8

     谁会偶然给你高薪

     又偶然让你过上想要的生活

     但总有一些人进了”游乐场“,不是选择先玩耍,而是选择先苦练技能。而我们常常嘲笑这样的人。

     L同学就是这样的姑娘。

     从刚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和图书馆紧密相连。总之,在学校里见到她的时候,不是在教室的前排,就是在图书馆。

     虽然她每一次都坐在第一排,但是很多科目,她常常没有那些进了游乐场就疯玩的人强。同学们甚至会偷偷嘲笑她,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不过是和大家差不多的分数,甚至还不如耍小聪明的同学。

     “也许,看上去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最后出来的结果相差并不太大,甚至看不出什么差别,因为考试的偶然性很大。但是,我们不仅仅这一次考试,如果我们考一次试追求小聪明、考研也追求偶然性、找工作要偶然通过,那么谁又会偶然给你高薪,偶然让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呢?”

     9

     明明一同起跑

     却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旅途

     有时你会突然发现,当时看上去和你差不多的人,甚至是不如你的人,原来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而这样的能量,是无法用一次的考试成绩,用她所在的大学,甚至用她的智商来衡量的。

     而其他人,那些还在“游乐场”里疯玩的孩子,等到游乐场打烊,等到灯光都熄灭的时候,甚至还没回过神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L同学如愿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终于去了她想要的学校,过她想要的生活。再后来,硕士毕业,她找到了一份给应届生的special offer,刚入职年收入就有30万。

     很多本科的同学都惊呆了,看着普普通通只知道死读书的她,究竟是怎么有了这么大的能量,在四年后、六年后与其他人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旅途。

     熬过的辛苦最后都换成了幸福。

     有人说,大学是一场长跑,这四年时光,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踏上了其他跑道,也有人挤到了前面的队伍,是时间让大家变得不一一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美闻参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