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穷养”的男孩谈恋爱?
2016/1/7 HUGO

     【回复“小可爱”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前两天姐放了咪蒙的一篇《男孩“穷养”的后遗症到底有多大》,引出了特别多的讨论,很多人把物质上的“穷养”和精神上的“穷养”混淆了,下面再给你们看一篇。

     不和“穷养”的男孩谈恋爱?

     作者|Judith 配图|Picame

     微信|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①

     之前读了一篇文章《男孩“穷养”的后遗症到底有多大》,我弹簧似的蹦起来,一定得把我的想法写一写。

     早年,在读者文摘上看了一篇文章,好像是说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一个小男孩看中了一个几十美分的漂亮玩具,闹着让妈妈去买。妈妈为难了,因为失业全家靠买市场的处理品为生,一个玩具可以买两天的食物。但是爸爸说,你就给他买吧,长大后他只会记住这个玩具的快乐。长大后,为这个玩具,非常感谢当时的父母。

     人的认识和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特别是小的时候。一次全家旅行,可能要节俭一个时期,但是对孩子更多会记得出游时快乐的时光。

     人的自愈能力也是很强的,特别是孩提时代,同样的“吃苦”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你告诉孩子,我们家并不穷,但是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计划,比如暑假我们想全家一起去日本的迪士尼乐园、想换一架音色更好的钢琴等等,所以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不重复购物,不买不需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可以更快实现更多的计划。

     那实现计划过程中孩子的参与感和达到目标时候的快乐体验、扩大的视野、增加的见识等等,都可以弥补暂时的“不够富养”。

     但是反过来呢,一直强调爸爸妈妈挣钱不易,强调家里不富裕,在各个角度全方位的“穷养”,就好比让孩子走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看不到尽头的光亮,也没有进度条的倒计时。

     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能有多大不是一个时期可以看得出来的。这样的灰黑色的生活体验,的的确确不是长大后的财资丰富可以帮助自愈的。

     那问“穷养”大的男孩会不会影响恋爱、婚姻,甚至下一代呢。

    

     ②

     故事发生在十年前,茜茜跟我诉苦。那时她大着肚子四五个月,她先生过年陪她去遛古文化街。茜茜站在一个画糖画的摊子前再也走不动了,一个小铁锅,熬出糖稀,拿着锅趁热在石板上“倒”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事物。

     记得小时候在每天早上十点左右在街角的小花园总有一个艺人做好了来卖,去晚了都抢不上。那天茜茜一定要买一个最大的,鲤鱼图案的糖画。天津人都喜欢杨柳青“年年有鱼”的年画,一个大胖小子抱个大鲤鱼,喜庆又寓意十足。买个鲤鱼,准妈妈拿着,跟胖闺女胖小子拿着差不多,茜茜心里偷乐。

     “我要这个。”茜茜大着肚子格外显眼,指着鲤鱼的糖画说。

     “这个最贵,二十五,但是双层的,用糖也多,值!”卖家一个劲推销。

     “买这个就行了。”她先生在一旁指着一个小蝴蝶说。

     “这个十块。”卖家说。

     “不行,我就要这个。”茜茜当然不答应。经过了她先生各种不乐意不情愿没有好脸色之后,茜茜如愿拿到了心仪的鲤鱼。可是没料到那天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他就当拿二十五块钱哄哄我,何况那时我又怀着他的孩子,可他太可恶了,没有他那样的……”后来茜茜向我哭诉。

     结果那天他先生在下面的逛街中各种各样的不乐意,摔脸子,耍脾气,还差点跟不相干看车的路人争吵起来。回家的时候,埋怨茜茜买了个累赘,不能再坐公交车,为了个糖画还得花十几块钱打个车。

     “我肚子都那么大了,过年出来买年货置办东西的人又多,怎么挤公共汽车。”茜茜平时有点公主病,但这次的问题,我绝对站在茜茜一边。

     “回家以后,我不乐意,跟他讲理。他脾气也上来了,结果就两个人吵了起来,我哭了一下午,想打电话让我妈来评理,他也拦着不让。气的我那些天想起来就委屈想哭,都动了念头打了孩子离婚。”茜茜恨恨地说。

     茜茜先生小时候,家庭条件很一般,但也没有到差的地步,八十年代父母都是产业工人,家庭条件算是衣食不愁的。但是,茜茜的公公婆婆很好的贯彻了儿子“穷养”的思想,从小给孩子灌输的思想就是家里没钱,一个二分钱的砸炮枪求了好久都不给买。

     茜茜先生大学期间,很精神帅气的小伙子,成绩年年拿奖学金,扇子面的身子板棱角分明,但是一直没有谈恋爱,很大原因是因为没有钱自卑。

     “糖画事件”那年,茜茜先生在外企工作,报酬不菲,茜茜本人在稳定的事业单位,一个月也有两千多块,经济根本不成问题。一个糖画,一个人的工资就够买上百个,可是茜茜先生当时就是觉得没必要,而且脾气上来,谁的话也不听,怀孕的妻子的情绪也不顾,就是觉得太贵了。

     多年以后,心平气和谈到这个事情,茜茜先生也很不好意思;再买“糖画”之类的小东西,也不会如当年那样固执。但是很多年前埋下的种子,在适当的时候“发芽”,其破坏力也是让人崩溃的。

     茜茜的先生其实是个不错的人,踏实,稳重,有事业心。是一个老人眼里很“耐人”(天津话,招人喜欢)的例子,“财迷”的男人老实,不出去花,省心,会过日子。但是,只有跟他一起过日子的人能感受到其中的“别扭”。

     茜茜结婚那年,茜茜先生家在城市边缘有一处小房子价值十万左右。市中心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要大约四十万。茜茜妈妈希望把小房子卖掉,娘家帮助添一些钱,再让两人贷款买一处地点更靠市中心更大一点的房子。

     茜茜妈妈这样说的,以后有了孩子,小房子肯定要换,老人去照顾没有歇脚的地方也不方便;两个年轻人都有技术,工作也稳定,公积金贷款也不是负担,早晚要换房子,不如趁早换。

     但是,茜茜的先生家不愿意。二三十万的贷款太多了,于是房子的问题就那样拖了过去。两人在小房子里结婚。到孩子三岁不得不换房子的时候,只四五年时间,市中心的二手房均价也已经涨到1W+。

     都说“艺高人胆大”,茜茜的先生挣钱的“艺”不低,但“胆”却不大。

     当真是因为从小“穷怕了”,没有安全感的体验渗透到每个细胞里。就好像大象小的时候力气小被栓在木桩上,拼尽全力也逃不开;思维定势延续到壮年,力大无穷的大象还是能被一个小小的木桩拴住,并不想到要逃脱。

     这样的人生格局,怎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③

     “你真的想不到,我现在都被他传染了。”茜茜哭丧着脸跟我抱怨,“原来,我看见喜欢的东西,买得起就特别高兴;买不起想存几个月能买,也高兴。特别容易满足。过年过节给亲戚长辈晚辈买礼物,东西送给人家,请朋友吃饭,都特别高兴。现在就总想多存点钱,让他先生看见存折上的数字变多了,他高兴我才高兴。过一段时间,看见没存下钱,不用他说,我自己都觉得好像差点什么。我都觉得不是我了,关键是我这样不高兴。

     “你不知道,那天我发现玩ipad里头那个经营蛋糕店的游戏,我一个劲扩充店面、增加烤箱、计算价格,存了金币就扩大再生产,好多看上的装饰都舍不得买,我哪里是玩游戏,简直就是没见过钱,在游戏里撒欢来了。”茜茜向我抱怨了很久。

     原来,“穷养”的后遗症还是会传染的啊。组成一个小家庭后,多少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茜茜也被“传染”了。

     还记得中学时我们就一起读过的刘墉的散文《人就这么一辈子》吗?

     被刘墉称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的这句话:“人就这么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春发、夏荣、秋收、冬藏,看起来像一年四季般短暂的一辈子。短短数十寒暑,刚起跑,便到达终点的一辈子。”

     还记得我们背过这些吗?

     “你说,我们在该努力的时候认真念书;在成年之后,认真工作,负担家庭;我们对自己的将来有清醒的认识和规划,在能力范围内享受生活有什么错?干什么要被眼前利益困住双脚,不敢享受,斤斤计较?这样下去,我宝宝长大以后也会跟我一样,努力却活得不高兴。”茜茜说。

    

     茜茜向来是个行动派,说了就会做,潜移默化地影响她先生的工作做得卓有成效。

     茜茜的先生在大学时成绩非常优秀,踏实好学,没有沾染一点当时年轻人中浮夸的风气。深得一个专业课教授的赏识,教授曾主动跟他说:希望你能报考我的研究生,好好准备公共课,你的水平考专业肯定没问题。

     但是,茜茜的先生却没有跟家里商量就直接去工作单位报到了。为什么?还是因为“穷”,上本科就已经超出了家里“早出来早挣钱”的预计,上研究生又要三年,还是算了吧。

     但是上研究生的想法一直藏在茜茜先生的心里。看到同学考了河北工大的MBA也来跟茜茜商量,经过各种综合评估,决定去考更高一点的财经大学的MBA。好几万的学费和辅导费又让茜茜的先生嘀咕上了。

     “我去考MBA这个事情,姥姥怎么看?”茜茜的先生问。

     “我妈?别说我妈,我奶奶都觉得只要念书,就是好的,理所应当啊。”茜茜知道先生是为学费的事情在试探。

     “可,两年好几万呢,还有得上个辅导班不到一万。我都有点心疼。姥姥不会不高兴吧?”

     “没事,又不找姥姥要钱,咱自己挣得出来,自己花,我妈不管。再说,你回来跳槽找到好工作,不更是多挣钱给我跟宝宝花吗?”茜茜给先生吃定心丸。

     几年之后,茜茜的先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全部拿到手,也因为他常年在外企工作经常出国培训,思想更善于接受新的东西,整个人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正赶上单位内部有很大的变动,内部应聘到了新的岗位,工作起来毫不费力,得心应手。

     茜茜和先生都是幸运的。茜茜能看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她的先生也是幸运的,能够接受新知,改变自己。

     如果其中一方不能有开阔的胸怀包容和接受,那肯定在民政局门前多了一对想要离婚的怨偶,少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茜茜和先生经过多年的“冲突”在培养孩子方面出奇地达成一致,学钢琴,练声乐,读书,画画,定期出门旅游开阔视野。

     不希望孩子再有“穷养”的后遗症,有更开阔的视野,对生活有更积极乐观的品质要求。

     劝告想“穷养”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没有成形的心灵中种下“穷的种子”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负能量,只有挫折没有满足的教育方式,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至于长大后的变化,不是不可能,但会因人际遇,视个人与环境的情况而不同。

     家长在孩子人生未定型之前,拥有“适当满足、量力而为、扩大视野、开拓心胸”的教育观念才是不能让孩子输掉的起跑线。

     【版权归作者所有,HUGO整理发布】

     作者:Judith,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兢兢业业别具匠心的教书匠一枚,七零后尾巴尖。热爱生活,赋探索精神,认为不研究心理学的杂学家当不了好老师。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单身的朋友

     不要怕,姐真的不会弄疼你的

     这里只有最烈的酒,最快的马,最美的姑娘

     微信:microhugo 微博:果菓_HUGO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文章

     『男孩“穷养”的后遗症到底有多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HUG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