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审美不同
2017/10/24 HUGO

    

     回 复 约 吗 送 你 一 个 特 别 推 送

    

     这几年特流行一个词:三观不合。无论交朋友,谈恋爱还是结婚,如果三观不合,基本上的结局就两个:分手或者痛苦。但是我觉得很多事都没有到三观这一步,就比如我们在讨论价格之前应该是先选东西,A还是B,讨论价格价值是代表三观,但是选东西的过程其实是审美。

    

    


    

     什么是审美不同,简单地说,就是三观不合。无论交朋友,谈恋爱还是结婚,如果三观不合,基本上的结局就两个:分手或者痛苦。

     但是我觉得很多事都没有到三观这一步,就比如我们在讨论价格之前应该是先选东西,A还是B,讨论价格价值是代表三观,但是选东西的过程其实是审美。

     你说要去学瑜伽,他会说买个垫子回家练不就行了;

     你说新开了个餐厅咱们去尝尝,他会说外面吃都是地沟油,赚多少钱这么浪费;

     看个电影你想和他探讨一下走心的部分,他会来句这个片子也太闷了……

     就像我说大海很漂亮,你却说淹死过很多人。

     你俩都没错,但是,品味不同,怎么可能get到能打动对方的,或感动,或激情,或欢乐的点?

     审美,是一个人经历的总和。审美不同,就直接反映了你们对彼此的背景、文化、教养、经历的不理解。

     我们都说找对象也好交朋友,要找那种聊天能接住你的梗的人,两个人相处,得不到回应是一件很尴尬而且很孤独的事,直接一点,审美不同的人没法让你高潮。

    

     我有个朋友岚,特别喜欢听枪花乐队的歌。因为这个乐队陪伴了她浴血奋战的整个高三,最后让她考上了个特别好的大学。她曾告我,每次听枪花,就想起来当年那个执着努力的自己。那段时光的她,最让她喜欢了。

     可她男友,却完全理解不了她一听枪花就热泪盈眶的感觉,甚至男友觉得,摇滚太吵,太乱,而且没什么旋律,听着让人太烦躁了。

     岚说,每次他这么说,搞得我现在都找不到生活中能让我激动的点。

     所以我说,审美不同比三观不合更麻烦。毕竟,一个人最不能背叛的就是自己的审美,因为你没办法背叛自己。

    

     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去相亲,对方是一个据说年入千万的私企老板。

     但是一回来后就不联系了,大家觉得可惜。

     她说那个男生穿了一身淘宝爆款,就超土超便宜的那种。不是说看不上淘宝爆款,也不是看不起他,而是,她看到对方的穿衣打扮,立马意识到,俩人不是一路人,相处起来彼此都会痛苦的。

     总有人抱怨,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但其实,不如说这是一个对审美有追求的时代。

     想象一下,如果有两个男人请你吃饭,一个穿着人字拖大裤衩,另一个白衬衫牛仔裤,你会选和谁出去?

     同样,一个穿着洞洞鞋的女孩,和穿着红底高跟鞋的女孩,谁会更有女性魅力?

     你们知道我在“一夜美学”做的就是美学传播的内容,我毕业进第一家公司时,和几个应届毕业姑娘一同入职,大家刚来深圳这座城市,私下也经常相互串门。

    

     有个周末大家拎着水果和熟食,相约去湖北女同事租的房子里吃饭,那时我们还没转正,拿到手的工资不多,租的房子条件也有限。

     湖北姑娘自己租了握手楼一间的单间,街区环境谈不上好,但我上楼到她家的时候,被她的用心和审美招待得很爽。

     她的房间家具不多,但整洁清爽,饭桌上放着一个插着百合的素雅花瓶,床上铺着好看的棉质床单,房里唯一一个能看风景的窗户,挂着随风轻摆的白纱帘。

     当时有个同事W问她是不是因为我们要来做客才收拾得这么好,湖北妹子说不是,她住进来后把攒下的工资,换掉原先很丑的银色遮光窗帘,瓶子里的鲜花枯萎了就再买一两支续杯。

     W说咱们试用期的工资不高,要是她肯定会把这些钱买吃的,湖北妹子笑着说,我买花买帘的快乐,和你买吃的是一样的。

     我当时不太懂,但后来我读日本女作家森茉莉的《奢侈贫穷》一书。

     森茉莉人生和作品一样传奇,年轻时两次婚变,晚年清苦,从名门千金沦为廉价公寓的房客。

     她几乎赤贫,却打心眼里坚持审美,把廉价公寓用心地装点成“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给少女用的房间”。

     哪怕收入微薄,也要挪出一星半点来布置房间,或攒着稿费买颜色合意的毛衣,被虫子蛀了,宁愿扔进河里也不缝补,虽被周围邻居嘲讽,却自有一片天地。

     也许这样的生活,在通俗的理解里,叫不会过日子或者装逼。

     可是在这样的女孩子的记忆里,为了省钱,住在看不到几个体面人的小区,楼道里充斥着锅铲炒菜和怒吼声;回家后,没有植物的生气勃勃做点缀,一切家居用品都是两元市场买来凑合的,这压根就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不是有句话这么说,房子也许是租来的,可生活不是。坚持审美,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看透生活还热爱生活。而美,就是黯淡生活的那束光,是我们爱上生活的理由。

    

     审美是人和人之间的感觉,人们通过审美来沟通交流,简直又快又准。

     我一个在设计公司上班的女友前段时间去面试了个职位。最后一关是部门领导直面,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地死在这一关上。

     这关说白了,比的就是和领导的眼缘匹配程度。

     她那天压力有点大,前两个问题她答得有点乱,心里正大呼完蛋的时候,领导问她的爱好,她说了书法,领导眼前一亮,两人聊到喜欢的书法家黄庭坚。

     女友说从黄庭坚的书法中看出,只有长期的磨练功夫和心性修养,才能达到其线条精、气、神合而为一的超迈境界,领导在对面点头如捣蒜,一种“只有你懂”的默契感成为面试必杀技。

     最后只有两个人应聘成功,其中一个就是女友。

    

     千万别小看“眼缘”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的品味和审美,是你知识累积和认知态度的体现,是你和别人接触时的第一语言,它透露了自己的喜好和经历,身份和眼界。

     审美互通的人,感觉也会互通,所以有缘人才会一见如故。

     审美,其实代表的是最后这个感官中的一项最基础触觉:视觉的碰撞。那是一把钥匙的碰撞,会迅速调动起其它眼耳鼻舌身意,然后潜意识里让你回到那个“情境,情绪,记忆,心绪。”

     每个人都可以试着回想,什么让你感觉愉悦。你出门吃饭,最看重的是餐厅的环境还是菜的口味,还是吃什么不重要坐在对面的那个人让你感觉好不好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闺蜜出门,也要求自己的女伴“化妆洗头,一个不能少。”

     因为你的颜值,环境呈现出来的美感,是我的体验感的一部分。

     童庆炳先生也说过:审美像节日一样,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东西。

     一个人的审美,传递出来的信息,绝对不是简单的好不好看,而是TA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是整个人生的画风和调性。

     美,是上层建筑,是需要踮着脚尖才能够着的东西。

     我们用自己的审美作为标准底线,去寻找那些契合的人,其实寻找的就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审美的人,我们该如何面对无趣平淡的未来?

    

     我认识的一对小夫妻,从来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那家的男主人对待生活十分用心。隔三差五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盛饭的盘子和碗会根据今日菜式进行搭配,沉浸在这样的生活里,谁又在乎天天吃的是什么呢?

     如果在这样的家庭里生长起来的女孩,已经见过了“美好的生活”的样子,长大后,难道能够忍受用塑料碗吃饭的男友吗?

     这三十年的经历造就了她当下所有的生活,就像有个女明星说:那不是我的鞋子,也不是我的包,那就是我。

     所以现在的女孩子们自己心里太明白,别扯什么责任缘分,结婚后,大家只想活得好看一点。

     因为即使婚姻是搭伙过日子,生活也迟早只剩下保温杯泡枸杞,剩下的便是比拼着看能否在平淡的生活里体会到美意。那一丢丢对美意的感知力,就是足以对抗庸俗生活的武器。

     木心曾说过,“无审美力者必无趣”,不懂美的人,他的无趣大概在于,他不懂对生活、对别人、对自己的爱吧。

    

     我相信一个发现美、热爱美的人,是个感受过温暖的人;而一个传递美、创造美的人,是个有爱并被爱的人。

     几年前我去深圳音乐厅看演出,当晚是德国的两位音乐家来演奏,一位拉大提琴,另一位弹钢琴。

     那天最震撼我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女孩,听了半个多小时后开始哭起来,她的同伴一边给她翻出纸巾,一边问她怎么了。

     在哭的女孩慢慢克制住了抽泣,声音里还有停顿感,她说听着刚刚轻快的歌曲,想到她爸爸小时候带她去玩,心里很怀念那段时光。

     后来当我自己在听某段音乐时心里感到愉悦,心里想起童年往事,我才反应过来,所有的音乐都是在讲人的故事,就算语言和国籍不同,我们也能共情。

     演奏家用音乐来传递温暖,收到这种温暖感觉的人,以前也被温暖过。

     蒋勋的书里有个故事:蒋勋某次去拜访一户家境贫寒的家庭,这户人家的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和器具,但过了一会,蒋勋就发现了这个家庭活得很美。

     “丈夫的衣服虽然陈旧,但补丁上有妻子细细的针脚。孩子看的黑白电视,偶尔有雪花闪现时,父亲就用大手拍拍,然后奇迹般变好,在这个家里,物质财富并不多,但是每个人都参与了创造,都在这个家中投入了感情。”

    

     这种付出和创作,是通过美来传递爱与被爱。

     家人之间如果没有发自肺腑的关心,回到家后感受不到亲情的美;朋友之间如果没有支持和分寸,相处时很难感受到友情的美;情侣没有相互包容和信任,在一起时感受不到爱情的美。

     森茉莉之所以再穷也要把自己宠成公主,想必也是因为她小时候她爸爸把她宠成公主过,给了她无与伦比的爱吧。

     有句话叫“美则美矣,毫无灵魂”,但我更觉得,真正的美,就是灵魂。审美,是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贡献,是对他人最大的善意,对生活最基本的敬意。

     童庆炳先生说过:审美像节日一样,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没有审美,无从感知——从此再好的世界,也与我们无关。

     美学上有个重要原则,叫“他人原则”。木心有首诗叫《知与爱》,便是他人原则的代表:

     “我愿他人活在我身上,

     我愿自己活在他人身上,

     这是‘知’。

     我曾经活在他人身上,

     他人曾经活在我身上,

     这是‘爱’。”

     何为美?

     美就是找回人与人之间的感觉。

     今日推荐:HUGO一直致力于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找回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所以我们参与创办了一夜美学这样的平台,大家喜欢的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一下。

    

    

     版权归作者所有,HUGO整理发布

     作者:一夜美学,一个专门普及美学的公众号,用一篇篇干货告诉读者什么是好审美;用美颜相机PS外表,只是朋友圈的小把戏,好的审美才能提升气质,才能更好地领悟生活的意义。微信公众号:一夜美学(id:yiyemeixue)。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图片来源Pinterest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HUG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