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如何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保持独立
2015/9/3 水木文摘

    

     很多人纠结于如何“保持独立”,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也许自己根本就还“不够独立”。由于亲密关系容易把一个人“不独立”的特质暴露出来,很多人就误认为“亲密关系”造就了“不独立”。让我们想想“保持独立”最根本的前提是什么?是不要比对方付出得多吗?NO,NO,NO。付出多少跟独立不独立没有关系,付出多那方不一定就不独立,付出少那方也不一定就独立。

     作者:毛路

     摘自:《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编辑:水木文摘(mweishijie)

     转载须注明以上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前言:女孩子如何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保持独立?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在感情世界里,女孩子需要比男生多付出一些,所以常常会发现女生是弱势那方……

    

     让我们想想“保持独立”最根本的前提是什么?是不要比对方付出得多吗?NO,NO,NO。付出多少跟独立不独立没有关系,付出多那方不一定就不独立,付出少那方也不一定就独立。

     付出的关键不是多少,而在你是否心甘情愿,是否付出到点儿上。带着不甘和怨气去付出,付出得越多,自己心里越痛苦。能让对方开心,自己也能享受为心上人付出的快乐,付出再多都没问题。

     很多人纠结于如何“保持独立”,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也许自己根本就还“不够独立”。由于亲密关系容易把一个人“不独立”的特质暴露出来,很多人就误认为“亲密关系”造就了“不独立”。

     其实,“亲密关系”从来不是一个人“不独立”的原因。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她肯定也是独立的。“保持独立”最根本的前提是,你得已经拥有了“独立”这种特质。

     女孩子如何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保持独立?

     很简单: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独立包含了行为独立和人格独立。围绕“行为独立”展开的观点比比皆是,女孩子得自己会修电脑、会做饭、会换轮胎等等。

     行为独立只是皮表,女人独立的根本,乃人格之独立。

     用Meiya的话来说:“人格独立是把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个人的幸福选择、争取和负责。”

     如果一个人事事都能自己做,人格不独立,在我看来,照样不算是独立的人。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格独立了,即使电脑不会修,轮胎不会换,饭不会做等等,我也会觉得这是个独立的人。自己不会弄电脑,找维修中心呗;不会做饭,叫外卖啊,说穿了都是一通电话就能解决的事儿。一句话:人格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

     人格独立不是靠阅读几篇文章就能获得的。但是阅读可以缩短人格“不独立”和“独立”之间的距离。

     ?个人认为,一个人迈向“独立”的第一步是:怀疑。

     土豆小时候在挪威,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对在座的孩子们说:“对于任何人的话,你们都要学会怀疑,都要加以自己的思考,包括我说的话。” 回想我自己的小学时光,那时候老师就是某种“权威”,容不得你去质疑。长大后,慢慢才发现,很多所谓的“权威”并非就是真理,越是“权威”的东西,越应该去怀疑。

     《性爱大师》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美剧。主要讲述两位性学研究的先驱者William Masters和Virginia Johnson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无论是思想开放的 “性爱大师”William,还是身为同性恋的医院院长Scully,都还认为“同性恋是种疾病”,更别说社会普罗大众了。

     正因为有了对这种权威观点的质疑和质疑者们的努力,在西方世界,这一观点才逐步被“同性恋不是病,它跟异性恋一样正常”取代,当然,反同性恋的声音仍然存在,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打破偏见和歧视的队伍里了。

     很多在我看来“三观不正”的观点,仍然在我国的主流社会里横行霸道:“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家务活是女人的专属”,“离婚女人掉价”,“女人天生比男人弱”, “女人太强没人爱”。别人怎么想,我们管不着,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听从那些“权威观点”,物化自己,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质疑它们。

     ?第二步:拒绝。

     如果你打算全盘接受社会向你输出的价值观,劝你还是不要浪费时间继续阅读此文了,也不要操心“女孩子如何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保持独立”这种问题了。很多人痛苦的是,意识到了某个主流观点不对劲,却无力改变它。

     比如,“××岁了还单身一定有问题”这种观点,你内心不赞同这种说法,但来自各方的压力把你逼得喘不过气来,连你自己都开始担心,要是顶不住这些压力怎么办。

     我一向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繁殖恋”才会歧视单身的人,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大概都能理解,遇不到心仪的人,那还不如单着。但由于“繁殖恋”的数目太过庞大,你要到了××岁还单着,总会遭到某些人的白眼。而那些人还因为自己站在“权威”一边,扬扬得意。

     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权威”,但一个人可以拒绝接受它,拒绝被它控制。你铁定了心不愿意做的事,没人拿着刀架在你脖子上逼你。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份“拒绝”都是在为“改变”做贡献,“拒绝”的人多了,如今的诸多权威观点,将来总有一天会变成笑话。别忘了,“太阳绕着地球转”这样的观点也一度是种权威。

     ?第三步:择友。

     我说的“择友”,是说“选择好友”。 不用深交的酒肉朋友杂一点也无大碍。你脆弱时,好友是否给予你鼓励,给予什么样的鼓励;你开心时,好友是否给予你祝福,给予什么样的祝福;你遇到问题时,好友是什么态度;就算是无所事事时与好友的瞎聊,这些东西都会对你潜移默化。

     你得学会判断,这个朋友对你的影响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如果你的关注点,是如何让自己变得独立,而你周围的好朋友却都只想着钓金龟婿,分个手就觉得自己被男人白白睡了,那你就得远离这些价值观跟你背道而驰的人,去跟那些追求独立的人做朋友。

     很多人对“独立”二字有很大的偏见,他们觉得“独立的女人”是指那些“只要事业,拒绝爱情,拒绝男人”的女人。

     “独立”是为自己个人的幸福选择、争取和负责。一个独立的女人,要是觉得爱情和男人是幸福的一部分,那她非但不会拒绝,反而会去等待或去追寻。

     上面三步需要不断地循环加强,走向独立才会成为可能。而这三步又都很容易走偏,毕竟不是所有的社会权威都不正确。

     怀疑得过了头,有可能把自己搞成被迫害妄想症者。拒绝权威拒绝过头,说不定会成一个反社会者。

     择友也是,前两步没走好,这第三步很可能让你一不小心就入了邪路。

     如何避免走偏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和自省。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应该读什么书呢?你对什么书感兴趣你就读什么。

     公认的那些权威的书,如果你不是带着兴趣去读,而是硬着头皮挨个儿“认字”,则无法消化理解,那还不如放下书本,去吃碗牛肉面。

     当然,书里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书籍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帮你建立起一套相对清晰的价值体系,完善你的“自我”。

     不少人跟我抱怨:“爱情让我失去了自我。”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怨言。后来我才发现,其实不是爱情让我失去了“自我”,而是我根本就还没找准“自我”。

     “自我”这东西就像游泳,一旦拥有,就不太可能丢掉。把你扔进游泳池里,你浮不起来,不是因为你忘记了怎么游泳,而是你根本就不会游泳。

     想起一个德国朋友的调侃:Your problem is not your problem,your problem is you.

     直译过来就是:你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是你。

     乍一听很神经,细想起来,还真精辟。

     本文摘自《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作者毛路简介:

     ,专栏作家,编辑,译者,插画师。作品散见于《东方早报》、《欧洲经济时尚导报》(德国)、《单向街》等。生命的意义就是不停对自己、对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不停地问出问题,然后再一一解答。当然,会有很多问题,我到死都答不上来。这也正是人生的奇妙与有趣之处。值得庆幸的是,在世界某个角落的某个故事里,我总能邂逅一些答案。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爱情。豆瓣ID:毛路。已出版作品:《吻着梦想过日子》。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水木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