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中秋:这些习俗你还记得吗?
2016/9/14 水木文摘

    

     中国的节日似乎总与“吃”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中秋一定要吃的就是月饼了。据传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日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来源:诗词天地(shicitiandi)

     http://url.cn/2Jc7PlE

     转载请与诗词天地联系授权

     排版编辑:水木文摘(mweishijie)

     摘要:明天中秋,你,团圆了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深受大家喜爱。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中秋起源

     古代对月的崇拜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月下歌舞觅偶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古代秋报拜土地神

     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秋习俗

     中秋活动离不开一个“月”字。

     中秋祭月

     文人赏月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民间拜月

     月光光(民谣)

     月光光,照谷场,

     谷场上,农人忙。

     今年稻谷收成好,

     家家户户乐陶陶。

     中秋传说

     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

     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谢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玄宗漫游月宫”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中秋月饼

     中国的节日似乎总与“吃”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中秋一定要吃的就是月饼了。

     据传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日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当时的月饼很是火爆。

     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明天中秋,你,团圆了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水木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