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救助改革为新药市场化探路
2013/7/24 医药经济报

    

     一直以来,备受制药企业关注的新药市场转化难问题,有望在新的医疗救助体系实施下,走出“得了名声得不到市场”的窘境。据记者了解,以青岛市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建立政府、患者、企业和慈善组织共同参与的大病共助体系,一些价格昂贵的新药通过制度设计,开始在亟需药物的患者群体逐渐推广使用起来。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国癌症基金会“索坦患者援助项目”珠海会议上,基金会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该项目自2008年5月启动以来,共有4500多位贫困肿瘤患者从项目中受益,企业累计捐赠药物14万多瓶,折合人民币12亿多元,项目覆盖30个省区、53个城市。

     目前,以青岛市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建立政府、患者、企业和慈善组织共同参与的大病共助体系,中国癌症基金会“索坦患者援助项目”与之衔接配合,业已加入其中。此外,来自上海罗氏制药的消息显示,自该公司生产的乳腺癌治疗药物“赫赛汀”纳入青岛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半年多来,已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用药成本。青岛市赫赛汀救助项目是国内第一个有关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系统性保障计划。青岛市出台特药救助方案后,符合条件的患者在青岛市6家定点医院选用赫赛汀进行治疗时,将能获得青岛市大病医疗救助项目的保障,最高可减轻近90%的靶向治疗费用。患者仅需负担原费用的13%左右即可完成术后一年的标准抗HER2治疗。到今年3月,经过6个月的推广实施,目前已有80余位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通过审核,取得了特药救助的资格,有30余位患者顺利获得了中国癌症基金会提供的赠药,大大减少因经济因素而放弃治疗的情况。

    

     2012年,作为国内首个提出新的“城镇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试点城市,青岛市政府将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约3亿元人民币支持重大疾病的医保报销,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外,可以对个人自付费用进行救助,其中特药救助符合条件的参保患者,根据准入协议确定的内容,按最高费用限额内个人自负费用的70%给予救助。当时青岛市第一批纳入特药救助的药品共有11类,包括索坦、格列卫、倍泰龙、索马杜林、科望、全可利、施达赛、赫赛汀、凯美纳、特罗凯、易瑞沙。以索坦为例,在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前,该药属于自费药,用于肾癌、肝癌等的治疗,一瓶28粒,价格在13000元左右,病人一天服用4粒,一周服用一瓶,一个疗程需要连续服用4周,停药观察2周后继续使用,仅一个疗程就得花5万多元。

    

     对于青岛等城市开展的大病救助试点,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总裁卓永清表示应大力支持。在卓永清看来,扶持中国医药产业向创新型产业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好的医保报销。比如政府投入特设专项基金,支持创新药报销。将大部分创新、经临床证明安全、有效、经济的生物医药纳入医保范围,看似将加重国家的经济负担,但是能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而且由此带动强劲的产业发展,也能很好地弥补国家在医保领域所承受的经济负担。类似青岛展开的医保试点,部分地区已开始采取措施,投入专项资金进行试点。各个地区可以考虑将这些资金直接与医保中专设的专项报销目录(如丙类)挂钩,让省级或当地政府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资金投入水平及部署方案。

    

     在先声药业营销副总裁田家伦看来,近年一些地区在新药采购政策方面逐渐有了一些好的探索,如青岛对新药进行谈判采购,已有11个产品纳入政府采购,采取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出钱的“三三制”模式,通过协同让利,开拓了新药纳入政府采购的新路径。与此类似,江苏省政府也以大病医保的形式,对医保目录作了补充。浙江也对部分新药开展备案采购。这让创新型药企对今后新药研制成功后的市场转化多了一份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等相关人士也提出,参考青岛对患者进行特药救助和特材救助的《城镇大病救助制度》,针对当前肿瘤等大病高发病种,建议酌情选择部分疗效确切、能提高病人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创新药物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借鉴现有成熟的患者慈善援助项目经验,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建立多方筹资的特药救助机制——政府、患者各承担部分费用、医药企业捐赠部分药物,各方共同合作帮助患者减轻医疗负担。同时,在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慈善救助以外,可以考虑引进商业医疗保险或补充大病保险等社会筹资渠道,确保特药救助机制的可持续性。

     卓永清认为,扩大包括商业保险在内的多元化资金来源,是在全球范围内很多患者得以使用创新型生物药的重要途径。在他看来,中国商业保险的巨大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2012年8月《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已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他强调,通过快速市场准入鼓励创新,帮助患者尽早受益于新药,将给医药研发企业更大的鼓励,也将确保其后续的创新产品能够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

     另据悉,目前江苏省卫生厅组织开展特药救助项目的药物也陆续进入患者手中,此前自费的新药,在使用3个月后,病人只需自付30%,青岛的试点经验已经有了新的实施者。

     本报记者 刘正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