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剑虹:刷新制药百强的未来存在感
2014/5/27 医药经济报

    

    

     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医药经济报》总编陶剑虹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想象力就是生产力。未来是湿的,充满人情、关注意义、回到本质、重视细节。跨界,是协同合作的态度,是社会资本的流动,是思维方式的多极,是交流空间穿越屏障,走向众包的分享。

     “?我们身处在规则重建的时代,中国医药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历史节点,资源共享,理念多元,渠道交错,边际消失,跨界竞争一触即发。在新医疗与大健康崛起的今天,需要重构的不仅是医药经济版图,还有主流企业的成长变量。”?2014年5月26日,中国医药百强相聚南方,初夏的广州是检阅的季节,更迎来跨越的时机。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医药经济报》总编陶剑虹在第九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上,围绕“中国制药百强结构分析及跨界思维”的主题报告,引领在场1500多名企业嘉宾,让思维插上跨界创新的翅膀。她强调,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制药百强的蝴蝶效应足以重塑中国医药产业的新格局!

     主流群集底蕴坚实

     制药百强分成三个群落,一类是规模品牌驱动的强公司,一类是创新制胜的锐公司,还有增长率迅速亮眼的快公司

     陶剑虹细致梳理了2013年中国制药百强结构变化。从规模构成看,2013年,制药百强总体规模达到805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8.3%,领先于制药行业(五大子行业)的增长水平(17.7%),制药百强企业销售额占总体的集中度为45.1%,与“十二五”期末医药工业百强要达到5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随着新版GMP认证全面实施,行业新一轮并购重组正在加速,排位靠前的企业重组扩张,而成长型药企迅速上位,尤其是新上市的药企在今年新晋百强。例如,2008年第100位的辰欣药业,到2013年已经跃升到44位;2010年第100位的浙江华海药业,2013年已经跃升到59位。2013年百强榜入围的门槛为9.32亿元。

     百强企业中,以制药工业部分销售额统计,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有4家,规模在100亿~2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而2005年度百强企业中还没有1家企业突破100亿元,这足以说明我国主流医药巨头底蕴坚实。与此同时,中小型本土制药工业企业也是中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企业有14家,相比2005年增加了7家。规模在9亿~50亿元的有75家,比2005年增加了25家。

     制药百强中销售增幅和利润增幅高于制药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不在少数。2013年制药工业五大子行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增幅为17.7%,百强企业中的广西梧州制药、哈尔滨誉衡药业以超过110%的增速惊艳亮相。2013年,制药工业五大子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增幅达19.6%,太极集团、联邦制药、通化东宝药业的业绩报表,更是反馈出200%以上的增速。

     陶剑虹进一步指出,2013年制药百强企业中化学药企业共52家,合计销售收入占化学药行业比重的36.1%,合计利润占化学药行业比重的?31.9%?;中药企业41家,合计销售收入占中药行业比重的52.1%,合计利润占中药行业比重的51.8%;生物制剂企业7家,合计销售收入占生物制剂行业比重的4.2%,合计利润占生物制剂行业比重的11.0%。

     从资本运营情况看,制药百强企业中有75家上市公司(含境外上市,以独立法人单位计算),被上市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下属子公司已经从之前的560多家增加到952家。百强中上市企业销售额占百强整体比重为71.2%,占制药行业比重为27.4%,足以说明资本对制药百强强大的推动力。

     从经济地理分布来分析,上榜的百强企业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仅安徽、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暂时没有企业跻身制药百强。其中,东部地区拥有62家上榜企业,分布在广东等11个省,广东省共有制药百强企业11家,是东部地区及全国各省拥有百强企业数目最多的省份,东部上榜企业合计销售规模占制药行业整体比重为25.2%;中部地区拥有21家上榜企业,分布在湖北等7个省,销售规模占制药行业整体比重为6.9%;西部地区拥有17家上榜企业,分布在四川等7个省,销售规模占制药行业整体比重为5.4%。

     陶剑虹还创新性地引入多元统计分析的主成分分析,对制药百强的增长类型进行了分层。她指出,目前,制药百强的数据统计报表与统计局细化统计指标相对接,并增加了企业化学药5亿元以上和中成药1亿元以上单品种销售统计,还有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和上市新药数量等重要的特征数据,指标更加详实。但是指标之间在多元统计分析时需要先进行冗余度分析,提炼典型主成分,进而将制药百强分成三个群集。?一类是规模品牌引领的强公司,?例如:广药、华药、上药、哈药、石药、天药、步长、康美、天士力、济民可信等,他们是中国制药的第一阵营,总规模超越百亿元大关,拥有很高的品牌影响力。?第二类是创新制胜的锐公司,?他们多数为中等规模企业,例如:恒瑞、先声、海正、复星、海思科、绿叶、双鹭、齐鲁、豪森、罗欣等,他们是药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平均研发强度在5%~10%,统计2007年到2014年1月的注册受理号数量可以发现,江苏恒瑞医药共申报了235个新药,而江苏豪森紧随其后,也有130个新药申报量。?第三类是销售增长和盈利增长比较亮眼的快公司,?例如:誉衡、梧州制药、香雪、红日、以岭、宛西、嘉林、齐都、科瑞、众生等,这些药企相比前排企业体量不大,但是上升势头迅猛,一般拥有独家产品或首仿品种,在品种营销领域精耕细作。

     典型品类百强占优

     医院市场调研表明,各大治疗类别的畅销品种生产厂家均有百强企业的身影,尤其是最大治疗类别抗肿瘤领域。在样本零售市场,常见疾病用药和慢病用药是销售业绩的贡献主力军

     在医院市场调研中,各大治疗类别的畅销品种生产厂家均有百强企业的身影,尤其在最大治疗类别抗肿瘤领域中,领先前五大品种的前三大厂家里,百强企业就占了6席,紫杉醇、多西他赛、培美曲塞这些畅销品种的龙头企业均在百强行列,成为中坚力量。2013年到2014年一季度,申报生产的抗肿瘤药有2个,其中的氟马替尼就是百强企业江苏豪森的产品,而在2013年到2014年一季度CFDA批准临床的11个抗肿瘤药中,有7个品种均为百强企业产品。除此之外,头孢类、糖尿病、抗抑郁这三大领域前五大品种的前三大厂家里,百强企业均占了4席。

     2013年零售市场规模约2558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有所放缓。零售药店在经过平价药房、联盟突围等多种发展后进入了多元化竞争,药店总数自从2012年大幅度减少后,2013年有所回升,截至2013年上半年,药品零售门店总数达454,999家,其中全国共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460家,下辖门店157,607家;零售单体药店297,392万家。

     陶剑虹提示,在样本零售市场,感冒、止咳化痰、咽喉、胃肠道、妇科等常见疾病用药和心脑血管、糖尿病、肝胆用药这些慢病患者用药在零售市场属于销售业绩的贡献主力军。其中增速较为明显的是止咳类、咽喉类、肝胆类和妇科类用药。而各大治疗类别的畅销品种生产厂家中均有百强企业的身影,尤其在中药类感冒用药的前十品种中,有9个都是百强企业品种,其中广药集团就占了3席。中药类心脑血管用药的前十品种中,则有8个百强企业品种,其中步长制药和以岭药业均占了2席。

     陶剑虹指出,目前医院市场上,创新药物的销售还在蓄势。2013年,CFDA共批准药品上市申请416件,其中339件国产药品上市申请中,新药118件,占34.8%,1.1类化学药品批准2件,1类生物制品批准1件。从南方所对样本医院1、2类新药上市数据的统计看,2010~2012年上市的国产1、2类新药目前在临床保持了60%的销售增长。

     接下来的近期,国家总局将出台《临床急需仿制药加快审评工作程序(试行)》,确定仿制药加快审评的范围。相信随着更多首仿药物的上市,国产新药和品牌仿制药将在新赛季中崭露头角。陶剑虹同时指出,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密度加剧,目前,全国各省的药店竞争密度都有提高的势头,东部最高的广东为店均覆盖1456人;中部最高为吉林,店均覆盖1774人;而西部的云南省最高,为1712人。面对激烈竞争,药店要注重以大健康为核心的多元化,明确经营策略去哪儿。

     重思跨界延伸品牌

     没有品牌联想的跨界意味着你在制药界的淡出。目前跨界的重点在医院投资、医疗器械行业、医药电商等热门领域

     在分析了制药百强结构和典型品类竞争格局之后,陶剑虹进一步延伸了药企的发展联想。在她看来,随着医改向纵深推进,人口老龄化加速,单独二胎放开,大病医保全面推进,医药健康的消费需求潜力深度释放,高端创新药、品牌仿制药、智慧医疗、民营医院、药房托管、研发外包、健康消费品、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热点。陶剑虹强调:“跨界,绝不是背离医药的核心主业,更不能淡化医药、医疗、健康等相关品牌延伸的联想,从非制药领域得到的利润,最终要归来对创新反哺,没有品牌联想的跨界意味着你在制药界的淡出。”她重点关注了医院投资、医疗器械行业、医药电商等热门领域。

     在对医院投资的策略分析中,陶剑虹分析道:我国公众的医疗需求因医保覆盖面的扩大而激增,但医疗资源供应的总量增长缓慢,城乡及区域间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发展失衡,因此,新一轮的医改将带动医疗产业的结构调整。国家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医疗服务领域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2014年首次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实施市场指导价,这为业界投资医院释放利好。目前涉足民营专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投资的公司不断涌现,例如华润三九旗下的脑科医院,马应龙控股肛肠医院、长春高新参股儿童医院、康美收购中医院,复星医药更拥有和睦家这个高端品牌。

     陶剑虹进一步分析,目前中国高端医疗服务发展迅速。富裕人群普遍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他们注重服务质量与私密性,不愿接受公立医院嘈杂拥挤的就医环境,对价格不敏感,或是享有高端的医疗保险,能够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需求带来市场,中国高端医疗发展迅速,服务人群达到3000万~5000万人。目前中国高端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主要是高端综合医院、高端专科医院、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发展最早且形式多样,包括干部保健、国际服务、一般特需医疗等。

     展望医院投资的未来,陶剑虹指出:预计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接近3亿,由于老人在医疗支出方面费用较高,较高的利润或可吸引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民营医院介入;由于婚育人群到达高峰,但是环境污染等原因造成不孕不育人群也大比例增加,生殖专科医院将迎来发展契机;现存的儿童医院基数小,也带来专科妇产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伴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新的婴儿潮将来临,高端产房服务等相关医疗服务需求也水涨船高。

     陶剑虹认为,医药企业在医疗器械领域的跨界得益于三大动能的释放。首先是医疗器械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2020年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创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化,发展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适用于家庭慢病监护、检测的仪器设备,鼓励兴建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些合力因素将使得医疗器械在这8万亿元的市场中分得蛋糕8000亿元,这对医械产业是一剂兴奋剂。

     陶剑虹也详细分解了当前医疗器械企业的结构,她指出,2013年,我国纳入统计口径的医疗器械企业共1074家(不含卫生材料),目前没有规模上百亿元的本土器械企业,规模最大的深圳迈瑞销售收入为56.7亿元。规模在1亿~1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393家,销售收入占总体市场比重的57.92%,是我国器械发展的主力军。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有421家,但其销售收入占比仅为6.82%,由此,医械市场也应建立合理的淘汰兼并机制,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

     我国医疗器械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家用医械、医院用医用耗材、医院用大中型医疗设备。201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体规模3615亿元,其中,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为460亿元,占总体比重的13%;医用设备市场规模为2865亿元,占总体比重的79%;家用医械市场规模为290亿元,占总体比重的8%。“国家对基层医院投入的加大将带动存量医院设备更新换代,有望使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实现快速增长。”陶剑虹预测。

     谈到目前药品零售行业普遍关注的医药电商,陶剑虹特别分析了移动医疗(医疗APP)催生的新商业模式。她引用了国外的数据指出,目前全球有62%的内科医生使用平板,50%的医生会将平板用于临床诊断,71%的护士在工作中使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在医护人员中日益普及。目前,国外已经有移动医疗产品被纳入医保。陶剑虹举例说,美国的WellDoc是一家专注于慢性病管理的移动技术公司,其主打产品是手机+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患者可以用手机方便地记录和存储血糖数据。云端的算法能够基于血糖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及时提醒医生和护士。而2012年FDA已经将医疗APP纳入医疗器械的体系审批,该系统已通过FDA审批,得到两家医疗保险公司的报销,提供给投保的糖尿病患者。这个案例应该对中国企业有所启示,我们可以效仿行动,加上中国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有8.38亿,其中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陶剑虹进而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新移动医疗供应商已经出现,并拥有实证可行的商业模式案例。新一代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在一些关键的服务领域(知识、沟通、交易和集成),为用户创造了清晰的价值,并且与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医院、政府或制药企业)的利益保持了一致,同时产生可持续的收入。特别在当下,中国的消费者依然面临看病拥挤、看病不透明的诸多困难,移动医疗的兴起可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帮助消费者看病更便利和更有效就医,并赋予自主健康的能力。目前,医疗健康类APP已多达2000多款。预计到2017年底,市场将达125.3亿元,未来5~10年医疗APP产业将迎来爆发性增长。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和工具,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监测、看病、保健的医疗方式,并逐步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尤其是目前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不平衡,大医院的门诊量可以达到每个医生半日接诊40~50人,而一旦推广移动医疗APP,将形成“云端医院”的模式。通过移动互联,形成医生和患者远程的即时沟通,同时将所有病患的疾病治疗资料收集存储在云端,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进行处方点评、治疗方案筛选,进而反馈指导药物研发和临床。如果药企能借助产品优势,整合这条产业链条,必然能释放新的增长力。

     创建未来存在体验

     当下是敢做梦、能追梦、正圆梦的时代,世界一直在改变,更加推动我们超越自己

     在报告的最后陶剑虹指出,2014年中国地区间的梯度差异依然存在,加上多项政策按进度推进,因此,医药行业的并购会提速。首先是新版GMP认证或将淘汰500~1000家药品企业;IPO重启情境下,医药企业热衷借壳上市;《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实施方案》促使医药类并购重组提速;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手段获取优质文号。在此期间,国内企业间发生并购150起以上,交易金额在350亿元以上,医药工商企业间的跨界并购增多。新一轮并购浪潮迭起中,外行业资本进入本行业也是常事。但是在公众健康与用药安全面前,资本应保持一份敬畏之心,这才是可持续之道。

     并购只是跨界的一种手段,最终是要实现药业的结构升级。制药百强要想重塑中国医药产业新格局,必然要在有效的跨界效应中以个性化订制的方式实现。陶剑虹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药品和医疗器械终端的市场梯度,根据发改委对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目前东部地区的市场更加成熟,药品市场占61.6%,医疗器械市场占43.3%;中部药品市场占21.3%,医疗器械市场占37%;西部药品市场占17.1%,医疗器械市场占19.7%。

     如何平衡跨界和创新策略?陶剑虹认为跨界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工业化将商业社会烘干,但互联网为中国的未来加湿,未来格局的粘度在增强,企业在创新层面联动得更加紧密。陶剑虹生动地描绘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医药新格局,在她看来,当下是一个敢做梦、能追梦、正圆梦的时代,世界一直在改变,更加推动我们超越自己。未来是湿的,充满人情、关注意义、回到现象、重视具体。跨界,是协同合作的态度;跨界,是社会资本的累积;跨界,是思维方式的多极,是交流空间打破鸦雀无声,走向众包分享。而创新从来都是开放式的,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在收集的时候,并无意用作其他用途,而最终却产生了很多创新性的用途。陶剑虹最后用谷歌“流感地图”的案例,启发企业代表,创新者正在跨越行业界限,互联网也可能带动传统疾病监控甚至是治疗模式的颠覆。

     “我们已经习惯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出自己的存在感,因为朋友真诚的点赞而欣喜,在浮躁的年代,希望被认同被关注。做企业同样需要更多的持续激励,百强榜单就是我们对产业标杆的点赞,我们希望企业永葆对创新本能的专注。存在感源自被主流认同,也源自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年代,应对变局,坚实而富有建设性地创造。”在陶剑虹的娓娓道来中,中国医药百强正真实地在体验着未来。

     ■本报记者 董菊红 杨穗彬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或告诉朋友使用nfsyyjjb在微信中搜索公众账号订阅,让大家的共同话题更多一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