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撰稿——中国妇科用药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2014/12/5 医药经济报

     妇科用药市场刚开始仅是一个小分支,经过孕育发展,如今已受到上百家企业的共同关注,用药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15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360多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2%,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化也驱使竞争者不断细分市场,由此衍生出几大细分领域,现主要可分为妇科炎症、妇科调经、乳腺增生、安胎、更年期和产后恢复等几大类,其中以妇科炎症为最大用药类别。

     从用药途径来看,主要分为口服、外用和注射用药,其中口服用药占了六成多,外用药也有26%的份额,注射相对较少。外用药主要为妇科炎症用药,分为栓剂、泡腾剂、洗剂、喷雾剂等几种类型,属于快速消耗品,使用频次高,购买周期短。由于比口服用药的准入门槛低,衍生了很多除药准字号外,用于杀菌抑菌的消字号产品,推广诉求从治病演变为日常预防护理。但由于长期使用外用药容易破坏阴道酸碱平衡,导致菌群紊乱甚至诱发其他抗药性病菌产生,使得单一的妇科炎症疾病出现合并症状,因此曾出现的乱用、滥用外用洗剂现象经过一段热闹后逐渐恢复相对的理性消费。

     从整体品种用药情况来看,在样本医院市场中,化学药前5位品种合计占据化学药市场的33.9%,中成药前五合计占据中成药市场的12.3%。化学药市场属于中等集中度市场,而中成药市场属于低集中度市场,中西药市场均没有绝对垄断品种,在中成药市场竞技的厂家数是化学药市场竞技厂家数的2倍多,竞争残酷性比化学药市场更胜几倍。化学药领先的品种是地屈孕酮,紧随其后的黄体酮与其市场份额非常接近,除上述两者外其余品种份额未能超过6%,余下的六成多市场则由200多家企业抢夺。中成药样本医院市场中,未能有任何品牌超过4%,份额间差距非常小,进入前五行列的前三个品牌均是口服制剂,另外两个为洗剂和栓剂。

     由于国民对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持有较高认可度,一直以来中成药在妇科市场中具有良好的消费基础,因此该类药物在妇科市场同样占据着较大份额,尤其是在零售终端市场,妇科中成药成为除感冒咳嗽类、胃肠道消化类两大常见病用药类别外,对零售药店营业收入贡献较大的一类药物,以下侧重对妇科中成药市场进行分析。

     妇科中成药市场细类情况

     妇科中成药市场2013年全国销售规模达183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了18.6%。2010~201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1%,预计在未来,妇科中成药的市场规模依然会保持扩张,但增速会相对放缓。

     妇科中成药同样细分成六大类别,其中妇科炎症和妇科调经类中成药两类合计占据妇科中成药60%以上的市场。主要由零售终端贡献。由于该类疾病具有一定隐私性,加之女性羞涩心理,在患上妇科疾病与生殖道感染并出现不适时,更多会优先选择零售终端自我药疗,在出现较明显症状时,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因此这两类药在终端市场较具优势,同时也是厂家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当细分市场趋于成熟和平稳时,企业若要谋求更大的盈利空间,就只有不断扩宽新市场。近年来,随着适婚适育女性的增多,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重视,产后恢复类用药开始逐渐受到厂家重视,其市场占比逐年递增,在2010年占妇科中成药各类别的份额小于10%,但到2013年已占14.5%的份额,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同时2012年和2013年的市场扩大率均超过100%,表明该细类市场相对其他类别而言,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均有所提升,未来成长性较强。

     重点类别市场集中程度

     妇科炎症、妇科调经和产后恢复三类药物市场中,妇科炎症和妇科调经类市场均属于竞争分散型市场,而产后恢复市场的集中度偏高,市场呈现明显垄断格局,前四品牌合计占了近八成的市场份额。产后恢复类市场从2010年的中等集中度市场(CR4<65%)发展到2013年极高集中度市场(CR4>75%),缘于较早进入市场的几个主导品牌通过多年强势推广,已经在该领域中得到医生和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所致。

     妇科炎症用药市场是妇科中成药市场的主力军,强大的市场需求吸引着众多厂家进驻,外用剂型产品略占优势,品牌则呈现百花争鸣,更多新的品牌通过广告宣传和终端推广,吸引消费者猎新心态,冲击原有的市场竞争者,由此前四位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受到稀释。

     妇科调经类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经营,已趋于成熟,竞争激烈,前四品牌市场合计份额波动较少,这类药物更多是通过口服调理。对于口服药物,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相对较高,同时大品牌在该领域较多,已然形成各自稳定的市场地位,加上新品牌不断的涌现,形成老将和新兵共同竞争的态势。

     妇科炎症中成药

     妇科炎症是指妇女生殖系统受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女性独有的生殖器官,生殖道容易受到潜伏在内外阴部的各种致病菌如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真菌、淋病双球菌、滴虫等的入侵感染,诱发如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尿道炎、附件炎等炎症疾病,是成人女性的常见、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复杂且常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对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加、患病人群的增多使得市场容量保持增长。

     该类疾病一般在春、夏两季进入发病高发期,但南北地域因气候变化和生活习惯导致发病高发期略有不同,北方在冬季因气候寒冷不便于频繁清洁,导致冬季销售反而有所上扬。临床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消炎杀菌、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洗剂和口服药。两种用药途径市场从之前的外用制剂占主导地位逐渐转变为外用药以50%左右的份额略占优势,口服制剂缓慢崛起,凭借可整体内调、副作用相对小、可长期用药等特点,吸引了一些消费者的认可,从而稳固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地位,不断蚕食外用制剂的比重。

     外用制剂化学药主要以唑类为主,如酮康唑、硝酸唑等,中成药则以蛇床子、苦参、五倍子、地肤子、白花蛇舌草、黄柏、黄芩等成份为主。口服制剂多是侧重清热解毒、化瘀行滞、除湿止带。在样本医院中有近200多个品种,前10品种合计仅占据35.3%,外用药和口服药各占一半。冠军品种是红核妇洁洗液,紧随其后的是保妇康栓,两者市场份额差距非常小,康妇炎胶囊、妇科千金胶囊和丹黄祛瘀胶囊也列席前五。千金药业的千金系列以胶囊剂在医院表现较好,洁尔阴洗液主要销售阵地在零售终端市场,在医院市场未能进入前五行列。

     妇科调经中成药

     女性月经紊乱患者占妇科疾病患病总人数的48%左右,经期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古书言“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故以为初”,由此可见调经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调经药物具备较强的中医特色,在治疗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方面有丰富的传统经验,加上其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使得众多女性在治疗调经止痛方面用药更倾向于优先选择中成药。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的品种存在一定差别。从医院市场来看有200多个品种在销售,剂型主要有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散剂等。目前我国的调经药品种繁多、竞争激烈,各品种在市场中的销售表现良莠不齐。在样本医院中前五品种合计占据29%,市场呈分散状。位居前列的五个品种中,除一个注射液外,其余均为胶囊剂。冠军品种是鲜益母草胶囊,占比8.5%,与散结镇痛胶囊8.2%的份额差距微小。另外三个品种份额在4%左右。乌鸡白凤丸生产厂家众多,基本以零售市场为主要战场。

     妇科产后恢复药市场竞争

     在我国每年有近2000万新生儿降生,这意味着每年有近2000万的产后女性,二胎政策的放开更是为未来市场注入了新的容量。女性在生产完毕之后,常常会因为气血不足,身体过于虚弱而需要一定的恢复和保养,应运而生的产后恢复市场切合了该类人群的需求,加上消费者本身对中成药的信任度及较高接受程度使得该类药物基本以中成药为主,未来市场发展潜力不可小觑。现在进入该领域的厂家不多,前五品种合计占据56.3%,桂枝茯苓胶囊通过多年的强势推广,已经在该领域成为领导品种,近几年均保持较高增速。除了产复康颗粒份额在10.6%外,其他品种份额有待提升。

     除了以上类别外,如妇科安胎市场、更年期市场,近年来也在快速发展,妇科安胎市场暂时以固肾安胎丸、保胎灵片领先,市场品种暂时未超过30个,而更年期市场品种同样很少,领先的两个品种呈现并驾齐驱格局,随着妇科用药市场越来越成熟,未来的竞争更多是在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在争夺有限的市场、做大潜在的市场和控制垄断新的市场三种不同的营销策略中,如何整合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新的挑战。(本文章摘自第26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专题资料辑,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信息》相关报道)□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或告诉朋友使用nfsyyjjb在微信中搜索公众账号订阅,让大家的共同话题更多一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