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招标遭围观 地方“操刀”踊跃
2015/2/5 医药经济报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通过湖南的情况,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第一次报价时就比过去的中标价格低很多,甚至有些低了40%。这种报价无论最终谁中标,都会很受伤,特别是对一些企业的利润品种来说,降5%就很致命了。

     2月3日,被围观了近一周的湖南招标拟中标结果终于落地:议价近1.2万个产品,仅5000个接受最终议价。竞价依然是比议价更为猛烈的进入方式,竞价平均降幅达到19%左右。湖南的招标最新进展,还只是招标年刚刚开启的一个小前奏,浙江、福建、安徽等随后一批省(市)招标采购的推进情况也备受行业关注。

     随着国家层面默许探索地方特色操作思路的执行,药品招标重心已逐渐从基药后移至非基药部分,在医保支付价探索及医保控费压力空前的大环境中,独家品种,尤其是非临床必需或独家性不强的高价格、高水分品种或成2015年招标调价的重点领域。

     湘式招标

     据本报记者了解,“湖南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的重点是在议价环节,专家给出的价格远低于指导价和企业预期价。在竞价环节,同样有“杀招”,要求在第一轮报价前,将提前公布入围商务标综合审评的药品名单,并参考同组其他企业的平均价制定投标指导价。

     来自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的初步数据显示,拟中标药品约1.1万个,与该省2010年中标价及周边六省原平均中标价相比,降幅在10%左右。其中,议价评审组和竞价评审组与报价指导价比,平均降幅分别约为11.56%和18.37%。

     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胡茹珊介绍,本次纳入议价环节的产品近1.2万个,比往年的8000多个增加近40%。而此前的1月28日,该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相关通知称,本次集中采购已完成的程序,均严格执行了实施方案确定的规则,得到绝大多数投标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随后再有消息显示,本次议价大幅砍价后,约有5000个产品进行了确认。

     耐人寻味的是,湖南会发生企业集体“出街”风波,其根本原因是议价专家给出的价格太低,但实质结果却是竞价组的杀伤力依然比议价大。专家议价砍价力度固然够狠,单竞价组的杀伤力比议价更超乎想象。当然,很重要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近7000个产品被企业弃标所致。

     “往年都是根据经验报价,提前公布商务标结果就意味着让所有企业‘赤膊上阵’,摆明车马进行价格拼杀。”谈起湖南本轮竞价,翰宇药业政府事务负责人如是评价。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招标负责人谢女士告诉记者,这反映出同行的心态在急剧转变。“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通过湖南的情况,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第一次报价时就比过去的中标价格低很多,甚至有些低了40%。这种报价无论最终谁中标,都会很受伤,特别是对一些企业的利润品种来说,降5%就很致命了。”

     地方施展拳脚

     记者留意到,最近各方消息显示,那些确认了在湖南招标中议价的药企,被业界不少人解读为“被招安了”,这背后反映出的是行业的心酸、心痛亦或更多的是心慌,一时难以明鉴。从目前情况看,药品招标年已经到来,但形势远谈不上明朗。

     相较于过去如广东阳光采购、安徽“双信封”、京沪等地的创新模式被各地模仿延续的全国招标走势,现在情况已经生变。各省自我操刀的风格越来越明显,广东的第三方平台、北京的左右联动、浙江的“按销量排名降价”、上海的市场化、湖南的议价猛砍等等,各地推进的模式均有不同。在国家层面默许地方探索特色的背景下,药企招标压力剧增。

     与此同时,各地的做法也有相通之处:对独家品种开始加大比价措施,降低水分高的药价,尤其是非临床必需或准独家产品的价格。

     细究各地招标文件,地方药品降价已将重心移至非基药范围。比如湖南专家评委已明确,对于基药等产品砍价的力度会很小。而坊间传闻显示,涉及外资合资企业的400多个产品平均降幅达24.4%,最高达55%,据悉,最终仅有数十个产品确认了议价价格。并且湖南的官方回应是,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确标,则默认为放弃,态度极为坚决。浙江则强调按往年在浙江的销量排名来进行砍价,排名每推前50个顺位,就在最低价的基础上再增加1%的降幅,最高再降5%。而广东基药招标实施一年多以来,平均降幅不超过10%,企业的感受应该很明显,但广东独家产品需与竞价组产品进行差比。比如,北京韩美的某款儿童产品需与成人产品进行差比,价格被砍一半有余。据悉,相关企业正在申诉沟通中。

     上述所有做法涉及的主要降价品种,很多都为独家或准独家产品,而在过去的医院采购模式中,非独家产品想要实现大规模上量的难度是极大的。

     “在湖南,我们放弃了近半产品,价格实在太低了。”谢女士表示,接下来,福建、安徽、浙江还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如果按照湖南的思路,企业压力会非常大。

     “从各用药大省的药品销售金额排名来看,前几百位产品的销售总额一般已占据全省药品销售总额的绝大部分,部分地方占比高达70%以上都是可能的,而在当前医院市场招标及销售环境中,独家品种或准独家品种往往才更容易上量。”北京合资企业销售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分析说,总体大方向仍是医保资金吃紧,如果要执行医保支付基准价,政府更希望摸清底细,有竞品的准独家以及非必需产品首先会受到冲击。包括湖南这次的做法,很多企业也认为是对价格压力的试探。“但无论实施何种政策,希望主管部门充分考虑到目前中国制药企业以及不同产品之间的水平是有差异的。”

     ■本报记者 杨俊坚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或告诉朋友使用nfsyyjjb在微信中搜索公众账号订阅,让大家的共同话题更多一点。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