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郭华伟:用感性的力量追求理想
2015/4/29 医药经济报

    

     人物名片>>>

     郭华伟,中美集团副总裁、北京京东誉美肾病医院总经理。

    

     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素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美称,伴随着北京东部国贸CBD商圈的快速发展,燕郊“候鸟”人群迁徙在带来人口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区域承载的巨大压力,火遍大江南北的报道《开往北京的814路公交》正是通过体验式手法记录燕郊与北京的“双城”生活,感慨追求梦想的希望与无奈。

     与燕郊上班族每天遇到的艰辛相比,在燕郊建一所民营医院不仅同样需要拿出“挤车、吃泡面、加班熬夜”的勇气,更需要面对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政策和大众认识上的偏见。15年岁月,郭华伟凭借女性特有的韧性,将一所民营专科医院打造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最大的优点也许就是执着,并具有更大的怜悯之心,我坚持用这种感性的力量去追求理想。”

     铸就“民营”使命感

     如今的燕郊已经耸立起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大厦,常住人口早已突破50万,巨大的人口压力也对区域医疗服务承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医疗服务体系当中,社会资本办医已经成为重要的力量。“我觉得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现在的优势和劣势都是暂时的,时间会证明一切。”郭华伟如是说。

     梦想是发展的引擎,但实现梦想俨然需要成本,民营医疗与公立医疗在机会成本、时间成本、空间成本等诸多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郭华伟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民营医院的偏见会由于民营医疗的逐渐规范而发生改变,社会资本办医也可以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民营医院要想发展得好,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做,更关键的是看你能坚持走得多远,能不能在政策壁垒和偏见中熬下去挺得住。”

     北京京东誉美肾病医院位于北京东燕郊经济开发区,2000年正式成立,是国内建院最早的以治疗肾病为特色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疗机构,医院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60000多平方米,全院床位1000张,开设肾病床位490张。

     正所谓“大是大非面前方显英雄本色”,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综合实力就已经达到当地人民医院整体水平的北京京东誉美肾病医院,面对非典疫情来袭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主动承担防控非典的社会责任。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不能接收非典病人,为了证明民营医院也能够为公共卫生作出贡献,该院的医务人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冲在非典一线。“在做好临床诊疗基础上,我们始终遵循中医‘防病胜于治病’的理念,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学校、社区、企业等公共机构免费熬中药送基层,用实际行动改变大众对民营医院既往的负面看法,就是要证明民营医疗机构也有担当、有使命感、有责任感。”

     在郭华伟的领导下,医院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从最初的肾病专科医院成功转型为“大专科、大综合”的现代化综合医院,2008年,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这在民营医院中是首家。一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品牌信誉度是长期沉淀和累积的过程,既和当地的人口数量有关,也和医疗服务能力有关。郭华伟表示,伴随着燕郊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国家限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这对民营医院来说,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缺少优秀的好医生,但更加缺少优秀的医院管理开拓者和探索者,如何通过打造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机制、更好的文化,激发医务人员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服务更多的患者,这是医院管理者的核心价值所在。”

     坚持到太阳升起

     马云在谈到企业创业时曾这样评价:“今天很艰难,明天更艰难,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坚持到后天太阳升起。”民营医疗行业在国内医疗市场化大背景下,“丛林法则”的残酷性,促使大批民营医院必须在艰难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能够在人才、税收、医保等方面不受政策歧视,“公平”是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基本诉求。作为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郭华伟坦言,与现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情况不同,过去的10年民营医疗在政策上始终存在各种“玻璃门”,这其中,医保政策对民营医院始终没有倾斜便是掣肘。“当时为自己医院申请医保资格,就会觉得想要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太难了,更何况是解决大众就医难的好事却得不到认可,回忆起来仍十分心酸。”

     为了拿到医保报销资格,郭华伟三番五次前往当地卫生局和医保主管部门找领导沟通,到后来,办公室工作人员和门卫都认识了她,当和主管领导当面沟通后,主管领导对医院的办院理念、内涵建设以及“一切为了患者”的实际行动非常认可。“我们就是希望管理部门能够耐心倾听一下我们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们顺利拿到了医保报销资格。”

     与申请医保所遇到的情况类似,京东誉美肾病医院在参与三甲医院评审的过程中同样历经曲折。毋庸置疑,每一个医疗行业的从业者都存在“三甲情结”——医生希望自己在三甲医院工作,医院领导希望自己创办和管理的医院是三甲医院,这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是医院聚集人才和提升管理品质的内在驱动力。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其意义更为重大。

     然而,对民营医疗行业的偏见导致了大众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印象难以轻易改变。2012年,京东誉美肾病医院积极申报三甲评审材料,但主管部门看到是民营医疗机构就心存疑虑。“别人不理睬是因为不了解我们,我们就更需要积极主动!”郭华伟没有放弃,不断将医院的历史、发展情况以及为三甲评审做的准备向领导汇报,直到报名截止日期最后一天,成功搭上了三甲评审“末班车”。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评审,接下来的半年里,医院上下全部流程均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进行调整和优化,当三甲医院评审专家来医院检查时,专家感慨3个“没想到”:没想到社会资本医院能够有社会公益性,没想到社会资本医院能够对学科内涵这样重视,没想到社会资本医院患者满意度会这样高。“我们十几年来没有医疗纠纷,没有患者投诉,我们就是要与患者成为朋友,甚至成为‘家人’,形成抵御疾病的共同体;民营医院也可以用工作成绩、软硬件水平表现出自己的追求和作为,甚至达到公立医院根本做不到的服务水平。”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独立、奋斗、拼搏,并且敢于担当,更在面对强大压力时凭借女性特有的坚毅韧性以及强大的内心给自己温暖,郭华伟就是这样,用不断坚持下去的勇气照亮医院乃至民营医疗的未来。

     对话>>>

     抓住中医大健康“引爆点”

     牛津大学联盟有一个健康概念称为“3-4-5”,即3种不健康行为,抽烟、不运动、不健康的饮食,导致4种疾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引发全球死亡人数的50%。在中国,85%的死亡是由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正因如此,现代医学理念正在从补救医疗转向预防医疗,医疗对象也从患者前移至健康人(病前人群),大健康产业浪潮已经势不可挡。如今,不少传统中医医疗机构已经介入大健康领域,积极摸索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化的路径。北京京东誉美肾病医院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探索中医标准化

     医药经济报:社会资本非常看重医疗机构的专科化属性,专科特色强不强对于医疗机构十分重要,京东誉美为什么选择中医肾病作为核心学科?

     郭华伟:在十几年前很多医疗机构并没有把肾病细分出来,都是在大内科、内分泌科、泌尿科,但实际上肾病患者非常多,发病率也很高,且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于五脏六腑身体机能而言是本源,肾病与多脏器疾病都相关;从医院学科定位来讲,肾病专科具备多学科协作潜力,符合医疗机构“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轨迹,社会资本办医不可能一开始就追求高大全,也不符合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规律。

     医药经济报:以专科发展带动综合学科发展的定位,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周期的,在建院之初,您综合考虑了哪些因素?

     郭华伟:医学学科的沉淀和积累需要时间,社会资本办医受到人才的制约,只有办专科医院,专注精力聚焦专病诊疗才能形成口碑和认可;作为非公立医院必须考虑办医风险,心外科、脑外科等公立医院的强势学科不仅是高度人才密集型学科,更是重资本密集型学科,无论是人才引进还是医疗设备都需要更高的运行成本;相对而言,中医肾病专科至少在硬件配置上成本会更低一些,从而降低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一个学科发展起来,能够更好地带动相关学科的协同发展,从专科到综合,再从综合当中孵化出新的优质专科,形成滚动式发展。

     医药经济报:医疗服务标准化和可复制性,决定了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风险控制及长远发展动力,您认为,中医诊疗标准化和可复制性是否有较大的难度?

     郭华伟:中医的特性决定了人才培养周期比较长,诊所或者医疗机构依靠的是老专家。因此,以我们的经验,学科健康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培养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中医人才从基础教育到临床实践,如何与老专家的经验传承相结合,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模式如何标准化和可复制是机构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然,这种标准化和复制的时间成本比较大,资本市场喜欢短期能够看清楚商业模式的事物,从而快速扩大规模提高营利水平,思维还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西医产科近几年在民营医疗领域发展非常快,但产科本质并不是疾病,而是基于产妇和新生儿全流程的体验性照护服务,服务是可以标准化的,也是可以快速复制的。

     把握大健康机遇

     医药经济报: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既是优势,也因为过于低廉的医疗定价存在劣势,对于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而言,在服务定价方面我们怎样扭转这种劣势呢?

     郭华伟:中医真正的收入来源真的不应该是以药为主,而是应该以技术、手法、健康管理为主,真正解决医药分开,药品收入比例过高的问题,必须意识到中医绝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把脉开药方,还包括情致管理、膳食调理、养生旅游,各种多样的增值服务都是可以延伸的;过去中医医疗机构因为主要是公立的,因此欠缺一个“引爆点”,在社会资本办医浪潮之下,我觉得中医产业链延伸已经有了风口。

     医药经济报:医学理念正在从补救医疗转向预防医疗,医疗对象也从患者前移至病前人群,大健康产业浪潮已经势不可挡。对于中医大健康机遇您有哪些新的启发?

     郭华伟:从养生、疾病诊疗到康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完全可以通过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放大中医的价值,民营中医医疗机构除了进一步强化核心的临床疾病诊疗疗效之外,另外“两端”——端口前移就是预防,端口后移就是康复,在这一理念之下,健康养老、社区保健服务,中医对于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接受度,健康管理前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包括中医的针灸、拔罐、推拿、膏方等多种养生保健手段,如果能够向社区下沉,还有慢病的管理和康复,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效果。

     医药经济报:中医更加强调大健康产业的机遇,那么就意味着我们面向的主要受众是大众人群,这是否意味着中医医疗机构应该避免走过于高端的精英路线?

     郭华伟:我们集团内部的所有中医医疗机构基本的定位都是中端,有些甚至是中端偏下一些,因为中医更多强调的是大健康,所以需要聚焦大众人群,如果只是服务小部分精英人群,从学科及群众诉求来讲都不太契合;而且每一个医生都有一种情结,对于专科专病,如果能够做一家医院实现针对细分群体的广覆盖,既能够更深度和专注地进行研究和治疗,也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或告诉朋友使用nfsyyjjb在微信中搜索公众账号订阅,让大家的共同话题更多一点。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