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2015年中国医药产业链健康财富论坛前瞻(二)
2015/5/11 医药经济报

    

     对话上药、昆药,破解健康财富密码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初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癌症、心肺疾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依然是全球最主要死因。WHO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多达3800万,其中,中国占860万。每年中国有超过300万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中国面临“阻止慢性病海啸”的巨大压力。

     世界银行在2011年时曾表示,如果2010-2040年中国每年将心血管疾病减少百分之一,将可能为国内创造超过10.7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这相当于中国2010年实际GDP的68%。

     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在推动的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

     时者,势也!2015年5月15日上午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3号展馆8米步行层·M3-02会议室(第73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会址),由《医药经济报》携手上海医药、昆药集团举办的“聚焦慢病管理,合力健康服务——2015年中国医药产业链健康财富论坛”,邀请了行业内工商企业领袖及行业专家,共同商讨新市场环境下如何顺应大势,调整策略,转变营销方式,赢得市场先机。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港交所股票代号:02607;上交所股票代号:601607)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医药产业集团,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2014年营业收入923.99亿元,根据2014年中国企业联合会评定的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公司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医药行业第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H股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昆药集团 600422 SH)成立于1951年3月,拥有深厚的专业制药经验,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自有品牌络泰?、天眩清?Artemedine?、Artem?、Arco?等享誉国内外;2000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与强者携手,解百姓健康疾苦,如何推动我国大健康事业向慢病防控为核心转型?这是行业共同的命题。会前,我们摘选将到会的上海医药、昆药负责人部分代表性观点,供读者先睹为快!

     医药经济报:总体看,慢病管理的政策正在做哪些大方向的调整?

     上海医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国已经进入到慢性病高发、频发的历史阶段,以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癌症和神经精神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最大的健康威胁。现在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还在上升,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有效地防控慢性病是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优点重点之一。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从2005年以来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因为从医药卫生体制的整体出发推进改革有利于从宏观上统筹谋划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关注当前十分突出的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外,还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在具体策略上要求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老百姓“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引导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适宜人力、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等。新医改方案虽然没有对慢性病防治提出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求,但方案提出来的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慢性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提高国民整体的健康水平,这些改革措施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慢性病防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针对上述要求,有关部门正式提出要制定和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主要目标就是到2015年,使我国保健水平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到2020年使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从这几年国家在慢病管理政策上的种种变化,可以看作国家针对新常态下的一种积极应对。

     首先,我国对慢病管理开始从过去的“有病医病”的被动状态逐步过渡到的“未病先防”的主动状态。中医一直是以治未病思想作为理论指导,运用中医结构体系中诸多有力武器,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积极开展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在我国慢病管理工作中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我国的慢病管理将从最初单一的生物医学干预到最近兴起的心理动力干预,呈现出越来越综合的趋势。但从发展趋势看,心理动力干预必将被社区社会工作等更综合的方法所取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服务于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为其提供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开展慢病的监测和危险因素的干预,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能在慢病防治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区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将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以三级医院为核心,辐射到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慢病管理体系将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产生。该模式通过建立健康资料档案对慢病患者进行跟踪管理,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临床结局等进行登记,为患者提供终身服务。

     昆药集团:就慢病治疗而言,目前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因为慢病治疗不仅仅只是吃药的问题,它还涉及到长期吃药的副作用问题,以及何时调整用药,不同时段的剂量怎么调整,什么情况下适合停药或者说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用药等是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更何况,慢病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是饮食管理,也就是说慢病治疗是一个综合而立体的治疗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管理至关重要,而这一块恰恰是国内慢病治疗中没有做好的地方。其次是社区上门服务还有待加强,真正来说,慢病管理应该是以社区家庭式治疗为主,医院治疗为辅的治疗模式,但是目前社区医疗互联网程度较低,信息化管理较差,慢病检测设备落后。

     医药经济报:慢病发展和管理的变化带给产业的商机及对产业的影响可从哪些方面看?

     昆药集团:从全球范围来看,心脑血管药是第一大类药,约占药品总规模的20%;在中国,心脑血管药属于第二大类药,其市场规模也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约占全球药品销售总数的15%。尽管心脑血管市场主导地位仍是外资合资产品的西药,但中成药发展速度极快,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业内预测数据表明,到2015年心血管、脑血管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530亿元和340亿元左右。近年来,中药类心血管病制剂在国内市场上的明显扩容趋势,以及人口老龄化、慢病发病率上升和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的导向下,业内极其看好中药类心血管未来的市场。在过去10年时间内,心脑血管中成药早已成为国内医院的常用临床治疗剂,为中药制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预计处方药单品30亿以上销售规模的榜首品种,将逐步从生化药领域转移到中成药领域,促进人体基础性康复改善的药物因为难以立竿见影给推广带来难度,但作为促进各种疾病康复的辅助性用药,将是未来龙头单品的种子群。处方药推广从驱动产品,逐步发展到驱动治疗方案,有远见、有实力的医药企业,将针对具体病种,推广以自己产品为核心的综合诊疗方案。

     上海医药:数据显示,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目前确诊患者近3亿人,慢性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的85%。毋庸置疑,大量慢病患者长期的用药、健康管理需求,蕴含着巨大的产业商机与影响。

     第一,健康教育和咨询,权威和专业的机构专业人士为慢病人群量身定制相关的资讯并提供咨询服务。

     第二,专业的慢病管理公司。医院和医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慢病人群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服务,这就为专业的慢病管理公司提供了市场空间。从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到跟踪提醒、及时干预并定期进行随访,此类专业的慢病管理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三,专业的IT公司,尤其是移动医疗公司。无论是健康教育和咨询,还是跟踪提醒和随访,通过技术的手段,很多都可以远程来完成,这就为移动医疗类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面对有着庞大基数的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领域无疑充斥着巨大的商机。但是,要想成为健康管理新兴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三重挑战必须面对。首先,良好的医疗服务能力。中国的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长期遭到诟病,而慢病管理公司则必须引入新型服务业的思路,做到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慢病管理的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用户接受了服务,一整个配套的流程都需要匹配,从前期的咨询教育和建档到后期的跟踪干预和随访,一个标准的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其次,人才的困扰。光有服务是不够的,医疗的专业性也必须得到保证,这需要慢病管理公司建立专属的一支专业医疗队伍。对大部分民营医院来说,人才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困扰。这对新创立的慢病管理公司则更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一难点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公司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退休专家和多点执业的专家带动年轻的医生会是一个较好的模式,有利于慢病管理公司培养适应自己模式的人才。但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培训并建立良好的人才体系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最后,优质的管理能力。如此长链条的慢病管理,需要各个服务模块的配合,这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对于新型的商业模式来说,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标准管理模式已经是一个需要长期磨合的过程,更不要说面对医生和病人这两大本身就不好管理的人群。

     因此,慢病管理的产业机会虽然是巨大的,但要在产业中掘金并不容易,国家政策的倾向与大力支持,将有力推动健康产业产生巨大的经济发展力,由此衍生的各种经济模式将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财富倾向。

     医药经济报:工业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各环节工作中,可考虑对慢病做怎样的应对?

     昆药集团:对于目前制药企业能介入慢病管理的途径,首先可以考虑借助互联网,发展O20业务,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医疗服务。目前,医药行业的优质标的越来越少,而且估值很高,作为生产企业会更多地通过杠杆放大企业的视野,不仅做天然药物,也会快速进入生物医药领域,用互联网思维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共赢。

     昆药新的战略定位为:聚焦心脑血管,专注慢病领域的国际化药品提供商。公司目前的核心品种为心脑血管领域用药,将来一段战略时间内,将以此作为公司资源配置的重心,同时,在产品研发和项目合作方面以心脑血管领域为主要方向。在并购战略中,也将着重考虑以该领域为主,有协同效应的产品收购和企业兼并,逐步实现全产业链思考。

     心脑血管疾病目前为中国致死率最高的病种之一,随着老龄化加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将逐年提升,未来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5-10年内仍能支持公司的高速发展需求。

    

     络泰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络泰血塞通软胶囊及天眩清天麻素注射液是昆药三大主营产品。络泰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络泰血塞通软胶囊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凝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瘀血阻络及脑血管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属淤血阻滞症的治疗。该类产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天眩清天麻素注射液主要用于: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症及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亦可用于脑外伤性综合征、眩晕症如美尼尔病、药性眩晕、外伤性眩晕、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元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症的治疗,也可用于镇静、安眠、镇痛。在天麻素整体市场中,昆药集团天眩清占34.2%,连续六年排名第一位。

     至于“扩展至慢病领域”的理由:首先,现国内的四种主要慢性病为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病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死亡杀手,占疾病负担的70%,占死亡人数比例超过85%。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如果不实施有效防控策略,40岁以上中国人罹患慢性病的人数在未来20年将可能增加到现在的2-3倍。昆药的战略定位核心为心脑血管治疗领域,随着公司的发展,将产业边界扩大至慢病领域,符合产业扩张的规律,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动态升级。

     为推进公司战略发展,昆药于2014年10月与王庆华教授、以王庆华教授为法人代表的香港医韵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中外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长效降糖药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融合蛋白。为公司未来的产业边界扩张已提前进行了战略部署。

     上海医药:上海医药具有丰富的医药产品资源,产品涵盖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研发主要是为临床提供新的药品和治疗方案,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老龄化趋势为慢病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存在价值。上海医药秉承服务患者的宗旨,仿创结合与二次开发并举,研发聚焦领域覆盖了大部分的通常意义上的慢病,包括心血管、消化系统以及精神神经领域,重点培育抗肿瘤、抗风湿以及糖尿病领域。其中新药(包括化药1类、生物制品1-9类、中药1类)研发主要针对心血管和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已经形成了3个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2个类风关、1个肿瘤)、3个品种处于临床申报(其中2个心血管、1个肿瘤)的的创新产品链,另有超过10个的创新产品在研。

     同时,上海医药新近荣获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旗下正大青春宝与有关院校及公司合作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围绕制约中成药做大做强的关键科技问题,开拓出中成药创新研究领域,经历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及推广应用,建立了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成为本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唯一的医药行业创新成果。在此之前,上海医药还多次斩获省、市级的科技进步奖。为更好地为慢病患者服务,上海医药将不断创新,研发新药,并对已上市产品进行优化和创新,保证质量和疗效。

     上海医药严格执行中国新版GMP规范,截止2015年2月底,公司下属41家工业企业中已有31家共获得65张新版GMP证书,其中12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均按计划完成新版GMP认证工作并共获得24张证书,29家非无菌产品(含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19家已通过认证。经过新一轮GMP改造与认证,公司药品生产的技术装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能力全面提升,确保了药品质量安全。近两年,公司正在积极实施集中采购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所有这些都确保了上海医药所生产产品的品质和疗效,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慢性疾病的核心市场将向基层的转移,通过基层医院的早期诊断筛查,增加基层销量的同时也促进三级医院的处方量。面对变化企业应加快流通渠道扁平化,及时调整自身商业渠道,加强集团内部工商联动。上海医药一直注重工商的联动,今年上海医药针对不同区域组织多次工商联动会,为上海医药慢病领域相关药物在当地的市场准入提供了契机。

     同时,企业在营销上应注重第三第四终端的深度开拓,以患者为中心让学术推广下沉到基层,并重新设计组织架构,以适应城市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的长期互动。

     重点做好相关慢病人群的建档工作,通过规范化管理,有针对性开展慢病患者教育。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推出“个体化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与靶向治疗,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时代进步到依个人特征而异的定制医疗,来应对过亿的慢性病患者。

     医药经济报:在医药电商快速发展背景下,慢病管理的零售价值有怎样的预期?

     上海医药:线上处方药经营放开,意味着医药电商的市场空间将从2000亿元的OTC(非处方药)市场扩展至近万亿元的OTC+处方药市场,进而扩展至2万亿元规模的大健康市场。随着慢性病用药金额高、患者用药持续性强的优质品种加入,企业在用户黏性和单客金额等关键指标上将获得大幅改善。中短期来看,将主要吸引慢性病患者;长远来看,随着电子处方的普及,电商将成为处方药购买的主流渠道。

     对于行业利好性而言,国内现有传统药品销售的流通环节过多,医药电商的出现将大大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药价。医药电商的配送和准入门槛的放宽,明确“可以委托物流配送企业储存和运输”。这无疑对传统医药商业流通环节形成深远影响,对上游生产企业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将形成利好,对不合理的畸形高价药可能形成替代性冲击。

     慢病管理的零售价值体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作出预期:

     一、共同推进新型社区远程慢病管理信息化一条龙服务。慢病管理实现远程监控,社区医院通过整合网上购药平台资源,为社区患者提供信息化的一条龙智能服务,患者只需在家即可随时获得医生的专业指导及药品配送到家的服务,并对数据异常的病患进行建议甚至预警,医院与互联网药品零售平台合作解决患者看病难、买药贵问题。

     二、网络医院的发展。与以往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远程医疗不同,网络医院让患者与医生直接交流,而不是医生和医生交流。网络医院主要针对常见病和慢性病,通过后台导诊,患者可选择对应的科室和医生,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家服务

     三、确保医疗安全是关键。一方面,网络医院模式可以分流,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挂号排队的现象,并增加患者对传统连锁药店的黏性,为线下医药零售带来活力;另一方面,网络医院具备导医功能,假如遇到不能通过视频来判断的症状或者发现重大疾病等,在线医生会建议患者回到医院挂号诊断。

     ■刘正午(李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或告诉朋友使用nfsyyjjb在微信中搜索公众账号订阅,让大家的共同话题更多一点。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