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智能制药“云图”
2016/1/20 医药经济报

    

     短期内,投资智能制药会增加前期投资成本,但对于稳定工艺和连续性生产而言,智能制药可以自动调节、控制并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废品率和人为差错,进而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价值。

     GMP认证实施多年以来,医药产业的生产环境、设施设备材质、软件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产能也有所扩大,但制药技术水平特别是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智能制药水平提升总体来说还不大,一些企业只是用高速设备替代低速设备,用不锈钢材质代替容易生锈的普通铁质材质,用不起毛的清洁设备替代容易起毛的清洁设备。真正决定药品质量和疗效的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药品生物活性的技术水平没有整体提高,大数据也没有得以积累和应用等,因此,这样的改进或只可称之为“物理性改进”。

     跨越式发展不能停在物理性改进阶段

     真正能够带来制药业跨越式发展的,是用连续生产代替间歇性生产,用自动化、信息化代替人工手工操作,用大数据对制药生产规律性的认识代替多年来对制药个别环节的孤立认识,用智能制药代替人工手动操作制药,规避人工可能带来的不一致性和误操作。当然,还有一些移动即时显示和控制技术的应用等。

     可喜的是,主流制药企业在智能制药方面已经有了先行尝试。笔者于2015年4月参加了在江苏举办的智能制造现场会,参观了当地多家主流制药企业,一些企业在中药智能制造方面做了比较成功的尝试。相比其他同样采用智能制造的制药企业,当地K药企的智能制造规模大、系统而全面,参与该项目的除K药企外,还有国内专业医药设计院和高校,主要生产用于清热解毒的注射液和银杏内酯。

     去年下半年,笔者又参观考察了位于东北的主流药企的部分制造基地,他们也在智能制药方面有多项成功尝试,为中国智能制药特别是中药智能制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经验。限于信息的不全面,笔者无法取得以上提及企业的制造成本数据和运营指标,但可以相信,智能制药方向就是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为何智能制造在已经奠定了竞争优势的主流企业可以率先展开?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好回答,中国近5000家药企,制造水平千差万别,总体上说是由决策者的视野和战略定位所决定。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规模的中小制药企业占据了中国制药企业数量的大多数,他们在目前以及未来很长时间内还要为生存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智能制药,于是,智能制药的重任就放在了已经完成历史积累的主流企业肩上。

     推升硬实力和软实力

     智能制药与非智能制药相比,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是否值得推广?短期内,投资智能制药无疑会增加前期投资成本,但对于稳定的工艺,对于连续性的生产,智能制药会由于自动调节和控制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废品率,减少人为差错,改善药品生物活性,进而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价值,增加硬实力与软实力。

     那么,如何开启中国本土智能制药通往未来的成功模式?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及其经理人甚至决策者的视野将越来越宽广,战略定位越来越成熟,在智能制药上发力的企业也会变得更多起来。与此同时,涉及制药产业决策的政府部门,不仅继续规范和消除违规、改善制药企业生产环境,也要继续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从政策和措施上支持技术进步。年初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推动供给侧改革、推动创新方面又有多项举措,医药产业应利用当前契机,淘汰过剩产能,并不再制造新的产能过剩。广泛吸收国内外制药企业先进经验,利用最新网络和控制技术,积极整合资源,积极推动集成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

     制药企业要将过去用在开发大批仿制药的精力和资源用到真正的技术创新上。当前,产业正在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制药企业应该清楚,完成一致性评价后,制药技术如何适应新的制造要求,是制药企业的责任和本分,必须提早筹备。

     此外,研发机构以及与制药相关的咨询机构在智能制药方面均有可作为的空间,要多研发有利于制药企业技术进步和智能制造的技术和方案,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换代。

     ■编辑 刘莉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