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药企巨头进入“瘦身季”:强生、诺华、辉瑞、GSK均在“剥离资产”议论风暴中
2016/2/23 医药经济报

    

     世界上一些大规模制药集团正面临外界日益高涨的呼声,要求其放弃目前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更加专注于某些治疗领域。这些制药公司的股东们都在全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强生(J & J)被要求对其从婴儿润肤油到抗癌药物在内的规模庞大的产品组合进行评审。外界也对诺华(Novartis)正处于苦苦挣扎中的眼科保健业务的未来提出质疑。辉瑞将向公司股东告知其最新的潜在性拆分计划,而葛兰素史克(GSK)也被施压要求其考虑是否采取类似的举动。

     上述四起案例是范围更加广泛的辩论话题的一部分:制药企业应该通过进入相邻市场,比如隐形眼镜(诺华)、牙膏(GSK)以及膝关节植入物(强生),来对冲药物开发的风险吗?还是应将资源集中于利润率更高的药物生产业务?

    

     剥离非核心资产

     近年来,一些大型药企对非核心资产的处置让业务“瘦身”成为趋势。比如,默沙东(Merck)放弃了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包括Coppertone品牌的防晒霜和Dr Scholl’s足部护理产品),以增强其对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等“纯”制药企业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医疗保健集团雅培(Abbott)和百特(Baxter)分别剥离出艾伯维(AbbVie)和Baxalta,将其作为独立的制药公司。

     甚至那些经营业务相对多元化的制药公司也已经采取了瘦身行动。诺华(动物健康和疫苗)、拜耳(塑料)、赛诺菲(动物健康)和辉瑞(动物健康)已经放弃了不需要的业务,或者正处于业务剥离的过程之中。辉瑞则计划要走得更远:到2019年,其有可能会剥离由老药组成的“成熟产品”业务。

     美国德和信律师事务所(CMS)负责国际生命科学合并和收购的主管大卫·巴茨(David Butts)说:“我们将会继续看到制药公司收缩发展,这是它们迈向纯制药公司的一个举动,制药公司正在释放非核心业务的价值,随后利用现金来支撑其核心业务。”

    

     多元化反成“异类”

     这种趋势使得多元化最突出的制药公司强生越来越显得不合拍。药品是该公司规模最大的业务,但在其总销售额中所占份额不到一半。该公司的其余收入来自于医疗器械和消费者产品,其中包括泰诺止痛药(Tylenol)和李斯德林漱口水(Listerine)。

     批评人士表示,强生的这种经营模式导致了混乱的管理,各个业务部门有着不同的增长率,而对资本的需求促使各部门竞相争夺资源。投资机构Artisan Partners公司持有强生价值4.8亿美元的股份,近日,该公司在一封公开信中呼吁强生剥离消费者产品和医疗器械部门,进而由新的、重点突出和负责任的管理团队带领公司走向未来。

     不过,迄今为止,尚未有迹象显示其它投资人也支持强生采取剥离行动。近日,强生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戈尔斯基(Alex Gorsky)表示,集团的经营模式一直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这种模式今后将会更加重要。

     强生表示,公司的发展得益于集团不同部门之间的研究和开发合作,其还宣称,公司有能力将药品和器械一起销售给医院,这在当今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纷纷压缩成本费用的背景下,令自己拥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

     瑞银(UBS)医疗保健分析师马特·密克西克(Matt Miksic)表示,外界总是担忧强生的集团结构,并认为这种结构让强生的运转更慢、更难。而他认为,随着美国平价医疗法案让各大医院有更大的动力实施批量采购,强生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有望成为时下的一大优势。

     强生的高管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公司的医疗器械部门业绩保持稳定,强生将无法安然度过金融危机,也无法度过其所面临的专利悬崖。密克西克表示,强生管理层的观点是,医疗器械业务是一个避风港,也是一棵摇钱树,其增长速度虽慢,但波动较小,能够支持药品部门。但他补充道,强生保留消费者产品部门的理由就多了几分纠结。

     外界热盼企业重组

     GSK首席执行官安伟杰(Andrew Witty)也有可能面临类似问题,GSK大约45%的收入来自于疫苗和消费者医疗保健,其中包括舒适达牙膏(Sensodyne)和必理痛止痛药(Panadol)。

     像戈尔斯基那样,安伟杰认为,这些业务缓冲了制药市场的风险和波动。在制药市场上,临床试验的失败或失去专利保护会在一夜之间推倒一家纯制药公司。

     此外,GSK的高管认为,生产和销售处方药、疫苗以及非处方产品将通过共享供应链,产生协同效应。其中一名高管表示,如果分割公司的业务,最终将不得不重复去做大量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目前可以被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开展。

     不过,由于公司业绩长期疲软,GSK也面临着投资者要求其实施重组的压力。尼尔·伍德福德(Neil Woodford)是英国一位知名的基金经理,也是GSK的大股东,他认为,GSK在对其所有部门的管理上做的工作并不足够好。

     与强生公司类似,迄今为止,投资者对伍德福德的观点还没有形成支持风潮。但是,GSK首席执行官安伟杰日趋承认公司存在着拆分的可能性。本月,他告诉彭博电视台,公司消费者产品部门的规模巨大,可能有一天,该部门将会独立开展业务。

     诺华首席执行官江慕忠(Joe Jimenez)告诉《金融时报》,只要公司各个部门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具有全球性规模和创新能力,那么诺华仍将得益于多元化经营。但分析人士表示,在近日公布了令人失望的财务业绩之后,这家瑞士制药集团下属的眼科保健部门爱尔康(Alcon)是否符合江慕忠所说的这一标准,仍然还有待观察。

     投资者的态度似乎很清楚。百时美施贵宝是一家纯制药公司,在新一代高价值抗癌药物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自从2013年年初以来,该公司股价几乎增加了一倍,而GSK的股价仅仅上涨了3%。

     但是,过去一年来,百时美施贵宝的股价下跌了11%,而GSK的股价上涨了近5%。强生股价自从年初以来也在上涨。这种情况可能提前反映了外界对后两家公司实施重组所抱有的越来越大的希望。不过,这也可能是一种迹象:由于全球经济前景黯淡,投资者正在对一种旨在降低波动和分散风险的经营模式的优点重新进行考虑。

     ■编译 王迪

     ■来源 FT.com

     ■编辑 陈雪薇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