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让肺癌变成慢病,未来重点是解决耐药问题
2018/11/9 21:44:00 医药经济报

    

     立刻扫码!

     11月8-10日,由国际肺癌研究学会举办的亚洲肺癌大会(IASLC Asia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ACLC)在广州举办。

     在大会的第一场主论坛上,各大演讲者进行了最新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汇报,本次亚洲肺癌大会主席、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认为,肺癌治疗的研究未来的重点在克服耐药性上,让“肺癌患者变为慢性病人”这一期望成为可能。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

     “所以,对于所有耐药的研究,只要我们看到有任何的可能就会去开展;同时,过去靶向治疗只集中在40%的患者身上。而今免疫治疗的进入,使得肺癌的生存期提高,两者联合起来,则几乎把肺癌的各种类型都覆盖了,一些过去无药可医的肺癌类型,也看到了治疗的曙光。”吴一龙认为。

     在主论坛上,他带来了自己的首场报告——《The reality of adjuvant/neoadjuvant targeted therapy of resctable lung cancer》,向与会嘉宾讲解了可切除肺癌辅助/新辅助靶向治疗的现状。

     回顾辅助化疗

     自2004年以来,辅助化疗已经成为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因为对接近5000例病人的总体分析,辅助化疗能给病人带来5%的生存利益提高。在2008年之后,吴一龙团队启动了新辅助化疗的研究,发现新辅助化疗的效果与辅助化疗效果非常一致的,同样给病人提高了5%的生存利益。但对于Ib期患者的辅助化疗还存在争议。

     在研究中,可以发现,基于化疗的辅助治疗方法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复发的获益已经趋于平稳。尽管辅助和新辅助化疗都可以提高患者5%的生存利益。但是,本来已经做了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还要做化疗,白细胞骤降、掉头发等伤害让他们感到痛苦,在这样的临床问题下,吴一龙要探索新的辅助治疗。

     术后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是可行的

     有没有办法可以取代肺癌术后化疗?这个疑问在2017年找到了答案。

     这一年,肺癌精准治疗最大的变化在于,确认了有基因突变的肺癌术后除了化疗,还可以服用靶向药。

     吴一龙教授历时8年的研究,终结了“切除肺肿瘤后吃不吃靶向药”的争议,全球临床将吉非替尼靶向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强而有力地证明术后靶向药辅助治疗是可取可行的,为患者提供化疗、放疗外的第三条路,也是首次成功将靶向治疗从肺癌晚期推前至早期。

     会上,吴一龙比较了该与其他研究的异同,总结成功的因素,结果显示吉非替尼对比长春瑞滨+顺铂辅助治疗II~IIIA期(N1-N2)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ADJUVANT研究(CTONG1104)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DFS)。与化疗治疗组相比,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组患者能够延长DFS期10.7个月(28.7个月对18.0个月),风险比(HR)为0.60,P=0.005,肿瘤复发风险下降40%。3年DFS率也在吉非替尼治疗组得到显著提高(34.0%对27.0%,P=0.013)。

     吉非替尼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既往报道一致,未出现间质性肺病。吉非替尼2年的辅助治疗时间是合理安全的。吉非替尼辅助治疗将成为可切除Ⅱ-ⅢA期(N1/N2) 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重要可选方案。

     辅助和新辅助的TKIs治疗前瞻性研究

     本年度的第一个研究,称为Evan,由中国学者王长利教授主导的前瞻性研究,通过第一个靶向药厄洛替尼对比长春瑞滨/顺铂辅助治疗,对IIIA期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开展研究,发现EGFR TKIs增加了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确认了Adjuvant的结果。

     此外,他还开展了新辅助TKIs疗法的前瞻性研究。

     通过对IIIA-N2期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厄洛替尼对比吉西他宾+顺铂新辅助治疗,开展了随机多中心的二期临床研究,吴一龙团队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厄洛替尼和双重化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情况。这项研究的目的,通过探讨厄洛替尼与吉西他宾+顺铂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探索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结果同样显示,在有效率上,手术切除率、无进展生存时间等主要指标上厄洛替尼新辅助靶向治疗全面优于新辅助化疗。

     会上,吴一龙对EGFR-TKI在新辅助/辅助治疗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几点思考。第一,这两种治疗策略哪种最好;第二,是OS还是DFS是最好的主要终点;第三,是根据生物标志物还是患者特征来确定最精准的目标人群;第四,用第几代靶向药物还是组合用药是最好的药物治疗方案;最后,最好的治疗时间是多久?

     基因诊疗时代分子靶向治疗显著提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分子靶向药治疗后都会发生耐药的问题,因此,靶向药物不断更新,针对耐药靶点的二代、三代靶向药物相继进入中国,使国内肺癌患者的生命不断延长,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患者甚至有望跨越五年、甚至十年的生存期。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基因检测率不高,尤其是耐药后很多患者没有再进行基因检测。过去送检率低,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后续的靶向治疗方案,即使做了检测也没有对应的药物,所以病人觉得没必要检测,药物可及性影响了送检率。”吴一龙说,“但现在随着第三代靶向药的问世,基因检测有了用武之地,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它来指导治疗。临床研究发现,基因检测对于切除手术后的肺癌患者起到的帮助是明确的。建议患者在对第一代、二代靶向药耐药之后再做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特定靶点的突变的,结合医生专业建议,才采用新的靶向药进行治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