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采购高价药品,知名大三甲被医保局点名整改!
2020/9/4 19:21:04 医药经济报

    

     9月4日,据业内消息,河北某知名三甲医院因药品采购数据异常被河北省医保局点名通报。流出的相关文件显示,河北省医保局近日对该省药品采购平台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数据、2019年省本级医保结算数据和2019年全省医疗机构药品医保结算数据进行了抽样分析比对,发现该医院采购高价药品的情况较为典型。

     具体来看,该医院以平台最高价采购药品的品种数量较多,在11家省直医疗机构居第2名;采购价格为平台最低价2倍以上且交易价格20元以上的药品数量,该医院居第1名;按平台最低交易价格采购进行测算的量价差金额,该院居第3名;该医院部分药品价格偏高,超100元品规过多,高价药采购量明显多于低价药采购量。

    

     11类费用指标异常将被关注

     在以平台最高价采购药品的品种数量对比上,这家医院以23种高居统计样本前列,其所选用的相关品种也被曝光。相关文件显示,在头孢唑林注射液(规格1g)的采购上,该医院选择的是深圳华润九新药业生产的产品,采购价格为42.6元/支,而由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石药集团中诺药业和山东鲁抗医药生产的同规格产品价格分别为2.4/支、1.99/支以及1.35元/支。在同样均未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前提下,产品价差最高达到58倍之多。

     与此同时,该医院采购药品呈现明显的价高量大、价低量小的现象。河北在通报中举例道,在规格为40mg、剂型为冻干粉针剂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采购上,该省药采平台的价格囊括从0.98元至68.6元的区间,约有50家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该医院更多选择的是由晋城海斯制药生产、单价为68.6元的产品,收货量为33839支。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该省制药企业华北制药生产、单价仅为31.8元的同品规药品,该院收货数量仅为200支。

     河北此次对该三甲医院采购数据异常情况的通报,实际上是源于由该省研究制定的定点医药机构医疗费用指标异常增长预警提醒制度的落地执行。今年4月,为切实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监管,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医疗费用指标异常增长预警提醒制度的通知》,提出对医疗机构医疗总费用同比或环比超50%的、同一通用名药品只采购价格高不采购价格低的等11种费用指标异常增长情况,分类实行推送预警、约谈提醒、挂牌督办。

    

     按照河北要求,该医院需对采购高价药品情况,对涉及到的43个药品逐品种进行说明,在提出整改措施、明确下步采购方向的同时,进行梳理与自查,是否还存在类似问题。而根据前述制度安排,此次点名通报正处于“约谈提醒”环节,后续若相关费用指标仍存在异常增长的医药机构,将启动挂牌督办程序。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医药机构、科室或个人(医师),或将面临年底清算时适当扣除保证金并给予暂停医保服务3至6个月的处理;对于拒绝、阻挠、不配合等拒不整改的,将遭到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医保基金向精细化管理发展

     作为全国医改的先行者,河北为其他省份带来了多次标杆示范。去年12月,河北在全国率先启动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13种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接近70%,格列美脲、硝苯地平等4个药品每片的单价跌破了2分钱,创造了多个产品的全国价格洼地,惠及数量众多的“两病”患者。

     根据河北省医保局官网消息,9月1日至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到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调研城乡居民医保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保障和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对该省“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和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该省进一步加大“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和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推进力度,使更多的群众受益。

     由河北建立的定点医药机构医疗费用指标异常增长预警提醒制度,则是该省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为突破口,引导医保基金向精细化管理发展的真实写照。在国家医疗保障局于江苏南京召开的2020年全国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会议上,河北省与江苏省、天津市共同作为医保基金监管先进省份在会议上介绍经验。河北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基金监管水平的核心,从细微处着手,深挖细抠,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到药品采购、协议管理、执法检查、智能监控、第三方服务等医保管理各个环节。”

     据介绍,通过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专项行动,河北省各级医疗机构年节约药品采购资金约10亿元。除此之外,河北省还研究制定定点医疗药机构、零售药店和医保医师三个考核管理办法,将定点机构分为A、B、C、D四个监管等级,实现线上线下管理“三考核”,结果运用“双挂钩”,借助绩效考核管理实现医保基金监管的效益化。

     有业内人士坦言,制药企业的产品价格压力,已经开始从招采准入端,向企业生产端和医疗机构使用端双重传递。在医药反腐高压和政策红线下,加快营销合规转型,将更多精力和资金放在创新药研发的正途上,才是药企应时而为的发展之道。

     ■编辑 陈雪薇

    

    

     政策、热点、干货

     全都有!

     扫码加小编

     邀你入群

     朋友!“在看”一下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