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袁隆平3位孙女曝光,看到她们的打扮,我不淡定了…
2020/9/7 20:27:00 青年计划

     点 击 青 年 计 划 即 可 关 注

    

    文 / 黄翡

     来源: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

     今天,是袁隆平爷爷90岁的生日。90岁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是绝对的高龄了,多数老人都在颐养天年,可袁隆平的晚年生活依然是伺弄他的杂交水稻田。”

     0

     最近,朋友给我推了一部豆瓣评分很高的纪录片《时代我》。

     说真的,看完有种莫名的感动。

    

     记录片中,受访的8位人物里有权威的科学家、伟大的运动员、高雅的艺术者、话题中心的演艺明星……随便挑出来一个,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但是,纪录片没有展现他们光鲜亮丽的成就,反而通过记录他们在普通生活、工作中的喜悦悲伤,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真实平凡的人生。

     而这里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这位90岁的老人——袁隆平。

    

     01

     我们认识的袁隆平,大多来自课本、电视。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袁隆平拥有最响亮的头衔就是“杂交水稻之父”。

     在新闻中的露脸也大多是严肃地参加各种会议,发表各种科学演讲,或者是在田间地头视察水稻的生长情况。

    

     可没想到的是,在这部记录片里,袁隆平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宝藏爷爷”。

     和普通老人一样,袁隆平每天早晨都会起床活动筋骨,甩甩胳膊、晃晃腿来锻炼身体。

    

     在视察稻田时,看到田间的鸭子,他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学鸭“嘎嘎嘎”的叫。

    

     吃饭时,餐桌上没有出现自己刚买的豌豆时,他会倔强地和保姆“叫板”,固执地像个孩子一样,不要荷兰豆,非要吃豌豆才罢休。

    

     每天晚上八点,还会和固定的牌友做一小时的“脑力锻炼”——打麻将。

     并且牌技可一点都不生疏,溜得很。

    

     这样的袁隆平爷爷,真的太可爱了,隔着屏幕我都欢乐地笑出了声。

     除此之外,生活中袁隆平还是个极具幽默细胞和生活情趣的“90后梗王”。

     他前一秒还自诩是个“资深帅哥”,下一秒就因为自己的“不诚实”笑到镜头都模糊了。

    

     在讲到健身的秘诀时,他劝大家:“少吃肥肉多游泳,不要变成一个胖子。”

    

     至于为啥不带博士生,他给出的原因很真实了:

     “辛苦得很,你要指导他搞试验,要修改他的论文,这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

    

     当被问到自己的团队里都是精英,好不好管理时,袁隆平的表情亮了,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愁得抓耳挠腮。

    

     隔着屏幕都能感到他的“无奈”:这届团员太难带了。

     当说起自己上下班不用按规矩打卡的时候,袁隆平脸上挡不住的得意,还给自己贴上“自由散漫”的标签。

    

     袁隆平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诚和淳朴、幽默与纯真,让人不禁感叹:

     这位“90后梗王”实在是太可爱了,万万没想到,袁隆平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宝藏爷爷。

     02

     在这次的纪录片里,除了展现了袁隆平私下里的另一面外,还首次曝光了袁隆平的三个孙女:

     袁友晴(16岁)、袁友清(14岁)、袁友明(12岁)。

    

     她们梳着相似的娃娃头发型,穿着朴素,言谈举止也和爷爷袁隆平一样,幽默中透着质朴和可爱。

     当被问到袁隆平是一个什么样的爷爷的时候,她们说:

     “和蔼可亲,有童趣心,会经常在家里藏好零食,让她们去‘偷吃’。”

    

     在她们眼中,爷爷不是什么很厉害的人物,也根本不知道爷爷是干什么的,小时候还曾一度认为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

    

     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一篇关于爷爷的课文,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望着她们时,她们才发觉自己的爷爷跟别人不一样。

    

     甚至还顺道“吐槽”了一把爷爷:

     爷爷最关心她们的学科是英语和数学,因为英语是爷爷的强项,而数学恰恰是他的弱项。

     甚至因为数学不好,爷爷大学才选择了农学,因为农学可以不用学数学。

    

     从孙女的描述中,看得出来她们和爷爷袁隆平关系很亲近。

     的确,袁隆平十分疼爱自己的三个孙女,就连她们的名字都是他亲自取的,并且都和天气有关:

     大孙女出生时,雨过天晴,所以叫袁友晴;

     二孙女出生的那天节气是雨水,所以就叫袁友清(小名大米);

     小孙女降生于星空明媚的夜晚,所以就叫袁友明(小名小米)。

     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还有她们的小名大米和小米,这些名字的缘由无不昭显着袁隆平毕生的梦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03

     其实,幽默风趣的袁隆平最初梦想并不是搞农业、研究水稻。

     21岁时,还在上大学的袁隆平差一点就考了空军,结果在准备报道的前一天,国家考虑到当时的大学生太金贵,又正值抗美援朝时期,所以参与选拔的大学生被全部退回。

    

     22岁时,因为爱好游泳,他又差一点进入国家游泳队,结果因为选拔比赛时微弱的差距(录取前三名,他第四名)落选了。

    

     23岁时,无缘蓝天和碧水的袁隆平,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湖南的一所农校教书,这一教,就是18年。

    

     30岁的某一天,袁隆平在学校的试验田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形态特优的稻株“鹤立鸡群”,他与杂交水稻的渊源就从这里开始了。

     从此,他的一生就贡献给了“粮食”。

     袁隆平是经历过中国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的。

     提及那段时光,曾经的老人也常常痛苦地回忆到:

     “那时候谁家没饿死过人啊,能活下来的都是啃树皮、吃草根熬过来的。”

     那样的年代,用饿殍遍地、人如蝼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

     袁隆平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有一段话深入人心: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是粮食的重要性。

     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

     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当时,主持人问他,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他双眼蓄着泪水,连说两个“不可能了”,然后长舒一口气。

    

     的确,不可能了。

     袁隆平从1964年就开始专心研究杂交水稻,之后一直没有停过,他把自己一生精力都献给了杂交水稻。

     面前的一个个难关被攻克,水稻的亩产量一次次增加:500公斤、800公斤、1000多公斤。

     现在,中国人民都能吃饱了,世界上50%的水稻田也都种上了杂交水稻,全球稻米产量再增加1.5亿吨,增产的粮食能多养活四五亿人。

     这里面,有袁隆平的一份大功劳。

     现在,已经年逾90的袁隆平仍在工作,依然不断地追求水稻产量的突破。

    

     04

     袁隆平曾经说: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正是这份质朴和坚定,让袁隆平在重重阻力和各种困难面前不灰心、不放弃,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次实验,总结每一次经验。

     他说:“我是搞应用科学的,只有实干苦干才能够实践出真知。”

    

     他招收学生的条件,也是以此为基准:“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不论多大年纪,不论走到哪里,袁隆平心心念念的还是他实验稻田里的超级水稻。

     2019年9月17日,在出发去北京领奖(共和国勋章)时,他专门来到稻田跟自己的水稻道别:“你们都乖乖的,我过几天就回来啦。”

    

     获奖当天,在得知12亩试验田正处于对花时期,袁隆平专程从湖南长沙赶到衡阳市衡东县洣河桥村,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

    

     袁隆平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可以说,这半个世纪,袁隆平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杂交水稻。

     为了搞科研,袁隆平宁愿不住豪宅、不开豪车,也要把经费拿来做研究:

     国家奖励给他青岛市国际院士港的别墅,他把它改成了团队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室;

    

     下田地做实验,他很少坐车,都是骑着自行车去的,直到后来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方便了,才购置了一辆不到十万元的车;

     甚至老两口在香港购物时,袁隆平想买块新表送给妻子,最后嫌贵也没买成。

    

     一份知名的外媒杂志曾经有过这样一份报道:

     中国目前最值钱的人就是袁隆平,单他个人的品牌价值就达到数千亿。

     即便已经举世闻名,身价千亿,袁隆平最看重的还是脚踏实地的“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并把这份坚定的意志,传递给了儿子、孙女、子子辈辈。

     05

     袁隆平对儿子和孙女的影响是深刻的。

     1963年,33岁的袁隆平和小自己8岁的邓哲“闪婚”了。

    

     婚后,他们一起养育了三个儿子。

     这三个儿子没有让父亲失望,一个比一个成功,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

    

     长子袁安定,出生于60年的黔阳地区,在那个生存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中,他通过努力成功考入大学,成为管理学专业的人才。

     毕业后袁安定被分配到湖南种子公司工作,后来,不甘平庸的他跳出国企这个舒适圈,选择自主创业。

     过程艰难,凭借从父亲身上学到的那股坚定的韧劲,他先后参与创办了多家农业、科技、种业公司。

     现在,袁安定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知名企业家。

    

     次子袁定江,和父亲一样,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稳扎稳打的学霸,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财经学院。

     毕业后,他选择南下,前往海滨特区珠海工作,他当过会计主任,也负责筹办过农民贷款项目。

     在闲暇之余,袁定江还攻读了武汉大学的EMBA。

     如今的袁定江已经是一家农业科技上市公司的副总裁,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力,让农民都能尝到甜头。

    

     小儿子袁定阳,如果说子承父业,那就是他了。

     他在拿到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硕士学位后,一直跟随父亲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

     深受父亲的影响,袁定阳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勇于探索,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超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此后更是与父亲一起参与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等多个项目,并成功选育了杂交稻新组合。

    

     其实对袁隆平的三个儿子来说,他们完全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他们却都选择了个人努力与奋斗。

     从父亲袁隆平身上,他们学到了低调为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这是一辈子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对于三个孙女来说,家庭氛围对她们的耳濡目染是显而易见的。

     她们衣着简单朴素,在采访过程中总是面带笑容,幽默风趣,落落大方,丝毫没有因为爷爷是袁隆平而骄傲自大。

     在学校里,她们还经常与同学们分享爷爷的故事,他的努力与梦想。

    

     图源:星辰在线

     孙女们说:长大后我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的人。

     一个有梦想,并愿意为之去努力奋斗,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人。

     06

     2020年9月7日,袁隆平爷爷迎来了自己的90岁生日。

     90岁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是绝对的高龄了,多数老人都在颐养天年,可袁隆平的晚年生活依然是伺弄他的杂交水稻田。

     甚至在纪录片最后,记者问袁隆平爷爷最关心的是什么?

     他依然最关心的是杂交水稻和粮食产量。

    

     有人说这是国家赋予他的使命,可殊不知,这也是他一辈子的坚守和梦想。

     他说,他还有三个任务:

     一是超高产,二是海水稻,三是第三代杂交水稻。

     点个在看,愿袁隆平老爷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亲眼见证并实现自己的心愿和梦想。

     * 作者:黄翡,最贴心的科学早教公众号,公众号:积木育儿(ID: jingguanyuer)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青年计划每晚十点,有温度又有干货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青年计划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