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知识管理·精华导览
2016/2/17 20:08:31Notesman 笔记侠

    

    

    关注笔记侠,回复“红包和邮件地址”,有机会抽到课件和音频,拼运气啦!赶快发给团伙一起跨年学习

     叶武滨:知识若不管理,越多越是噪音

     萧秋水:我们不要试图去叫醒一个没有学习意识的人

     王玥:企业转型缺的不是钱,甚至不是人,而是时间

     陈澄波:不要让移动学习成为好看却不好用的奢侈品

     罗波:把80%的水浇在20%的花上面,对人才亦如此

     伊光旭:暂停摄入信息!

     叶武滨:知识若不管理,越多越是噪音

    

     叶武滨,中国专业的时间管理教育品牌“易效能”创立者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学习与改变的速度,一个团队的效率跟个人的效能有关,也跟这个团队的协作关系有关,所以在知识管理、协同办公、沟通科技方面你必须有所突破。

     什么是协作?1、在协同上你必须一致;2、在知识管理上,企业要有创造力;3、在沟通科技上你必须要有无缝的沟通。

     知识管理与我们的效能有很大的关系,信息和知识是一样吗?其实大多数人,每天接收的都是噪音,每天都在刷微信,把朋友圈的信息收藏起来,不去学,而把收藏当学习,也有很多人被这种信息所干扰,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噪音。

     37度,它是一个数据,它传达的一个信息可能是体温,但如果你能通过体温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就需要具备一些知识。知识分显性和隐形两个部分,隐性知识量很大,显性知识量小,但是它们都很重要,两者之间需要互相转化。

     一、如何为知识创造价值?

     有一个方法叫做内化,让显性知识隐性化。比如:你读了一本书、学了一个课程,如果你能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你的能力,那它就对你产生了更大的价值。这个世界上的知识是拥有隐性知识的人把它分享出来传播的。

     一个人的大脑24小时内保存了50%的信息,1个月保存了1%—5%的信息,我们的大脑不太擅长记忆,尤其是具体的内容。你们听了,要去观察、去实践,它才会变成你们的隐形知识,不然则是你的信息、是噪音。等你把它转化成隐形知识以后,你要去不断创新,形成一个闭环。

     因此,知识管理最重要的两个理念是:1、内化:知识隐性化;2、分享:知识显性化。这两者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你还停留在对噪音的管理,没有形成对知识的管理。

    

     知识管理理论上有四个模块:1、人;2、信息;3、技术;4、企业文化。一切的知识,是为了使用。

     笔记和笔记本按使用者来分,利用使用者把人和信息连接在一起。互联网四大趋势:移动、社交、云、大数据。我把我的培训系统都用这四大趋势去建立,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的是什么?货币、度量衡。由此我想到如何让一个组织更有效的方法,必须统一工具,如果工具五花八门,就会很难管理。

     二、趋势的架构

     把握趋势,用先进技术,加速信息传播。科技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命运。很多人知道了,但是没有用到,即便你知道的比别人晚也没有关系,你能不能用得比别人深呢?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分享系统,你分享得越多,收获就越多,如果没有实践的机会,分享也是浅度的实践。

     其实管理时间,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管理你自己在不同工作、不同空间、不同精力下做不同的事情。其中有一些是确定的,就是你确定在某年某月某日要干,还有很多是弹性的,你在未来的某一天做完就好了。

     知识管理好,要有好的平台、要能把握趋势。知识管理其实是有系统、有组织、有知识,来提升企业效率的一种方法。凡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和资源的利用率,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IT技术,比如说硬件、软件,包括企业文化、人员管理、信息管理,都可以看做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

     萧秋水:我们不要试图去叫醒一个没有学习意识的人

    

    


     新媒体专家、知识管理专家、实战网络营销专家,微信公众号“萧秋水”(ID:qiushuixiao),微博:@萧秋水

     一、学习就是生产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管理帮你决胜未来,但这个过程应该是你自己帮自己。因为知识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你买一个面包吃下去,你就不饿了,但是一个知识你听完以后,也许有用,也许没用。真正要发挥作用,必然是你自己吸收转化的过程,所以是你自己让自己决胜未来。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一点,依赖所有人,那么对不起,你没有办法进步。

     人人都知道,学习就是生产力,如果我们拒绝学习就是被淘汰的开始。

     如果你只是机械地去加班,却吸收不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只是徒增心灵和身体的疲累。有些人的加班,往往只是因为他的工作效率低下。我们要学会的是智慧地工作,不要让自己像上紧发条的闹钟一样,每一天都不断地摆动,事实上却只是在原地踏步。智慧地工作是指:我们不断地在过程中找到改进方法,不断地学习,哪怕是在重复枯燥的事情中找到乐趣。

     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为了你自己,你在探求一个关于你自己的答案,你要带着一个问号来学习:这辈子,你到底想要活成什么样?为什么我们在面对大量碎片化知识的时候,却无能为力?为什么我们每天疲于奔命学习,却没有效果?原因在于,我们并不清楚这辈子我们想要活成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是谁,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不清楚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知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它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的实践,另一部分是间接的。

     我们可以把知识简单地分为四类:

     A、Know-What,是什么?

     事实方面的知识,如你的性别是什么?你的年龄有多大?你的头发有多长?你生长在什么地方?你的籍贯?这些都是关于事实类知识。我们要了解任何一个东西,往往都是从它的事实开始。

     B、Know-How,如何用?

     我们要应聘一个销售岗位,那么销售就是这个职位需要的Know-How。这些技能构成了和别人相比,你的核心竞争能力。

     C、Know-Why,为什么?

     这是知识里面非常重要的分类,比如说你想要成为非常优秀的销售人员,你不仅仅要Know-How,即你的说服力、沟通能力、连接能力,同时还要了解怎么样去和顾客沟通背后的原始知识,如销售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你怎样通过抓住背后的规律去抓住顾客的心?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事情好像非常复杂,但是如果你抓住了它的核心,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简化了。

     D、Know-Who,找谁学?

     有时候我们问错了人,当然就没办法得到正确的答案。当你需要Know-Who的时候,你首先要知道你自己是谁,这就是我们刚开始问到的那个本源问题。

    

     从知到行的过程中,根据我们技能掌握的程度,可以把知识分为四个阶段:了解、掌握、熟练和精通。

     这四个层次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对于我们来讲,至少要到达熟练的地步才能可以。

     学习不仅仅只有一种途径,如果你不喜欢读书,完全可以去通过一些你喜欢的、擅长的途径,从游戏中也能学习。其实游戏也是一种介乎直接和间接的实践,虽然看上去是间接的实践,但是由于整个过程中都在参与,加上游戏的反馈,它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

     所有的途径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你的参与度。如果你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比如说你读书不写书评,你写作永远不换花样,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你来讲可能作用就不大。

     个人知识管理,即个人对知识进行的高效运作,它是既有逻辑又有实操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操作技巧与方法。这里的重点是:解决问题。

     二、如何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首先,你要做到有选择,选择的过程也是筛选的过程,但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明白到底什么样的东西适合你,然后有选择地去获取。

     其次,我们要有意识地去主动学习。我们不要去试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或者根本就没有学习意识的人。

     另外,我们还要掌握相关的学习工具和技巧。现在的工具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硬件与软件,你一定要找到最适合你的技巧。

     要有针对性的存储,不要什么都存。要建立适合自身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要根据目标来,不要太泛滥。

     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核心能力,因为综合知识和敏感度,还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才是我们的核心能力。你要教给别人,你永远学得都比别人快。

     那些学习爱好者,每天疲于奔命地去学习,不断地参加各种培训,一个培训又一个培训,时间都花在了参加培训上面,结果就没有时间消化这些知识。这一类称之为“学习爱好者”,他们可能会在半夜三更发朋友圈,炫耀自己读了多少书,但是对不起,那些是没用的。

     尼采说:“求知上的每一种成就、每一次进步都是源于勇气、源于知识、自我的磨砺和净化。”我建议大家要去做“热爱学习者”,热爱就是要源于勇气,敢于自我磨砺,探知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要勇于接受各种高强度的训练。

     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一定要有个规划,归根到底还是要认识自己。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就是建立一个户型图,一切都会变得整洁。知识体系建设并不困难,还是要围绕着人生规划来进行。当建立了知识框架以后,还要记得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规划的不同,我们能够随时灵活地去调整我们的知识体系。

     很多人都爱旅行,建立知识体系要取决于目标,就像旅行取决于你要去的地方。你去的方式,就是你的目的地。

     很多人都关心:当自己对很多东西都陌生时,我怎么样去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陌生的。技能的掌握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想画小圈子一样,把整个的技能体系,分享成一个一个小圈子,然后把小圈子拿下,最终合起来,就是通过了整场考试,完成了整个技能的掌握。

     三、像特工一样的训练自己

    

     我们对自己要狠一点,我们能不能像训练特工一样训练自己。

     我们能不能随时随地的去训练我们,能够让我们自己真正的掌握过硬的技能,而不是你以为你会了,但是市场并不能接受。

     在学习方面就是这样,要快、要稳、要准、要狠。当听到了一件事的时候,本能的就是怀疑和抵制:这东西能行吗?你又在发广告了吧?那么这种情况下,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去照做。所以有些时候怀疑就是我们学习的大敌。

     另外一点还有,稳!你也不能说一味的求快,结果就是歪歪撞撞地走到了坑里。要,准!另外就是要,狠!对自己狠,对自己狠就是要舍得自己。所以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有一种狠劲儿。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如果是在这个方面浮躁了,才学习3天就说为什么还没有成长?这种心理在学习方面是不可取的。当然学习会有一个加速度,就是说你读的书越多,就会读的越来越快。

     四、建立稳固的知识体系

     学习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人生中,当自己进步以后,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反复去读一些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一个不断提升和验证的过程。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听到某一个人说觉得自己的学习已经够了,读书也已经够多了,这样狂妄的人我觉得是没办法进步了。

     如果你有了非常稳固的知识体系,就不会再去害怕那些碎片。稳固的知识体系会把很多的碎片吸附在上面。我们的知识获取是要有目的、有选择的。当你有了非常好的知识体系或者说在构架这个体系的过程中,你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碎片就会吸附到你的知识体系里,吸附到让你发现自我,发现世界。所以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恐惧,那么多的担忧。

     王玥:企业转型缺的不是钱,甚至不是人,而是时间

    

    


     王玥,KeyLogic(凯洛格)创始人、总裁,国内知名组织创新、人才培养领域专家,著有《转型》、《创新+法》等

     一、四种动物型企业

     什么叫想跳舞的大象?就是拥有足够大的规模、足够多的员工,可能是国企、央企、跨国巨头,或是非常成功的民营。

     什么叫行业领头羊?在细分领域至少有10年以上的耕耘,而且至少是行业前5名,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这批企业是下一个5至20年经济格局变局中不可忽略的强大力量。过去的互联网一直是消费互联网,传统企业也都在守势,但是我们知道未来引发爆发的是产业互联网,恰恰传统企业拥有产业价值链、懂得产业。

     什么叫独角兽?指创业时间并不长,但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独角兽的商业挑战在于商业逻辑是否走得通。我们知道一个规律:一个企业业务发展势头足够好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掩盖管理的问题。

     什么叫创业蚁群?在双创的带动下,即使二三线城市,也产生大量的孵化器,每个地方会出现几千个创业企业,还有大量大学生纷纷加入创业队伍。

     二、企业遇见的战略、人才挑战

     1、想跳舞的大象

     在过去的一年,央企在经营上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央企原来以强大的资源和战略规划组成,但今天去做一个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已经不可能也不现实了。如果在过去的5年去创新、转型,对有的企业是锦上添花的,但是今天它们的关键已经是要解决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已经变成生存问题了。这是最高层的管理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

     2、行业领头羊

     行业领头羊转型中的困惑和想跳舞的大象有高度的相似性。它希望自己创新的战略和商业模式更加清晰,同时找到新的团队,支撑下一个支点,它的优势是想干就干,没有大象的束缚。要么自己干,要么借力,如果自己干,会发现一个心痛的地方:转型缺的不是钱,甚至不是人,而是时间。

     原来的轮子还在跑,还要有新的轮子可以跑,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和互联网社区进行合作,甚至是战略合作。他们希望转变,希望拥抱新技术、商业模式的转型,同时通过资本和人才进行落地行动。

     3、十亿独角兽

     很多独角兽企业内部管理一塌糊涂,他们在利用潮水和趋势赌一个概率,他们不是第一次创业者,他们清楚如果公司内部没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架构,就会在奔跑的过程中跑散了。他们既在思考背后的商业逻辑,同时也在思考人员的高速扩张。很多创始人刚开始只想安心做一个产品,但是现在却要让他管理十几个VP(副总裁)和一大帮员工,这就是他们的困惑。

     对于大象和领头羊群体,他们最关心的是转型和变革,也就是新的商业模式和战略能否符合趋势,战略能否走通,高管能否支持?这个时候,很多HR做的工作和这个是断层的,它没有顾虑到大家的语言和语种是否一致,这是需要解读的。再往下剖析,希望就这几个话题进行深入沟通:

     第一是战略层面:创新战略,什么是战略?创新就是战略;

     第二是组织层面:柔性组织,今天的组织是嵌在新的时代画布下,所以要怎么不断随着时代做出调整;

     第三是人才层面:新业务人才梯队如何建立?如何抢时间?

     在战略里面,很多人提“互联网战略”。产业互联网化,我们跟很多企业沟通和讨论的时候,依稀看到很多方向:去中介化、社群、C2B、生态圈,接下来就看看是否可以走通。

     在组织层面,我们听到特别多的就是柔性组织,内部的创业创新精神从哪里来呢?过去十几年是金字塔结构和一言堂,团队里面的人都是白马,突然老板就说内部要产生黑马和野马,一夜之间会产生吗?似乎很难。

     在人才层面,企业家关注领军人物和事业合伙人、新业务的专业人才、适应转型的中基层管理者、创业团队布局。

     第一,谁来做领军人物和合伙人?谁来摆平内部利益冲突?

     第二,大量新业务需要新的人才:社区如何运营?数据如何挖掘?互联网人才如何培养?

     第三,现有团队里有哪些人可以抓出来适用于转型的骨干,参与到新业务里面?如何让管理层上位?

     第四,是被大多数HR容易忽略的,他们眼光都一致对内了,但是忘了企业大学是否可以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创新力来源?有没有去看看外部的创业者团队?也许他们项目是不靠谱的,但是人也许是靠谱的,只是没有资源罢了。

     在产业互联网,绝对需要资源,我们只要把资源给靠谱的人,也许一个培训班的钱都没有花出去,就能找到企业下一个成长的引擎。大多数大象或领头羊企业大学很少关注这个版块。我们这次和创业邦年会合作,我们选了1000家完成C轮估值的企业、100家资本、100个领头羊企业完成这个对接。

    

     每个企业家内心都有当校长的梦想,那么HR要帮他们如何寻找人才?企业大学是哪几所学校呢?首先是党校,做领导力体系的;第二是军校,不是等同于销售人员培训,而是支撑下一个发展的岗位;第三是创业学校,创业是一种不同的动物,不可能把小白兔培养成野马,而是把没有被同化以及外部的野马拉进来。这三个学校构成下一个企业大学大有可为的关键动作。

     聪明的独角兽已经开始在筹建企业大学,比如滴滴大学、e袋洗大学、猪八戒大学,我们发现他们是企业大学里面一股新的力量,和过去的玩法完全不一样。让整个企业更有活力,企业大学的价值就更容易实现。

     陈澄波:不要让移动学习成为好看却不好用的奢侈品

    

     陈澄波,KeyLogic(凯洛格)高级副总裁、思酷科技创始人

     一、场景革命的命脉

     场景革命,必须专注找到高频、强需的场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价值,通过补贴减少代价,带来极致的体验,再通过社交媒体把产品这个“1”后面的0都补上。

     反观移动学习,并没有解决这一点,即找到高频、强需的场景,然后通过技术提升价值,通过补贴减少代价,最后通过社交营销快速传播。

     企业学习的核心场景是面授课程,如何解决这个场景的问题呢?首先专注于痛点。我们现在整个学习都围绕着以讲师为中心的品牌课程,却离最后的学习效果相差很远。也就是:从讲得好,到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最后实现有效和高效的学习,这是一个学习闭环。

     二、提升效率,减少代价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大大减少代价?我们做了四个核心考虑:

     第一,智能上传:有测试、有预习、有复习、有应用,把签到表、满意度测试都做好;

     第二,智能进阶:有各种材料,包含必修和选修内容,如果是必修内容,如果不看当下的内容,就进不到下一步学习;

     第三,智能统计:自动完成整个阶段的统计,一键导出签到、满意度、复习、考试等统计列表;

     第四,智能推送:通过短信、App、邮件等多渠道,在关键时间点提醒学员。这全过程是无纸化的,这是我们认为场景革命的核心解决办法,它的操作流程很简单。

     三、关于价值和代价的总结思考

     我们做企业学习,如果只关注价值,而不关注代价,它可能是难以复制的“战略项目”;如果只关注代价,而不关注场景和价值,它可能是技术驱动下的“弱需求”。只有同时提高价值、减少代价,两者兼顾才是培训行业升级的方向。

     1、用户学习:兼顾系统化和碎片化

     移动学习最大的好处是碎片化的学习,但是不系统,那是不是可以说:用传统的方式系统化学习,用移动方式实现碎片化学习?难道就两者不能同时兼顾吗?就是把内容设计成栏目,每一期都是碎片化学习。

     凯洛格如何做“系统碎片化”学习?里面有主题的学习,每个词条下面有碎片化的呈现,系统化学习可以使用“闯关”来进行,对用户营造游戏化学习,把学习地图轻量化,不同的层级人员有不同的闯关设置。

     2、移动后端标签化

     在做移动学习的过程中,用户更多是感知到的是前端,但是真正影响底蕴的是后端。

     教育本身是反人性的,反人性的东西越简单越好。如果你去整合不同的供应商,最后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不但没有提高学习效果,而是提高学习成本。

     罗波:把80%的水浇在20%的花上面,对人才亦如此

    

     罗波,(KeyLogic)凯洛格咨询合伙人

     很多企业家更多的时候是被动转型,而非主动求变,这种又分为两种情况:

     A、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发展进入瓶颈期,很多原来被掩埋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不是坏事,其实是一件好事,糟糕的业绩让企业才有变革的动力;

     B、很多企业遭遇互联网新贵企业打劫,在巅峰时刻被颠覆。

     一、当下众多企业面临的挑战

     1、新老业务左右手互搏,内部利益冲突激烈,部门壁垒坚厚,沟通困难重重;

     转型新业务时,刚开始会震荡前行,公司资源的配比在传统业务是缩减的,而更多投入新业务,这时候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就会显现出来,在公司内部的沟通可能比外部的沟通还要困难得多。

     2、新业务团队组建存在的潜在冲突;

     很多新的领军者来自少壮派和少量外招,领军者调到新业务之前,他原来的业绩是非常优秀的。然而,在企业转型中,成功者往往是经验的积累,容易陷入“经验陷阱”,而转型给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市场空间没办法等到人才的新能力培养出来,因此在巨大的挑战面前,需要快速重塑知识。很多传统人才对互联网企业的感受是:快、创新、平等和开放、拥有自主权。

     3、传统业务活力下降,组织臃肿,人才创新驱动不足;

     以前,管理层级过多,中间层占比过高,非业务人员和业务人员比例失调,人员分工过细,伴随增长乏力,人员工作量极不饱和,内耗严重。

     4、现状认知不足,高层思想未能统一;

     除了老板焦虑不安,很多中高层或者决策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焦虑,他们中很多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虽然他们在行动中并没有展现出来这些意味。

     5、转型企业不被看好,人才吸引难度大;

     我们总在讲人才和企业要匹配,但问题是:企业的模子要不要变化?你是让人才适应你的企业吗?为什么不能打造一个他们成长的空间呢?

     二、管理人才的办法

     我们总结了一些办法,帮助传统企业更好地管理人才:

     1、战略地图

    

     第一步,从认清现状和现实开始,然后找战略主题、关键任务和举措。很多企业转型的时候,有惯性思维。如何打破这种惯性呢?用走出去的方式去交流参观,从而完成触动,看清现实。

     2、人才地图

     在绘制企业战略地图的时候,我们需要清晰战略主题、推演关键任务,我们可以把业务分为传统业务、成长业务、探索业务,分清楚之后,我们的人才才好做布局。

     寻找关键人才,有两个核心:关键人才和关键岗位。

     我们要关注几类关键人才:开放性人才(传统业务里面具有颠覆式产品开发能力的人才,企业里面要有容错和试错的氛围,转型业务需要新业务的拓展人才)、领军人才、关键中高层、专家型人才。这四类人才都是公司非常关注的人才,他们都属于高价值的人才,他们的独特性非常高。对于独特性非常高的人,更多的方式是采取内部培养的方式,因为市场供应太少。如果市场供应量比较大,可以通过外部引入。

     从这里可以得出人才地图如何建立,第一要建标准,第二要识别人才,第三要考虑应用,第四要加速成长。

     测评的标准有这几个维度:基本条件、能力、绩效和经验,但是在核心转型期,看重的是能力和潜力。这个时候,经验不是核心要素,因为成功反而是一个包袱,当然,到了高速发展阶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而言,潜力是不能被培养的,更多的是要被激发,它包含三个层面:成就动机、学习能力、跨界思考。在能力方面也有几个维度可以区分卓越者:关注结果、引领变革、品格、人际交往能力等。

     很多企业内部孵化机制,不应该通过传统的测评方法,而是通过实践的方式选择。在选择人才方面可以慢点,慎重点。

     什么是公司的A类人才?你要把他们放在最核心的岗位和任务上,让他们发展新的业务,可能刚开始的盘面比较小,但是这个业务代表未来,可以让未来的路越走越宽。

     在转型期,可以用两个维度培养人才:第一,把关键任务和培训结合起来,通过关键任务不断迭代,激发人的成长;第二,聚焦关键人才进行统一培养。

     伊光旭:暂停摄入信息!

    

     伊光旭,“新三板自媒体第一股”飞博共创创始人,坐拥1.5亿粉丝,旗下包括“冷笑话精选”、“星座秘语”、“电影集结号”等近200个知名自媒体

     学鸟飞,能造出飞机?学别人做社群,能造出自己的社群?别人的答案不能推动你思维的发展。大部分人都比较懒惰,希望直接得到答案,而不去思考当中的逻辑。答案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需要有系统的问题。

     别人做了一个社区社群,你就别学他,你有没有先弄清楚他做社区、社群后面的逻辑是什么?价值点在哪里?这是学习方法和思维的不同。学习不等同于把信息记忆储存,我们的脑子里存了太多信息,存储再多也没用,关键是怎么用起来。

     我们依靠熟悉的经验,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判断一个事情,但我们就真的知道更多吗?

     面对同样的信息,不同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这个世界,看起来挺真实的,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信息没有理解,这样的世界对我们而言,是陌生而已知的世界。

     不断把别人的案例和自己的验证总结成理论。你是想要百度搜索式标准答案的学习方法,还是知乎证伪式各种答案的学习方法?学会提问、思考,不要让答案到此为止。

     限制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最强大的掣肘力量,永远是他自己所一贯秉持的、常常是被既有教育体系所塑造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法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从小家庭教育,二是从小学到大学阶段所获得的教育。

     每个创业者所有分享的东西都是他抽象出来的理论,你很热情过来听演讲,如果只是把理论学回去,基本上是从理论出发,又回到理论为止。我们能不能在学到一个理论时,找到一、两个案例去验证,自己去体验一下,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当你不断去验证,总结成自己的理论,就学会一种更好的思考方法。

     所有成功的学习都要放在一个你热爱的、困惑的问题当中,去找到相应的解答。这种学习的威力是后面有一个强大的动机,有一个好奇心在驱动你。

     你现在要学习复杂的东西就要用新的学习方法,不要用“答案到此为止”的方法,而要用问题、答案才刚刚开始的方法,这个方法特别有效。

     有些人看到社群热,就动不动也要建立。线性的知识整理,不亚于单点的知识创造,因为进行有效学习的本质是理解和创造关联。

     如何建立理论到知识的关联性?如何构建社区社群与具体操作的关联?当看到现在的热词,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想,今天有些人创业,动不动就要建立社群。你要思考,哪些事情是需要做的,哪些是不需要做的?这样才会省出时间。打磨产品,把前面的需求想清楚,这就是方法应用的地方。

     建议掌握两个学习的方法:第一 ,掌握判断何为好知识的方法;第二,掌握把知识关联和灵活驱动的方法。听点信息,多去研究如何将一个好的信息挑选出来。当你运用一个知识时,并不需要都是自己写的,如何整合别人的思想,把这些思想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这才是牛逼的本事。

    

     如何判断好知识,让知识为你所用,需要好的方法。同时,我们要掌握将这些知识关联起来的方法论。这两个标准很重要: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是把一个东西的定义弄清楚,“为什么”是把一个东西的逻辑关系弄清楚。

     你如何将创业者思考并分享出来的理论分解成为你能用的经验,这还得自己学学把知识关联起来的能力。大家出来创业或是工作,希望不要最后钱也白花了,还落下个傻逼的定义。我们拿了投资人钱,招了靠谱的员工,就得想想如何把后面的定义、逻辑弄清楚。

     PS:以上笔记均源自笔记侠在印象笔记、行动派太空仓、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9.0发布会】、社区场景革命合作的笔记摘要。

     想看更多春节系列知识红包,点击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自媒体运营·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自媒体运营·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社群管理·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投资·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投资·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三)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四)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五)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方法·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方法·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人工智能·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大数据·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组织管理·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创业法律·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创业法律·精华导览(二)

     点击下面,还有惊喜

     打开有惊喜:不用给红包,也能看笔记

    

    

     打赏不归笔记侠,归笔记达人,代谢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程维|张小龙|张一鸣|俞敏洪丨李丰|蔡文胜丨段永朝丨罗振宇|罗胖|罗振宇2|吴晓波|吴伯凡|宗毅|熊俊|吴声|秋叶|伊光旭丨李欣频|王东岳...

     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张邦鑫丨季琦|刘德|雕爷|王信文|齐俊元|凯兹|赵迎光|行动派琦琦丨张怡筠......

     互联网笔记合作伙伴

     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中欧商业在线|中欧战略系|黑马会|复旦大学哲学课堂|李欣频私塾课|互联网大篷车|行动派|中关村国际创业节|福建省互联网年会|俺来也青春创业营|葡萄创投|碳九学社|广州创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