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万分努力的疯子,“阿里云先生”王坚湖畔大学演讲
2017/5/24 22:50:21王坚 笔记侠

    

    

     内容来源:湖畔大学出品,喜马拉雅FM播出的《湖畔三板斧》音频节目。笔记侠经授权整理笔记版。

     今日笔记侠客| k 责编 | Even

     第1436篇深度好文:4809字 | 6分钟阅读

     —每周三,在笔记侠遇见湖畔大学—

     笔记君说——

     侠客们,晚上好!新商业路上,笔记侠与你守望相助。

     王坚博士说:数据变成了我们新的生产资料,给了我们一次新的机会。

     带着以下的问题,一起来学习:

     数据与基础设施是怎样的关系?

     “云计算”是如何被描述的?

     “数据”对一个事件判断的重要性?

     一、数据是沉淀下来的

     数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东西——数据不是收集起来的,数据是沉淀下来的。能收集起来的是“信息”,沉淀下来的才是“数据”。

     它们差别在什么地方?当数据是收集起来的时候,数据的这个架子,就已经被收集人的目的给结束了,这个就是“信息”了。

     那么,为什么互联网的数据会沉淀下来?就是跟基础设施的机制有关系。

     当有了TCP/IP,当你传输的时候,数据就会沉淀下来。这是互联网非常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数据的来源。

     (笔记侠注: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以前大家要知道什么样的美国人当总统,那就是做盖洛普民意测验(笔记侠注: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美国舆论研究所进行的调查项目之一)。就是到大街上去拦着一百个、一万个人,大概提个问卷,完了回去处理一下,基本上也就知道了,八九不离十,很准的。

     打个比方,其实我们今天没有人知道推特(twitter)上的聊天到底能告诉你什么,但是有一天你有问题的时候,聊天数据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二、数据,没有值钱不值钱的

     如果一个人想着“我抱着一个值钱的数据做生意”,基本上这个人不靠谱。

     “数据”的想象空间无限大!所谓“数据”就是互联网到今天为止的数据,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把沙子变成金子。

     今天的“互联网+数据+计算”,给大家的机会不是去淘金子,而是把沙子变成金子。

     那什么是大数据?夸张的说,就是有一天,你拿了你觉得最不值钱的数据,然后机器帮你算了,告诉你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时候就是“大数据”。

     这句话实际上是考验我们的自信心,世界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是我们自己的经验跟智力能够决定的。

    

     但是碰巧,世界多了一台计算机出来,它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对我们的挑战是“你信不信这件事情是真的”。越来越多的东西会离开我们的经验,离开我们自己可以做的判断,剩下就是你信不信了。

     总结起来,就是两点:

     第一,它是沉淀下来的,不是收集起来的。

     第二,它是来考验你的信心的。你一定不是用原来的方法来用这个东西的,差别就是你最后能不能接受这个东西。

     三、数据变成了我们新的生产资料

     从产业角度,数据给了我们一次机会。用一句话来讲是:数据变成了我们新的生产资料。

     它的价值是今天没有被挖掘出来的,而且数据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它跟土地不一样,它是一个彻底可以被分享的东西。也就是,你可以从推特(twitter)上知道谁是美国总统,可以知道谁是流行病,但是在一块地上你不能盖了住宅,再盖体育馆,这样是盖不起来了。

     这件事情其实还没有开始,为什么?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在中国甚至整个世界上,对于这块地的界定都没有界定完,公有还是私有都没有讲清楚,怎么分享也没讲清楚。

     为什么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数据的价值不是靠数据本身来体现,要靠计算来体现。

     四、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我觉得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你如果要真要做这笔生意,最后逃不掉这个东西。当然你想“混”没关系,但要真做,最后一定避免不了。计算就是这么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

     有了计算以后,软件就发生了一个彻底的变化。过去的软件靠什么东西值钱?实际上靠软件的功能,比如:能不能排版等。但是到了今天,软件值不值钱,有没有功能已经没有关系了。

     今天如果你做一家公司,要么就变成谷歌这样一家公司,所有对计算能力的需求都是自己要来完成的。如果你今天还是像传统公司一样,去买一堆机器放在自己的公司里或者自己去托管。那我觉得不但方法不对,还有一定是计算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

     就相当于你办一个工厂,你自己去盖个电厂,不需要用国家电网的电。那么,只有两个东西:要么这个电厂干得足够大;要么这个工厂其实没有大到用国家电网的电,自己拿个柴油发电机互动就好了。

    

     我想云计算如果要用两个词来描述的话,一个就是做通用计算,第二个就是要把计算变成一个公共服务。

     就像电一样,只有把计算变成公共服务的时候,那个新的时代才会到来。

     所以我想总结一下这三个东西:

     第一,从产业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变成一个基础设施,从此划分了传统互联网跟XX互联网这条界线。

     第二,数据成为了一个新的生产资料,从此我们有一个新的世界可以去探索,为什么分享经济能存在?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所有的价值靠计算来体现,而不是它本身的体现。就像土地的价值,如果土地本身有价值,那就是政府卖地,但是土地真正的价值是耕种上面的人来体现,并不是土地本身来体现的。

     所以这三个东西加起来,我宁愿把它叫做计算经济。为什么叫计算经济呢?比如推荐,推荐什么就是算法。所以,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智力跟计算能力,在这里面起的作用是它真正经济的价值,这是我想表达的。

     延伸阅读:王坚:阿里云先生 触动谷歌的奶酪

    

    

    


     王坚,人称“阿里云”先生,是阿里巴巴最早看到云计算前景的人。

     云计算将成为互联网底层设施

     毫无疑问,王坚是阿里巴巴最早看到云计算前景的人。2009年9月10日,阿里云计算公司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庆典之际成立,王坚担任总裁,带着400多人的团队开启了中国最早研发云计算的里程。

     云计算并非王坚加盟阿里的初衷。2008年9月入职前,王坚的职务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主管研究用户体验和大数据。马云给他的职位是阿里首席架构师,负责研究整个集团的技术架构。

     研究了近一年,王坚和云计算不期而遇。他认定这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如同电力是工业社会的底层设施,云计算将取代传统IT设备,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底层设施”。

     这是他迄今仍然坚持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不过在阿里云成立之初,云计算在互联网行业还是个新名词,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更是遥远。

     一个令老阿里云员工们记忆犹新又哭笑不得的细节是,公司刚成立的前两年,他们出差用餐时,开发票的服务员总是“好心”地将“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加一个字“阿里云计算机有限公司”。

     去IOE

     加盟阿里之初,王坚就告诉管理层,阿里业务的增长速度带来的IT设施扩容成本,很可能拖垮公司。在后来的一次预算讨论中,王坚与技术团队郑重明确阿里再也不购买一台小型机,“阿里应该尝试用PC技术替代小型机技术。”

     自此开始,王坚推动阿里巴巴 “去IOE”,即弃用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软件和EMC的存储设备——这是过去十多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底层架构,因为不可或缺而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这一架构无法满足互联网企业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需求。

     阿里云的任务,是打造互联网数据分享的平台,通过云计算基础服务,为大数据的分享、流通、创造新价值提供土壤。2013年5月17日,支付宝下线最后一台IBM小型机,标志着阿里集团“去IOE化”的完成。同时也引发了大型企业底层IT建设的新思考。

     阿里巴巴的招股书显示,2013财年云计算给阿里巴巴带来的收入超过6.5亿元人民币,截至2014年6月,已经有140万客户使用阿里云计算平台,遍布电子商务、数字娱乐、金融服务、医疗、气象、政府管理等领域。

     云计算还成为阿里巴巴和政府之间的大生意。2014年开始,马云频繁拜见浙江、海南、贵州、广西、河北、宁夏等省市(自治区)领导,而后双方达成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

     没人否认,这是王坚的价值在逐渐显露。尽管整个2013财年云计算带来的6.5亿元人民币收入,对于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来说不值一提,但马云依然愿意为云计算的技术论坛站台,并把“云+端”提升到集团战略地位。

     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在阿里上市当天说:“阿里云的前途不可限量,它是互联网的未来”。

     中国软件与服务集团总裁陈宇红:王坚就像是中国云计算的布道者,“我们是同龄人,他却有一种要做出点儿推动整个互联网进步的事的决心。”

    

    


     坚持就是伟大

     在云栖小镇咖啡馆的前面上刻着一句醒目的话“坚持你相信的,相信你坚持的。——王坚

     这令人想到王坚的另一个特点,执著。阿里云成立五年,集团内外关于“阿里云要被撤掉”的传闻此起彼伏,直到2013年才彻底消失。时任阿里云计算公司总裁的王坚,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2012年阿里云发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YunOS时,遭到了谷歌的封杀——后者认定阿里YunOS是以安卓系统为基础研发的,要求智能手机厂商在安卓和阿里YunOS之间二选一。很多主流手机厂商迫于压力选择了安卓,这也是王坚在文章开头的发布会上说“没想到会有今天的合作”的原因之一。

     “如果太在意外界的看法,那你什么都做不成。有时候就得专注,目光和心思盯着自己想做的事。”王坚这样解释自己的执著。但他坦言也经历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那是2012年年中,阿里云内外交困,组织了一场员工和客户共同参与的“共创会”。王坚在会上把每年一度的阿里云“飞天奖”颁给了全体员工,颁奖词是一句略带悲情的话——“坚持就是伟大”。

     坚持到冬去春来拨云见日的王坚并不认为自己的执著是阿里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他说,除了阿里云员工们的努力之外,马云、蔡崇信、曾鸣的支持至关重要。

     “蔡崇信告诉我阿里云不要担心财务问题,曾鸣被称为阿里云的妈妈,事无巨细地关心阿里云的进展。”王坚说,马云本人不懂技术,但给了他最大的尊重,让他放胆去做。

     最像乔布斯的人

     在集团其他高管质疑阿里云时,马云说过一句堵住高管们的话:“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你的技术是100分,但你的管理是0分。”这是马云在2012年阿里云年会上公开对王坚的评价,令包括够快科技CEO蒋烁淼在内的很多人记忆犹新。

     男默女泪是很多被王坚批评过的下属在走出他办公室时的真实写照。王坚从不拐弯抹角,总是一语中的地指出下属们的工作失误,这让一些人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产生负面情绪。“但他有他的细心之处。”

     方晓敏时任阿里云人力资源总监,每次有人黑着脸或流着泪走出王坚办公室后,王坚也会出来悄悄地说,等会儿你帮忙安抚一下他(她)的情绪吧。

     留给更多人最深印象的是王坚的温和。他总是一张笑眯眯的脸,眼睛笑成向下弯的弧度,和每一位员工亲切地打招呼。于是在阿里内部,他被贴上最多的标签是“温暖的笑容”。阿里云不像淘宝天猫那样要求员工取花名,但没有人称呼王坚为王总,他们都叫他“博士”。

     1962年10月出生在杭州的王坚是心理学博士,毕业后在浙江大学心理学系任教10年,做到了系主任和博士生导师。1999年,王坚受邀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其间他带队研究的项目颇受比尔?盖茨的赏识,离职前做到了常务副院长。

     曾经的职业生涯令王坚保持着不断学习的习惯。他的办公室有一整面墙是书架,摆满了技术类的英文原版书,还有部分二战题材的作品。因为“理想主义”和“太执著”,王坚被认为是阿里巴巴最像乔布斯的人。

     (最有价值的干货分享给你!感谢阅读,我是笔记君)

     王坚演讲完整内容,扫描下图二维码,到喜马拉雅亲耳倾听。

    

    


     长按下图二维码收听系列完整音频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