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对谈比尔·盖茨:成功归功于专注和使命感
2017/12/17 23:09:47卡罗尔·卢米斯 笔记侠

    

    

     内容来源:本文摘自湛庐文化出品《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授权发布。

     今日笔记侠客&责编| 清野

     第1912篇深度好文:5350 字 | 8 分钟阅读

     完整笔记· 商业思维

     本文新鲜度:★★★★★ 口感:红丝绒蛋糕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怎样定义成功?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如何使公司走向全球?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给投资者的建议是什么?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个是连 E-mail 都不会用的传统行业投资人,另一个是自称为科技行业的书呆子,但这两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净资产860亿,巴菲特净资产756亿)之间跨年龄界限的深厚友谊却持续了26年之久,他们的智慧也在交往中互相影响、不断升华。

     所以,当这对年龄相差25岁的行业智者相见时,他们会谈论什么?当他们无可比拟的智慧以及难以穷尽的财富碰撞时,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自己,是由很多关键因素所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点源自认知。

     今天我们试图根据《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中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多场对谈,还原巴菲特和盖茨的认知世界,试图整理出一些产生价值的线索,比如他们是怎么看待成功、如何致富,以及给投资者的一些建议。希望我们都能离智慧越来越近。

     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机,他的长期投资取得了惊人的回报。这位传奇的投资家,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专注”。

     比尔·盖茨是一个对技术有热情、对人类有使命感的人。他有很多财富,但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很简单,这种使命感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装出来的。

     一、我们如何致富?

     Q:你们自己是怎样定义成功的呢?

     巴菲特:我个人的看法是,成功就是快乐,快乐是我安身立命之本。我庆幸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欣赏的人一起工作,我也没必要和令我作呕的人合作。

     我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到了办公室以后,总觉得自己如同躺在沙发上绘制着天花板。这简直太有趣了。工作中唯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我偶尔必须解雇某个员工,这种事每三四年发生一次。

     有人说,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快乐是满足于自己的拥有。我不知道在这一句话中哪一点更适用于我,但我的确知道自己不会去做任何别的事情。

     我想建议你们,当你们出去工作时,要与你钦佩的人共事,在他们的组织里工作,因为这将令你兴奋。

     我一直为这些人担忧,他们总会这么说:“我准备先去干10年,尽管我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然后我就去干这个……”这有点像储存你的性能力留待年老色衰之时,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

    

     比尔·盖茨:我同意,关键在于你能否从自己每天的工作中得到乐趣。对于我来说,这种乐趣是与非常有魅力的人共事,致力于解决新问题。每当解决一个新问题,我们都会觉得:“嗨,我们又获得了一点点成功。”

     我们相当谨慎,不会过多地纠缠在已有的成就上,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总是从用户那里得到反馈信息,他们告诉我们机器太复杂,用起来不太顺手。解决复杂性的问题、实现技术的突破和研究计算机产业,特别是软件开发,是最有趣的工作,我想我正从事着最称心如意的工作。

     Q:你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你们觉得自己是个成功者吗?

     巴菲特:就我而言,成功与智商无关,关键在于理智。我一向将智商和天才看作汽车的马力,而最后输出功率的大小则取决于理智。许多人开着400马力的汽车却只发挥出100马力的功率。

     “最佳状态”应该是:200马力的车百分之百地发挥出200马力的功率。

     那么,为什么一些聪明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却不能获得他们应得到的结果呢?

     这跟个人的习惯、性格及理智有关。

     首先,不要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然而,事实是,有些人能行,有些人还是不行。不行的人并非客观条件不允许,原因主要在于自身。因此,在这儿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先选择一个你最崇拜的人,并写出你崇拜的原因及他身上的优点;然后再选出你最厌恶的人,并写出使你厌恶的地方。只要经过一段实践,你所崇拜的对象的优点就会渐渐地成为你自己的,假以时日,就会全部成为你自己的了。如果坚持这么做,你将会发现你把自己所有的马力都转换成了输出功率。

    

     比尔·盖茨:我非常赞同巴菲特刚才对于习惯的一番高论。幸运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计算机,这大概就是我成功的缘由及秘密所在。

     尽管当时计算机非常昂贵,功能开发也有限,但还是令人神往。一些朋友和我几经探讨之后,一致认定:这个神奇的芯片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人人都能掌握的东西。我们认为,计算机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编写程序将会成为一件非同寻常的大事。

     基于这点“先见之明”,我们就雇用了几个朋友编写软件,想看看计算机这个玩意儿到底有多神奇。结果表明,以计算机为主角的信息革命不仅节省了人们的体能,而且还大大拓展了人的智能。

     二、世界使我们得益

     为何沃伦确信,中国的每个人都希望喝可口可乐?

     Q:你们作为实业家,是如何使你们的公司走向全球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我们不直接使我们的业务走向全球。我们投资的两个最大的公司是可口可乐和吉列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的收入的8%来自国外,而吉列公司的收人的2%来自国外。因此,它们正在参与改善全世界的生活标准,而我们依靠它们走向全球。我能安坐在奥马哈,让杜格·艾维斯特(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

     比尔·盖茨:我们的业务确实是全球性的。个人电脑标准是一种全球标准。

     你在韩国或埃及所需的电子表格,与你在美国所需的东西是大致相同的。我们必须作某种变动,以适应当地语言,而这是我们的业务的一个有趣的组成部分——懂得双向语言以及你在汉语、日语和韩国语中遇到的大量基础知识。

     事实上,我们的市场份额在美国之外比在国内高得多,因为相对说来难于建立当地分公司,也难于了解当地的条件、当地的销售渠道和关系。由于我们的大多数竞争对手来自美国,而且同样不善于经营国际业务,我们在其他国家的业务甚至更兴旺。

     我们的大部分增长将来自美国以外。这儿的市场即将达到多半是一个置换市场的地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消费者不需要能看、能听和能学习的更好软件。可是,在美国以外,我们仍能见到那种早期的业务大幅度增长的现象。

    

     Q:是什么促使你俩于1995年一起前往中国,那次旅行对你们此后的全球业务决定产生了什么影响?

     巴菲特:我的家人对我前往中国感到吃惊。我的旅行从来不越出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县的边远范围。我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还证实了我的感觉,即未来在中国将售出大量可口可乐。我对那儿的每一个人说,可口可乐的作用就象是一种催欲剂。

     比尔·盖茨:我们有许多理由前往中国。部分是为了休息和娱乐。我们发现在那儿有儿家麦当劳餐厅,因此我们不觉得离家太遥远。前去看看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前去看看那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前去会晤一些领导人,这也是令人激动的。

     中国是一个微软公司已经在投资的市场。自那时以来我们增加了很多投资,可是,就我们的销售的百分比来说,在中国的销售是微不足道的——不足1%——而且,即使在今后5年内,虽然在中国的销售将翻上一番,情况仍是如此。

     实际上,只是从未来10年的角度看,我们才能说,我们对中国市场如此重视是值得的。

     虽然每年在中国售出大约30万台电脑,人们并不为软件付钱。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付钱。而且,只要他们打算偷盗软件,我们希望他们偷盗我们的软件。他们将变得有点上瘾,然后,在今后10年内的某个时候,我们将设法解决如何收钱的问题。(以上数据均来源于1988年)

     三、创新“改造”我们

     Q:你们两位都是各自行业的创新者,你们对创新的定义是什么?

     巴菲特:实际上,在自己的工作中,我不怎么进行创新。

     我只有两项职责:

     一项是分配资金;另一项是帮助15或20名高级管理者,使他们在没有任何经济顾虑的情况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我的职责是帮助我的高级员工,使他们早晨起床就能够点燃足够的工作兴趣,继续以钱包空空和初出茅庐时所抱有的那样的热情投入工作。如果说我做的是这两件事,那么,他们做的事就是创新。

     比尔·盖茨:事实上,技术行业有许多曲折的变化。或许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如此有趣的行业,所以没有一家公司会故步自封。IBM公司将永远在技术上比任何公司更占优势,但它错过了技术发展道路上的几个转折点。

     因此,你每天早晨醒来时就应该考虑:“嗯,我们一定要竭尽所能,不再错过今天技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并仔细留意,在语言识别方面或在人工智能方面,正在发生着什么。

     我们要确保我们雇用的正是那种能齐心协力地做好这些事情的员工,而且我们要确定,在工作时没有感到措手不及。”

    

     然而,有时我们确实感到措手不及。比如说因特网出现时,我们把它作为第五或第六件优先考虑的事。当有人跟我提到因特网时,我没有说我根本不知道因特网如何拼写,而是回答说:“我已把因特网列入我的议事日程,所以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可是,紧接着我们就认识到,因特网比在我们的战略规划发展得更迅速、更深刻。因此,作为领导者,我必须营造一种危机感,必须认真倾听微软公司内部所有聪明人的意见。

     这就是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必须吸引许多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员工的原因。我们必须容忍许多不同的意见,也必须识别正确的意见,并给予支持。

     Q: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发生了革命性剧变。你们怎样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巴菲特:一开始我并没有领悟到这将是一次巨大的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将以激动人心的方式改变世界,而且速度飞快。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对待技术革命的态度与盖茨是截然相反的。

     我在技术革命中寻找商机。我想我能通过这些商机预测,在未来的10年、15年或20年之后,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模样?或许那时的商机将或多或少与今天的商机一样,除了规模可能会更大,国际交易可能会更多。

     因此,我关注的中心是不变的。比如,我看待因特网的方式是,尽力确定一个行业或一个公司会受到因特网怎样的损害,或者如何被因特网改变。然后,我就要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否认能从这种变化中赚取很多钱,我只是不认为我会是那个人。

     比尔·盖茨:整个世界将大大地受益于计算机的普及。可以预见的变化是,你的收入水平将不是取决于你来自哪个国家,而是取决于所受教育的程度。

     今天,一位印度的哲学博士很难赚到与美国的哲学博士一样多的钱。如果我们能使因特网像船舶运输货物那样有效地传送服务和建议,那么,你将拥有一个本质上开放的市场,这个市场既争取印度工程师的加入,也争取美国当地工程师的加入。而且,这有益于每一个人,因为这能使任何人更好地利用资源。

     因此,发达国家将是最早从中受益的。然而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中有幸获得良好教育的人们,完全应该从这一切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Q:你们是否感受到高科技的发展提升了商业领域的效率,愿意加大对科技方面的投入吗?

     巴菲特:我也坚信高科技在企业效率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不真心这么认为,当着盖茨的面,下这样的论断一定会心虚。不过,问题是,你要考虑到这一点:比如,我找到了一条复制杰克·韦尔奇的成功之路,并且拷贝了499个“韦尔奇”。

     韦尔奇继续经营他的通用电气公司,其他499位占据了《财富》500强的其他席位。如此的《财富》500强在5年之后会不会带来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呢?

     我认为答案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如果你制造了500个杰克·韦尔奇,他们之间会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如此一来,可能会拉低整个美国商业界的利润率水平。然而,如果这些人并非那么精明,而只有一个杰克·韦尔奇和他们竞争,情况则会大不相同。如果管理水平迥异,那么获得超高利润率的概率也会大为提高。

    

     当创新取得进步时,资本主义似乎自行失效了。这简直是太棒了,因为这意味着一切都会变得更好。不过,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在踮起脚尖的同时又不让别人注意到你?

     比尔·盖茨:当你开始使用高科技时,一定会感受到效率的骤然提升,特别是美国的企业在这方面比美国之外的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时候。高科技能使你们得到更好的沟通,很多原本不可能在全球范围拓展的生意,现在也因此蓬勃发展起来。

     当仔细观察那些真正的大赢家时,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微软公司、波音公司或通用电气公司,你就会发现,这些能够获得20%净资产收益率且正迈向全球化的公司无一例外地都受益于科技的发展。

     不过,这也不能保证10年之后它们依然可以获得这样高的净利润。几乎可以确定的是,目前的情形应该不会持续很久。

     四、投资的秘诀从未改变

     Q:对于非职业投资者,你有什么建议?他们应该投资何种产品?

     巴菲特:如果他们不打算成为主动投资者,这样的人应该占极少数,那么就应该坚守指数型基金。可以选择任何一类低成本的指数型基金,并且应该做长线投资。

     他们没有能力选择正确的价格和正确的时间,他们想要做的就是避免错误的价格和错误的股票。此外,他们还须确保他们只是分食了美国企业的一杯羹,而不是一下子买下全部。

     Q:如今,我们应该给投资者提点什么建议呢?

     巴菲特:必须让投资者知道,他们今天读到的所有关于投资策略方面的建议都是可有可无的。

     他们的投资策略只应该考虑到以下两点:

     第一,即便他们知道整体经济的走向,却未必知道股市将要发生什么;

     第二,他们无法挑选到比平均水平优秀的股票。股票是一种适合长期持有的投资品。

     一般情况下,他们可能在两件事上出错:买到错误的股票,或者是在错误的时机买进、卖出股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本没有必须频繁换股。他们只要购买美国产业“横切面”中的一组股票,如果这个行不通,那各处搜寻优秀个股就更不会奏效。

     另外,他们必须对贪婪保持警惕。我经常跟大家说,应该在别人感到恐慌时变得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感到恐慌。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曾易。当然,你起码不应该在别人变得贪婪时变得贪婪,在别人感到恐慌时恐慌。至少,设法远离它。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页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