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活在当下,少数人看到苦难 | 国学
2018/9/1 23:28:43 笔记侠

    

    

     内容来源:2018年8月12日,由创合汇、上海交通大学SIPA经济与管理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的“人文与科技论坛”上,李里教授进行了以“国学精神在当下”为主题的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李里,知名国学专家,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书院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封图设计 | 泉十七 责编 | 清野

     第2475篇深度好文:10402 字 | 15 分钟阅读

     全网首发·完整笔记·文化生活

     本文优质度:★★★★ 口感:西湖醋鱼

     笔记君邀你,阅读前先思考:

     经学的正确概念是什么?

     学国学,需要学哪四个层次的东西?

     什么叫做人的能量?

     今天非常有幸来参加论坛,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探讨一下国学在当下的一些意义。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如果用大家都能够听懂的语言解释它的概念,那就是具有中国精神的学问,就叫做国学。

     具备中国精神所有的学问都叫做国学,这个内容是很庞大的,所以中国精神是核心。

     1.观就是认识

     中国精神指什么?

     四句话,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方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和忠孝节义的价值观。

     在这四个精神下面的一切学问都是国学。

     观非常重要,观就是认识。

     宇宙观就是对宇宙的认识,世界观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认识,价值观就是对价值的认识。

     什么叫价值?价值就是值价、值钱,价值观就是值钱观。

     什么叫值钱观,就是每个人的心中什么最值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称,他认为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他的价值观。

     有些人认为钱最值钱,就是他的价值观,有些人认为情最值钱,有些人认为权力最值钱,有些人认为人际关系最值钱,每个人认为亲情最值钱,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值钱的东西,这就是价值观。

     今天的人都说三观,说两个人在一起,要三观相同相似,实际上这个话接近正确还不够正确,因为三观还不够,只讲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决定基础是宇宙观。

     所以,三观和谐不和谐是现象问题,最根本是宇宙观一致,就是对宇宙的根本的认识。

     什么叫做宇宙?

     上下四方之为宇,古往今来之为宙。上下四方这是空间,古往今来这是时间,宇宙就是最大的时空,最大的时间和空间就构成了这个大自然,佛家叫做三千大千世界。

     这个世界是由漫长的时间组成的,几十万年,几十亿年,几百亿年,几千亿年,这是时间的久远,空间的庞大。

     潘宗光教授讲,一维世界到九维世界,空间是无穷大的,佛教讲时间是前前问历后后无中……时间空间是无穷无尽的,这是大自然。

     世界观就是对宇宙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和对价值的认识,在这个认识下的学问叫做国学。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国家的人文都能叫做国学的。

     日本能不能把他们的学问叫做国学?韩国行不行?土耳其行不行,法国行不行,美国行不行?

     这些国家都不能把自己国家的学问称之为国学。

     日本的学问只能算中国国学的附庸,美国的学问只能算西方文化体系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派生的支流部分而已,不能叫做国学。

     印度的学问能不能叫国学?可以,可以称是印度这个国家的学问。

     在特定的土壤上系统延续产生的学问,才能称之为国学。

     印度的学问是在印度特定的土壤上系统的长久形成的,它可以称之为国学,而中华民族的学问是在中华民族的这块土壤上土生土长、连绵不绝、系统完整,形成一套体系,所以称之为国学。

     西方的学问是发源于希腊罗马,所以西学的核心是希腊罗马,整个西方的学问都是从希腊罗马的学问派生出来的,所以罗马帝国解体以后,没有哪个西方国家说自己的国家学问是国学。

    

     2.中国的国学

     中国的国学具体来讲,从内容的广度上分为四个部分:经史子集。

     中国的国学就是四个部分组成的,经史子集这个概念又久远但是又权威,最早见于唐朝大臣魏征编的《隋书》里面,第一次把中国的学问分成经史子集四大类。

     因为这个分类方法很好,从唐朝一直沿用到清朝,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四库就是四个库房,经库、史库、子库、集库。图书是学问的载体,经史子集四大类书,把中国的学问全部包含完了。

     国学严格来讲是由两个东西构成的。一个就是告诉你是什么,一个是教你去认识它、了解它里面具体有一些什么内容。

     经学是什么?

     如果你没有系统学习过,你就是茫然的。《金刚经》是不是经学,《道德经》是不是经学,《山海经》是不是经学,黄帝内经是不是经学?全部都不是。

     经学不是带个“经”就是经学的,这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如果不学习,你就不了解,这属于知的范畴,知道它,但是不等于认识它。

     如果没有深入系统的了解,你就无法对它做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就是认识。每个问题都是这样的,首先是了解它,然后是认识它,认识它就是价值观。

     比如区块链,如果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的人,那是很茫然的,什么叫做区块链,连区块链是什么东西都没搞清楚,如何知道它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国学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知道什么是国学;第二个是提供给我们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价值的智慧和方法。

    

     简要地讲,国学当中第一个是属于知识层面的问题。

     比如说经学是什么,这是一个知识,你不知道它你就不晓得它,当然就无法对它做出判断。

     而我们往往很多人对不知道的东西都会判断,从来没有听说过国学,就会首先说这是过时的,这是封建迷信、落后的东西,从来没有听说过佛学,就会讲这是宗教迷信,没有什么价值。

     那么,从来没有了解过就做出的价值判断是如何做出来的?

     这就来源于一种习惯的语境和习惯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人云亦云:

     他们都这么说,所以我也这么说,我的父母这么说,我的老师这么说,我的同事也这么说,我的领导也这么说,新闻联播也这么说,党和国家也这么说,网络媒体也这么说,所以我们大多的认识都来源于别人怎么说。

     而真正正确的认识,必须建立在我们对它的了解上。

     比如说一个人,你从来都没有和他深入接触过,甚至没和他打过照面,你就判断这个人不行,这个人我不喜欢,这个明星有问题……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

     包括国家领导人,包括很多知名人士,或者说不知名的人士,你身边的很多人,你的认识都来源于别人怎么说,他们都怎么说,我就觉得是这样子的。谎话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的,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潜下心来系统学习了解国学在讲什么。如果没有时间,我们主要应该学习国学所提供给我们认识世界、把握宇宙的智慧和方法。

     对于我们当下的中国人,此时此刻坐在教室里的诸君来讲,更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国学的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方法。

     有了这个方法以后,任何东西你一听,你一学习,你一了解,大概就能够对它有一个比较接近于正确的认识,要想绝对正确是不可能的,但是比较接近于正确的认识。

     这是我们讲的开场白,先从知识层面简要说一下国学是什么。

     ① 经学的正确概念

     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经都不是经学,那么经学的正确概念是什么?

     儒家经典的学问,就是经学。要解释儒家经典构成的学问就叫做经学,在国学的概念里面,经学所指的只能够是儒家的经典。

     《道德经》是道家的,《金刚经》是佛家的,《山海经》是小说家的,《女儿经》是蒙学家的,这些都不是儒家经典,就不是经学。经学所指的只是儒家经典和对它的解释。

    

     中国的儒家经典,从经的角度来讲只有十三部。

     经学以儒家十三经为核心,被作为常识普及。

     儒家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什么是核心,经学就是这十三经吗?

     不是,是十三经和历朝历代的人如何讲解认识这十三经,所以四库全书收了147种注本,有147种不同的讲法,147种不同的认识。

     经学就是这十三部儒家经典连同所有注解它的书共同构成的,一部《易经》就有484种注本,也就是说一部《易经》有484种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讲解方法。

     讲《易经》的时候,首先问你讲的哪家的《易经》,是周文王的还是孔子的?

     文王讲的“易”是讲的政治哲学,孔子讲的“易”是讲的宇宙哲学,请问讲的是王道还是讲德的?这些人的“易”,讲的都是占卜的《易经》。

     真正讲《易经》,要把历朝历代的学者们的观点都梳理出来,才算把《易经》真正讲清楚,不然都只能是一家的《易经》,或者连一家的《易经》都没讲清楚,《诗经》也是如此,经学就是这样一种学问。

     十三经传达了什么?大多数中国人对世界、宇宙、人生和价值的认识。

     绝大多数传统中国人把握世界的全部思想都来自于儒家经学,但是不是全体中国人。

     我说绝大多数中国人,因为众生是无禁的,宇宙是差别的宇宙,宇宙的本体是两个东西构成的,差异性和同一性,这是宇宙的本体。

     所以《中庸》一开篇就讲: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这是讲宇宙的丰富性,老天赋予一切万物特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的特性,这就是天地之为性,老天赋予了这个丰富多彩大千世界一切万物特性,这就是差异性。

    

     率性之谓道,把所有的差异性统帅起来抽象起来总结出来,就提炼出了整个宇宙的共性。

     天命之谓性讲的是差异性,率性之谓道是同一性。宇宙是一个差异的宇宙,也是一个同一的宇宙。

     为什么是同一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这个人从来习惯不吃早饭,这个人习惯不吃晚饭,这个人习惯不吃中饭,这个人习惯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这个人喜欢按时吃饭,这就是差异性。

     但是归纳起来就是不管怎么做都要吃,就是同一性。每个人的鼻子都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不一样,都叫鼻子。

     《中庸》开篇两句话,把宇宙的本质全部揭示了——差异性和同一性。

     所以,经学是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中国人把握世界宇宙人生的方法。

    

     但是人是丰富的,不是所有人都按照这个方法思考人生,还有很多人他们有不同的对世界的认识,这来源于他们独特的生理环境。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人开始非常好学了,到处都在学习,这是同一的。

     那么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有人都在学习,但是学什么?为什么学,学来做什么?

     这些都是问题,而且讲的人当中,很多人讲的都是似是而非的学问,很多人讲的很不入流,有很多人讲的非常的正统。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场合里面,都有很多人在津津乐道地听。

     有些是乱说,也有人很崇拜他,你能说这些乱说的,或者说卖狗皮膏药的,或者说错误引导的这些人他们讲的没有价值吗?都有价值,为什么?因为众生无禁。

     不同的讲法不同的内容,都可以接引和他接近的众生,所以讲的再错都会有人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邪教,讲什么都会吸引他的粉丝。所以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存在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因为宇宙丰富性所决定了的。

     ② 子学

     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经学是绝大多数人的。

     大多数人都善良,大多数人都要出生、求学、找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养生、保健,基本的家庭生活,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但是就有一些人不工作,或者不参加学习,或者说不结婚,这部分人他们具有他们自己对宇宙世界的认知和思考,所以才出现了道家的思想,法家的思想,兵家的思想,杂家的思想,小说家的思想,墨家的思想,农家的思想,阴阳家的思想……这些思想都来源于丰富性。

     绝大多数人过这种生活,但是有些人就不过这种生活,绝大多数人都在红尘当中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教育找工作,和老婆吵架,给领导送礼,可是有些人偏不,懒得处理这些人间烦心事,我就不和你这些人扯皮,方法就是不和人来往。

     道家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最能代表道家的语言是什么?

     与其只是和那些好人来往,不和坏人来往,你们儒家的人最多不和坏人来往,我们道家人根本不和人来往,我只要不和人来往,我一切和人发生的矛盾就没有了。

     这些不和人来往的人,他们也有对世界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这套思考形成了道家的哲学。

     有一些人不和坏人来往,有些人不和人来往,有些人偏要和坏人来往,所以对待坏人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是坏人再坏我也不怕,我要温暖他、改造他、教化他变成好人。

     第二种坏人那么坏,我惹不起躲得起。

     还有一种是你是坏人,对不起我比你更坏,我把你收拾了。

     第一种人再坏教化你把你变好就是儒家。你是坏人我不和你来往我跑这是道家,你是坏人,我比你还坏,我把你收拾了,这就是法家。

     但是绝大多数人总想改造别人,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儒家。很多老婆一辈子都在改造老公,这就是儒家;还有很多老公一辈子改造老婆,这也是儒家;父母想儿女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生活,这也是儒家。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我的道可以说的,不是你们说的常道,常道是儒家之道,我讲的是非常道,不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走的路。

     我这个路很好,没有那么多纠纷矛盾的同时,就会得到一大堆孤独寂寞,只能和清风明月来往。

     事物总是利弊相生的,没有哪个事物是十全十美的,一切事物都是美丑并存,利弊相生的,这是宇宙的本质。

    

     除了绝大多数人以外,那些小部分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的思想,就构成了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就叫做子学,经学和子学是相对的,经史子集不是有经和子吗?

     经就是经常,就是绝大多数人,他们把握世界的思想,就是经学。小部分人对世界的认识就叫子学,叫一家之言。

     注意一家之言和众家之言是有区别的,经学讲的是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子学讲的是小部分人对世界的认识。所以《四库全书》里面讲了六经以外立说者,皆谓之子学也。

     总结一下,经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把握世界宇宙人生的方法和思想,子学是一部分人认识把握世界的思想方法。

    

     ③ 史学

     史学很简单,就是历史,记录历史的学问就是史学。

     但是我们只需要了解一条,作为中国人,中国的史学是全人类最发达的,全人类找不到第二个国家在史学上能够和中华民族比拟。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讲,全人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华民族那样有连绵不绝的史学著作和层出不穷的史学作家,独一无二。

     正由于中国人重视历史,重视对历史的记录,所以中华民族才成为全人类唯一一个五千年的文明没有断代没有灭亡的国家。

     人类文明古国,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印度,他们的文明全部断代的断代,灭亡的灭亡,唯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是由于中国史学的发达,中国人重视历史。

     史书浩如烟海,史书里面有十五类之多,核心就是正史,就是国家、朝廷、皇帝的史书,一共有26部,称之为二十六史。

     儒家经典十三部,64万字,但是二十六史有多少字?七千多万字。虽然只多十三部,可是文字多多少倍,几百千倍。七千多万字,全人类独一无二。

     ④ 集学

     集就是文集,由文集构成的学问就是集学,是中国人所抒发的对宇宙世界人生人心的感情。

     集学是做什么的?是抒情的,就是我们的古典文学,经史子集的集学就是我们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构成的。

     集学这个古典文学做什么的,不是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对世界的记录,是对世界抒发出来的一往情深的感情。

     这个感情里面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这是从古到今的诗人文人们他们在照见这个世界,他们在感知这个世界,他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所感知到的心灵的情感的火花、碰撞。

     每首诗,每篇古文,每篇辞赋里面都有无尽的深情厚谊,家国天下之情,男女恋爱之情,悲欢离合之情,人生无常之情,都是一个情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首诗是金朝大文学家元好问做的。他进京赶考,路过山西的时候遇到一个猎人打落一只鸿雁,鸿雁的爱人在天上看到了一头撞死了,元好问就出高价把两只鸿雁买下来。

     猎人兴高采烈今天赚了,打一个得两个,但是元好问看到大雁那么钟情,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感情,远远比人类强多了,自己的伴侣死了就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情。

     他无比感伤,把这两只大雁买下来之后挖了一个坟墓,立了一个杯,雁丘,填了这首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一往情深,这是男女之情,这是对爱情的无限的讴歌礼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岳飞的《满江红》,这是什么情,这是家国天下之情。

     陆游也写过一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临死了一切都皆空了,还有一样忘不了,北方还没有收复,还没有重整河山。告诉娃儿们,你们来祭奠的时候,如果收复故国重整河山一定要告诉我,讲这个我就爱听。

    

     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个人站在栏杆上才看到千里江山,别时容易,我要离开的时候,亡国被抓了多容易,可是回去要收复河山重返故国是多么艰难的事。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昔日的天上现在的人间,人间是苦海无边,天上是极乐世界。

     有一位女士说,从来没觉得人生苦,觉得自己很幸福。

     释迦牟尼佛说的苦,人间一切我们认为苦的事情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他是王子出身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妻子,生了一个最聪明的儿子,他有江山有美人有最聪明的儿子,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些对释迦牟尼都不是问题。

     所以人间的苦对他来讲都不是苦,他照见的是终极苦难生老病死,这不是一般人的问题。

     一般人都是活在自己当下世界当中,他必须病了才能感知病了,不病的时候都是熬夜,牙齿不痛的时候拼命吃糖,没有到肺癌的时候不戒烟。

     释迦牟尼佛是怎样的人,印度的佛学创始人,他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众生,他照见的苦难是终极苦难,八大苦。

     你感觉不到这些苦是很正常的,因为你活在当下的现实人生,你觉得你很好,家庭出身不错,样貌也不错,找的老公也不错,生的儿子也聪明。如果你哪天得了病要死了,那个时候你觉得苦,晚了。一般人没觉得这个苦。

    

     南唐后主李煜,这种感受一般的人有体会吗?民国时候有一个作家穆时英,小说《上海的狐步舞》的第一句话:

     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

     站在栏杆上看地狱上的天堂,因为你没有亡国,而且亡了国,你也不是亡国之君,只有国君在特定的感情才能生出这种感情。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北大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从北京跑出来,走到湖南长沙衡阳,在衡阳的二楼住,早上起来在栏杆上一站。

     他说我往栏杆一站,一下子悲从中来,千年以前的南唐后主的那句词一下到了心中: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大半个中国,华北东北都被日本人沦陷了,他一下子感受到了李后主这句词的悲怆,此时此地无限江山,我们逃出北平多容易,何时才能收复,深深的悲怆涌上心头,经不住热泪盈眶。所以集学都是丰富的中国人情感世界的显现。

     顺便说一下,唐诗宋词元曲大家很熟悉,请问区别在哪里?诗词的区别在哪?诗很整齐,词有长短句,这太简单了,这是常识。

     词和曲都是长短句,有什么区别,这不是真正诗词学的根本的不同,我告诉大家诗词的根本的不同在哪里:

     凡是可以说出来的感情,见得人的感情都是入诗的;见不得人的感情,内心深处的缠绵悱恻的都是入词的,词里面展现的是内心深处的感情,所以委婉。

     诗的感情清新明快,爱国家爱妻子爱儿女,这些感情都可以入诗,词就不是这样的感情了。

     比如说举个例子,爱你自己的老婆就可以写诗,爱别人的老婆就只能写词。这就是诗和词最大的不同。婚内感情适合写诗,婚外感情适合填词,而人的感情是丰富的,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文学情感词汇。

     李后主亡国的感情就适合填词,不适合写诗,慷慨激扬说自己亡国了。南唐后主回到故国没有?永远回不去了,这只能是无尽的伤痛。

     陆游的《钗头凤》,说和表妹两个人不可能的爱情,两个人再也不能在一起,无尽的悲痛,一往情深又无可奈何。

    

     一阴一阳为之道,如果你的心和身体都融入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时候,你就被它吞没了,你全部都是焦虑是不安是烦燥是紧张是痛苦,是无尽的恐惧和烦恼。

     要知道这是无可奈何下我们做出的选择,虽然我们在做,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但是错误也是没有办法的,必须犯这个错误。

     那么你的生命才能真正的得到升华,才能得到超越,才能既在红尘之中,又超越红尘,既是一在红尘之中,又不被红尘所累,让你完全出离红尘办不到,因为绝大多数众生都活在红尘。

     所以我们只能讲:

     在红尘世界中,如何让我们的心既在红尘之中,又能出离红尘之外,这就是国学的思想智慧、情感在当下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国学让我们如何来面对这个世界?

     前面给大家讲国学是什么,现在告诉大家国学让我们如何来面对这个世界,这才是我们当下学习国学最重要的。

     我们吸收它的智慧思想和我们认识关照这个世界的境界。

     学国学四个层次的东西:

     第一个,知识的层次;(什么是国学)

     第二个,道德的层次;

     第三个,智慧的层次;

     第四个,境界的层次。

     1.知识的层次的学习

     知识的层次,严格来讲属于从小到大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是缺失了的,我们的教育体系当中主要是西化的体系,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学问,在这个板块上是被废出来的。

     蔡元培民国元年当教育部长,第一件事情就把传统教育剔除出去了,废除读经,所以国学的价值观从民国元年开始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所了解的国学知识我们都没有,这块缺失,我们有知识结构的缺陷,我们有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生物,但是没有中国人自己的学问。

     语文解决的是语言和文字的问题,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经学解决的是价值观的问题,是观的问题,现在知识都有了,就是观的问题,现在人全部学到了知识,没学到如何观知识。

     《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为什么观自在菩萨,为什么有一个观?

     见是肉眼所见,你的视力有多强,就能看见多少,我眼镜一取什么都看不见了,梦幻泡影,戴上眼镜非常清晰,一颦一笑都很清晰。

     传统的国学,我们现在的教育里面在这块是缺失的。

     所以很多基础性的知识,如果我们讲出来,大家都是不晓得的,传统中国人都晓得的,现在中国人都不晓得,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第一个问题,知识层面的问题。

    

     知识层面的学习对于成人来讲都叫补课,补国学的课,补我们知识结构当中的缺陷,这叫补课。

     那么学国学知识有什么目的?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在座能说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的有几个?拍着胸脯说我就是真正的中国人的请举手?敢举就算不错了。

     但是真正的中国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有多么深刻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自己的典籍我们读了几本,背了多少,国学知识的学习是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2.道德层面的学习

     国学的价值最重要的是什么?使人为人。孔子的教育是六义的教育,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大学》的教育在于明德,明德就是光明的美德,明明德是使人本质的光明道德展现出来就是明明德。明明德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彰显人性光辉”。

     学习国学的第二个层次,使我们彰显出人性的光辉,使人真正的精神得以释放,使人作为宇宙间万物之灵的那种光辉得以显现,对于世界的赞美。

    

     人性的光辉如何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对于世界的觉解,这是智慧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是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个是对宇宙的认识,包括科学技术发明创造。

     用自己身上的美德赞美天地的美好,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你的容颜你的品德让人感动让人产生崇高感。

     你的无私你的慈爱,你的温柔你的善良,你的诚信,你的勤劳,你的简朴,你对他人的关怀,你对国家民族的一往深情。这就是赞美天地之华丽。

     第二个就是赞美,我们中国的语言就叫赞天地之华丽,用你自己生命来显现宇宙的美好。

     每个人用自己的生命来彰显宇宙的美好,尽天地之幸,赞天地之华丽,才能参天化地,才能真正展示三才天地人。

     宇宙间三种能力,地有能量,天有能量,人有能量,人才能和天地并存。

     什么叫做人的能量?就是人的觉解和人对宇宙的赞美。

     儒家讲的觉解和赞美,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比如丰子恺就是真正彰显人性光辉的人,他的妻子抗战时带着五个孩子逃难到四川,丰先生在旁边欣赏儿童的天真烂漫,他写的著名文章把儿女天真展现出来,用他的画笔天地间一切的生命,赋生养性。

    

     3.智慧的学习

     智慧的学习就是让我们能够准确把握这个世界。

     学智慧是认识这个世界,听完马上就可以做出判断,这就是国学的作用,让你知道怎么认识这个世界。

     不变的是道,变的是现象,我们学国学得了道以后,认识什么问题都很清楚,一下子就把握本质了。

     佛学很博大精深,因果是印度哲学的本体,所有印度哲学都讲因果,佛家只是利用了印度哲学的因果,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悟到了两个,缘起性空,还有一个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学国学让我们对一切事物都有判断,这个时候我们的情趣,我们的思想就能安享从容。

     4.境界的学习

     当你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的时候,一切的事情对于你都能从容接受,就能与万物同体,与古今同体,时间空间在你的心中都不再是问题。

     万物和你同体的时候,一切问题你都能够从容面对。

     那个时候你就自由自在生活在宇宙之间,打破时间,打破空间,与天地同长久,与古今同长久,与天地同广大。从生死中解放出来,享受到了绝对的自由。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下课,感谢大家!

     主办方简介——

    

     创合汇是在整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投资机构、券商、投行、会所、律所、创业孵化器等机构的优质资源基础上,打造的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平台。

    

     笔记侠粉丝专属福利

     通过笔记侠报名通道参加本课程学习

     可优先对接国内一线资本投资资源

     并获得一次免费企业诊断测评与管理咨询服务

    

     立即报名参加课程试听,请戳“阅读原文

     报名咨询:金老师 13816461069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