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否对你胃口,到文末测试下吧
2019/4/27 22:45:00薛兆丰 笔记侠

     点击蓝字关注△ 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和福利大礼包

    

    

     内容来源:本文为北京大学出版社书籍《经济学通识》(第二版)读书笔记。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薛兆丰 | 经济学者,得道App《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专栏主理人,前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封面设计 | 子墨 责编 | 嘉琪

     第3511篇深度好文:4768 字 | 7 分钟阅读

     读书笔记·精华笔记?财务管理

     本文优质度:★★★★★+口感:树莓

     笔记君说:

     经济学的文章,没有方程式,一样可以手起刀落;这里没有人云亦云,有的只是相见恨晚。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改变你自己,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接下来,和笔记君一起听薛兆丰老师给我们讲授地道的经济学原理吧。

     以下,尽情享用~

     以纯朴的眼光看,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

     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人类的种种制度安排,一概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衍生的。若粗略地概括,这四项约束对应着四类经济理论:需求定律;利息理论;制度理论;宏观理论。这也可以理解为通过经济学原理看社会万象。

     整座经济学大厦中,最重要的基石是“需求第一定律”。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代价越大,需求量越小;或者说,代价越小,需求量越大。

     这个定律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在习惯上,用横坐标表示需求量,纵坐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

     但在中国经济学界,认为“需求曲线有时向上”的不乏其人。他们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经济社会存在“越贵越角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向右下倾斜”。买”的现象。

     例如股票。价格低的股票是垃圾,不受人青睐;但当股票暴涨时,大家就会看好,愿意出高价购买。

     这个铁一般的事实推翻了“需求曲线必定向下”定律,换言之,推翻了“代价越高,需求量越小”的规律。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经济学家阿尔钦曾经写道:

     “需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和斜率,但绝对没有任何一段是向上倾斜(斜率为正)的。

     在较高的代价上,绝对不会有较大的需求量。在某段价格范围内,需求曲线可以垂直,那表示在这段价格范围内,需求量没有改变。但只要价格升得足够高,需求量就会下降。

     在整个可能的价格范围内,需求曲线则绝对不是垂直的。需求定律是一个非常肯定的陈述,它恐怕是最有力、最可靠、最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解释利率的形成,就先要重温价格究竟是谁制定的:价格是由无数人的供求共同决定的。利率也是价格中的一种,它是由无数人的“不耐”(impatience)共同决定的

     由于不耐,也就是急躁,人们总想早点享受,于是出现了“现货”与“期货”的交换;也正是由于不耐,离今天越远的“期货”,其价值就越低。

     因此,若要达成“现货”与“期货”的交易,“期货”的数量就必须比“现货”的数量大,其中的差额便决定了利率的高低。

     “合理调节收入再分配”一直是热门话题。收入的“分布”(distribution)由经济规律决定,若作硬性“分配”(allocation),则会违背经济规律,经济效率会打折扣,结果往往是穷者更穷,不该得益者更富。

     合理做法并非“调节”收入再分配,而是直接改变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对其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为干扰分配会直接损害市场机制。

     各种资本——包括劳动力资本——的收入水平,都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

     调节收入分配会堕入“戴瑞德定律”的陷阱。

     扶贫不应该采用实物补贴或价格管制,而应该采用“负所得税”办法。

     为什么非要建立市场经济不可?难道救济不是一种帮助?难道救济也要讲求经济效率?既然讲求经济效率,那还算什么救济?因为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慈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那些在贫困中生活的人,他们是靠什么活到今天?毫无疑问,他们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基本上还是靠市场,即那些为了牟利而向他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人和企业;而他们即使接受了我们短暂而有限的捐助,他们也得继续依靠市场活下去。

     当然,这并非要完全排斥慈善。正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所说:

     人皆有同情心,而行善能满足同情心。尽管力量有限,但世上总有人行善。问题是,行善要不要讲效率?而如果要讲效率的话,为什么行善的效率往往不如商业那样令人满意呢?

     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

     其一,行善往往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其二,行善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

     其三,当地政府的管治;

     其四,永久的和官办的慈善体系会自动地制造贫困。

     春运、房价、人民币汇率等等这些生活中的词语皆可以用经济学相关,其实,经济学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深不可测,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一、东西不够

     所谓“东西不够”,就是稀缺。稀缺不仅指资源不足,同时也指欲望无限。

     只有野菜的时候,人想要馒头。有了馒头,就想要喝酒,想要吃肉,想要备足了馒头和酒肉到远方去捕捞海鲜,还要用馒头、酒肉和鱼虾喂养艺术家来拍电影。

     某登山家在攀登珠峰时借助直升飞机越过了一段路程,遭到纷纷指责,那是因为人们不乐意稀释登顶的荣誉。为了争夺这种人造荣誉,就得花费真金白银和时间精力。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物质越丰富,欲望越新奇,所以物质无限丰富、人类欲望得到充分满足的日子是不会到来的。

     与稀缺相连的就是竞争。稀缺和竞争,是同义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为了争出胜负,就必须确定竞争规则;不同的竞争规则,就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后果。

     其中,所有制是竞争规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有制、全民所有制和政府所有制——不是理想与否的问题,也不是道德与否的问题,而是它们所导致的经济效果,人们能否受得了的问题

     二、生命有限

     所谓“生命有限”,就是指由于未来总是不确定的,所以人们不乐意延迟消费的事实。

     把今天可以吃的苹果推迟到明天吃,就不仅有早晚之别,还有有无之别——明天不一定能吃得上这个苹果了。

     所以,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早一点消费总比晚一点好。

     人们往往以为,利息产生的原因是资源有增长的自然趋势。问题是,如果增长是确定无误的,那增长就早落入预期之内,并反映在资源的现值之中,其现值就不会再出现任何意外的增长。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事实上,形成利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延迟消费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这使得以期货换取现货的人,必须向出让现货以获取期货的人给予充分的补偿,否则没有人愿意延迟消费。

     这部分补偿,是真实利息的本源。不论资源是否增长,也不论增长快慢,只要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利息就会存在;而不确定性越大,真实利息就越高。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现货与期货的交易,构成了金融活动的基础。

     三、互相依赖

     所谓“互相依赖”,就是指没有任何人是绝对可靠的、但我们又不得不与无数人相互协作才能改善生活的事实。

     人是自私的,但也有同情心——人们会设身处地地揣度别人的感受,并把这种揣度当作个人感受的一部分。人间因此充满了关爱。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然而,人的这种揣度能力,会随着交际网络的扩大而削弱。所以,每个人的爱都只能波及很小的范围。爱心有限,但人无时无刻不需要千万人的帮助,市场便填补了空白

     在家庭和朋友圈里,人们重视感情;离开了小圈子,人们仰仗市场和制度的力量。这个连续的光谱,是我们理解人际关系的起点。

     只要社会上超过一个人,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存在知情不告、尔虞我诈、过河拆桥和互不信任等现象。于是,各种合约安排、组织结构和防范行为便应运而生。

     环顾我们的社会,法庭、警察、家庭、企业、学校、协会和政党,婚姻中涉及的钻戒、礼金、嫁妆,朋友之间的喝酒、喝酒时夹杂的粗话……种种现象,无一不是为了防范“人际依赖”的隐患而衍生出来的对策。

     四、需要协同

     所谓“需要协调”,是指只有依靠合理而可靠的参照系,才能将个人自发的行为导向社会和谐,而不是导向社会混乱的事实。

     三个人制砖,两个人砌墙,本来合作得天衣无缝。后来一位砌墙的因为熟能生巧而加快了速度,五人的合作便出现了“失衡”,砌墙的劳动力出现了“闲置”或“失业”。

     要摸索出新的“和谐模式”,不论是让一位砌墙的人转业去帮助制砖,还是改造制砖设备以提高生产率,都需要花费时间和资源。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种种宏观经济理论试图刻画、解释和调节的,不外乎是这种因为需要协调而产生的困境。

     货币是典型的协调工具。

     哪怕最简单的铅笔,也需要成千上万人来参与生产。他们不认识对方,不说对方的语言,不信对方的宗教,甚至彼此蔑视和憎恶。世上没有任何人能独自掌握生产铅笔的全部知识,然而铅笔却神奇地被这些独立而分隔的人造出来了。

     协调这成千上万人的自发行为的参照系,就是价格。如果价格本身受到人为的扭曲,那经济就必定会失调,社会就必定会撕裂。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就是理解社会的协调机制,以及探讨刻意的协调是否会造成更严重的失调等问题。

     五、从约束中理解社会

     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如果我们反复从这四类约束来理解社会,我们就很容易察觉人类社会的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

     首先,人类主要以社会的方式而不是自然的方式展开竞争。

     在大多数场合里,我们不是直接肉搏,而是依照各种各样的人际安排和规则,迂回地争名逐利。

     生产、经营、求学、交友、成家、结社、诉讼、发表、集会和选举,都是既文明礼貌,又毫不含糊的竞争。认识这些人际安排和规则,几乎就是认识竞争的全部。

     其次,竞争与合作不可分。

     两个原本单独卖烧饼的人,结成团队来卖烧饼,貌似竞争由于合作而消减了,但他俩合作恰恰就是为了与其他对手以其他方式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增加合作,并不意味着减少竞争;要鼓励竞争,也未必要靠遏制合作来实现。我们深化对合作的理解,也就是深化了对竞争的理解

     再有,贫与富未必有关联。

     除了抢劫和征税等短暂效应外,贫穷和富裕并非总是因果相关的。社会中的少部分财富,是来自于自然界并且可直接享用的,比如山鸡、野果、阳光和空气。

     但大部分则源自于技术和制度创新,并以无中生有的方式创造出来,比如汽车、轮船、电影和软件。

     纵观全球,有些地区一贫如洗,有些地区则灯红酒绿,其间的差异绝大部分是技术和制度创新造成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也就是说,穷人往往不是富人的牺牲品,而富人也往往没有亏欠穷人

     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力量是惊人的。

     人类因荒诞观念而招致的伤亡,包括战争、政治清洗、宗教迫害、计划经济导致的饥荒等,往往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伤亡不相上下。

     令人深思的是,打着善意的旗号所犯下的罪行,也往往比明目张胆的犯罪造成的破坏更深重。

     在美国“9·11”事件中,恐怖主义者公然地杀死了三千人,而以美好愿望为诱因而引发的战争或饥荒,则可以造成数以千万计的伤亡和病残。

     小测验

     作者薛兆丰特别强调,这本书并不适合所有人。他出了一套测试题,看看你是否需要这本《经济学通识》。

     你认同吗?

     01. 高峰期打车难的根本原因是出租车不够

     02. 要减少失业,就必须创造更多的职位

     03. 掌握价格规律有助于预测价格波动

     04. 商人实行“价格歧视”,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05. 政府拍卖土地推高了房屋价格

     06. 实施“同工同酬”法有利于保护弱者的权益

     07. 基尼系数越高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

     08. 商人乱提价会引起通货膨胀

     09. 冗长的销售链条和贪婪的中间商抬高了药价

     10. 遏制投机需求有助于降低房价

     11. 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根本大法

     12. 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回报社会

     13. 罢工能抵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14. 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

     15. 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正确的

     如果你从没有认可过这些说法,那恭喜你,你不必读这本书了。

     如果你认同过其中一些,那么还是推荐你读一下这本《经济学通识》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好文推荐:

     世间再无新零售

     敬畏实体,敬畏勤劳,敬畏二三四线,敬畏90后00后

     卫哲:人对了,事就成了

    

    

    

    

     嘿,你在看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