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2018年,任正非一直在准备
2019/6/1 22:45:00杨丽 笔记侠

     点击蓝字关注△ 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和福利大礼包

    

    

     新商业进化论 第026篇

     封图设计 &责编| 丽丽

     第3665篇深度好文:7346 字 | 3 分钟阅读

     点此听精华版音频 ↑ 更多精彩内容,还需阅读全文哦~

     从1994-2018年,回看任正非的400余篇讲话稿,从深圳、中国、到东南亚、亚洲、欧洲、美洲;从交换机、通讯设备、移动终端到人工智能、物联网,从2G、3G到4G、5G。华为一直把技术作为自己的竞争力,坚持加大科研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任正非曾在《华为的冬天》中写道: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或许就是我们的灾难……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实际上,《华为的冬天》写于华为发展态势还十分良好的时期,任正非对华为经营生产困境的想象似乎还有点多虑。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诞生伊始,居安思危就随着创始人任正非的思维模式,深深熔铸进企业的骨血之中。

     也正是在这种危机意识的主导下,面对美国的全线封锁,华为海思还能在2019年5月17日凌晨发出那封邮件,宣布“一夜之间‘备胎’转正”;

     在谷歌、ARM相继宣布暂停和华为的合作后,说出“华为有能力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

     回顾华为的成长路径,在中国的科技企业很难找到类似的例子——华为公司一直把技术作为自己的竞争力,坚持加大科研力量,长期以来聚焦通信领域的设备研发、制造和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产品覆盖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光网络、固定通信、电信应用业务与软件、终端等领域。

    

     “外国人到中国来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没能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真正掌握了。”任正非曾强调。不论是企业还是国家,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没有技术,就没有市场

     在拉斯维加斯参观国际电脑展,大开眼界,找到我国电脑工业将日落西山的感觉,找到我们不拼命发展技术、最终会丢失全部市场的感觉。

     ——任正非

     华为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世界巨头云集,华为不得不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通信设备市场被进口高价市场垄断。

     尽管早期华为的产品还不是很完善,但只要一出现故障,华为的工程师就会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在客户需求的牵引下,华为一步步进行技术积累。

     “三年前还年销售35亿美元的美国知名王安电脑公司,为什么现在宣布破产保护?日本三菱这么强大的集团,为何退出电脑生产?”

     1994年,任正非带着这样的疑问,前往美国考察,让任正非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不拼命发展技术、最终会丢失全部市场”。

     他说,我们参观了DMO的硅片制造,十分先进。美国已经开始将工业最核心部分保留在本土生产,其余大量转移到世界各国的分公司生产,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一点到硅谷以后,感觉更加强烈。

     任正非一行专程赴拉斯维加斯,参观了国际电脑展,大约有50万人参加,华人较少,大陆人更少。

     中国人不出去看一看,闭门造车,不仅不可能赶上别人,而且可能从时代的列车上摔下来。“我们已经处在入关的微妙时期,应保持良好的市场和技术信息。”

    

     拉斯维加斯城市是一片茫茫沙海。整个城市除了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外,就没有任何建筑,酒店的大厅就是赌场。

     “参观这次国际展览,我们仅有一天时间,拼命地在厅里跑,才勉强参观完一个厅。之后才知有七个厅,至少需要七天。”任正非说。

     国际电脑的发展,让任正非大开眼界,找到我国电脑工业将日落西山的感觉,找到我们不拼命发展技术、最终会丢失全部市场的感觉。

     “这种强烈的危机,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前进。”

     “华为被历史摆在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地位,科海无边,回头是岸,错过了发展机遇,将会全军覆没。”任正非说。

     最后一站是硅谷,圣克拉拉是加州的一个小地方,有480万人,竟然没有工业。全美电子工业、尖端工业都把研究机构设在这里。IBM的总部据说占地400平方公里,这令人难以置信。

     在硅谷的感受最深,仿佛每根脉搏都在震荡。看到了我国的科研方法还十分落后,研究管理水平还十分低下,效率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

     硅谷因为人工费、地皮,无论什么东西都是全美最贵的,所以,才导致各公司仅把研究、销售机构留在硅谷,工业移入世界其他地方。

     “有些报道如‘硅谷在衰落’、‘硅谷夕阳’是错误的。”任正非说。硅谷在信息产业上在进行一场新的起飞,绝不是衰退。

     因此,任正非决定在硅谷中心购买房屋,建立开发中心,把科研的成果与半成品,放在硅谷设计,完了再移回深圳生产,并在硅谷申请注册一个华为全资的兰博技术有限公司。兰博是译音,其含义是海上女神的头子。

     “美国人民绝大多数是勤劳的,好学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屈不挠、一丝不苟的奋斗精神。”任正非返回祖国,在飞机上看了一部开发美国西部的电影,让他感触颇深。

    

     他说,从来没有什么神仙、皇帝,我们中华民族唯有踏踏实实、面对自己的弱点,才有可能振兴。世世代代繁荣梦的破灭,使我们更深地感觉到了技术上向美国学习,管理上向日本学习。

     二、30多年来,在技术上持续投入

     1.资金上

     华为重视技术,研发经费逐年增加,2018年数据显示,华为在科研上的投入高达811亿人民币,占总营业额的19.2%。

     1995年12月26日,任正非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其中谈到华为的任务。“在未来3-5年的主要任务是与国际接轨。在产品研究系统上,在市场营销上,在生产工艺装备及管理上,在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及经营管理上,全面与国际接轨。”任正非说。

     他说,我们要建立一个产品战略发展研究体系,产品中央系统规划与集成研究系统、中间试验系统互相平行的,符合大公司战略的三大研究体系。

     要求公司保证按销售额10%拨付研究经费,而且在年成好时还要加大这种拨付。坚定不移发展十年,初步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体系产品。

     战略研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要高瞻远瞩,脚踏实地。

    

     2016年12月18日,任正非在国家某大型项目论证会上汇报指出,2007-2016 年十年时间华为累计投入研发经费 3130 亿元人民币,累计获得专利授62519件。

     “华为公司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从创业开始,就始终坚持以市场的商业成功为导向,一切投资、一切管理的改进都紧紧围绕产品的市场商业成功,尤其摒弃的是脱离商业成功导向的、唯技术的创新。”任正非说。

     因为这种盲目自傲的创新,对于没有资金来源的公司来说,无异于自杀。

     2.人才上

     华为目前有2.5万人从事研发工作。

     1998年,任正非参观了贝尔实验室,中午还与贝尔实验室的曾院士共进了午餐,曾院士是江总书记参观贝尔实验室时被接见的20个华人之一。

     贝尔实验室对人类有着伟大贡献,这里产生过七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实验室原属 AT&T,AT&T垄断经营电信业务获得的巨大利润,支持其每年达 20~ 30 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因此,他们出了非常多的发明,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我年青时听说他们每天产生一项专利,现在是每天产生 4 项专利。贝尔实验室现在归属朗讯,科研与预研明显的已往产品方向转移。

     但其科研能力在整个世界仍 然十分超前。”任正非一行参观了贝尔实验室97年的重大突破波分复用,和以波分复用为基础的光路由器。

     在贝尔实验室,亚洲人占 11%,其中华人为多数。有许多人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任正非对这次考察感触颇深,他说,访问的所有公司都十分重视研发,而且研发要对行销、技术支援、成本与质量负责人,这与中国的研发人员仅注意研发有很大的差别。

     IBM 每年约投入6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各个大公司的研发经费都在销售额的 10%左右,以此创造机会。

     “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对机会的认识往往在机会已经出现以后,作出了正确判断,抓住机会,形成了成功,华为就是这样的。”

     而已经走到前面的世界著名公司,他们是靠研发创造出机会,引导消费。

     它们在短时间席卷了“机会窗”的利润,又投入创造更大的机会,这是它们比我们发展快的根本原因。

     华为 98 年的研发经费超过 8 亿人民币,并开始搞战略预研的起步,进行基础研究,由于不懂,也造成了内部的混乱。

     “因此,这次访美我们重在学习管理。学习一个小公司向规模化转变,是怎么走出浑沌的。”任正非说。

     要真正培养一批人,需要数十年理论与基础的探索,至少在心理素质上就关山重重,任重道远。

     还不知有无人愿意在这如火如荼的时代甘坐十年冷板凳,并且要冒一生心血不成功的“懊悔”。

     即使成功不为人们理解,除内心痛苦之外,还有可能在大裁员时,把他也象IBM 把发明光变相法的利文森错裁了一样,使 IBM 失去了在高精细芯片加工的技术领先与垄断地位。

    

     在科学的入口处,真正是地狱的入口处,进去了的人才真正体会得到。基础研究的痛苦是成功了没人理解,甚至被曲解、被误解。

     像饿死的梵高一样,死后画卖到几千万美元一幅。当任正非看到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的实验室密如蛛网,混乱不堪,不由得对这些勇士,肃然起敬。

     “华为不知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勇士。 ”任正非说,我们要在基础研究上,公共资源的研究与管理上,人才的战略培养上,博导、硕导的支助预研上,在对有创意尚不成熟的半成品研究成果的收购上,先进的产品技术的引进上,进行大胆而精密的系统工程研究。

     要造就和培养一批优秀分子,要培养一批目光远大、思想敏锐、没有失败的压力和包袱,有着充足的资金“浪费”,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的一代“科学疯子”、“技术怪人”,把华为从技术创造引上思想创造。

     任正非要求扩大研究骨干的培养,不断地选择和保留研究的种子,不断地输送人才,部分科研人员要随项目一起流动,要培养一批只精通很窄一段技术的专家。

     任正非说,只要合理地安排分布这类专家,整个公司就是有很高振幅的宽频带。

     只要拥有这批学术带头人,冲击的力量才会更强!我们的目标,要瞄准爱立信,要在产品的水平,研究的手段、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上,逐步与之靠拢。为了活下去,本世纪末,我们将达到 3000—4000 研究人员。

     中研部永远是会战的战场,永远是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的天下,我们要注意研究他们、爱护他们。

     要使功臣有归宿,有很好的人才输送和晋升的机会,要使年轻人源源不断地争相拥入。

     “我们要十分重视新产品、器件及工艺的品质论证和中间试验环节。要把中试部提高到中央研究部的目标和定位来建设,要尽快地建立一个装备精良、员工经过全面培训、具有百折不挠的作风、有较高素质与丰富经验的优秀专家组成的大型试验中心。”

     要通过不断的品质论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长年累月地开展容差设计试验和改进工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工程指标,通过不断的器件和工艺实验和积累,极大地缩短产品进入商品化的周期,抢占市场先机。“解放开发,指导生产,支援市场”是中试部的最好描述。

     任正非还非常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他说,要将开放科研,将产品优化的一部分内容,转入中试进行,并跟踪。

     中央研究部将大量使用窄带专家,大量启用年轻人,大胆地、创造性地、敏锐地在参数设计上突破,中试部大量容纳的是宽带专家,有极丰富的知识、极广泛的经验,有一把什么产品都能试验的大筛子,帮助年轻不足的产品走向商品化。

     3.专利上

     没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在奋力发展各种尖端科技之时,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任正非

     1994年1月26日,与市场培训人员座谈。任正非谈了去巴黎参观阿尔卡特最大工厂的感受。

     任正非说,德国、法国的一些通信厂家都把华为列为第一合作伙伴。法国公司还要帮助我们将产品出口柬埔寨。我们需要国际伙伴,我们也要在关键技术上保持中国人的自立。

     华为公司历来尊重别人的知识成果和知识产权,同时也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华为真诚地与众多西方公司按照国际惯例,达成有关知识产权谈判和交叉许可,华为在多个领域、多个产品与相应的厂商通过支付许可费的方式达成了交叉许可协议。

     宽带产品 DSLAM,是阿尔卡特发明的,华为经过两年的专利交叉许可谈判,已经与其他公司达成了许可,华为支付一定的费用,换来的是消除了在全球进行销售的障碍。

     经过努力,华为的 DSLAM 市场份额达到了全球第二。

     国际市场是一个法治的环境,也是一个充满官司的环境,华为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今后就不会慌张失措。

     华为以后依然要在海外取得规模收入,如果没有与西方公司达成许可协议和由此营造的和平发展环境,这个计划就不能实现。

     “我们付出专利许可费,但我们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产值和更快的成长。 ”任正非说。

    

     今天,由于技术标准的开放与透明,未来再难有一家公司、一个国家持有绝对优势的基础专利。

     这种关键专利的分散化,为交叉许可专利奠定了基础,相互授权使用对方的专利将更加普遍化。

     由于互联网的发达,使创造发明更加广泛化了、更容易了。“我们充分意识到需要在知识产权方面融入国际市场‘俱乐部’。”

     知识产权是国际市场的入门券,没有它,高科技产品就难以进入到国际市场。

     虽然华为每年将销售收入的 10%以上投入研究开发,在研究经费的数量级上缩小了与西方公司的差距,也在 IPR (知识产权)上缩小了差距,目前华为已有一万多项专利申请,但相对世界几十年的积累仍是微不足道的。

     IPR(知识产权) 投入是一项战略性投入,它不像产品开发那样可以较快地、在一两年时间内就看到其效果,而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积累过程。

     “我们也充分地认识到了基本专利的成长过程是十分漫长而艰难的,基础专利的形成是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急躁反而会误事。”

     基本专利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是应用型基本专利的成长过程也至少需要3~5 年。

     任正非强调,我们一直倡导并建立了相应机制,鼓励板凳要坐十年冷;同时坚定地走出去,积极融入国际性行业组织中,广泛地与业界同道交流、合作、协调;特别是在行业论坛以及行业标准开发组织中积极参与,共同致力于行业的成长和发展。

     他说,虽然我们在国内外总共申请了超过 1 万件的专利,但我们知道:真正的、核心的基本专利还不多,我们还会持之以恒地仍然在功能、特性、工程实现技术等方面加强投入,继续反对盲目创新、反对小农意识、反对自我封闭、反对闭门造车;

     坚持合作与自研并重,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顺应业界的潮流、顺应相应的规则,厚积薄发、投放有序、广泛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构建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

     专利储备巩固着领导者地位,对标准的主导也是引领行业的标志。网络领域核心专利实力上,华为在波分领域遥遥领先,拥有70%的光传送网领域核心专利。

     接入领域雄厚储备,拥有54%的数字用户线路领域核心专利。IP领域专利快速增长,拥有30%的IP领域核心专利,仅2012年就有3575专利授权。

     同时,作为新兴网络技术标准的主导力量,目前华为在150多个各种标准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组组长等核心职务。

     三、选择了跟欧美巨人竞赛

     目前,华为拥有15万员工,分布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为在全球150多个标准组织中担任职务,与西班牙电信、沃达丰、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等全球顶尖运营商一起定义下一代网络。

     2012年,华为固定网络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绝大多数的运营商;路由器在运营商市场保持优势;

     在光传输、光接入等领域进一步确定了领导地位;华为在2012年第四季度也首次出现在智能手机全球排名前三的厂商之列。

     外界一直要将华为与老牌国际厂商比个高低。“目前我们在技术上至少是和这些领袖级公司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

     华为固定网络业务部总裁查钧说,“宝马和奔驰车都很好,但不好说谁超过谁,他们在同一个层次上各有特色。这样来看华为和其他领先企业的关系会比较客观。”

     不过,在一些领域,比如在核心路由器领域,华为产品已领先传统的路由器老对手美国思科公司。

     华为开发出400G的路由器和1T的路由器,这两款路由器比思科同类产品投产早,耗电量和体积也比思科产品优秀。

     华为内部,也把路由器从追赶到超越的17年视为一个励志故事。

     路由器是网络的核心设备,一向被视为技术制高点,扮演着网络通信的枢纽角色,思科过去一直被公认为是路由器领域老大。

     从产品能力看,在2004年,路由器10G时代,华为的路由器性能要落后思科4年,2006年的40G时代,落后2年,到2010年的100G时代,华为已追平对手。

     巧合的是,这一年,美国知名商业媒体评选出2010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华为在脸谱网、亚马逊、苹果、谷歌之后,排在第五。

     到2012年,华为开启路由器400G时代,目前已领先思科半年多,而开发出1T路由器这款能够满足未来超宽带时代的产品后,华为在2013年之后继续领先。

     具体到路由器产品上,据专业评测,华为的NE5000E与思科同类集群路由器相比,前者的功耗仅是后者的1/2,体积仅1/3,承重为1/2。

     由于历史原因,网络干线上思科市场份额仍居第一。

     但华为第一台核心集群路由器在西安干线节点稳定运行5年多,以及全球最大容量集群搬迁工程——中国联通169无锡节点的成功搬迁,都证明了华为路由器在干线上不仅有能力新建,也有能力搬迁,更成为其超越领先的印记。

     我们都知道5G是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其背后不仅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更是有着巨大的利益。无论是2G、3G还是4G,高通都掌握着大量的专利权,每一部能够上网的手机都需要给高通交费。

     然而5G时代格局开始了变化,5G专利的争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最后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厂商华为取得了一席之地,它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够实现量产5G设备的厂商。

     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表示:华为投入5G技术研究已经超过了10年之久,在5G方面比同行至少领先12个月到18个月。

     同时,华为获得基本专利授权超过2570件,已经签订了30多个5G合同,40000多个5G基站发往世界各地,华为是目前最大的5G厂商。

     于是乎西方一些国家开始对华为进行了封锁,但任正非在5月21日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等媒体采访时冷静而理性的回应道,“华为的5G绝对不会受到影响,在5G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这就是华为几十年来的沉淀换来的底气。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资料来源:从1994-2018,任正非讲话稿

    

     HI,你好

     我是笔记侠创始人兼CEO柯洲

     我决定把我正在上的学费68万

     学员总身价近千亿

     《高山大学科学商业课》

     精选部分视频、文字

     在线送给优秀的

     企业家、创业者、CEO、投资人和高手体验

     目前,体验的成员已有1800多人,包含:饿了么·副总裁·王秋晓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杨帆龙文投资·创始人·高陛珍威卢克斯·中国执行总裁·赵金彦前海首创资本·创始人·戴文涛极昼传媒·CEO·张廷友……人物画像如下:

    

     需要的你,可以扫我的二维码,添加我微信,

     听我分享课程内容。

     先到先得。

    

     笔记侠好文推荐:

     湖畔大学阿里CEO张勇:找人的核心,就看2点

     陆奇最新演讲:没有学习能力,看再多世界也没用

     一张解决增长焦虑的最佳药方 | 深度干货

    

    

    

     嘿,你在看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