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以笔画为序”的规范和标准
2015/4/21 办公室主任

     作者:张邦民 来源:网络

     去年10月笔者发表了三篇帖子——《北大、清华校刊“以姓氏笔画为序”的编委会成员名单都不正确》《大多数重点高校校刊“以姓氏笔画为序”的名单都有误》《教育部也排不好“以姓氏笔画为序”》,都谈到“以姓氏笔画为序”错误较多的问题。从网上搜索到的几十篇谈“以姓氏笔画为序”的文章,基本上没有一篇完全正确,有的错得还很离谱,误导广大网友。写得最好的一篇是《按姓氏笔画排列规则》(以下简称《排列规则》),有727人评价,110810人阅读,7573次下载,但也有几处明显错误。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本人不揣冒昧,把学习《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国发【2013】23号)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中有关“以笔画为序”的体会,发出《谈谈“以笔画为序”的规范和标准》的帖子进行介绍。

     半年过去了,还言犹未尽。在继续学习国家制定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中有关“以笔画为序”的规定后,觉得原来的文章还不够准确全面,需要补充完善,因此,本人写了《再谈“以笔画为序”的规范和标准》一文,作为《谈谈“以笔画为序”的规范和标准》的修改稿。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笔画为序”需要掌握七个主要的定序规则:

     一、笔画数规则

     按笔画数定序,笔画数少的排前面,笔画数多的排后面。

     数不清笔画数,这是最低级的错误。比如四川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就把7画的“李”数成6画,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就把7画的“杨”数成8画,同济大学和高教社都把7画的“陈”数成8画,高教社把8画的“郑”数成9画。

     总之,要特别要注意笔画笔形,不能把两个简单的笔画合二而一,比如把“了”的“横折”和“竖钩”,合并为“横折弯钩” 。也不能把复杂的笔画一分为二,比如“陈”和“郑”的包耳旁的“横折弯钩”拆分为“横折”和“弯钩”;把“杨”字的右边的“横折折折钩”拆分为“横折”“横折钩”。

     二、笔形规则

     笔画数相同的,按笔顺逐笔比较笔形定序。这是错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从1956年起,国家一直明确规定,1横、2竖、3撇、4点、5点五个主笔形的次序。第1画相同看第2画,第2画相同看第3画,以此类推。

     教育部“教基二【2013】1号文件”和小学语文教材把汉字笔画顺序排序成为“点、横、竖、撇、捺、等等”,或者排序成“横、竖、撇、捺、点、等等”以及把“子”的第二画“竖钩”说成“弯钩”,都是错误的。

     前面提到的《排列规则》就错误地提出了“笔形带钩和曲折的均作为折,包括横钩、竖钩、横折、等等”,错在擅自更改了“竖钩并人竖”的国家的规范和标准。《排列规则》上的“姓氏笔画表”把3画起笔是折的排列如下:卫、也、马、子、习。按国务院公布的“一级字表”应该这样排序:卫(序号0064)、子(0065)、也(0066)、习(0070)、马(0072)。按姓氏笔画为序的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名单前3名就是:于广洲、习近平、马凯。因为“习”字起笔是折,第2画是点;“马”字起笔是折,第2画也是折,所以“习”先“马”后。

     三、笔顺规则

     笔画数相同,还要按笔顺定序。所谓笔顺就是先写哪一画,后写哪一画。

     1997年国家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确定了7000个汉字规范笔顺。1999年的《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以下简称《字符集》),又进一步对20902个汉字的笔顺逐一作了规定。

     教育部在教基〔2013〕1号文件错误提出“有少数汉字书写笔顺部尽一致,教师可以灵活掌握。”由于部分人士没有按照笔顺规范书写,而是“灵活掌握”,这是“以笔画为序”出现错误的又一重要原因。

     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有3个姓王的,一个姓丰的,“王”和“丰”都是4画,笔形都是“三横一竖”,但是“王”最后写横,笔形笔顺代码为1121(横、横、竖、横),“丰”最后写竖,笔形笔顺代码为1112(横、横、横、竖),因此“丰”排在“王”的前面才是正确的;如果都先写三横最后写竖,这样北大“王”先“丰”后就对了。不遵循笔顺规则就排不好“以笔画为序”。

     网上流传很广的《中国姓氏笔画排序表》,也有不少错误,比如笔画数是2画的排序是:丁、卜、刀、七、乜,明显是错误的,正确的排序是:丁、七、卜、刀、乜。 “七”的笔顺是横、竖弯钩,代码是15,应该排第二;如果笔顺错了,“七”先写竖弯钩,代码就是51,当然就排在后面了。即使这样,“七”也应该排在“刀”的前面,因为“刀”的笔形笔顺是横折钩、撇,代码53.,把“七”排在“刀”的后面,错上加错。

     四、主附笔形规则

     汉字笔画数、笔顺笔形相同、非常接近的字按笔形“先主后附”的原则定序。

     所谓主笔形就是1横、2竖、3撇、4点、5折五个。其中横、竖、撇、点四个是平笔形,国标《笔形规范》规定提归入横、竖钩归入竖、捺归入点,提、竖钩、捺三个就是附笔形。

     “干”和“于”都是3画,代码都是112,头两画都是“横、横”,“干”的第三画是主笔形“竖”,“于”的第三画是“竖钩”,竖钩归入竖,是竖的附笔形,所以“干”排在“于”前面;“夕”和“久”都是3画,笔形代码都是354,头两画都是“撇、点”,但是“夕”的第三画是主笔形“点”,“久”的第三画是“撇”,撇归入点,撇是点的附笔形,所以“夕”排在“九”的前面。

     五、折笔折数的规则

     折笔折数原则就是按折数少的排前,折数多的排后定序。

     汉字共有33个笔画笔形。除了横、竖、撇、点4个平笔形和提、竖钩、捺3个平笔形的附笔形外,还有25个折笔笔形。25个折笔画中,1折的11个,如横折、弯钩等;2折的8个,,如横斜钩、竖弯钩等;3折的5个,如横折弯钩、竖折钩,四折的1个,横折折折钩。

     比如:“刀”和“乃”都是2画,笔形代码都是53(折、撇),但“刀”的折是2折的横折钩,“乃”的折是4折的横折折折钩,所以“刀”排在“乃”的前面;“山”和“巾”都是3画,笔形代码都是“222(竖、折、竖)。但“山”的第二画的折是1折(竖折),“巾”的第二画的折是2折(竖弯钩),所以“山”排在“巾”的前面。

     六、笔形相关组合关系的规则。

     汉字的笔画数、笔顺、主附笔形完全相同时,按笔画组合方式定序。具体“ 先相离——再相接——后相交”,“先排短长比例——后排长短比例”。

     比如,“八、人、入、乂” 四字都是2画,都是撇、捺,代码都是34。但是“八”的撇捺相离, “人”和“入”撇捺相接,“乂”撇捺相交,所以排序为“八、人、入、乂”;“工、土、士”,“工”相接排在前,“土、士”相交排在后, “短长比例”的“土”排在“长短比例”的“士”的面前。另外还有 “甲、申”“未、末”“刀、力”“兀、尢”“贝、冈、内”“己、已、巳”等等,就不再一一分析了。

     七、结构方式规则

     汉字的笔画数、笔顺、主附笔形、笔画组合方式完全相同时,按结构方式定序,就是按字形结构,先上下,再左右,后包围。

     举例说,上下结构的“另”排在左右结构的“叻”的前面;上下结构的“冕”排在左右结构的“晚”之前;上下结构“旮”,排在半包围结构“旭”之前。

     有一种错误的提法:“同一笔画数的姓氏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引自《四川省政府机关日常工作手册》166页,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出版)在网上还有很多文章还提出“如果笔画数都一样,按名字第一个字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中西结合,不伦不类,绝对不是中国特色的“以笔画为序”的排序方法,虽然这种提法很有市场,但以此排序绝对是错误的。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些字“以笔画为序”确实不好熟练准确把握,就要借助工具书。1999年,国家语委制定了《字符集》,对20902个汉字逐一规定了笔画顺序,逐一编了序号,是最全面的以笔画为序的国家标准。 国务院2013年6月5日在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时强调:“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如过去是“人、入、八、乂”,现在是“八、人、入、乂”;过去是“力、乃、刀”,现在是“刀、力、乃”,等等。虽然变动的不多,但总有变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说明写道:“本表字形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字序遵循《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的规定”。在网上也能搜索出国务院国发〔2013〕23号文件全文,从103—138页就是附件二,有着8105个字的《笔画检字表》,最好下载保存,这就是“以笔画为序”的最重要的依据,是“尚方宝剑”。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使用手册》,这本书上就有《笔画检字表》。正确使用最新的工具书会如虎添翼。对语言文字要深入研究的还可以准备《字符集》这样的一本大型工具书。

     文秘、文字编辑和从事文字学、秘书学、现代汉语等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或运用“以笔画为序”时,都应该认真学习、使用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笔画检字表》。不与时俱进,会闹笑话,误导读者,误人子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办公室主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