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故乡事第26期:贵乡人识许溪西
2017/4/10 办公室主任

     应知故乡事

     第26期

     大人物,小人物,勾勒的只在精神。

     大事件,小事件,钩沉的都是人文。

     作者简介 朱炜,1989年生,德清人,浙江省作协会员,德清县社科联理事,现供职于德清县图书馆,出版有随笔集《湖烟湖水曾相识》《百里湖山指顾中》等。

    

     许孙穆像

     贵乡人识许溪西

     文/朱炜

     “霅上人家住水西,灌花种树足幽栖。日高未起寻常事,爱听春禽枕上啼。”清溪四家之一的许孙穆生前一直怀念故乡,曾在德清故宅的废墟上种树,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建家园。这首《西堂春晓》便是他计划中劫后新居的构思。

     许孙穆,小名鹤轩,字梦梅,一字溪西,号乌巾子、乌巾山民、与木石居士,1902年出生于德清县城务前街许宅,系许子贤(字西园,与石门吴待秋是结拜弟兄)次子、许孙镠之弟、蔡剑飞二表哥。名士风流,倜傥不羁,自称“十四始学篆刻,为金石书画的第一步”,毕业于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织物图案系,后任职于大型丝绸企业杭州纬成、虎林两公司。23岁娶吴待秋之女吴元(号红脂)为妻,曾于春宵穿大红绣花袍嬉游过市,坐小汽轮飞驶溪上为乐,时或延聘说书名家,在对面厅中弹唱。其室悬自撰联:“只恨古人未见我,安知来者不如今。”邑传沈铨画本、蔡之定条屏、俞曲园字帖多出其手,几乎乱真。婚后,许孙穆既得岳父的指点,又与夫人共同切磋,凡山水花卉人物传真摹写,无不精妙,对篆隶真行四书和治印、竹刻及雕塑造型,样样俱能,并擅书画鉴定,收藏颇丰,伪真不能逃过其目。

    

     许孙穆花鸟

     1931年12月2日《申报》刊登马孟容撰《捐画助黑记》,记述许孙穆曾慨然曰:“国难方殷,吾辈书生,既不能投笔以从戎,上马而杀贼,愧煞须眉”,唯有将藏画“悉鬻值,捐助黑军饷”。旋与吴振平、张宜生共置画展于上海新世界饭店礼堂,售画助饷。次年,许孙穆被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主任潘天寿聘为国画教师。1937年11月,沪淞抗战失利,日寇入侵江南,同年冬许家祖宅遭焚,积年之收藏毁于一旦。但他并未灰心殆尽,此后数十年,虽常食不果腹,点滴结余悉用来收集历代名家书画;即使无钱购买,也要设法借来挂上十天半月,反复揣摩领悟,或临池,或写意,真可谓事艺术于一生。

     故家沦陷,经济拮据,有时竟至断炊,许孙穆辗转逃至新市外祖父家,居曹氏小花园顽石簃,以卖画为生。斯时常有日本人慕名求画,许孙穆蓄起长须,以示年高而搁笔。有一次,在不得已情况下,他画了一幅《蟹菊图》,以缚蟹一串,酒碗桃红,寓意“看你横行到几时”,寇焰至秋当杀矣。又有一汉奸也向他索画,他画了一幅《虎》,猛虎张着大口,象征“苛政猛于虎”。直至抗战胜利,他方恢复本来面目。其间,许孙穆作有不少抗日爱国诗,为《戈亭风雨集》收录,兹举其二:

     崚嶒此废塔,寂寂傍溪流。映水一卓笔,横山两眠牛。闲云从高下,野鸟任去留。兴亡今几度,俯仰思悠悠。(《临溪八咏·文塔晴云》)

     悠悠几重九,慷慨一登临。看剑难为舞,引杯有至吟。百年徒俊骨,千古此雄心!欲去情犹恋,凄风沉夕阴。(《九日登羌山题壁》)

    

     许孙穆书法

     许孙穆全家迁居上海,初租赁在一栋里弄房子的客堂里。二房东嗜鸦片,为得到更多的租金,想赶他们走。一天晚上,两个日本浪人闯入,勒逼迁移,其中一个日本人还动手打了许孙穆。后来许孙穆在一幅《虎》题跋:“人心未必善,虎心未必恶。不是两相忘,如何睡得着。”提起日寇在中国之横行,他总感到无限屈辱,无比痛心。抗战胜利前夕,许孙穆回到新市,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次日,他即于曹家花园北墙上临摹岳飞“还我河山”四个尺半大字。

     上海刚解放时,许孙穆因面形瘦削,酷似蒋介石,当有人提出要他参加游行扮演蒋某人,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别的任何事都可以做,就是这件事至死办不到,否则连我自己都会痛恨自己的。”建国后,许孙穆进上海建平中学任美术教师,课余带领学生们大种花木,并在校园内塑毛主席像。

    

     许孙穆书法

     1961年退休后,上海市市长柯庆施聘许孙穆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并任书画组负责人,朱屺瞻等当时为组员。他如鱼得水,日以继夜进行创作。德清县举办历代书画展,许孙穆寄去了《浅绛山水图轴》《菊石图轴》《梅石水仙图轴》《牧羊村童图轴》《行书慈相泠然阁联》等五件作品。中国书道展览首次在日本大阪展出,囊括有郭沫若、何香凝、章士钊、沙孟海等名家精品,蔚为壮观,许孙穆的古篆隶对联“我欲因之梦寥廓,人间正道是沧桑”,不但深得友邦人士的好评,而且在日本刊物上发表。一夜之间,许孙穆暴得大名,上海市文史馆被赞确有人才,求字者不绝。1965年,许孙穆主持上海文史馆书画篆刻展览会,并手书展标,送展作品二十余幅,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杨西光专诚拜之为师。树欲静而风不止,怎奈“文革”在后,恶波汹涌,一切免谈。倍感落寞的许孙穆买得了一方任伯年的破砚,用胶水将碎块粘合,在背面题刻了一则短铭:“似博浪锥,似司农笏,可以击贼。”署名“不昧”。子女们见他时而昂首凝望,时而低眉疾书,时而关起房门,聊以自慰。

    

     许孙穆山水

     1969年春,闻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天堑变通途,许孙穆兴奋至极,进商店抢购年历,不慎摔伤手腕,事后毫无怨言。许孙穆之女许有仁回忆:“父亲的书画生活中最爱好的还是篆刻。记得每当节假日,我去看他时,他常把玩着新刻的印章,欣赏琢磨,还要叫我评论,还要说教我的孩子刻印。我是个女孩子,对印章既不理解也不爱好,对这事并不重视,随口回答了一句,谁知伤了他的心,以后再没有提起这件事。直到他去世后,在整理遗物中,才看到他把所有的印谱整理在一起,并且亲手做了一只精致的玻璃封面的盒子存放着,上面题了‘敝帚自珍’的标签。”许孙穆逝世前一年,还于病榻上写下了一诗:“十载人琴付劫灰,失枝有鹊夜徘徊;饥寒迫使天涯去,春归何时载梦回。”他对不能落叶归根深表遗憾,对“青山依依归卧故里”之情与日俱增。临终还提笔写了“古稀未必算年尊,仅存一息尚峥嵘”。

     1971年11月23日,许孙穆卒于上海寓所,终葬苏州市洞庭东山法海寺后,碑题用他断香再续的古隶“德清人乌巾子墓”,为外孙杨谅所写。

     第1期 邓云乡与德清的不解之缘

     第2期 高诵芬以高龄和气质写出了境地

     第3期 萝蕤,这是一个才女的名字

     第4期 诗人李一航百年纪念

     第5期 能山法师其人其作

     第6期 丰子恺与德清的点滴

     第7期 徐志摩与俞平伯的交谊

     第8期 胡文虎书画文章孚令誉

     第9期 四十八年后重读杨杰之诗文

     第10期 第一个女红学家徐曼仙

     第11期 吴朴,梅花忆我我忆梅

     第12期 乡儒蔡剑飞

     第13期 名媛蔡焌年

     第14期 俞平伯与鲁迅二三事

     第15期 低首藏人海的蔡宝善

     第16期 梅滕更的莫干山传奇

     第17期 铭刻大师沈觉初

     第18期 费在山与俞平伯的不律缘

     第19期 孤单又突出的蔡振华艺术档案

     第20期 中国第二代导演的杰出代表沈西苓

     第21期 陆俨少的上柏山居情结

     第22期 人书俱老的汪霖

     第23期 为我名山修志的周庆云

     第24期 浙派高手蔡友石

     第25期 右舍许炳堃,左邻蔡焕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办公室主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