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胆琴心展英姿,铿锵玫瑰立新功——国家毒品实验室女警群像素描
2019/3/8 22:06:46【第1078期】 中国禁毒

     缉毒战场,并不专属于男性。

     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有一支高学历的专业人才队伍,在现有18名科研人员中,女性多达11名,她们平均年龄仅34岁,全部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同犯罪分子殊死搏斗的业绩,但她们发挥女性细心、耐心、责任心强的优势,为构建“六全”禁毒工作体系和全面深化禁毒人民战争做出了新贡献。2019年3月6日,国家毒品实验室的女警们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

     铿锵玫瑰,风雨彩虹。她们用忠诚书写警营豪情。

     剑胆琴心,侠骨柔情。她们用智慧彰显巾帼雄风。

    

     2019年3月6日,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

    

     她们,在禁毒科研岗位上绽放英姿、服务实战

    

     走进国家毒品实验室,悬挂在实验室门口的巨大警徽给人威严肃穆之感,室内几百平方米的空间排列着各种检测仪器,检测台上林立着各式瓶瓶罐罐。这个看似普通的实验室已成为中国禁毒领域的一把利剑。来自该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为很多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支撑。

     国家毒品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主要承担大宗缴获毒品溯源和特征分析,未知新型毒品的筛查和危害性评估,以及通过高危人员毛发和城市污水样品监测毒品滥用情况等,为我国禁毒宏观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引导科学禁毒,为办案单位输出技术情报,成功侦破、摧毁了多个贩毒网络。

     “实验室全体女同志在工作中始终做到讲实效雷厉风行,讲态度认认真真,讲责任迎难而上,讲质量精益求精,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形成大量数据和成果,有力支持和保障了全国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国家毒品实验室负责人王优美如是说。

     为打击海洛因走私贩运,监控危害我国的海洛因来源,2010年,时年27岁的乔艳玲主动承担了海洛因特征分析方法的研发工作,担任海洛因研究小组组长。

     时间紧,任务重,乔艳玲与研究小组一起加班加点,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小组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研究任务,建成了首个全国海洛因样品库和特征分析数据库,并引入统计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成功开发了2套海洛因特征分析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乔艳玲介绍,目前该方法不断完善,数学模型不断改进,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欧美国家现已多次与国家毒品实验室在海洛因特征分析方面进行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推进技术和数据共享。

     禁毒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既无法独善其身,也无法像“孤胆英雄”一样解决这个世界难题,在禁毒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

     拥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的国家毒品实验室正高级研究员徐鹏,曾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及国际毒品研究机构学术交流会上作会议报告。

     “最近一次是去年9月赴欧洲毒品滥用监测中心参加高层技术交流会并作了两个会议报告。”徐鹏说,这两个会议报告反响都特别好,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通过国际交流,一方面对外宣传介绍了我毒品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更是对外展示了我技术人员在攻克禁毒技术领域难关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产生的良好效果。”徐鹏说,“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首先是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深感作为一名中国禁毒技术人员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名禁毒技术人员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禁毒路上展英姿,巾帼不必让须眉!

     国家毒品实验室副高级研究人员刘培培,在国际上首创了氯胺酮特征分析方法,为串并案分析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持,仅2018年就协助破获毒品案件5起,抓获嫌疑人25名;刘翠梅,累计分析海洛因、鸦片、可卡因等毒品检材4000余份,申请5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均取得授权;贾薇,累计测试冰毒样品15000余份,检出新精神活性物质300余种;燕瑾,曾长期奔波于贵阳和北京两地,成功开发了基于贵阳市毒品特点的关联性判别新战法,并指导贵阳警方破获多起重特大跨省贩毒案件……

     禁毒女警,用女性独有的柔美和执著,在禁毒战场中体现出别样的风采;她们身为警花,同样豪情万丈,在警营这个铁血阳刚的天地里,撑起了禁毒事业的半边天。

    

     她们,怀揣儿时梦想,梦圆禁毒事业

    

     “我的父亲就是一名人民警察,从小这身制服对我就意味着责任、担当。”谈起投身禁毒事业的初衷,国家毒品实验室副高级研究人员张婷婷感慨道,20多年前的那部禁毒纪录片《中华之剑》曾带给她巨大震撼,如今,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毒品检验鉴定、为案件侦办和毒情监测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圆了自己的少年梦。

     作为“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毒品标准物质制备方法及定值技术的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张婷婷参与完成了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等常见毒品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解决了国内标准物质需求量大与单纯依靠进口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我国各级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和法庭科学实验室的检验鉴定能力。

     2017年9月,张婷婷因病做了腹部手术,为不耽误自己负责的城市生活污水分析监测工作,开刀后还未痊愈就坚持上班,加班加点完成了600余份污水样品的分析和统计工作,首次实现了对全国重点城市毒品滥用情况的客观评价。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学专业的李香豫同样也是一个“追梦人”。今年29岁的她,在很多人眼中,结婚生子是迫切的选择;一个医药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薪资优厚的医生是正确的选择;一个独生子女,承欢父母膝下是必须的选择。这样的道路,显得格外舒适,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但李香豫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一遍遍发问:这真的是你想要的选择么?

     “小时候,总喜欢坐在电视机前看各种破案剧,《重案六组》里面机智神勇、英姿飒爽的警察形象总能吸引我的目光。”李香豫自豪地说,那时的自己经常跟家长和老师说长大要当一名警察,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女生的限制。毕业后,李香豫得偿所愿成为国家毒品实验室科研队伍的一员。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们对梦想的追寻。国家毒品实验室的女警们对这身藏蓝的执著追求,是年少时的美丽向往,是青春时的热血情怀,亦是为禁毒科研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家国之爱。

    

     她们,工作家庭一肩挑,事业生活两兼顾

    

     国家毒品实验室的女警们多数已为人妻、为人母,她们以柔弱的肩膀和纤细的身体,一头担着家庭幸福,一头挑起工作重担,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劳。

     国家毒品实验室创建初期,在对海洛因溯源研究处于攻坚阶段的时候,主要负责该项研究的乔艳玲经历过一场家庭与事业的艰难抉择——远在老家的母亲因脑部严重摔伤被送进医院抢救,而为了不耽误研究任务的正常进行,在母亲刚刚脱离生命危险的时候乔艳玲便赶回单位继续工作,照顾母亲的重任全部压在了年迈的父亲肩上。“经过3个月的住院治疗和半年多的康复治疗,母亲才慢慢恢复,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每次回想起来,乔艳玲心里都对父母充满了歉疚。

     “有国才有家,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守卫国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乔艳玲说,这是国家毒品实验室所有女警们的默契和共识。

     “身处于异乡的北京,每当从电话中听到母亲身体不舒服时,心中总是满满的愧疚。但每当投身于工作,穿梭于动物房和实验室,及时地评估新型毒品的成瘾性和危害性的时候,心中的天平总是悄悄地从家庭这一端翘起,沉向工作。”来自内蒙古的李香豫稚气未脱的脸上有一份坚定与执著。

     负责新精神活性物质分析的贾薇,父亲身患癌症并多处转移,但她从未向组织要求任何特殊照顾,一直坚持将工作放在首位。近两年来,贾薇筛查可疑样品2000余份,还多次赴制毒加工厂勘查提取样品。

     吴健美,2010年以来累计检验检材达数万份,经常加班至凌晨,吃住在单位;李静,国家毒品实验室的“消防队员”,多次在紧急时刻勇于挑起重担、扛起重任;韩煜,在繁重的日常分析实验工作外,还承担内勤工作,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铿锵玫瑰,不与群芳同列;警营之花,自有家国大爱。国家毒品实验室女警们牺牲奉献的事例还有很多,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自信进取、奋发有为、实干奉献的新时代女性风采,用智慧、热情和坚韧展现了自身的价值。

     【记者:蒋菱枫,人民公安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禁毒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