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融100万刀 2㎡内完成有氧无氧运动 他的智能健身器已售1800套
2017/4/5 9:49:37 铅笔道

    

     ◆ Move it创始人Ivan与他的四合一智能健身器

     文| 铅笔道 记者 石晗旭

     导语

     何至宏(以下称Ivan)在家健身的日常,简单概括就是两个字——无聊。每天自己对着墙壁举举铁,没几下就失去了兴趣和耐心。

     因此,2015年7月,首个创业设想告败时,他与合伙人Oscar动起了打造智能健身器的心思:一方面,硬件由智能手柄、俯卧撑器、健腹轮、跳绳与弹力带组合而成,占空间小,两三平方米内用户即可完成有氧和无氧运动;另一方面,App上线教练针对性的课程,且除技术外,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柄感知用户动作是否标准,适时提醒。

     Move it产品先后于去年4月和今年3月登陆Indiegogo和小米众筹。两次众筹共计认购1800多套,其中小米众筹定价1299元。

     至今,Indiegogo上认购的产品已完成发货,25%收到产品的用户每周使用,平均每日时长超过10分钟。

     项目已于去年11月完成100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小米及个人投资者出资。

    

     注:何至宏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智能家庭健身硬件

     Ivan任歪歪副总经理时,负责研发管理及发布管理工作。曾任微软自动化开发工程师的他,给一家做智能家居的公司做顾问,“给一些提议,但没有亲自动手做”。

     2015年年初,何至宏打算创业,便成立茄子科技,计划集成第三方产品(如杜亚的窗帘电机、小米的家居产品等),做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开发完成后,与地产开发商合作销售。

     经过数月时间,团队完成Demo,并打造了两个样板间。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断网或停电重启,“根本搞不定,我们会面临很多的售后服务,甚至变成一个高级装修师傅的角色”。与地产开发商的合作也不顺利,“销售情况不理想”。

     设想宣告失败,何至宏陷入两难:要么和几个一同创业的兄弟各自回去工作,要么转型。兄弟几个一合计,都不甘心就此放弃,咬紧牙关寻找转型之路。

     Ivan与合伙人Oscar向来喜欢运动,二人家中备有哑铃、涡轮等,二人想很简单地开发一款App,通过视频等教大家在家中健身,“类似国外7分钟健身等,当时Keep还没火起来”。

     他们最终否定了这一想法。“拷贝来的东西没有差异化,而且看着这些教学视频等并不会让用户产生动力持续锻炼。”

     2015年7月,结合前次项目中积累的硬件经验(传感器、协议等),二人灵光一现:可以把内容与智能硬件集合起来,即教学视频+健身工具。其中,健身工具应该让用户可以在只有两三平方的空间内锻炼,且满足有氧和无氧的运动需求、互动性要强,“一个人在家健身就没那么无聊,可以坚持锻炼下去”。

     Ivan将硬件部分的“大礼包”确定为俯卧撑器、健腹轮和跳绳。带着设想,Ivan向健身教练咨询,对方指出:“你这产品缺乏下半身锻炼,要么加个哑铃、壶铃之类的东西。”

     Ivan想了想,不由皱眉道:“那样就太笨重了。”在他心里,“大礼包”组合下来应该轻便便携。

     “要不你用一条弹力带吧。”教练给出建议。Ivan思索一番,觉得可以一试。

     打磨产品细节

     2015年10月,为做工业设计,Ivan找到在BMW studio做设计的朋友。对方给出一个大的方向:将“大礼包”各部分组合起来,不占用太大空间、但又很显眼。

     Ivan同意极了。他回忆起自己买哑铃回家,第一周每天锻炼三次,第二周就两次。频率越来越低,他的妻子后来甚至直接嫌碍事、将哑铃塞进沙发底,从此不见天日。而如果产品显眼,“用户肯定有压力,买了就要用嘛”。

     大方向确定后,设计师朋友先后给出三套方案。最初产品外观类似机器人,每个健身设备需配备一个智能手柄,共计8个。

     考虑到智能手柄包含M0处理器、蓝牙、加速器、陀螺仪、触摸传感器等,如果一套“大礼包”中含8个,成本太高。

     为节约成本,Ivan希望每套设备只配备一对手柄,可与四种器械组合。第三套方案完成后,Ivan却发现成本并没有节省太多,“虽然手柄只需要一对,但整个结构更复杂了”。

    

     ◆ Move it智能健身器组成部分

     设计方案确定后,Ivan找到结构工程师验证是否可行。“毕竟我们不是一个摆设,比如需要承重100公斤等。”

     调整结构设计后,团队做出手板。然而试用时,智能手柄与器械的连接十分不顺畅。器械连接端内有7个钉头,智能手柄内的凹槽需与之对齐后插入。但当时团队并未做卡扣类设计,连接时十分容易插坏钉头,或是没扣好可随意转动扭断钉头。“我们不可能提醒所有用户小心一点,弄坏了还甩锅吧。”

     团队不停返工,完善类似的小细节。期间,Oscar着手接洽代工厂、供应链等。2015年12月,团队谈了几家口碑较好的代工厂后,与其中一家谈得不错。但对方不肯将各环节收费透明化,“那他们要加工序的话,我们也没办法讨价还价”。

     团队只能又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寻找其它代工厂。“设计什么的都要重新过一遍,至少又要耽搁到4月底或5月。再加上开模等时间,出产品至少要到六七月份。”

     硬件上无休止调整的同时,团队还忙于开发App。一方面,Ivan邀请健身教练录制视频课程,配合四种器械使用,涵盖从入门到高阶;另一方面,团队思考什么样的功能可以更好运营用户,“我们不想做计数、计算卡路里那种偏工具性的软件”,而是希望通过排行榜、挑战、勋章升级等功能调动用户锻炼积极性。

     获小米投资

     去年4月,Move it硬件定型,App也完成开发。团队带着三套手板到Global Sources Electronics(环球资源电子展)亮相。

     没想到,刚到会场时,产品就出了问题——硬件无法与手机完成连接。在场媒体很多,Ivan本就期待而忐忑,出师不利更是雪上加霜。

    

     ◆ Move it健身器外观

     “那个时候我们部件还没完全调好,没有做一些跳频的试错。会场里的Wi-Fi连接、再加上每部手机的蓝牙,干扰很大。”越来越多人入场后,产品更是根本用不了。

     连接出问题,但硬件还能展示。展会上,团队发起1分钟俯卧撑挑战活动,试用其中俯卧撑器,很多人来展台前围观。

     一个近200斤的“肥佬”进入战局,试了几个,Ivan觉得不对劲,赶紧上前扶住对方。果然,手柄连接部分已经断掉了。“本来用的就是手板,做工差,可能用10次就坏了。我们还不停拿给人试,还好那个‘肥佬’没事。”

     幸运的是,差错很不显眼,围观群众没有看出来。Ivan迅速处理后,换了另一台手板,维持正常展示。

     参展后,Ivan估计8月应该可以量产,便登陆Indiegogo众筹,“国外可能对健身产品接受度高,而且国外众筹后再拿回国内,可能价钱各方面都可以好一些”。

     因为信心不足,团队将预筹量定得很低,仅100多套。令Ivan惊喜的是,一个月后众筹结束时,认购量已达700多套。

     转眼8月已至,硬件却依然无法量产。令Ivan完全没想到的是,供应链环节如此漫长。“以为最容易采购的弹力绳,反倒因为长短、颜色等因素,最后才解决。”

     无法履约,Ivan忧心不已。但发愁于事无补,他逐个向认购用户详叙原因。“听到是工艺问题需要改进,用户大多表示支持。”

     到了10月,产品开始陆续发货。首批发出100套。这100套设备,也是团队希望做软硬件整体测试的样本。至今,产品愈发稳定的同时,Indiegogo众筹的700多套已全部发货。

     期间,Ivan为项目已自投500万元左右。打磨硬件过程中,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去年5月,YY出身的Ivan作为雷系一员,就通过前同事找到小米的投资部。

     近半年的时间,Ivan一边与小米签订协议,一边敲定其他几个个人投资者,最终于去年11月完成Pre-A轮融资,共获投100万美元。

     至今,团队已量产2000多套设备。Indiegogo众筹发货完成后,Move it产品于今年3月9日正式登陆小米众筹,预筹200套,定价1299元。截至采访当天,众筹已结束,共计认购1100多套。已经收货的用户中,25%每周使用,平均每日使用时长超过10分钟。

     接下来,Ivan计划拓展市场,铺设线下渠道。用户运营则是另一个重点,他计划从运营上线教练入手,打磨内容,使用户体验更好。

     编辑 韩正阳 校对 洪佳添

     阅读完莫急走

    我是本文作者石晗旭,立志做消费升级、内容电商界的王语嫣,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shx0427。(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铅笔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