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硅谷洞察”获千万融资 媒体转型赋能产业互联网 服务BAT等80家公司
2019/3/20 9:56:03报名首席内容官 铅笔道

    

    

     李攀认为,硅谷洞察的角色就是“硅谷的资源入口”。

     记者 | 戴丽芬

     编辑 | 吴晋娜

     “在旧金山的一场区块链峰会,台下聚集了上千位来自全球的区块链从业者。台上,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线上匿名之父” 的密码学家 David Chaum等学术界大咖,还有来自英特尔、甲骨文、Vmware、腾讯、光速资本等各界区块链前沿专家相继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

     这是一场由硅谷洞察举办的行业峰会。硅谷洞察的前身是硅谷密探。李攀以硅谷科技媒体切入市场创立了硅谷密探,累积了硅谷公司、专家、学者资源。

     去年8月,硅谷密探进行品牌升级,更名为硅谷洞察,定位于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平台一端连接硅谷专家资源,另一端连接国内大健康与教育产业,通过媒体、研究院、商务活动3方面业务来连接两端资源,帮助这些企业实现科技化。

     目前,公司已经累积了80多家企业客户,其中包括腾讯、阿里、百度等大型企业。至今,公司已举办过三次规模在两千人以上的峰会,每年有100+场线下活动。平台已经累积200多名全球专家,全网订阅用户已经超过400万。

     去年年底,硅谷洞察获得来自朋乐资本和远见前沿资本的千万级别A轮投资。

     李攀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从To C到To B

     “从观察者变成了参与者。”李攀这样总结平台的角色转变。

     这个转变并不在他最初的计划之中。2017年,铅笔道曾报道过硅谷密探,发表文章《融资700万 他为175万华人呈现硅谷创业圈 全网阅读1.5亿》。李攀于2015年5月启动硅谷密探新媒体矩阵,本是为了研究硅谷的科技创新产品。

     硅谷密探主要有三块业务线,一是报道创新公司、实验室及科学家;二是与斗鱼合作直播,与腾讯视频合作推出短视频栏目;三是组织国内企业、投资机构赴硅谷考察学习。

     在新媒体运营过程中,李攀不仅累积了很多产业顶级专家和企业资源,还练就了对互联网行业的敏锐嗅觉。

     去年中旬,他感受到产业互联网到来的气息。“科技的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大,新兴技术不光可以应用在人与设备之间,也可以扩展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应用场景。”

     李攀进一步解释,“如果说,在消费级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人与商家之间形成了更好的互联及交易。那么,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又将增添更多的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及交易。 ”

     李攀看到国内的大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产业进入下半场;另一方面,国内底层技术的持续积累,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IoT等技术正在逐渐积累强大的势能。这些技术有些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有些在改变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方式,而有些在提升机器间传输数据的速度和容量,这些技术或将催生传统产业的升级。

     于是,他更加坚定地认为,从消费企业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在这个时候,企业对于技术在产业中应用落地的渴求也会变得更大。而在这点上,国内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与硅谷或许还存在差距。

     李攀看到,即使类似于像BAT这样企业,他们在助力产业科技化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他们也需要有更多的专家人才,更多的思考,或者一些已经探索出来的经验,让他们避免走一些弯路。如果企业需要硅谷这方面资源,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去年第三季度,李攀决定进行品牌升级,把硅谷密探更名为硅谷洞察,平台角色也从媒体转变为企业服务。考虑到公司的资源,李攀把业务聚焦到大健康和教育两大产业。

     硅谷的资源入口

     李攀把硅谷洞察的角色比喻为“硅谷的资源入口”。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新媒体、行业研究、企业咨询、商务活动,以及PR。

     比如,一个企业有云技术的需求,平台就可以为对方提供行业的定制报告和调研。报告由平台与专家合作完成,可以帮助企业梳理这项技术在这个产业里的新的应用场景,该行业在硅谷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而后,机构会围绕该技术话题,在硅谷组织专家团队与国内相应企业举办圆桌探讨会。在会上,产业界的一线研究专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李攀认为,圆桌会议的形式更有利于双方进行深入交流。

     此外,借助媒体平台,机构将会辅助双方企业塑造影响力。

     BAT等大型企业和硅谷洞察持续有多项业务合作。例如腾讯,腾讯的AI加速器在品牌层面与硅谷洞察合作;腾讯的青藤创业营由硅谷洞察提供定制化的商务考察内容;腾讯在区块链方面的事业部门也曾多次参与平台的区块链产业峰会。

     经过四年的资源积累,硅谷密探从面向C端的新媒体平台,成长为面向产业、为产业提供服务的硅谷洞察。李攀认为,团队已经从硅谷创新生态的观察者,成长为一个深度参与者。

     虽然角色发生了转变,但李攀的初衷并没有改变。他希望,“帮助创新者提升创新力,通过资源入口的角色,把硅谷的技术创新对接给国内的技术企业。”

     谈及硅谷的技术创新,他认为每一个硅谷创业者的创新基因都是由背后整个硅谷的创新生态来支撑的。

     就企业创新来看,硅谷的创新生态由产业、学术、研究整体构成,产学研三者螺旋交替上升。同时,企业创新的形式也是多元的。比如YC孵化器,有强大的导师资源,及优质的创业课程,帮助初创企业进行内部创新。

     李攀介绍,硅谷还有大量的To B类型的孵化器在低调地服务着产业的科技创新。比如,散布在全球各地的Techstars则针对合作企业运营定制化的加速器,它们帮助巴克莱银行培养大量对口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帮助GE孵化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公司。在这样的合作中,传统企业降低了科技创新的决策成本和技术门槛,而To B初创企业则获得了潜在的客户和产品试验的场景。

     团队方面,李攀硕士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曾在阳狮和奥美担任艺术指导和创意总监,在Moxtra担任市场顾问;联合创始人兼COO秦备,硕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网络专业,曾在硅谷人力资源公司Intellipro Group 担任技术总监;联合创始人卢毅硕士毕业于麻省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曾在Lyft负责分布式网络相关开发。

     另外两位合伙人是倪松与周熙涵,分别毕业于纽约大学硕士与佛罗里达大学MBA,倪松曾在Cisco担任战略顾问,周熙涵有十分丰富的活动经验。

     目前,公司已经累积了80多家企业客户,其中包括腾讯、阿里、百度等大型企业。至今,公司已举办过三次规模在两千人以上的峰会,每年会有100场以上线下活动,累积了200多名全球专家,平台全网订阅用户已经超过400万。

     李攀表示,现在的硅谷洞察更加明确了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即做好“产业链接硅谷资源的第一入口”,帮助更多的国内企业连接硅谷资源。

     校对 | 程用杰

     文章为铅笔道原创,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客服(微信:qianbidao01),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阅读完莫急走

     我是本文作者戴丽芬,关注新零售、文创领域,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D971913521。(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读者进群交流通道:qianbidao01

     优质项目报道通道:wujinna1015

     优质项目融资通道:448217872

     商务合作通道:xiaowei_460250943

     (加微信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报名

     往期精彩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新版铅笔道App。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铅笔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