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美国男人和他的火箭征服了全世界
2018/2/7 凭海观潮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

    

    

     凭海观潮 phgchao

     我们并不是多么推崇某一家公司,或是某个人,而是致敬那些勇敢无畏的创新者……

    

     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火箭发射现场接受采访 / CBS News

     凭海观潮综合DeepTech深科技、航天爱好者、浪潮工作室及网络

     今天,那个叫SpaceX的美国公司和那个名叫马斯克的男人再次展现其“钢铁侠”般的惊艳,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北京时间2018年2月7日凌晨4:45分,就在中国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在美国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携带特斯拉跑车飞往火星。

     这一举世瞩目的壮举,并非举国家之力所为,而是由这家私人公司完成。

     这是人类现役运力最大的重型火箭,更惊艳的是,它还成功完成了一级火箭回收!

     整个发射与回收过程相当震撼!下面先上视频!

    

    

     火箭起飞之时,2000吨的起飞推力确实不是震撼两个字所能形容的。

    

    

    
助推器正在返回着陆场的路上

    

    两枚助推器同时回收不再只是宣传片上的动画,而是真实发生的一幕

    

    SpaceX火箭回收饱受争议和质疑,一路走来日渐成熟,如今已经鲜有人再怀疑了

    

     当然,网友们,还记得这辆要送往火星的特斯拉跑车么?

    

     没错,它顺利飞出大气层绕地球旋转,5小时后,在演示完长时间滑行性能后,火箭二级将进行最后一次点火,这辆特斯拉将正式进入地球-火星转移轨道。

    

     根据 SpaceX 公司介绍,这辆车会被送入地球—火星转移轨道,同时,车子会不间断的播放 David Bowie 的成名作《太空怪咖》(Space Oddity),届时,跑车上装有的 3 台摄像头应该会拍车里的假人所看到的宇宙视角。马斯克说,“一切顺利的话,它们应该会提供非常棒的画面。”如果不出意外,按照马斯克本人的原话,“这辆车会在宇宙中飞行超过 10 亿年。”试想一下,动人的音乐搭配深邃的星空,一幅难得的华章美景。

     之所以外界对这枚火箭期待已久,除了闪耀着光环的“SpaceX”和其创始人“马斯克”之外,重型猎鹰火箭自身的超强性能和绝佳的性价比也一举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使其成为目前人类现役的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强的一款。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LEO):63.8 吨——相当于一架满载乘客的波音 737 客机,比目前纪录保持者德尔塔 IV 重型火箭的 28.8 吨足足提高了两倍还多;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GTO):26.7 吨——相当于二战时英军一辆“玛蒂尔达”II 型坦克;

     火星轨道的运载能力:16.8 吨——相当于一台 LAV3 装甲车。

     重型猎鹰火箭高70米,宽12.2米,起飞重量1420 吨,起飞时27台梅林1D发动机同时工作,可以提供高达 2280 多吨的起飞推力。

     1年多前,中国成功发射了目前国内最强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但它的运载能力,连这个“猎鹰重型”的一半都达不到,仅能把25吨重的货物运送到“近地球轨道”。

     重型猎鹰是人类历史上运力最强的火箭,澎湃的运力甚至可以把整整3.5吨的货物,送到遥遥万里之外的冥王星轨道上。有了运力做基础,探索太空作业的无限可能自然成为可能。

     更关键的是,重型猎鹰极具性价比。与强大运载能力相比,发射成本显得相当低廉。与之前的猎鹰九号飞船相比,重型猎鹰的运载能力提高了2.8倍,但相关费用只增长了45%。这种经济性是之前的种种火箭所不能比拟的。

     而除了大推力之外,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重型猎鹰的可重复使用能力,此次发射的三枚一级箭体全部实现回收,而其中两枚助推火箭还是此前用过的“二手货”,由此也可见 SpaceX 的回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不过,虽然这次重型猎鹰成功完成了首飞,但殊不知马斯克和整个 SpaceX 团队已经在这背后默默耕耘了数年之久,可以说,每一次亮眼的表现都是由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换来的。

     SpaceX这家公司自2002年创办至今15年以来,真可谓是一路坎坷,数次生死一线。马斯克最初创办公司时曾经求援俄罗斯,但不被重视,屡屡碰壁。而后愤而自行研发液体运载火箭,但研发的猎鹰1型火箭曾经三次试射,三次爆炸,几乎沦为业界笑柄。创始人马斯克同时又开办了另一家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两家公司同时陷入困境,曾经的亿万富翁差点儿一贫如洗到要住父亲家的地下室。最终在朋友和投资人的帮助之下,在马斯克个人的执念坚持之下,两家公司同时起死回生。

    

    2012年10月10日,同样由SpaceX公司研发的货运龙飞船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独立能力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私营航天企业,风头一时无两。

     借用知乎上一位答主的回复看看马斯克的成败之路吧:

     2002年马斯克创立spaceX,当时有人说他是投机骗钱纸面功夫肯定见不到真火箭;

     2006年-2008年猎鹰1号连炸三次,当时有人说私人航天毫不靠谱肯定成不了;

     2010年的时候推出猎鹰9号,当时有人说这九台并联N1再世不放炮仗你敢信;

     2012-2014年的时候试验蚱蜢火箭,当时有人说不用降落伞狂风支筷子就是异想天开;

     2015年的时候回收失败两次爆炸一次,当时有人说回收无望路线错误得不偿失;

     2016年的时候海上回收继续失败两次,当时有人说就算陆上能成海上不行损失运力还是没意义;

     2016年中猎鹰9号海上回收受损,当时有人说这回收受损拆解大修成本不堪设想;

     2016年9月地面测试火箭爆炸,当时有人说新兴公司管理混乱扩张无序果然不行;

     2017年年中,火箭回收成功第十三次,火箭复用成功第二次,48小时连续两发成功,12天内三发成功,他们开始质疑为何其他原本质疑spaceX的人不说话了。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是,当重型猎鹰火箭的两枚助推器同时回收落地的时候,谁能不说仿佛看到了人类登上月球以后另一个航天新时代的曙光?

     这是动画,如今已不是动画而是现实。

     历史告诉我们,先驱者从来都是孤独的。

     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那句老话——耐心,是一种美德。

     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只有美国才会诞生SpaceX。

     美国深厚的资本主义土壤和商人自身的兴趣,让美国在太空商业中先人一步。马斯克的这次发射正是对这一传统的最好传承和诠释。

    

     马斯克从小深受阿西莫夫“基地系列”和道格拉斯·亚当斯《银河系漫游指南》等科幻作品的影响,对太空充满兴趣,而他建立SpaceX的初衷更是为了征服火星。

     在”猎鹰九号”火箭发射并回收成功后,马斯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对在火星上建立城市的信心。这就是全部意义之所在。”而贝索斯也有类似的宏愿,他希望有一天“人类可以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

     为什么太空探索这么严肃的领域,美国政府要开放给私人企业呢?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和市场精神深厚的美国,官办的NASA也有点缺钱。

     美国太空探索起步于美苏冷战期间的装备竞赛。1961年苏联先把宇航员送上了地球轨道后,不甘落后的肯尼迪在1962年发表了"登月计划"的演讲,NASA开始享受联邦政府优先拨款。到1965年,NASA预算占到联邦政府全部预算的4%,占非国防机动开支的19%。仅用了7年时间,就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冷战期间的NASA是个金矿,而非制造工厂。实际上,从冷战开始NASA的设备就一直依赖于私营太空企业的匿名合作,至今没有独立建造过一艘宇宙飞船或火箭,从50年前把John Glenn送入地球轨道的水星飞船,到现在的“猎鹰九号”。

     赫赫有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其中主要设备的制造者也是商业公司。

     北美航空公司负责指令舱和服务舱的合同,负责将宇航员送到月球轨道而后再接回地球;从月球轨道到月球这一段路需要的登月艇,则由格鲁门航空太空公司负责设计和建造;"阿波罗计划"后期使用的4轮"月球漫游车"则从1969年开始由波音公司研制,研发费用共计3800万美元。

     在冷战结束之前,与NASA的合作中,商业合作公司仅仅是NASA的大型外包工厂,仅有承包其设备设计和组装的资格。

     与苏联的太空竞赛胜利完结后,NASA的预算经费一落千丈,不得不与其他政府部门一样,一同竞争联邦政府的有限经费。1977年至2012年,NASA平均预算经费仅占非国防机动开支的5%。

     在经费严重不足、研发持续低迷的状况下,NASA不得不考虑改革。

     1984年,国会通过《商业太空发射法案》,允许私人发射火箭。同一年,NASA修订宪章文件《政策与宗旨》,增添了一项:国会称美国的总体福祉要求NASA尽最大可能寻找和鼓励最大化太空商用。

     1990年,另一项法律规定,NASA需向私企付钱发送其设备,一大批私人发射服务供应商应运而生,联合发射联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1994年NASA又推出了 "技术转移计划",并慷慨地拿出了每年预算的20%用来支持商业合作伙伴协助研发新技术,其中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方案,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同时开创了一个新市场:太空商业。

     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解释,在美国财政预算拮据以至于几十年来发展太空技术的资金严重不足的时候,需要让私人机构充分参与进来。在"技术转移计划中",NASA重点扶持了两家老牌航天公司,波音公司和 洛·马公司,两家都是NASA的长期外包单位,拥有50多年的航天发射经验和实力。

     21世纪初,又一批试图改变游戏规则的公司出现,并以"物美价廉"的设计方案,打破了NASA与联合发射联盟的垄断合作。其中包括SpaceX、轨道科学公司等。

     2015年11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25日奥巴马签字同意,法案正式生效。

     法案规定,未来8年将陆续给国内商业航天公司派发执照,允许私营航天企业进入外太空探索,以便促进商业航天发展、开发新能源,空间矿工对自己带回来的矿物质将保留所有权和使用权。

     在《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中,提出了很多"重商"措施,例如增加了保护私人太空公司"免受有害干扰"的原则,保护他们的探测行动免于美国政府、其他国家或其他竞争对手的监控或恶性干扰等。

     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美国企业在太空领域如虎添翼,正是这些民营企业家,让美国跑赢了航空竞赛,跑在了宇宙探索的最前线。

    

     特朗普政府批准重组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

     重型猎鹰火箭的推出可谓是赶上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时机。在去年,特朗普政府已经批准重组了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重返月球也被提上了日程。在土星 5 号退役已久、SLS 尚未入役的青黄不接时期,重型猎鹰无疑是执行这一任务的“最佳人选”。

     我们并不是多么推崇某一家公司,而是致敬那些勇敢无畏的创新者。他们不满足于拿着垄断合同攫取利润,或者是做一个尸位素餐的国防承包商,或者一面对竞争就派出国会政客向政府索要补贴。他们勇敢创新,承受风险,屡战屡败却依旧屡败屡战。他们面对航天领域几十年没有根本上技术革新的现状,顶着无数媒体和同行的冷嘲热讽一步步实现心中的狂想。我们要报道的是这样的一群人!我们不希望世界上仅有一个SpaceX,我们希望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企业。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请点击↓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凭海观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