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访问 | 从丹尼尔?贝尔的预言到中国90后的偶像文化
2015/11/25 秦朔朋友圈

    

    

    

     我想了很久,要不要做一组90后的访问。

     当秦朔朋友圈的周三访问推出了陈启宗、马云、马明哲之后,不少朋友问,下一个是不是马化腾?是不是李嘉诚?是有这样的计划,但坦率说,什么时候完成我也不确定。

     那么,能不能从高山仰止的地方走向决定未来的地方?我让孙宇晨给我开了个90后的访问名单。宇晨是毕业于北大和美国宾大的90后创业者,已有多次创业经历,他目前的两家公司,一家做互联网金融,一家做社交。

    

    

     孙宇晨

    

     不了解90后的文化和偶像,

     就无法把握未来的经济

    

     我为什么对90后如此感兴趣?

     因为我对社会经济感兴趣。我最喜欢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说过的话中,有一句我最喜欢:“在市场成为社会与文化的交汇点之后,最近五十年来产生了另一种趋势,即经济逐步转向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

     这是真正的大师洞见。信他吧!如果你是企业家,请把上段中涂色加粗的话读三遍。

     经济究竟在生产什么?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由什么决定?文化。一针见血,要言不烦。

     你生产的东西是库存积压,他生产的东西供不应求,为什么?很大的可能性在于,你卖的是东西和功能,他卖的是渗入了某种文化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真正的大师?就是能在1967年就预测,“我们可能将会看到一个全国性的计算机联网系统,人们在家中或办公室中登录这个巨大的计算机网络,提供和获取信息服务、购物和消费,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行为”;就是能够在1973年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预言“如果工业社会以机器技术为基础,后工业社会则是由知识技术形成的。如果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因此,后工业部门的社会组织和工业部门的社会组织是有很大不同的”。

    

    

     Daniel Bell

     1978年,59岁的丹尼尔·贝尔在波士顿剑桥小镇为他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再版写序,他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生产组织方面的道德规范仍旧强调努力工作,先劳后享,职业定向,及对公司的忠诚。但在市场上,抛售的商品都用耀眼的风彩和魅力包装一新,以便提倡享乐型生活方式……公司的职员白天是正人君子,晚上却花天酒地。”

     他进而推断,“近五十年来,由于宗教伦理遭受严重侵蚀,个人收入的自由支配部分大幅度增加,致使文化掌握了倡导变革的主动权,而经济领域日益被动员起来去满足新的欲求。”

     什么样的文化能够点燃消费欲望呢? 丹尼尔·贝尔说:“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今天的中国,无论网上网下,都被光怪陆离的视觉形象所淹没。信息80%以上来自形象。对视觉的依赖性,造就出偶像崇拜和颜值经济。

     我常常觉得不适应。但我明白,如果不去了解90后的文化和偶像,我们就无法把握未来的经济应该塑造怎样的生活方式。

     有美国学者说,“假如将来有一天,美国的原材料枯竭了,美国的工人也不愿工作了,但只要全世界还向往美国文化,我们在市场上就仍是不可战胜的。”看看别人是怎样连通经济和文化,就会觉得,我们的经济人、文化人都该醒醒了。

    

     帮派丛生的90后偶像阵地

     秦朔:刚看到一个报告,是从中国大学中抽取1708位新浪微博大学生用户,对他们近两年所发的博文进行研究。受关注度最高的公众人物是韩寒、王思聪、马云和宫崎骏,受关注度最低的六位公众人物是思想界人士。TFboys、罗永浩、任志强等也各有自己的粉丝。你觉得90后还有哪些偶像?

     孙宇晨:我自己是1990年出生的,标准的90后。90后的偶像是谁?老实讲,我也说不清楚。有人对我说是EXO,我其实也不认同。在我看来,90后的偶像帮派非常繁杂,90后也不一定认识EXO。EXO所有团员的照片,在我这个90后看来,一模一样,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

    

    

     90后帮派偶像十分繁杂,即便是90后也不一定知道EXO

     但是在他们的粉丝看来,不同偶像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反映在两个层面:第一,不同偶像阵营之间水火不容,例如前一段时间,EXO和TFboys的粉丝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口水战,转发量极高,外人可能并不知道,但在粉丝内部犹如“世界大战”一般,草木皆兵。第二,即便是同一个偶像阵营,因为不同的支持主体,也有正邪之分。EXO中吴亦凡、鹿晗和黄子韬的支持者比较多,他们均属于EXO偶像团体,但是这三个人之间的粉丝很多时候也是势不两立的,在外人看来好像没什么区别,他们各自的粉丝能列出的不同点可谓是卷帙浩繁。

    

    

     圈内世界大战,圈外一头雾水

     我所做的社交应用“陪我”,以90后和95后用户为主。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的偶像差异很大,几乎没有规律可言。一个95后的"陪我"女用户,可能是二次元和B站某些Up主的追随者;也可能是鹿晗的铁粉;或者只是个单纯的声控,喜欢各式各样的声优;又或是个美食达人,是刘一帆的拥趸,乃不知鹿晗,无论王源。

     所以,我认为90后的偶像观是断裂化、小众化、圈层化、精准化的,拥有的是帮派丛生的偶像阵营。外人不仅不了解,也很难进入。

    

    


     90后没有时代偶像

     秦朔:你刚才说的这些人我大部分都不知道,估计我女儿知道,不过她喜欢的偶像似乎也有“选择性”。同为一个世代,偶像这么不同,我以前没有想到过。

     孙宇晨:90后的偶像呈现出一种非常空前的断裂化、精准化、圈层化的特征。由此带来的是,90后这一代人,缺乏时代的群体偶像,例如60、70后的时代偶像北岛,80后的群体偶像韩寒等等,但是在90后这里,找不到这样的人。

    

    

     下一个韩寒、周杰伦,什么时候诞生?

     由此产生了两个现象。首先,每当年轻一代要登上历史舞台,而老一辈人要阻止他们“抢班夺权”的时候,通常会揪出年轻一代人的时代偶像,予以评论、批评,乃至批判,杀鸡儆猴,以防话语权的交接转移。韩寒所掀起的文坛“骂战”可谓是这一现象集大成者。但是在90后这里,80后、70后等老一辈人,完全找不到切入点,该评论谁呢?90后的偶像太分散,而且,以往的时代偶像即便对这一代的某些人来说不是偶像,但至少他们也是知道的,了解的。可90后不一样,谁的偶像就是谁的,外人不仅不了解,也很可能不知道。要评论,就只能会顾此而失彼,完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90后是一个偶像的平台,但是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偶像

     其次,对于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媒体也好,因为面临的是断裂化、精准化和圈层化的90后偶像观,所以以往把资源砸向一个偶像,用一组广告和公关行为就能带动一整个群体的方式已经过时了。这种方式费力不讨好,只会浪费巨大的资源。

     90后拥有的偶像众多,是一个众多偶像都可以登场的平台,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共同偶像。这与Uber类似,它提供了最多的汽车,可自身没有一辆汽车。在我看来,赢得90后的办法,应该是互相欣赏、三观统一、灵魂契合,把他们看做企业的恋人一样,以个性化谈恋爱的方式,精神共创、荣辱与共、共同成长,在价值观和精神上一起成长。

    

     “单纯地相信”的力量

     秦朔:按照你的说法,90后没有统一偶像,偶像是离散的,但每个偶像和粉丝间又是密切连接的。那么,有没有一些价值观,比如我们60后的启蒙情怀(先启蒙自己再启蒙别人),是你们90后所共同拥有的呢?

     孙宇晨:我觉得90后的偶像观就是去中心化和个性化,我认为这是由这一代人的特质所决定的。90后是中国第一代没有“苦难”压迫的一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使得绝大多数90后身上不存在由物质匮乏所带来的“人性恶”;而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让他们从小就能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拥有比前辈更广阔的视野。

    

    

     90后:偶像已死,人人都是偶像

     之前的年轻人,由于经历了很多事情,或多或少都有些犬儒,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在理想破灭后,纷纷蜕变成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他们逐渐认为自己当初追求的理想是一文不值的。而90后并不是这样,他们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单纯地相信,相信美好;认为什么美好,就追求什么。物质的丰富,视野的开阔,使得90后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多元的文化,有能力追求美好的事物,因此90后的偶像层出不穷,他们追求的、追随的、追捧的也不尽相同,呈现出断裂、精准和圈层化的倾向。换句话说,这种对偶像的狂热,对于“敌方”的愤慨的“非理性”,却是“理性”的产物:他们理性地、自由地判断什么是美好的;单纯地相信自己应该追求,并倾尽全力追求自己相信的美好事物。

    

    

     90后单纯地相信,并努力追求自己相信的美好事物

     正是这种“单纯地相信”的力量,形成了90后去中心化、个性化的偶像观,颠覆了以往代际话语权转移和企业营销的模式,并让我所处的这一代人,在未来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这不论对于我身处的互联网行业,还是对整个未来中国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和孙宇晨中间隔着22岁的年龄,我们没有谈商业,但可能谈到了比商业更根本的一些东西。我想到才子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偶像破坏者,崇拜我!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这样的句子。

     像我这样的60后,责任、恒定、坚持,我们似乎已经很难再漂移和破坏些什么。

     丹尼尔?贝尔说,真正富有意义的文化应当超越现实。仔细想想90后,他们的很多文化,可能已经超越了我们所习惯的现实。

     丹尼尔?贝尔把“历史与现实的连续性”作为“维护文明秩序的必要条件”,这种连续性能帮助我们创建未来。

     宇晨,谢谢你,我们已经连接起来,思想永动,缘起不灭。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