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中国人闯世界,水迢迢路长长——欧亚之旅六章(之三)
2016/3/27 秦朔朋友圈

    

     文/秦朔

     在阿布扎比看中国建造:

     钢构人的“铁骨仁心”

    

     构,钢结构也。我最初知道这个名词,是2007年那轮牛市时,有一家叫杭萧钢构(600477.SH)的公司,凭借一条在境外洽谈300亿元规模钢结构项目的信息,连续十几天涨停,成为最牛股票最后也成为中国第一例“泄露内幕信息罪”判例。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我和深圳卫视《深商闯海丝》节目组要去采访的,也是一家钢构公司,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下称“中建钢构”)。他们和中建中东公司一起中标了阿布扎比新机场航站楼中央大厅的钢结构工程,一个中标额上亿美元的大项目。

     很多学建筑的人都把迪拜当成建筑师天堂。因为石油,这里富得流油。因为酷热,需要与室外隔绝而又充满乐趣的空间供人游逛栖息。设计师们可把各种奇思妙想在这里实现,不用考虑造价。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在城市建筑方面也在迎头赶上。新机场航站楼耗资数十亿美元,设计客流量每年4000万人次,2017年建成后将成为阿布扎比标志性建筑、中东航空中心和迈向世界级机场的里程碑。为追求豪气,航站楼的中央大厅被设计成不能出现一根柱子,天花板全部由弧形钢结构主拱架起,最大钢结构屋面主拱单跨达到180米,创同类建筑钢结构凌空跨度最长的世界新纪录。

    

     中建钢构,是央企中国建筑的二级公司,曾征服过CCTV的“大裤衩”。从2010年开始,他们和阿布扎比这个“世界设计和施工难度最大的航站楼钢构项目”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经过钢结构单独投标、钢结构加入总包单位投标、钢结构单独竞标,一波三折拿下工程,2012年底开始进入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施工阶段。整个项目总用钢量7万吨,主拱不仅长而且高(56米)还重(1000吨),极其复杂。

     按我原来的想象,这个工程再难,主要也就是克服高温和沙尘暴的问题,因为工程施工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别人很难赶上。中国已经多年是世界最大建筑工地,就像比尔·盖茨在博客里惊呼的,中国3年(2011-2013)用掉的水泥(64亿吨)比美国20世纪用掉的(44亿吨)还多。2013年全球水泥产量40亿吨,中国产了24.2亿吨,占58.6%,其中60%用于房产、基建等领域。说到钢,按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4年全球钢产量16.37亿吨,中国干掉了8.23亿吨。中国“缺芯少屏”,但弄个建设项目,又是钢结构,能有多难?

     真正到现场去采访,发现真的难,比“大裤衩”难。首先是热得超乎想象。安全总监刘广梁对我们介绍,到下个月(4月),日常温度就会升到摄氏三四十度,一直到10月高温不退,夏天接近50度也是常有的事。工地现场有钢铁和水泥对日光的反射作用更热,晚上12点也有四五十度,像个烤箱。鸡蛋在钢板上变煎蛋太容易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焊接和吊装,是对人体极限的挑战。由于根据安全施工要求和防风需要,所有焊接点都要用挡板围裹起来,里面的温度会迅速上窜到摄氏70到80度。据介绍,一个焊接工作点要布3名焊工,一人焊,其他两人拿着水和防暑饮料在后面候着,还要配备专人送冰、毛巾、生理盐水、藿香正气水、小风扇,医生也随时待命。有时候,前面的人坚持十几分钟就不行了,后面接过焊枪继续干,“歇人不歇机”,轮换上。刘广梁说:“即便这样,每天还是有几个中暑倒下的工人,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倒下十几个。”

    

     第二个难是工程本身的难。项目经理陈华周向我们介绍说,这里的设计和国内不完全一样,国内的施工设计是设计院完成,而这里的设计不会细到施工环节,需要施工方参与细节设计。像漂浮式屋面与主拱之间的连接节点,一个节点最多时有18个对接口,对设计深化、加工制作都造成极大困难。中建钢构在国内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但由于设计的构件形式越来越复杂,需要截面超过3米的扭转三角形桁架、高度超过2米的拱形主梁等,海运不便(运到阿联酋一般要30-45天),一些材料产品资料被批准后才能采购(最长周期6个月),所以一旦运输过程中遇到设计变更,项目履约就面临困难。最后只好舍弃国内制作,改由阿联酋本地制作,而当地上规模的钢结构制作厂屈指可数,又零星分布,结果12家分包商分布在阿联酋7大酋长国中的5个,在管理协调上又增加了难度。可见,“走出去”并不等于可以把国内的东西都弄出去,即使你想产能转移,有时也很难落实。要在当地立足,就要做好从当地配置资源、也为当地发展切实做贡献的思想准备。又比如,多台大型设备同时工作,中央区域就包含15台塔吊和多台履带吊,各种塔吊、履带吊的工作半径互相覆盖,其中4台行走式塔吊作业面积大、工作半径不确定,为施工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第三难,也是最大的困难,是业主和总承包方所执行的“英标”((BS British standard),和阿布扎比当地绿色建筑环保政策ESTITAMA要求,十分苛刻和繁琐。由于业主、总包、监理、施工方知识结构千差万别,意见水平参差不齐,众口难调,造成验收工作十分困难,流程长时间久。“英标”至少有20本规范,互相引证支持,用起来不方便。质量总监孔繁荣向我们介绍说,刚开始做的时候,施工动不动就被叫停,很气愤,觉得是针对中国人的。但时间久了就发现,这就是这里的做事风格,他们很follow欧美标准,注重流程,请的监理方也是国际公司。在中国,监理方往往会在业主压力下通融,比如一定要什么时间完工,因为监理方的收入要从业主那里按照一定的百分比拿。而这里的监理方类似顾问公司性质,他们的收入是按人工所花时间收费,只管按章办事。“英标”不如“美标”清晰简明,个别些标准其实已经很落后,比如当年用的螺丝的标准现在早已超过了,但还是用旧标准。

    

     在阿布扎比的施工标准和国内相比,究竟有哪些差异呢?采访中我们觉得至少有以下方面:

     1、 这里项目的全部焊缝要100%经过外观检查、超声检查和磁粉检查三道关,且所有检查全部要求三方旁站,远超国内一级焊缝执行的检查要求;

     2、这里项目不进行子分部的划分,而是直接拆分为成千上万个质量交验点。每项交验点需要至少自检、总包检、监理检、甲方代表检四方签字;

     3、这里依靠工具而不是感觉。在中国,钢结构质检人员每天拿着角尺去进行焊缝检验,大多数时候是靠简单的感官对比来判断,3毫米或5毫米等等,精确度其实很难完全保证。但这里的焊接检验员都要配备并使用专业的焊缝检验尺,靠工具。(现场用的最好的是英国TWI的圆弧形专利产品,很贵,可淘宝上也有大量同类产品,经校核对实际工作没有影响)。

     4、这里的入场教育和设备进场审核很严。所有人员入场前必须接受入场教育(临时入场、永久入场)。永久入场教育需脱产培训至少7个工作日,包含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培训、高空作业培训、打磨作业培训、用电作业培训、旗手培训、特种工取证培训等各环节。进入现场前,必须配备个人防护四件套——安全鞋、安全帽、防护镜、荧光衣。根据不同工种还需配备不同的个人防护,如焊工还需配备防护面罩、焊接手套、口罩、水壶等。在设备方面,任何一件设备、机具都需要第三方认证(3个月一认证),任何一种改变都需要再次进行检测,不允许自制工具,若自制必须认证,比如吊笼需要计算书和探伤报告。

     5、这里对动火作业的要求多,防护投入大。这里要求有人操作的地方就要有操作平台,不像国内,高空作业有时随便搭个板就走过去了,这里绝对不行。现场安全防护,脚手架、举人车配合使用,胎架内搭设操作平台、防火布,有各类通道措施。每个动火点都要开具一张动火证,有1名看火人、1个排气扇、1个灭火器、1个消防桶,每次动火前要中方现场工程师、安全员与总包现场工程师、安全员联合检查签字。

     6、这里的现场监管力度大、停工限制多。中建钢构有十几名现场监督人员,总包方则有60名,一旦发现任何违章苗头就提醒。出现违章,或开具整改通知单,或局部进行安全教育,或停工进行整改,几乎没有盲区。现场施工必须“高空作业平地化、动火作业封闭化、吊装作业数据化”,有动火作业的地方必须六面全方位防火(前后左右上下),有吊装作业的地方必须有吊装计划。现场配备信息即时发送平台和风力检测仪,风速超过10m/s禁止吊装,大雾天气不清晰禁止吊装,室外温度超过摄氏37度禁止施工(中建钢构安排了一班夜间施工,因为夜里凉快些);方案不齐全禁止施工;设备未检测禁止施工,安全官有一票否决权,完全不受进度制约。

     7、这里一切都必须有实体模型(mock up),提前预演。你想做什么、怎么做,先要在附近做出样子、通过检查才行。比如中央大厅钢结构屋面第一区卸载演练,第一区安装由42个千斤顶支撑,分区分级卸载。为演练编制了近百页的指导书,设立了可1个指挥部统筹调度和7个专业小组分工协作,覆盖真实卸载的全部点位,操作工人经过了5天以上的培训,测量组通过全站仪实时监控结构位移,有异常就立刻报告,由技术组给出解决方案、排除异常后再继续。监理代表在卸载中还突然中断演练,临时设置了3个突发故障情境,进行检验。如此反复4次演练后,终于获得业主、监理、总包的卸载许可,8月20日圆满完成主屋面第一区四级卸载。卸载前,项目对卸载区域进行了20余次专项检查,确保每个测量数据、每条焊缝、每块连接板、每个高强螺栓都符合规范要求,万无一失。

     8、这里凡事都要文档化、有记录、可追溯。我们了解到,加班到凌晨1点准备文件是常有的事。在质量部,卸载前所有检验的文件申报共19项。在制作部,对一根25吨的PG大梁的检验报告有150到200页。还有,凡是构件重量超过20吨、超过吊装性能70%以上的,还有抬吊,都必须做吊装分析方案,每个细节都要说清楚。由于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设计变更,比如风沙、高温(2015年高温停工105次)、斋月停工,都需要一一记录在案,如果不记录,几十个小时内不发正式的电子邮件确认,那么就无法申请索赔补偿。我们碰到的好几个中建钢构的管理者都说,索赔是学到的最大的学问。中国人爱面子,有些事不好意思说,结果发现,如果不说,最后完不成任务,对方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要承担高额罚款。所以公司干脆招了一个专门的摄像,凡是被迫停工都拍下来,告诉业主和监理方是什么原因。公司还请了一个擅长索赔的国际律师,专门帮助索赔。

    

     这么复杂和艰辛备至的项目,虽然工程总价比国内高多了,但是真要全做完、做好,还能挣到钱,真的不易。中建钢构是怎么坚持下来,接近成功彼岸的呢?陈华周说:“不要斗气,而要遵循规则和规范,同时发挥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海外打拼,环境是你改变不了的,只能改变自己。”

     先说人,人是一切的根本。除了强有力的管理层和工程师,建筑施工队伍中有大量专业工种的能手。在航站楼大厅项目中,我碰到好几个河南南阳籍的焊工,他们都是农民工,出来练几年就熟练了。陈华周说:“我们从中国带了一些工人来当主工,再在当地招一些辅工,主要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外籍工人占60%以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很高,而本地的阿联酋人都有好工作,所以我们招的印巴人多一些。‘主辅结合’,主带辅,帮助他们提高技能。从中国来的工人出勤率是100%,在本地招的辅工经过培训和要求,出勤率也能达到90%。我们还引入了一些外籍工程师、专家与管理顾问,不仅能促进项目属地化的管理,让管理更接地气,也加强了和业主的互信。在100多个管理人员中,外籍人士就占40%多。”

    

     阿布扎比对工人的劳动保护和福利保障要求都很高。所以中建钢构也给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居住、饮食条件。这里不准往宿舍带酒,一日三餐都在工地饭堂,公司专门对接了华人开的超市,确保食材品质,做出适合工人吃的餐食。

     其次,中建钢构的能力确实是“真金不怕火炼”。阿布扎比机场建设方要求总包商为所有分包商和制造商制定综合的BIM(建筑信息模型)解决方案,必须支持设计碰撞检查、设计协调、施工图,项目控制和规划,合约和工程量统计和测量,数字化制造,建造和移交,设施管理,还有站点物流、临时安装、脚手架和模架。这是前置的能力条件。2015年5月,项目原设计公司英国ARUP做出重大设计变更,要求机场主屋面钢结构铰接节点具备转动能力,这个活中建钢构以前没做过,通过和阿布扎比多家设计机构合作,用了3个月时间,最终引用美国一篇论文及有关英标规范进行设计分析验算,提出了实操的方案,并顺利通过阿布扎比市政府建筑部门审批,避免了整个主屋面(约3万吨)全部重新设计的风险和部分已安装节点重新设计、重新制作、重新安装的“困局”。2015年7月,项目自主设计的1.5万吨胎架、工装等临时措施全部设计完成并投放加工,这是首次在海外将自主设计胎架大规模用于支撑异形、大跨度结构。在项目部,采用了物联网技术,为现场的塔吊类大型设备安装传感器,利用无线网络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联系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远程管理控制的智能化网络。传感器感知外部信息,并传送给每个塔吊的计算单元。计算单元通过计算把信息呈现在塔吊司机面前的显示屏上,同时这部分信息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以广播的形式发出。中央控制室设置无线信号接收器和计算中枢,对现场所有大型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并对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预警。另外,采访中我们得知,中建钢构在华南制造基地二期的建设中已经探索引入工业机器人、AGV无轨自动运输车、工业大数据分析等“工业4.0”的先进模块,建设智能化钢结构制造基地。凡此这种,中建钢构都展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航站楼中央大厅施工现场,我们为了拍到更好的镜头,爬上了高高的屋顶。这应该算违规,因为我们是临时进入,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拿的证是临时出入证。真是很抱歉。

    

     黄昏,远处是海,是夕阳,是沙漠,以及沙漠中人的创造物。而在这世界级的钢构上,我所感受到的是“中国制造+中国建设=中国建造”方程式的活力和压力,机会与挑战,可能与风险。中建钢构是2006年开始进军中东市场的,这个市场是全球高手竞争的市场,也是欧美规则通行的地方,加上汇率变化、社会变化、设计变化等等问题,用陈华周的话,“走出去易,走进去、走下去难”。像迪拜地铁的总承包日本公司就巨亏十几亿美元。如果不了解市场,没有金刚钻的本事,签约时无底线,拿到项目之日就是注定亏损之时。

     我在阿布扎比看到了“铁骨仁心”的中国钢构人,他们是孤独的,又是充实的。这不仅是因为在祖国的大后方,中建钢构的董事长王宏等高管对前方的需求总是尽速满足,更是因为,他们深刻意识到,他们正在做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一生中也不知道能不能遇上几次的事。有一种无言的责任促使他们精进,也许最终不会赚很多钱,也交了学费,但我确信,没有这种坚忍不拔、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努力,今天中国“走海丝”、“下西洋”,都无法完成。

     让我充满信心的是,中建钢构的队伍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国内锻炼过、成熟一些就出来上战场、接受磨砺了。他们有的是高知,也有的工人只是中学文化程度,但他们都在奋斗,一天天,一月月,并带动外籍员工一起奋斗,就为做一个无悔今生、了不起的好作品。

    

     我感到欣慰的是,不仅央企旗下的中建钢构在这里作业,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在这里参与,新机场航站楼的幕墙就是由民营企业“江河创建”承建的。可惜没有时间去采访,但我们相信那也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只要遵循市场规律,让企业自主负责地参与市场竞争,就没有什么好怕的。我信中国赢,在这百米高空,我又找到了让我激动不已的案例。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