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来覆去,姚明和篮协的友谊小船为何摇摇晃晃? || 朋友说 | 第109说
2016/5/1 秦朔朋友圈

    

    

     最近,姚明和他执掌的中职联被媒体推上了风口浪尖。

     4月27日,CBA联赛委员会暨联赛投资人会议在太原拉开帷幕,敏感的媒体从会议现场爆料,姚明和中职联接受“招安”,接受篮协提出的CBA职业化改革方案。姚明和中职联在当日晚上也积极回应:“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篮协这样一个转变,就是说我们可以去讨论这件事情。我们一直说篮协应该是主导这次改革,而且也拿出了非常开放的态度。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重新开始吧。”

     似乎,姚明和篮协的友谊小船又“荡起了双桨”。

     而就在一周前,姚明牵头的中职联与中国篮协的第二轮谈判直接进入“崩盘”局面。半个月之内两次谈判,让姚明大伤肝火忍不住在媒体面前爆了粗口,在今年2月14日中职联成立之初,意气风发的他绝没有想到今后会陷入如此困局,连最基本的谈判基础都已经土崩瓦解。

     其实,在中国职业体育发展历史上,俱乐部和项目管理协会,从来都不是一个层面的博弈。有心人还可以翻翻2004年中超元年的“七君子叫板足协”的往事。这些中国体育联赛一个个号称职业化,喊着“管办分离”,实则有着浓重官方色彩的当下,相关体育部门以及下属体育协会,还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说到底,还是行政命令和商业利益双重因素在官老爷们心中作祟。

     两次谈判都等于没谈,接下来双方再多的谈判估计也不会有结果。以往温和的姚明放了狠话,以他个人名义宣布,“我不会同意加入这样的CBA公司。”他还说,“我相信中职联中也有俱乐部和我有同样想法。”

     可是,如今形势却直转急下。

    

     诉求威胁篮协奶酪

    

     CBA是目前中国篮球市场价值最高的一块牌子,实际上谁能够掌握CBA的管理权,就是掌握了整个中国篮球的绝大部分资源。

     4月19日,作为中职联公司董事长的姚明和董事长助理严晓明在正式谈判上向中国篮协提出了两点要求:一、中职联作为一个公司集体加入CBA联赛公司;二、中国篮协把联赛运营权交给中职联。不过这两点要求均遭到了中国篮协的断然拒绝。

    

     依照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CBA管办分离方案,未来的CBA公司中篮协拟占股30%,20支球队每家占股3.5%。不过,如果18家俱乐部以中职联名义集体加入,那么中职联将占股63%,取代篮协成为头号股东并能最终拍板——这直接改变了CBA公司的官办性质,彻底打翻了中国篮协的奶酪,导致在重大事件上会失去决策力,当然没得谈。

     再看第二点诉求。让CBA公司授予中职联商务权,这实际上是中职联想出的一个变通的方式。在中国篮协上报给总局的管办分离改革方案中,CBA联赛未来的商务权究竟是由联赛公司自己运营,还是继续向外招标,这需要要CBA公司来决定,而现阶段,这个意向中的CBA公司还并未正式成立。更何况,在即将成立的CBA公司中,占有30%股权的中国篮协才是最大的股东——所以根本性问题仍然是股权分配的问题。

    

     中职联并非铁板一块

    

     20家CBA俱乐部有18家俱乐部加盟了中职联,看似咄咄逼人、志在必得,但从篮协毫不退让的态度看,篮协方面底气十足。篮协为何这么有自信?一个关键原因是姚明的阵营并不稳固,绝非铁板一块。

     姚明之所以要组建中职联公司,是想要一个真正职业化的CBA联赛,而不是作为20个投资人之一,坐在会议室举个手或不举手。建立中职联公司是第一步,但这一步迈出就非常艰难,花了半年的时间。各俱乐部投资人“唯姚明马首是瞻”没有争议,可是在选举董事会时就发生了矛盾,比如浙江稠州银行没有加入,原因就是广厦进了董事会,而浙江与广厦是德比死对头。山西汾酒也没有加入公司,因为汾酒是大国企,要加入一个混合制的有限公司,需复杂与漫长的流程。如果中职联囊括了全部20家俱乐部,与篮联商谈时会容易一些。

    

     就像这次在拒绝中职联诉求时,篮协给出了一项理由:“只有20家CBA俱乐部均加入中职联公司,篮协才有可能考虑中职联公司的诉求。”

     更重要的是,在加盟中职联的18家CBA俱乐部中,真正拿出钱入股的俱乐部仅有5家。大部分俱乐部其实采取了骑墙的态势,静观事态发展,随时调整策略,选边站队。篮协越强硬,姚明的阵营就更容易分化瓦解。有俱乐部投资人明确说,“如果拿不到商务开发权,那为什么还要继续跟着姚明干呢。”

     CBA各队的顾虑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CBA属于国有资产,从公司法角度而言,没人能轻易获得国有资产。第二,中职联公司目前的方案和盈方并无实质区别,但如果都是走这种代理模式,那么大家更愿意相信已经运营CBA即将达到12年的盈方,毕竟后者有更丰富的运营经验和更成熟的商务资源。第三,在目前中国的政治大背景下,如果联赛没有官办背景,遇到危机时恐怕就会被迫停摆。

    

     姚明为何坚持要破冰

    

     20家CBA俱乐部投资人的背景各有不同,既有国企,也有民企,他们投资职业篮球的诉求也不相同,有的根本就不奢望俱乐部盈利,只是让俱乐部发挥一个广告效应,让俱乐部成为打通各个渠道的公关机器,有的则是拿球队当做与当地政府谈判的筹码。

     在CBA老板这个圈子里,姚明是唯一的异类,他没有个人实体经济,他比其他俱乐部老板都更渴望靠卖转播权、卖球衣广告、卖门票、卖球员赚钱,哪怕这些收益在其他老板看来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

    

     在中国篮球的历史上,姚明不是最有天赋的球员,但他却是最成功的球员,他的成功,依靠的更多的是努力,所以,他始终相信自己可以用努力改变一切,他屡屡碰壁,但仍然坚持。可如今官权管理之下的中国篮球体制,却并不是依靠他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

     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涉及重大利益如何分配,从来都是各方博弈,最终找出一个妥协方案。从本次CBA联赛委员会的结果来看,妥协似乎已经达成。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姚明和中职联每往前走一小步,都是中国篮球改革的一大步……风物长宜放眼量,总有一天,人们会记住2016年春天在中国职业篮球历史上所发生的波澜故事。

    

     作者为资深体育记者。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