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强大,叫“随时可以离开”
2019/3/18 22:09:00 富人的智慧

    

    

     作者|墨多先生 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人生第一次“被裁员”

     我大学毕业第一年,去了家广告公司做设计,老板是个台湾人。

     彼时自媒体尚未普及,流量贵如油,大马路上也见不到几个网红

     但凡你拽着一口台湾腔或广东腔,再加上ppt搞得炫,就会在创意圈格外吃香。

     记得刚入职那天,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笑嘻嘻地看着我说:“好好干,把这里当成家,相信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自打那天起,我便拿着绵薄的工资,倾注所有热情拼死拼活地工作,经常为了一个提案三天两宿不合眼,甚至索性拿着铺盖卷睡在公司地板上,只为捍卫好自己的家

     后来有一次,我长水痘发烧四十多度,不得不请假回家卧床休息。

     不巧的是,当时我手上恰好有个提案,需要在十日内竞标。于是我跟老板承诺,即使在家也绝不耽误工作,竞标那日我一定携方案到场。

     眨眼间,十天过去了。那该死的水痘依然赖着没走,我拖着虚弱的身体和染满汗水的方案赶往竞标现场。

     到了客户公司楼下,我远远就看到了老板熟悉的背影。于是,我就像掉队的士兵找到了组织般大步地跑上前去,满怀欣喜地想给老板个惊喜。

     万万没想到,老板看到我一脸诧异,不但没有嘘寒问暖,反而说了一句:“你怎么来了?先回去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在我生病前,老板早已在寻找更适合的人才。之所以一直没提,是因为留我这样一个既能干所有杂货、价格又便宜的菜鸟,简直不能再“划算”了。

     经过一周的深思熟虑,我向老板提出了辞呈。离职时,老板拖欠了我两个月工资,总计2600块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临走之前,老板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这里就是你的家,没事多回来看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眨眼的时间,如今我已创业8年。

     回顾当初,我想对曾经的老板说两个字:谢谢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比如这些年来,无论打工还是创业,我始终都会问自己几个问题:

     眼前这家公司什么时候会破产?

     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怎么办?

     我的工作是否会被轻易取代?

     离开了现在的岗位,靠什么存活?

     这种思维方式,迫使我每天都有一丝焦虑缠身。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无异于自讨烦恼。

     可事实上,危机其实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绝大多数躲在防空洞里的人,压根儿看不见炮火

     譬如6年前,我曾参与了一家新创公司的组建。老板是个富二代,本身不差钱,更何况有一家知名VC表示愿意跟进。

     这家公司当时选择的业务正值风口。所以,快,则成为了这家公司获取成功的唯一砝码。

     于是,从搭班子、订战略,再到建团队、跑数据...前前后后不到半年,这家公司便从不足20人的规模,发展为200余人,每个月单运营成本就要三四百万。

     然而,只有我和少数几个人知道,彼时公司连一毛钱进账都没有

     就在这样一片繁荣的景象下,甚至有高管向老板提出,应该给每个员工发一两百元的经费,用来购置自己喜爱的装饰,为的是把公司打造成每个人理想中的“家”。

     可不幸的是,没过多久,那家原本已签订了投资协议的VC反悔了,理由是他们之前投资的另一家同样赛道的公司数据造假,马上就要破产了。

     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了投资,公司帐上的钱最多够撑两个月。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精简业务,并砍掉一半的人员

     很显然,这家公司的确这么做了。但我猜很多人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被裁。甚至有的人在被告之裁员的时候,自愿只拿一般的工资,因为再找一份工作实在太难了。

     只可惜,对于公司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而言,一半的工资也是钱

     看完上述的故事,也许有人会说:公司垮了,多半的错误在老板,最倒霉的是还要员工背锅

     这就好比一个人看到海上起了风浪,就想当然把责任归咎于风,因为“无风不起浪”。

     然而,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海水在一天内有规律的涨落(潮汐),背后是因为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

     风,不过是表面认知,而深层的原因是在千里之外的月亮。

     正如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人员的优胜劣汰本就是常态。好比曾经的首富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每天有一万家新创业公司诞生,其中90%会在18个月内关闭。身为老板,哪个不是刀架在脖子上蹦高

     因此,任何公司裁员你都不必意外,“断臂求生”不过是企业回归常态

    

     “温水里的青蛙”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春节刚刚结束,便有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自网络上传来。

     对于很多职场人而言,他们或主动或被动,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所裹挟。可事实上,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其实早已在不动声色中破土萌发

     身处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企业存续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

     记得之前我做咨询的时候,客户通常要求做5至10年的战略规划。而现如今,能够拿得出3年清晰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后,企业是否还能活着,无人能晓

     18年前,即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华为总裁任正非对员工发表了题为《华为的冬天》的讲话,其中提到: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

     “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

     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正非看似谈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实际上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

     科学家们把一只青蛙,放进一个沸腾的锅里,它好像触电了一样,立刻从里面跳了出来。

     后来,科学家们又将它放在一个装满冷水的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当水温升至70~80度时,青蛙虽然略微感觉到外界温度在慢慢变化,却没有往外跳,看上去仍显的若无其事。

     但随着水温逐渐上升,那只青蛙变的越来越虚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了。

     从“温水煮青蛙”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一个启示:当一个人长期沉溺在一个自觉舒适的环境中时,他往往会忽略周围的巨大变化

     遗憾的是,公司不是家。正如俗话里说的,“最安全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反之,之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话题讨论的是:为什么日本人普遍有危机意识

     比如文章中谈到一个例子。日本人进屋换鞋子,一定要把鞋子的脚尖朝外整齐的摆好。表面上看来,这是件平常的小事,无非是日本人做事细心的习惯。

     可事实上,这种习惯却来源于日本人传统的危机意识

     之所以如此摆放鞋子,是因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如战争、地震),便可以很快穿上鞋离开现场,增加生还的希望。所谓有备无患、以防不测,这已成为日本人根深蒂固地思维方式。

     所以,话说回来,危机与机遇并存,这绝不是一句废话

     身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当中,每个人绝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因为这个世界上已再无“铁饭碗”,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自我价值的提升。

     正如海尔张瑞敏的生存理念:“永远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公司不是家,是球队”

     湖畔大学的曾鸣教授曾说:“未来的公司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合伙人,一种是无关紧要的人。”

     真正的人才,永远是企业最稀缺的资产。

     而对于个人而言,当我们选择一家公司,并非是选择了一个可以让我们肆意栖息的家,而是选择了一个能互相成就的联盟、一支有着共同利益的球队。

     为什么说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更像是一支球队呢?

     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曾在2014年写了一本书《The Alliance》,我将其中精彩的部分萃取为三点:

     1)有限的合约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限合约,意味着员工迟早会离开,就像几乎很少有哪个球员会同俱乐部签一张终生合同。

     既然迟早会离开,我们就要在第一天想清楚,你希望离开的时候达到什么目标。在这段时间里,为达成彼此的目标,相互成就。

     2)明确的任务

     球队里,你永远不会听到“我们会让你持续成长”这种空话。相反,球队里需要设立特定的指令,比如我们需要一个场地、一名好射手、一个能为球队赚钱的经济人。

     这个任务是双向的。不只是公司给员工任务,员工也可以公司谈条件。一旦清楚彼此的诉求,双方才能更好的实现共同的目标。

     3)自由的联盟

     所有人总有一天都会离开,即便是公司的老板。正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本质上都是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只不过在某段特定的时期内,彼此的利益是一致的。

     因此,即使一个人离开了企业,并不代表联盟的结束。好比有些人走的时候,带走了更好的能力、良性的人脉,而他们也会感恩于公司,成为公司文化的代言人,甚至是产品的消费者。

     所以,如果说过去绝大多数公司与个人是雇佣的关系,那么未来,公司与个人则是联盟的关系。

     换言之,我们要学会从“合约思维”转变为“契约思维”

     因为没有一家公司能保证给你稳定的“铁饭碗”,但每个公司都需要有能力的“合伙人”

     反之,如果你还依然沉溺于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那么势必会被变化莫测的时代所淘汰。

     因此,无论主动或是被动,当你听到别人在讨论2019这波大规模的裁员消息时,要知道,它其实是在提醒你:

     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建立出一种“随时可以离开”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源于你对个人价值的自信,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迭代。

     最后,请记住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

     “当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END-

     作者介绍:墨多先生,北京大学硕士,英国全球青年创意企业家得主,百万职场爆文作者,关注公众号@墨多先生,获取100条职场晋升秘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富人的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