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双修,我们应该修什么?
2020/8/17 11:34:18 本能系统医学论

    

    

     道家讲性命双修,中医亦有性命双修。从中医来分析,修性与修命各有不同。本文详细分析。

     人人都有至贵至重的性命。那么,什么是性命呢?性命与生命又有何不同呢?我从中医的角度去探析“性”、“命”与“性命双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性命,即精神的生命;所谓生命,即肉体的生命。道家人物王重阳在《授丹阳道二十四诀》里说:“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从中医来分析,性命高于生命,生命是机体的活性,而性命包括心神和机体两个方面的活性。

     我们是中医人,我们谈养生,谈预防疾病,谈如何让大病重病患者康复,就要“性命双修”,这又如何理解呢?

     (一)解“性”

     “性”字的繁简体相同。其写法是竖心旁加一个生长的“生”。由此论之,“性”字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则,性与心相关。“心本乎性,化生心者谓之性”,心从性中化生出来,称为本性,本性是与生俱来的;

     二则,性与命相关。“天地之大德曰生”,性本乎天地之德,所以能生生不息;

     性即良心、本性、心性,是人人天生所具有的,可以说先天即有。

     (二)解“命”

     一则,命源于心

     《说文解字》云:“命,使也,从口从令。”在甲骨文中“命”与“令”是一个字。“命”字的本义是用口令发出指示,有差遣的含义。那我们的口令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口令是从“心”中来的,所以“命”是源自于心的。心主神明,神明禀天气而生。

     二则,命源于口

     口是吃饭的,是接地气的。土地上生长出五谷,人吃五谷,通过脾胃的运化,化生血气,方能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维持生命不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即是此意。

     食物禀地气而生,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即能续命。

     命源于后天饮食水谷滋养,可以说,命是后天形成的。

     三则,命只有一条

     查字典发现,Ming(四声)只有一个字:命。由此知命之可贵,一辈子只此一条,要好好地珍惜。

     四则,养生即是养命

     生即命,我们讲养生,即是养命。只有留得生命,快乐、幸福、成功、地位、钱财、家庭、事业等等才是自己的,否则,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每天忙碌的,应该是如何去养生生不息的那个命。反之,若唯名利是务,孜孜汲汲,崇饰其末,即是忽弃了生命这一根本。

     (三)解“性命”

     “性”与“命”合称为“性命”。“性”化生心而合于道,代表人生的觉悟;“命”源于心而养于口,代表生命的气血。我们有性命,因为我们不但有维持生命活力的气血能量,还有能提高身心修养的觉悟。

     《周易》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所谓“各正性命”,就是各尽其性,各归其命。意思是说我们后天的生命和先天的心性要有所归属,归属于“道”,即是归根。

     (四)“性”的阴阳

     《内经》明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性命各自有阴阳属性。

     以“性”言之,阳的层次里,以本性、良心为阳;在阴的层次里,以怨恨恼怒烦为阴。

     我们修“性”,即是修自己的本性和良心,使本性彰显,一切禀着良心去做。并且远离怨恨恼怒烦——这即是修性。

     (五)“命”的阴阳

     以“命”言之,在阳的层次里,以五脏六腑的功能为阳;在阴的层次里,以脏腑、器官、组织这样的形体为阴。

     我们修“命”,即是让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使阳气宣畅,使气血健旺——这即是修命。

     (六)性的善恶辩

     王凤仪老善人对于性的善恶有着精彩的说明,对于如何养性,亦有精辟的论述。他说:

     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天赋的性是天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孟子说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天性不清不能明,要想清天性,先去私欲。人若能以天性用事,自然“和其光,同其尘”啦!

     人赋的性叫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荀子主张的性恶,正是指的禀性。禀性不化不能正,要想化禀性,先去我见。

     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近朱则赤,近黑则黑。”告子说的性“可东可西”正是指的习性。习性不去不能立,要想去习性,先去不良嗜好。

     人的性是自己生的,作什么事就生什么性。做善就生善性,做恶就生恶性,都在人自己。以天性用事的会找人好处;以禀性当家的准看人不对。这叫什么性,招什么事。

     天性有源,禀性有根,前生的习性,就是今生的禀性。能化去禀性(怒、恨、怨、恼、烦),天性就圆满了。不能化的,一触即发,象被鬼迷住了似的,所以叫做“五鬼”,闹得家宅不安。又叫做“五毒”,令人害病死亡。它的根最深,不易拔除。人若是降伏不住它,就难当好人。佛说:“业力随身,必至妄动无明。”难以成道。

     习性是物欲所绕,禀性是人间的烦恼。能在道德场中尽义务,身界算是脱出去了。会当人的,脱出了心界。禀性化尽,才脱出了性界。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

     若能按王凤仪老善人的教诲去做,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我是一个中医人,我愿意禀承王凤仪老善人的思想,在学习和实践中医的过程中,去提升自己的身心修养,做一个践道行道之人。

     (七)性命双修

     我们活着,既有“性”,又有“命”。要想活的更好,更健康,更幸福,更和谐,就要“性命双修”,既养性,又养命。

     一则,养性

     所谓养性,即是统摄心神,与道合真;所谓养命,即是调节脏腑,气血不衰。

     简单来说,养性,即是调摄我们的精神状态,涵养我们的天真本性,提高我们的人生觉悟,这即是儒家所讲的“定心、静心、安心”的过程。另外,《内经》所谓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即是养性,养性的过程即是明道的过程。

     二则,养命

     养命,即是延续生命,要调节饮食、起居、运动,调节情绪,使脏腑平衡,使气血健旺,使经络通畅,则生命之火不熄。

     为什么要养命?其目的是什么?是立德,是利益他人。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吃喝玩乐,不是为了享受物质生活,不是满足各种贪婪与欲望,相反,我们是为了慈悲利物,济世度人而活着的。我们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为万物服务,这个过程即是生命的价值体现。

     三则,性命双修

     我们活着,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延续生命;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正心修心养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变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己心越正,道德越立,生命越有意义。一个真正能性命双修的人,必然是正心修心养心的人,不但可以获得健康,更可以获得快乐与幸福。

     作为中医人,我们更要注重性命双修,因为我们所学习并实践着的中医,即是内涵天地之道的大智慧。所以,我们要学习圣人的精神。《道德经》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合天地之德,无私无欲,无好无恶,顺应天下大势而行,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为心。我们也要效法天地之道和圣人之德,心怀慈悲,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此生我们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推荐阅读:●《西游记》暗藏的道家修炼的玄机,绝大部分人不明白

     ●如何让 “生命”充满 “生机”,“生机” 来自何处?

     推荐书籍《长寿大道》,再优惠

     关注我们:本平台宗旨是指引朋友们同修共证生命健康实相,让有缘人生得有道,往生有尊,活得自在!为大家提供健康、摄生、养性、食疗、行法等实用知识普及。现代人的?迷茫、焦虑、抑郁,问题少年、伴侣关系紧张、亲人关系不和、各种身体疾病等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潜意识地”承接复制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命运模式”、“疾病模式”并且在无意识中向下一代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疾病状况是显化潜意识的重要表现。找到疾病背后的原因,根治疾病当下的痛苦,是每个倍受煎熬的生命迫切的需要守护自己!守护家人!广种福田!感恩每一位读者

    若侵权请联系联系我们:微信13810949871

     性心身合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本能系统医学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